01.17 流感高發季,做好冬季流感防控

流感概述

流行性感冒(以下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可在世界範圍內引起暴發和流行。

2017年入冬以來,我國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動水平上升較快,當前處於冬季流感流行高峰水平。全國流感監測結果顯示,流感樣病例就診百分比和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率均顯著高於過去三年同期水平,流感活動水平仍呈現上升態勢,本次冬季流感活動強度要強於往年。

一、流感的傳染源

流感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傳染源。從潛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傳染性。受感染動物也可成為傳染源,人感染來源動物的流感病例在近距離密切接觸可發生有限傳播。

二、傳播途徑

流感主要通過打噴嚏和咳嗽等飛沫傳播,也可經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接觸被病毒汙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人感染禽流感主要是通過直接接觸受感染的動物或受汙染的環境而獲得。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接種流感疫苗可有效預防相應亞型的流感病毒感染。

四、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

下列人群感染流感病毒,較易發展為重症病例,應給予高度重視。

年齡<5歲的兒童(年齡<2歲更易發生嚴重併發症);

年齡≥65歲的老年人;

伴有以下疾病或狀況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高血壓除外)、腎病、肝病、血液系統疾病、神經系統及神經肌肉疾病、代謝及內分泌系統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應用免疫抑制劑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

肥胖者[體重指數大於30,BMI=體重(kg)/身高 (m) 2];

妊娠期婦女。

流感的臨床表現及併發症

一、臨床表現

主要表現為發熱、頭痛、肌痛和全身不適起病,體溫可達39- 40℃,可有畏寒、寒戰,多伴全身肌肉關節痠痛、乏力,食慾減退等全身症狀,常有咽喉痛、乾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後不適等。顏面潮紅,眼結膜充血。

部分以嘔吐、腹痛、腹瀉為特點,常見於感染乙型流感的兒童。無併發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於發病3-4天后體溫逐漸消退,全身症狀好轉,但咳嗽、體力恢復常需1-2周。

二、併發症

1.肺炎

流感併發的肺炎可分為原發性流感病毒性肺炎、繼發性細菌性肺炎或混合性肺炎。流感起病後2-4天病情進一步加重,或在流感恢復期後病情反而加重,出現高熱、劇烈咳嗽、膿性痰、呼吸困難,肺部溼性羅音及肺實變體徵。外周血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顯著增多,以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為主。

2.神經系統損傷

包括腦炎、腦膜炎、急性壞死性腦病、脊髓炎、吉蘭-巴雷綜合徵(Guillain-Barre syndrome)等。

3.心臟損傷

心臟損傷不常見,主要有心肌炎、心包炎。可見肌酸激酶升高、心電圖異常,重症病例可出現心力衰竭。此外,感染流感病毒後,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臟病相關住院和死亡的風險明顯增加。

4.肌炎和橫紋肌溶解

主要症狀有肌痛、肌無力、腎功能衰竭,血清肌酸激酶、肌紅蛋白升高、急性腎損傷等。

5.膿毒性休克

表現為高熱、休克及多臟器功能障礙等。

流感的預防

一、疫苗接種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顯著降低接種者罹患流感和發生嚴重併發症的風險。推薦老年人、兒童、孕婦、慢性病患者和醫務人員等流感高危人群,應該每年優先接種流感疫苗。

二、藥物預防

藥物預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種,只能作為沒有接種疫苗或接種疫苗後尚未獲得免疫能力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的緊急臨時預防措施。可使用奧司他韋、扎那米韋等。

三、一般預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是預防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增強體質和免疫力;勤洗手;保持環境清潔和通風;儘量減少到人群密集場所活動,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道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噴嚏後洗手,儘量避免觸摸眼睛、鼻或口;出現呼吸道感染症狀應居家休息,及早就醫。

在國家衛生計生委1月9日發佈的《關於做好2018年流感防治工作的通知》中強調“在流感救治中要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辨證論治,儘早應用中醫藥技術方法開展治療,在重症患者救治中要發揮中西醫協同治療優勢,努力提高臨床療效”。

一、中醫學對流感的基本認識

病因:時行疫毒。

病名:時行感冒。

病勢:快速由表入裡,傳變迅速。年老、體弱者尤其明顯。

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臟腑辨證相結合。

(1)風熱犯衛。

主症:發病初期,發熱或未發熱,咽紅不適,輕咳少痰,無汗。

基本方藥:銀翹散合桑菊飲加減

常用中成藥:疏風解表、清熱解毒類,如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清開靈顆粒(口服液)、疏風解毒膠囊、銀翹解毒類、桑菊感冒類等。兒童可選兒童抗感顆粒、小兒豉翹清熱顆粒等。

(2)熱毒襲肺。

主症:高熱,咳嗽,痰粘咯痰不爽,口渴喜飲,咽痛,目赤。

基本方藥:麻杏石甘湯加減

常用中成藥:清熱解毒、宣肺止咳類,如連花清瘟膠囊、銀黃類製劑、蓮花清熱類製劑等。兒童可選小兒肺熱咳喘顆粒(口服液)、小兒咳喘靈顆粒(口服液)、羚羊角粉沖服。

(1)毒熱壅肺。

主症:高熱不退,咳嗽重,少痰或無痰,喘促短氣,頭身痛;或伴心悸,躁擾不安。

基本方藥:宣白承氣湯加減

(2)毒熱內陷,內閉外脫。

主症:神識昏蒙、淡漠,口唇爪甲紫暗,呼吸淺促,咯粉紅色血水,胸腹灼熱,四肢厥冷,汗出,尿少。

基本方藥:參附湯加減

氣陰兩虛,正氣未復

主症:神倦乏力,氣短,咳嗽,痰少,納差。

基本方藥:沙參麥門冬湯加減

注:

1.妊娠期婦女發病,治療參考成人方案,避免使用妊娠禁忌藥,治病與安胎並舉,以防流產,並應注意劑量,中病即止。

2.兒童用藥可參考成人治療方案,根據兒科規定調整劑量,無兒童適應症的中成藥不宜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