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清代最有名的桂林人之一陳宏謀:為地方民眾與金鉷的鬥爭驚心動魄

陳宏謀是為官時歷任省籍數量最多、地位最高、執政時間最長的清代廣西籍官員,也是為清代的強盛立下了汗馬功勞的重要人物,而他寧可丟掉烏紗帽也要為廣西家鄉父老與貪官驚心動魄的鬥爭,更是令人不能忘懷。

清代最有名的桂林人之一陳宏謀:為地方民眾與金鉷的鬥爭驚心動魄

陳氏宗祠

陳宏謀,原名陳弘謀,雍正皇帝死後,他為避免繼位者乾隆“弘曆”之諱,而改“弘”為“宏。”陳宏謀是臨桂區四塘鄉橫山村人,作有‘‘必為世上不可少之人,必為世人不能做之事’’的座右銘。1896年生,清雍正元年27歲時,中恩科鄉試(廣西)第一名舉人。進京會試,中第108名,殿試又中三甲第九名進士,由保和殿大學士、軍機大臣張廷玉錄取。從雍正七年(1729年)二月,至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六月,先後擔任過浙江、雲南、江蘇、陝西、湖南、安徽、福建、甘肅、河南、廣西等十三個行省的御史、佈政史、按察史、巡撫、總督等職,並任過揚州、天津、江寧這三個繁雜地區的府道官。總計外任四十八年,歷三府,十三行省當過二十任的官職。乾隆皇帝用他開創了乾隆盛世。陳弘謀在發生糧荒的福建任巡撫時,面臨餓死老百姓的事,他冒著撤職砍頭的風險(康熙有言,今後誰敢言開海禁者,斬!他的前頭有兩位巡撫因上奏請示解海禁,一個被革職,一個被流放黑龍江充軍),上書乾隆皇帝,使歷時康熙、雍正、乾隆三代達數十年之久的海禁得以取消(“海禁”,也許是康熙擔心收復後的臺灣再鬧獨立,或者是有意抑制沿海地區日益繁榮的商業貿易而下達的兩道禁令:一是允許開放臺灣稻米進入福建,但規定了嚴格的定額制度;二是福建籍人,凡往海外謀生,年久者不準回籍,不僅不能回來定居,連回來探親的權利也沒有,因此福建沿海一帶,便有許多活寡婦,甚至有寡婦村。這兩條規定,無異於把福建人民推向水深火熱之中。特別是碰上災年糧食歉收,便要餓死許多人)。海禁取消後,兩岸人民敲鑼打鼓用以慶賀。最令廣西家鄉父老不能忘懷的,是他請假回桂林料理家事期間,發現廣西巡撫金鉷想辦法加重家鄉父老兄弟的賦稅負擔後,不惜丟官砍頭,堅持鬥爭了六年,從雍正皇帝鬥到乾隆皇帝,由陳弘謀換成陳宏謀,終於將強加在廣西人民頭上多餘的賦稅負擔給予免除。

清代最有名的桂林人之一陳宏謀:為地方民眾與金鉷的鬥爭驚心動魄

陳氏宗祠大門

雍正十年(1732)八月,陳弘謀經雍正皇帝的批准,得了半年假期,回家料理雙親喪事。當時,他是揚州知府,也是皇上欽定的監察御史。他回老家的路上,一路明查暗訪,除傾聽百姓之言外,還直入縣衙查詢,由全州、興安、靈川到桂林,走訪了桂北這幾個地方,發現這一帶老百姓怨氣很大。一些老百姓說,自己家的田地又沒有增加,但賦稅卻增加兩成半。他細細一查,才發現廣西出了一起以謊報新增墾荒田畝提高百姓糧賦,以博取個人升官為目的的大案。再一細查,竟是廣西巡撫金鉷勾結一些官吏,謊報墾荒20萬畝,以便邀功升官,金鉷因此由代理巡撫被皇上正式授予為廣西巡撫。

清代最有名的桂林人之一陳宏謀:為地方民眾與金鉷的鬥爭驚心動魄

陳宏謀家鄉古蹟

回桂林臨桂縣四塘鄉橫山村後,他看不慣這種為達個人升官目的而增加百姓糧賦的勾當,便決定向朝廷控告。其弟陳怡亭憂心忡忡地勸他說,還是遵守朝廷制度為好,否則,干預本省政務,弄不好會引火燒身。陳弘謀說:“……我是皇上欽定的監察御史,哪有見到害民的貪官汙吏而無動於衷!”

