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現在的孩子聰明,生活條件很好,為什麼有的不努力、不上進?

菊姐鄉村生活日常錄


我特別認同一句話,寒門出貴子。不知道各位如何看?

優越、無慮的學習生活會讓孩子失去動力和目標,他會認為,一切都唾手可得。

一個沒有目標、夢想的家庭會給孩子一個沒有夢想目標的環境。

以上均無疑是溫水煮青蛙。

大家知道姜文帶著孩子去阿克蘇嗎?

大家知道現在成長迅速的教育機構幹什麼嗎?他們帶著孩子去無人戈壁進行艱鉅挑戰?去神秘茶馬古道去體驗生活?……

當然不是所有家庭都能有如此意識,也不是說必須這樣的教育體驗。

但至少需要讓孩子從小養成吃苦節儉的習慣,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孩子都讓你養成皇帝啦!還怎麼能努力、上進,成龍成鳳!


兜兜兒爸


很高興來回答你的問題!

‖物質太好了,小孩無壓力!

與20世紀70-80年代相比,人均GDP翻了幾倍!可以支配的金額多了許多!家裡都有一定的存款!生活質量提高了,一方面有了多餘的閒錢,過度消費。一方面小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給小孩造成一種假象,掙錢容易,家裡錢多從而無生存危機無壓力!

‖獨生子女多!小孩品質下降!

由於小孩少了,普通性認為可以不用分家產,而且在成長過程中少了兄弟姐妹間的團結合作共享互助,讓小孩沒有得到更好成長,從而不努力,不進取!

‖社會誘惑多!小孩顧接不暇!

各行各業的光速發展,整體生活水平提高!各種娛樂設施及場所的建立,給孩子們帶了一定的誘惑,且互聯網時代下,接觸誘惑的次數防不勝防,管控不到或者不及時,極其容易氾濫。

綜上:小小文分析了現在孩子為啥不上進,不努力的原因,孩子本沒有錯,錯的是我們不能正確對待以及引導!任何事情都有倆面性,用好了跟沒有用好會有完全不同的結果!

以上為個人觀點,希望有所幫助!


小小文說


首先不努力不上進不是孩子的問題,而大部分都是家長的問題。這就好比你種了一棵樹,樹長的不好,你去怪樹有意義嗎?因為孩子太活潑了,所以我們總有一種錯覺,就是孩子沒有興趣是孩子自己的問題。所以第一步家長要非常明確的就是發現了問題,要改善的是自己。

那如何讓一棵樹長的好呢?很簡單就是澆水和剪枝。換句話說就是你要對孩子輸出好的,並且剪去那些不好。小時候有一篇課文叫做精彩極了與糟糕透了,這篇文章其實是寫給家長看的。簡單來說就是孩子做對了事情一定要給予他足夠的鼓勵,而如果他做錯了事情,也要給予他合理的批評。

這與上進心又有什麼關係呢?孩子為什麼努力也是分為兩點,一是對美好的追求,二是對不美好的迴避。這個不僅對孩子,對所有人都是一樣,你為什麼努力賺錢?一是想過好日子,二是不想過窮日子。對孩子也是一樣。他對未來如果有足夠的期待,那麼他就更願意去努力付出。他對不好的生活有足夠的恐懼,他依舊會努力付出。

這就好比說你月薪1萬。你既不想過月薪10萬的生活,也不擔心自己會吃不上飯。那你為什麼要努力工作呢?所以說生活條件好孩子不努力是非常正常的情況。

我們該怎麼做?首先我們要給他們塑造理想。這個理想不只是物質層面的也有精神層面的。馬斯洛需求就是來說這個道理,當你滿足於底層的需求以後,你就會去追求更高級的需求。

如果你連飯都吃不飽,你肯定不會去享受。反之,如果你的生活條件已經好了,那麼你就要去追求更高級的自我滿足。比如說自尊。你問一問你的孩子是否想成為一個受人敬仰的科學家?是否想成為一個激動人心的作家?是否想成為一個改變世界的經濟學家?給孩子塑造更高級的需求。有需求才會有動機,有動機才會有動力。有動力孩子才會努力。告訴他上面是什麼,他才會有上進心。

最後祝每一個孩子都有美好的未來~


小宇哥師兄


不努力,不上進這句話說出了一部分孩子學業不行的根源。

根據我的觀察,一大部分這樣的學生的家長,或者說家庭環境是有一定的問題的。很多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的好,但是一點兒也不想給自己的孩子施加壓力。

這又是為什麼呢?

