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MIH當年的一段故事

MIH當年的一段故事

騰訊17年年報公佈後,它的股東Naspers決定拋出至多1.9億的股票。從持股結構上說,比例很小。持股也就是從33.2%到31.7%,大體上真的是屬於改善生活吧。

Naspers是通過旗下全資子公司MIH來掌握騰訊股票的。而我人生中,真有那麼段時間,和MIH有點關係。

本篇就是週末八卦,順便抒發一下感慨。

講真,那個時候,我可能真的犯下了人生中迄今為止一個最大的錯誤。

Naspers是一家很牛的公司,我交大學長當年訪問南非,專門去訪問了這家公司,也是學長那次訪問中唯一拜訪的商業公司。

MIH是1999年年底進入中國來尋找互聯網機會。前前後後在中國做過好幾個項目。

第一個項目,就是投資大名鼎鼎的騰訊,這個不多說了。

第二個項目,是一個交友社區類的項目,也是投資。這個項目的名字我已經忘記了,但我記得非常小,整個團隊就幾個人。

第三個項目,MIH全資自己做的,叫sports.cn(中文名字應該叫華體網)。這是MIH在中國一筆很大的投入,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也是它當年諸個項目中最大的一個。看名字就知道,是體育類。

MIH本身擁有衛星,也有一些體育比賽(主要是足球)的轉播權,搞體育項目一點都不奇怪。

第四個項目,也是MIH全資自己做的,叫脈搏網,屬於MIH在中國比較後期的項目——應該是2001年啟動。這個網站的類型是門戶,和當年的浪狐易沒啥差別。項目在北京,一度在北京地鐵裡狠狠刷過一波廣告。

第五個項目,叫易富財經網,投資金額500萬美金(那個時候的500萬)。而我,則是從這家公司的夜班編輯一路做到portal manager的員工。

MIH完成對項目的投資和佈局後,在上海,挑選了當時最頂尖的辦公樓:中信泰富來作為旗下諸項目的辦公地。

MIH拿下了中信泰富整個17層,其中近2/3屬於sportscn,1/3屬於易富,中間還有點空位,部分給了那個交友社區,部分給了騰訊在上海的團隊。

我人生中最大的一個錯誤就在彼時彼刻發生:我有過機會去騰訊,但我沒有接受——當然,人也就是隨口一問的可能性也是成立的。

沒有接受的理由大概有那麼幾條。

第一是我當時的薪資不低。我已經升職為portal manger,也就是網站上的內容都是我管的。我這個portal manger的薪水是按南非的portal manger的薪水來定的,數字一樣,只是我是人民幣,人是蘭特。具體數字我就不說了,但可以說的是,的確高薪。

第二是易富網當時的商業模式看上去蠻清晰的,兩條路,一個是廣告(但這個數字當年非常小),一個證券經紀業務。我們給客戶提供免費的諮詢業務,作為條件,客戶需要到我們指定的券商去開戶,我們再和券商分這個客戶的交易佣金。我們當時對客戶的要求是:必須賬戶裡有價值50萬以上的股票和現金。到2002年MIH撤退的時候,我們擁有超過千名這樣的客戶。

而騰訊的模式真的當時誰都不知道。我記得那時候用戶要註冊QQ,網絡免費通道時常會出故障,最有效的方式是撥打一個收費1塊錢的聲訊電話。

我就在想:靠聲訊電話這種方式賺錢的公司能去?

請恕我淺薄吧。

MIH的投資風格不是甩手掌櫃型的。幾個自己全資搞的項目就不用說了,那其實不是投資,是產業運作。

在易富,後來MIH派出了一個人來擔任COO。是個老外,老婆全職太太,還有四個兒子,我和他開玩笑說你可以組籃球隊了——這哥們的確很高。他的待遇非常好,專門配車,在上海還有很大的房子,人口多嘛。

當時主導易富項目的投資經理,也時常會看到他來辦公室開會,也是個老外。易富的創始人有次專門開會強調過一件事:這哥們的國際長途報銷,是沒有上限的。

沒法子,人家是爸爸,得伺候好。

易富的財務人事是同一個人做的,是MIH派駐的。

我有理由相信,早期MIH對騰訊的介入,不會淺到哪裡去。

MIH在易富這個項目上,是出現和創始人的分歧的。MIH希望易富是一個財經媒體,而創始人其實一心將來想成為證券公司,是以美林這種公司做樣板的。

我作為portal manger,其實是為流量負責的。我印象非常深的一件事是,我曾經寫過一句話:pageview should be the money,could be the money,will be the money。俺們老大看了也就笑笑。