清代最有名的桂林人之一陳宏謀:為地方民眾與金鉷的鬥爭驚心動魄

民間 說村後有靠山才能出人才

得知陳弘謀回橫山村,巡撫金鉷便主動發請柬給陳弘謀。這陳弘謀職務比他小,但畢竟是監察御史,有直接上奏皇上的權力,又在查他虛報墾荒田畝的事,不能不令他膽怯。

清代最有名的桂林人之一陳宏謀:為地方民眾與金鉷的鬥爭驚心動魄

2010年12月22日拍攝時,現在不知恢復了沒有?

陳弘謀坐轎去桂林,到省署後,與金鉷寒喧了一番,便直截了當地說:“廣西百姓對近年新增糧賦難以忍受。”金鉷聽罷,頓時收起了笑容,用教訓的口吻說:“陳大人,你是站在朝廷的位置上說話,還是站在廣西人的位置上說話?”陳弘謀道:“下官當然是站在朝廷的官員的位置上說話。”金鉷冷笑道:“既然如此,陳大人當然知道朝廷絕對禁止現任官吏干涉本籍地方政務的法規!陳大人是回籍辦喪事的,我想,皇上當然不希望看到有人違法亂紀干涉本籍地方政務的奏本。”陳弘謀沒想到金鉷會先發制人,便冷冷地回敬道:“我想,皇上倒是希望看到彈劾某某虛報墾荒田畝以邀功、欺君害民的奏本的!”說罷,起身一揖:“下官就此告辭!”金鉷氣得說不出話,氣沖沖地喝道:“來人,送客!”

清代最有名的桂林人之一陳宏謀:為地方民眾與金鉷的鬥爭驚心動魄

記載歷史的石碑

陳弘謀回橫山村後,便寫彈劾奏本,內容為:廣西巡撫金鉷為取悅朝廷,巧立名目增加廣西賦稅,將熟田作為新墾之田虛報,面積達二十餘萬畝,結果,田畝不增而賦額大增,百姓苦不堪言。並祈求皇上速派員核查云云。他寫好奏本後,立即派一名精幹家人,騎壯馬奔京城而去。那金鉷被陳弘謀頂撞,又氣又羞,怕陳弘謀奏翻了他,也趕緊寫了一奏本,彈劾陳弘謀違規干預本籍地方政務。也派一親信騎快馬赴京城,送其靠山那裡轉雍正皇帝。兩份奏本同時送出。兩人都在等待雍正皇帝的欽示。這可是一場魚死網破的較量!

清代最有名的桂林人之一陳宏謀:為地方民眾與金鉷的鬥爭驚心動魄

古村橫塘

兩個月後,聖旨來了。陳弘謀升任了雲南省的布政使(一省的行政長官);那金鉷卻內遷刑部侍郎(與巡撫名為平級,但京城的官實比京城外的官要高一個品級,故雖為遷,實為升),任上了全國司法長官的高位。這讓兩人都感到意外!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陳弘謀請恩師張廷玉轉給雍正皇帝的那份彈劾金鉷的奏章,被張廷玉壓了下去(張廷玉得知皇上鑑於陳弘謀在江南的政績,準備提升陳弘謀為雲南布政使,怕呈送這一奏本,會影響陳弘謀的前程)。那金鉷控告陳弘謀的奏本,也給他的靠山暗中壓了下去(金鉷的靠山為金鉷謀得刑部侍郎一職,也怕這時與有鐵筆御史之稱的陳弘謀發生摩擦而於金鉷不利)。事情並沒有就此了結。陳弘謀到雲南後,才得此事真相,想到家鄉父老平白無故增加那麼多賦稅,他又坐不住了。於是他再次將奏本上奏雍正皇。金鉷得知此事,又急又怕,便與靠山商量對策,並由靠山親自出馬,欲把雍正皇帝的注意力引到“陳弘謀粵西人陳粵西事違犯朝規”,以讓陳弘謀引火燒身,自己好金蟬脫殼自保。偏雍正皇非昏庸之輩,下令讓性格剛直的雲桂總督尹繼善察實上報。這一下金鉷慌了手腳,忙派出一名心腹趕往廣西找到布政使張鋮策劃反調查。這張鋮原是與他一道虛報墾荒田畝的一夥人,當然也非常恐慌。經與金鉷密使密謀,想出了一個萬全之策,即暗中威脅百姓,藉口復丈田地來嚇退農民假報以抵其虛報之數。這個辦法十分惡毒,既可把原來虛報墾荒田畝的罪行轉嫁到無辜受苦的農民身上,又可使他們啞子吃黃連有苦難言,繼續承受額外的賦稅.所以,尹繼善派人去調查,結果竟被瞞過.後來,雍正皇帝駕崩,陳弘謀變為陳宏謀,乾隆皇帝繼位,陳宏謀得知家鄉農民仍遭受金鉷虛報墾荒田畝數字帶來沉重賦稅之苦,便將此案上奏乾隆皇帝,並在奏章中強調:“只此舊田,重納新糧,實民力難支,逋逃不免。請將所增糧賦盡數豁除。”