首先這些家長肯定非常疼愛自己的孩子。不願意自己的孩子為了學業而受到一點壓力,吃一點苦,他們看到孩子在書桌前學習的時候,心裡肯定是覺得孩子受到了委屈。

其次,這些家長往往有點兒怕自己的孩子。怕自己的孩子受到責罵,不管是老師的還是自己的,在孩子面前可以說是百依百順。他們可能以為孩子要長大,自己要靠孩子養老,所以現在的孩子不能得罪吧。

雖然有些家長也非常願意自己的孩子學習非常好,但是就見不得孩子受到一點兒委屈。如果老師或者其他人對孩子要求比較嚴格的話,他們不會感謝,反而是以一種敵視的態度去對待。他們自己也想要求孩子好學上進,但是往往不能落到實處。

我見過一個家長督促孩子寫作業。非常嚴厲的要求,一定要寫一定要寫好。過了一會兒孩子沒寫還又說一定要寫好,一定要怎麼怎麼樣。一上午孩子寫了沒有兩個字,這時候孩子已經抓住了家長的弱點。他非常清楚,只要自己拖一拖,只要自己堅持堅持家長的要求是可以不理的,是可以打折扣的。這樣的家長以後再要求孩子幹什麼事,那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然後還有一批家長根本對孩子的學習沒有什麼要求,他們往往家庭條件比較好,當然也有比較不好的。我見過一個這樣的。好像是一個什麼銀行的負責人。家庭條件非常好,他的孩子非常頑劣。調皮搗蛋。在他的心目當中就不需要什麼學習。當然他也沒那個智商。只是玩樂。家長也認為自己的孩子不學習也可以有很好的生活條件,所以孩子學習態度不端正,有一大部分是受家長的影響。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有些家長因為工作的原因顧不上自己的孩子。孩子基本上處於散養的狀態。沒有人給他們培養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養成認真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

這一部分孩子在平時的生活中,都有很多人去逗弄他們。讓他們養成了許多和學習需要的品質相反的品質。比如好吃懶做,比如流裡流氣,比如撒謊成性。一旦染上了這些毛病,要想學習好,就非常非常的困難了。

還有一條就是現在的孩子聰明。說的我聰明這兩個字。我們不能小看他。正是因為這些孩子聰明,所以他們才能投機取巧,不努力學習。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所謂的聰明的學生。確實腦袋瓜比較靈活,可是正是因為他們的腦袋瓜太靈活了。所以往往不能夠低下頭來,切切實實的在學習上下苦功夫,他們的學習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像水面上的一層油化。可是我們的有些家長就被他們的所謂的這種聰明所欺騙,認為孩子確實頭腦靈活,應該會有好成績,可是這種孩子往往是不可能有好成績的。

當然這樣的孩子如果家庭條件比較好,那麼在社會上可能將來也會有他的發展。但是無論如何,在學習上他們是不會有多大的進步的,這樣的孩子往往成不了什麼專家,科學家工程師,因為他們車手做學問的那種老老實實的品質。

如果沒有以上種種原因,那麼我們的孩子將是一個正常的健康的孩子。這樣的孩子不論在哪個學校,都可以說是比較上游的孩子。在學習上也會問題不大的。


藍藍的天快樂一生


客觀的來說,孩子是否努力,是否上進,與成長的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這個成長的環境,主要是外部環境,具體包括家長的教育水平,生活環境,以及內部環境,如孩子的自驅力。


一、外部環境

1)家長的教育水平

家長的教育水平,與家長自身的認知水平有很大的關係,高學歷的父母也可能培養出不求上進的孩子,低學歷、甚至的文盲父母,也可能會培養出自律勤奮的孩子。

主要的原因在哪裡呢?

是教育的方式方法出現了問題。

對孩子而言,我們說,父母是孩子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在孩子最初的成長階段,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最為重要的老師,孩子通過觀察、模仿,開始了對外界的學習,這個時候,父母的潛移默化,父母的言傳身教是最重要的。

當然,教育也是有方式方法的,所以,孩子在成長,父母也要成長,對孩子出現的各種問題,要及時的採取科學、合理的方式來糾偏,如果不糾偏,孩子如同小樹苗成長一樣,長歪了,再來糾偏,就很難成為棟樑之才和參天大樹。

2)生活環境

生活環境的好壞,對孩子的成長有一定的影響,但生活環境的好壞,與孩子自驅力的強弱之間,有負相關作用;生活環境差,孩子通常由較強的韌性,承受挫折的能力也較強;生過環境好,孩子通常在韌性方面,承受挫折的能力方面,相對要弱一些。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的說法。

