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中國移動推出eSIM,手機無卡時代還有多遠?

江聰德


題主的意思應該是想問,距離手機不用物理SIM卡還有多久吧?這個事情真的沒那麼快。這次中國移動推出的eSIM,並不是面向智能手機,而主要是面向物聯網。屆時,終端廠家採購通信芯片時直接嵌入eSIM功能就可以了,而不用像現在這樣,既要和芯片廠商溝通,也要對接運營商。

比如說路邊的自動販售機,目前有兩種聯網方式,一種是插物聯卡,一種是插網線,很明顯,前者比後者穩定得多、自由得多,且在設置自動販售機時也不用和所在地的管理人員溝通網絡問題。現在的物聯網卡大多時實體卡,那麼移動這次推出eSIM卡之後,或許採用eSIM卡的自動販售機會越來越多。

可是,這種公共的物聯網產品通過eSIM卡聯網,只能是方便終端廠商,對於我們普通使用者來說,並沒有太大變化。真正能讓我們體驗產生影響的是身邊的智能手機或者智能硬件用上eSIM,可是,用了eSIM就意味著終端廠商直接與用戶產生聯繫,運營商在中間的作用將會被大大淡化,運營商肯定不願意出現這種局面。

大家不妨想想之前蘋果推出的Apple Watch Series 3吧,這就是支持eSIM的產品,可是一再跳票,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想推廣eSIM有多難了。

覺得我說得好,就點個讚唄;有啥想法歡迎評論;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關注我啦~


只說科技


5月25日,中國移動對外發布了國內首款eSIM芯片C417M,可提供“芯片+eSIM+連接服務”。3月,中國聯通率先在上海、廣州、深圳、天津、鄭州、長沙這6個城市推廣eSIM卡。

在此之前,3月7日中國聯通也在6座城市啟動了“eSIM一號雙終端”業務的辦理。

何為eSIM卡?

所謂eSIM,其實就是在產品內部植入了一塊空白SIM卡芯片代替傳統的SIM。用戶信息是通過下載的方式寫入終端,就能實現傳統SIM卡一樣的功能。

eSIM可以避免傳統sim卡因為接觸不良而造成的無法通訊等情況,提升芯片穩定性。同時可以降低終端體積。今後我可以設計出一種不需要SIM卡槽的手機。

然而這些都只是eSIM卡的基礎功能,eSIM最核心的地方還是在於由於採用了可寫入式芯片。理論上可以隨時隨地的切換運營商網絡,比如我們出國的時候需要一個零時的手機號碼,只需要去當地運營商那邊辦理好手續就可以了。並不需要換SIM卡。用戶還可以在國內號碼和國外號碼之間任意切換。

當然,個人認為目前情況下,想在國內想帶號切換運營商網絡並不現實。只能說用eSIM卡隨時隨地的切換運營商網絡技術上不是問題。

雙卡雙待的iPhone或將出現

2011年蘋果就申請了一項虛擬eSIM卡專利。2014年9月蘋果在發佈iPad Air2是就首次採用了eSIM的設計(又稱為“Apple SIM”)。致力於把手機的輕薄做到極致的蘋果肯定不會放過這個把sim卡槽去掉的機會。

事實上,很多用戶會吐槽iPhone為什麼不出雙卡雙待的版本。這是因為iPhone是針對全球市場發售的產品。而雙卡雙待的需求只是在亞洲地區的用戶比較突出。蘋果一直沒有針對亞洲市場專門開發一款iPhone的計劃。所以雙卡雙待的iPhone一直沒有出現。而eSIM的出現,讓蘋果推出雙卡雙待iPhone有了可能。

實際上坊間一直在傳聞蘋果會在今年秋天針對亞洲市場推出一款同時集成eSIM和sim卡的iPhone。這樣就相當於實現了雙卡雙待的功能。

相較於“無卡”手機的推出,eSIM更適合大互聯網和無人駕駛場景

其實eSIM的推出主要目的並不是為了無卡手機,現在的智能手機普遍向大屏化發展。所以節省一個sim卡槽的空間或許並不能讓手機再輕薄多少。對於即將到來的5G時代。eSIM將大有用戶之地,5G的帶來的低功耗可以將家裡的所有電器都接入大互聯網。比如小小的一個電錶和水錶。市政公司只要

和運營商合作統一在電錶中植入eSIM,由於5G的低功耗特性eSIM平時都可以處在休眠狀態,只有在每個月需要統計電費的當天聯網上傳一下電錶數據就可以了。這樣將為市政公司節約大量的電錶和水錶的抄度人員和統計時間。

同樣,在無人駕駛的汽車中植入eSIM卡,利用5G網絡延遲在1毫秒以內的特性。為將來無人駕駛技術的應用在技術上鋪平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