納斯達克泡沫破滅,MIH決定收縮戰線。

我最早看到的,是那個交友社區搬離了中信泰富。

接下來是脈搏網不再自己生產內容,而是從易富、sportscn,還有什麼其他地方同步內容過去。龐大的生產部門全部被裁撤。

MIH當時對sportscn還是不願意放棄,畢竟體育是它的老本行。

接下來就是易富。

我所知道的是,主導這個項目投資的投資經理,是鼓吹要對易富繼續注資的,至少不放棄。這個非常容易理解,事關他的工作績效。一旦撤退,我估計這哥們自己飯碗都成問題。

當然,騰訊也是斟酌的項目。

最終MIH選擇的是騰訊,而不是易富。

一個是戰略上有分歧(我前面講了),另外一個,就是用戶量。

不得不說,MIH在2002年就認識到,用戶量比流量還重要,這一點真的很有前瞻性。

易富當時依靠論壇這樣的版塊,攢了20萬用戶——這點我很自豪,這是我的工作績效——數字不算小了,那個時候整個互聯網用戶大概也就是幾百萬到幾千萬的規模,肯定沒過億。中國網絡人口過億是2005年的事。

而騰訊,我估摸著肯定過百萬了。人都願意打聲訊電話註冊QQ嘛。

MIH在易富上的撤退,我覺得還有個原因。

有接盤的。

當時易富的股權結構主要是三方:MIH、一家民企和員工持股平臺。

近乎所有的員工包括創始人,都願意集資接MIH的盤,但本錢有限,出不起什麼價格。

那家民企的老闆,放出話來,員工持股平臺出多少,我就多出一塊。

我不知道最終成交價格是多少,但恐怕也不會是一個非常小的數字。因為這個民企其實很有實力,當年在中國證券公司散戶廳常見的行情板,它是這個市場的壟斷者。

MIH最終撤資,帶走了賬上僅剩的20萬美元,以及那家民企老闆給它的一筆錢。

我總覺得,在騰訊那家公司上,MIH就算要撤,恐怕收回去的錢會少得多——就是一猜哈。

易富完成股權轉讓後,主要團隊成員基本全部出局。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就是一個技術經理出來挑了大梁做了CEO。他原來是分管服務器那塊的,向CTO彙報。

這哥們後來我百度看,好像也是犯了什麼事,反正人已經不在中國。

然後就搬離中信泰富,sportscn還撐了一段時間。

我一直覺得特別可惜,因為其實當時易富已經拿到了做SP的資格,還是全國資格。甚至已經開始小規模嘗試SP業務。

戛然而止。

我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不會去中信泰富的附近。就算路過,也會繞路而行。

MIH在中國,真的很大方。

它要求它旗下的公司,在當地要用最好的office樓,我反正在北京和上海,都是頂尖的辦公樓,我不知道在深圳,是啥樣的。

office裝修得非常好,什麼遠程會議設備,都是花了大錢的。我記得搬進中信泰富的時候,完全沒有任何異味,想必裝修材料、辦公用具都是環保型的。

薪資很慷慨,也不歧視中國人,按照整個南非體系走。

最終項目數字比例上,輸了近乎全部,就一個活了。

不過,一個似乎也就夠了。

可能你們要問,為啥MIH撤的時候,不撤乾淨,還留了個騰訊?

我覺得道理一方面是可能覺得還有價值,一方面的確也沒接盤(騰訊當年還沒賺錢,創始團隊拿不出多少銀子回購的),還有一個方面:

如果MIH全撤,你讓在中國的MIH投資最高領導人,怎麼交代!

人也是要飯碗的,好麼?

2005年,和MIH又打過一次交道。

香港,金鐘。

MIH的一個投資經理問了我一個問題:你們這個事,如果新浪衝進來做,你們怎麼辦?

其實我無法回答。

後來,這個問題在行內變成:

你們這個事,如果騰訊衝進來做,你們怎麼辦?

—— 首發 扯氮集 ——

作者執教於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天奇阿米巴創投基金管理合夥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