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先圍觀後參與,引爆社會化傳播的二階參與法

所謂二階法,即:先讓消費者看到別人把事情辦成了之後,感到羨慕、感慨、讚歎、或者憤怒,從而自己也想做點什麼。本文通過分析:新世相的“4小時,逃離北上廣”、凡客體、螞蟻森林三個案例,帶你學習如何用二階參與法引爆社會化傳播。

先围观后参与,引爆社会化传播的二阶参与法

內容有點費腦子,建議從業一年以上的運營同學、做過新媒體傳播的同學閱讀。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銅臭味”的營銷活動。與其說是創意,不如說是交易。

邀請五個好友關注,免費獲得xxx

轉發這條微博,有機會獲得xxx

找好友幫砍價,最低低至0元。

赤果果的用利益刺激消費者行為,表面紅火的數字背後卻滿是消費者的嫌棄。這種營銷活動,彷彿在向消費者說:“我有錢,你想佔便宜就要聽我的。”看似順從的消費者,其實內心活動是這樣的:

用代金券就想騙我轉發,真LOW

這明顯是一個營銷活動。

為了關注,真是什麼事都做得出來!

沒有哪家企業可以靠這種方式在傳播上獲得成功。那他Nia的咋辦?

讓用戶真心的參與活動,可以借鑑一個古老的方法。

二階法:先讓消費者看到別人把事情辦成了之後,感到羨慕、感慨、讚歎、或者憤怒,從而自己也想做點什麼。

二階法在傳統品牌裡有數不清的成功案例,它的路徑十分簡單。比如在新品上市之前,先搞一次預售,賣多少不重要,但預售場面一定要火爆。然後再找媒體投放廣告,廣告裡展現預售時人山人海,產品被一搶而空,營造供不應求的氛圍。

傳統品牌的廣告投放,幾乎都用過這個方法。如今這個傳統的方法,還能被用在活動策劃上:

心法就是,把一次活動分解成“圍觀階段”和“參與階段”兩部分:先把活動包裝做成案例,投放到媒體上吸引圍觀,這個階段儘量提高人們的情緒勢能。然後再啟動參與階段,號召人們參與活動。人們通過參與活動來釋放之前累積的情緒。

不信你看下面的三個策劃:

  • 關注公眾號,明早8點參與現場抽獎,獎品是飛機票
  • 賣繪畫作品轉載權,一塊錢一次。
  • 參與句型填空,贏T恤一件

這三個活動有創意嗎?沒有吧,實習生都能輕鬆想出一大堆。但是我告訴你,就是這些簡單的活動,他們曾經刷爆過社交網絡哦,它們是:

  • 4小時逃離北上廣
  • 騰訊小朋友畫廊
  • 凡客體

是的,如果僅僅分析參與階段,這些曾經被營銷人奉為圭臬的策劃,好像和“轉發送”、“投票抽”並沒有什麼不同。真正大神和新手的區別就在於如何設計“圍觀階段”。

下面解讀三個案例:

4小時,逃離北上廣

新世相發佈“逃離北上廣”之前,先在微博和微信發佈了《我剛剛決定不結婚了》(內容是18個說幹就幹的故事,和18個想逃就逃的故事),文章傳達了人們對壓力的宣洩,企圖獲得讀者的共鳴。內容充斥著一些“離經叛道”的酸爽行為。

讀者看到這些故事,心嚮往之卻苦於身不能至,畢竟沒有多少人真的願意果斷辭職,但是情緒已經被引燃,好想做點什麼宣洩一下。這是圍觀階段。

緊接著第二天,4小時逃離北上廣活動正式開啟,人們亢奮的情緒終於得到了宣洩,有人直接掉頭奔向機場,也有人默默轉發,表示支持。這時活動才正式進入參與階段。

這其中對社會思潮的精準把握功不可沒,而不是新手眼中的“免費送機票”。

凡客體

同樣,當年大紅大紫的凡客體,也可以分解成兩段。

  • 圍觀階段,凡客誠品找來王珞丹、韓寒等公知撰寫“凡客體”發佈在社交網絡上,宣揚年輕人的獨立精神。這時候人們更多是在圍觀。
  • 參與階段,凡客成品在官網發佈自動生成海報的功能,瞬間激起了用戶的參與熱潮,凡客體一度成為當時爆紅的網絡文體。

螞蟻森林

最後,我們來看看支付寶的螞蟻森林。

支付寶做了最接地氣,最踏實,不花哨的公益:治理荒漠化。

活動開始前,支付寶不斷聯合第三方做公益(阿拉善種樹),同時把這件事擴散出去,這時候大部分人都是在圍觀,很少有人真的去過阿拉善,但是都心癢癢的羨慕。你們這麼秀,我也不想落後啊(圍觀積累情緒)。

當這種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螞蟻森林正式上線。只要你每一次做出線下支付、釘釘辦公、乘地鐵出行、淘票票買電影票等行為,都會轉化成響應的公益捐款額,把你的名字掛在阿拉善的梭梭樹上,同時頒發環保證書。

為了讓消費者更加切實的體驗到成果,系統還模擬了真實種樹的澆水施肥過程。(參與釋放情緒)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CC0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