清代最有名的桂林人之一陳宏謀:為地方民眾與金鉷的鬥爭驚心動魄

解元匾

乾隆皇帝接到陳宏謀奏本後,下令兩廣總督鄂彌達會同廣西巡撫楊超曾查實上報。此事又過了一年,仍無結果。陳宏謀急了,給乾隆皇帝連上三道奏章,力劾金鉷。金鉷為之膽寒,便收買乾隆皇帝身邊的太監。那太監乘乾隆皇帝大發怒氣之時,呈上陳宏謀的奏章,故意煽火,惹得龍顏大怒,讓陳宏謀:“著交部嚴加議處”(比較嚴厲的處分),並降二級調為直隸天津巡河道。

陳宏謀被處分降調的消息傳到廣西,兩廣總督鄂彌達和廣西巡撫楊超曾不由鬆了一口氣。他們以為,金鉷案子將不了了之,而他們也就逃脫了一個得罪人的案子。金鉷與張鋮更是彈冠相慶。金鉷還許諾為張鋮謀一肥缺,更使張鋮心花怒放。

清代最有名的桂林人之一陳宏謀:為地方民眾與金鉷的鬥爭驚心動魄

想了解歷史就細讀一下

鄂彌達將離廣西,楊超曾送了他一船的重禮,張鋮卻送了他一新尊半尺高的金寶塔。就在這時,巡撫衙門外有人鳴冤告狀。楊超曾一看狀子,得知是桂林附近十餘縣推舉的代表,他們狀告金鉷虛報墾荒田畝,增加糧賦,民不堪重負,請求巡撫、總督大人作主。楊超曾對張鋮說:“你去跟他們說說吧,這事不是早已處理過了嘛,他們為什麼還要鬧?”鄂彌達也說:“叫他們回去,不要鬧了,越鬧越壞的,陳宏謀不是被處分了嗎?”張鋮外出後,對告狀的百姓又哄又嚇,但老百姓不聽。他們知道陳宏謀為解除強加他們身上多餘的糧賦,不計個人安危和仕宦前途,幾年來數次上奏彈劾金鉷,反遭降級調用處分,便再也不甘心沉默了。一個說:“自六年前無端增加糧賦以來,我們快要破產了。我們請示按實田交納糧賦。”“我們沒有增加田畝,為何要增納糧賦?”張鋮又想威嚇農民,便冷笑道:“那我就派人丈量你們的田畝!”不料,幾十個跑著告狀的農戶竟異口同聲地說:“請大人速派官員丈量我們的田畝好了!”

清代最有名的桂林人之一陳宏謀:為地方民眾與金鉷的鬥爭驚心動魄

一代名臣

張鋮見嚇不到百姓,便有點發慌。想派人驅趕,又怕把事鬧大,只好向鄂彌達和楊超曾稟報,鄂彌達不耐煩,便把手一揮,說:“派人將他們趕走,以免滋擾衙門秩序!”張鋮正要派人驅趕,楊超曾有點發慌,他怕釀成命案,在他巡撫衙門發生的事,他豈能逃脫干係?所以他說:“且慢,他們不過是要求復丈田畝,我們何不答應他們?”鄂彌達想了想,便說:“也好,你們二位就此辦完後將結果上報總督衙門。”就在此時,忽然門外一聲高呼:“聖旨到!鄂彌達,楊超曾接旨。”使者對跪著接旨的鄂彌達、楊超曾宣讀道:“著兩廣總督鄂彌達,廣西巡撫楊超曾,速將廣西墾荒田畝數察實上報,不得有誤。欽此。”

清代最有名的桂林人之一陳宏謀:為地方民眾與金鉷的鬥爭驚心動魄

聖詔

再說陳宏謀到了北京,心情非常激動,他想了很多很多。他認為當官就要忠群愛民,為君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認為應該再向乾隆持上一道請示查清金鉷在廣西虛報墾荒田畝的奏章,為此即使招來殺身之禍也在所不惜!於是,他又磨墨給乾隆寫奏本了。

清代最有名的桂林人之一陳宏謀:為地方民眾與金鉷的鬥爭驚心動魄

祠內動物1

清代最有名的桂林人之一陳宏謀:為地方民眾與金鉷的鬥爭驚心動魄

祠內動物2

乾隆皇帝是個愛惜人才的皇帝,他雖然沒有見過陳宏謀,但他聽父皇雍正稱讚過,也聽陳宏謀的頂頭上司雲南總督張允慶上疏保薦他。只是那天他正發脾氣,又見陳宏謀兩次三番上奏,一時動了怒,才處分了他,冷靜之後,覺得不妥,故破例下旨召見了他(京城外的官,只有總督、巡撫才有資格被皇上召見),同時下旨要兩廣總督鄂彌達速查此案。乾隆見到儀表堂堂的陳宏謀,不由有幾分欣喜,但他仍厲聲地問:“陳宏謀,你犯了什麼罪,知道嗎?”“臣犯了干涉本籍政務之罪。”乾隆又問:“你還有什麼話要說?”陳宏謀將他的奏章雙手託著,高舉過頭說:“臣要說的話,都寫在這本奏章上了。”乾隆皇帝命道:“拿來我看!”可乾隆皇帝一看,見又是請示速查實前廣西巡撫金鉷虛報墾荒田畝之事,心裡不覺又惱起來,皺起額頭,開口道:“陳宏謀你真是積習未改!”陳宏謀把頭叩在地上,連說:“臣有罪!臣有罪!”乾隆皇帝看到俯伏於地的陳宏謀,一些古代忠臣剛直的形象便浮現在他的腦海裡,國家要強盛,就需要這樣的人啊!他又開口道:“陳宏謀,平身!”陳宏謀伏跪於地,只等龍顏大怒,下令流放、罷官、甚至殺頭,沒聽清乾隆皇帝請他起來。直到皇上金口再開:“陳宏謀平身!”陳宏謀才慢慢地站起來,到乾隆皇帝指定的那張椅子上落座。乾隆皇帝說:“先帝曾不止一次地說你是個忠君愛民之人,朕今觀之,果然如此。朕想聽聽你關於治道與治術的見解。”這一次,君臣談得非常投機。

清代最有名的桂林人之一陳宏謀:為地方民眾與金鉷的鬥爭驚心動魄

陳弘謀撰文題刻

乾隆皇帝召見陳宏謀數日後,即接到兩廣總督鄂彌達和廣西巡撫楊超曾聯名奏章,稟報奉旨察核廣西墾荒田畝及額外糧賦一案,經多方察核:“前廣西巡撫金鉷會同布政使張鋮令廢員官生墾荒報捐,有司因以為利,搜民間有餘熟田,量給工本,即作新墾之地虛報,凡三十萬畝……”乾隆皇帝龍顏大怒,立即降旨將金鉷所捏報的廣西新賦如數豁免。金鉷、張鋮革職。這段長達六年的公案到此全部了結。乾隆皇帝指示完畢,覺得愧對陳宏謀,想召見他,但他已到天津。直到後來江西大水災,乾隆皇帝才想起陳宏謀,將他任為江西巡撫,將救災重任交給這個出類拔萃的幹才。

清代最有名的桂林人之一陳宏謀:為地方民眾與金鉷的鬥爭驚心動魄

橫山石刻

乾隆二十八年(1763),他奉調進京,歷任吏部尚書、工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東閣大學士等職。大學士的頭銜可不一般,明初,大學士成為事實上的宰相,稱輔臣,居首者為首輔,第二把手稱次輔。清初沿用明制,內閣大學士仍是宰相職,後為防止臣下專權,雍正時設軍機處,軍機大臣是事實上的宰相,晚清實施新政,仿日製設內閣總理大臣為行政機關首長。故陳宏謀因為擔任過大學士,也有宰相之稱。只不過乾隆時的內閣事實上成為閒曹,大學士沒有實權。而陳宏謀是乾隆時期的大學士,所以他已經不是事實上的宰相,算是名譽宰相,這也是一種很高的榮譽。乾隆三十六年(l771),他因病疏請回鄉。得乾隆允准,加太子太傅銜,諭令所經處官員二十里內料理護行。同年六月,船行至山東兗州韓莊時,他病逝於舟中,終年七十六歲,諡號文恭。

清代最有名的桂林人之一陳宏謀:為地方民眾與金鉷的鬥爭驚心動魄

左為朱家驊題,右為白崇禧題

陳宏謀是康乾時期清官廉吏的代表,又是清代的理學名臣。他治宋代二程、朱熹之學,強調明體達用、知行合一。陳宏謀無論是為官還是治學,都是一代楷模。《清史稿·陳宏謀傳》稱“乾隆年間,論疆吏之賢者,尹繼善與陳宏謀其最也……宏謀學尤醇;所至拳拳民生風俗,古所謂大儒之效也。”

清代最有名的桂林人之一陳宏謀:為地方民眾與金鉷的鬥爭驚心動魄

左為白崇禧題,右為蔣中正題

陳宏謀死後,他的子孫也接連中舉及第,陳家一門“五代連科”,即他及其子、孫、曾孫、元孫一連五代都先後科舉人、科進士、科狀元,其元孫陳繼昌更連中解元、會元、狀元,即三元及第,成為中國歷史上前有古人、後無來者的及第狀元。

清代最有名的桂林人之一陳宏謀:為地方民眾與金鉷的鬥爭驚心動魄

陳繼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