生活環境好,是大家共同的追求,在這種情況下,對孩子的教育,就更為重要了,如果父母缺乏教育的理念、手段和方法,那麼,人都是有惰性的,孩子不求進步,安於現狀,也是正常的,因為,孩子沒有動力,而這種動力,就需要父母提前有意識的來培養孩子。


二、內部因素

所有的發動機,都需要“點火”,而“點火”就是引爆孩子自身驅動力的首要因素。

而自驅力的強弱,就與孩子個人的隱性素養有關係,這些隱性素養就包括了價值觀、成就欲、動機等。

在這個階段,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能力,所以,父母就要有針對性的給孩子準備“助推劑”,這種助推劑,才是孩子獲得持續進步,拼搏的動力來源。

只有結合孩子的心智,父母採取有針對性的方式方法,與孩子一起,給ta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孩子自然就會起飛。

而這一切的基礎,就是“習慣”的養成,所以,習慣,就是孩子成長的最主要內因。


教育擺渡者


孩子聰明、生活條件好,有的不努力,不上進,我是這樣想的:

有一句話說“窮則思變”,也有一句話說“死於安樂”,其實就是告訴我們生活條件對人發展是有影響的。

孩子聰明,生活條件好,說明孩子具備學習的優越條件!但成長中的孩子,可塑性強,家長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有影響。家長應從以下幾方面反思:

一是孩子不努力,不上進,家長平時關注孩子的學習了嗎?當孩子成績不理想,你是否積極想辦法幫助孩子;是否與孩子老師共同想辦法幫助孩子?

二是平時在家與孩子溝通交流是否流露出讀書無用論,常把錢掛嘴邊,自己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意無意影響了孩子?

三是家庭成員之間關係是否和諧?家裡是否有適合學習的溫馨環境?

四是是否培養了孩子吃苦、節儉的意識?

學習本身是很苦的,家長要嚴格要求孩子,不要放縱,做到嚴而不苛;條件再好,也要孩子明白好的條件來之不易,要節約、有節儉意識,千萬不要因條件好就讓孩子飯來張口 ,衣來伸手,這對孩子成長是不利的!


文昌雅士


我總是對悟空回答中的這類問題感到鬱悶不已,一個人提出問題方式可以非常直接看到這個人的思維的特點。

比如上述的提問。提問者認為:孩子的努力和上進是因為孩子聰明和生活條件好。但實際上孩子努力和上進和聰明生活條件好是沒有什麼聯繫,甚至有的因素是起反作用,比如生活條件好和努力上進之間關係。我記得小時候大家努力學習,正是因為生活條件不好,要改變命運就要努力和上進,至於聰明,雖然聰明的孩子離成功比較近,但不等於聰明的孩子就會努力上進,這樣的提問可以看出提問者的思維特點,隨隨便便在不同的現象之間按上因果關係。

有一次,我和一個聰明的孩子的家長聊天。我說,你兒子非常聰明,學什麼東西兩下子就會了,但你兒子做事情淺嘗輒止,沒什麼耐心把一件事情做好。如果像你兒子聰明人身上不是有這樣那樣的缺點,那我們這樣的普通人哪裡還有活路呢?這樣聰明而缺乏持續性的勤奮的學生我見過太多了。

根據我的觀察,人生有目標的學生才會努力上進,哪怕這些目標古里古怪。

比如小時候孩子努力上進主要是為了取悅父母和老師。對一個孩子來說,父母和老師都是非常重要,小孩子如果沒有父母和老師保護,就會面臨特別大的困難,甚至是生存問題。或者說,是為了夥伴而讀書,因為沒辦法忍受同伴或者某些同伴比自己更優秀,所以只好讀書。

到初中高中問為什麼而讀書,許多學生開始意識到讀書好像和自己以後就業有關係,和報答父母有關係,和這個國家繁榮昌盛有關係。

當然有些老師認為和賺錢和娶個美女有關係我也認為很合理,畢竟現在彩禮價格太高了,沒有好工作還真的沒辦法置辦彩禮,而讀書而有好工作的概率畢竟是比較高的。我曾今看到一個從來不寫作文的學生在那兒很安靜地寫作文而且還翻著字典查字來寫,我不知道這學生中了哪門邪,忽然寫作文來,過去悄悄一看,哦,原來他在寫一封給班上女生的求愛信。

無論什麼,總之,一個人要努力上進,就必須有目標,有了目標就看到自己同目標的距離,自然就產生了前進的慾望。


門前海藍藍


現在小孩大多數都不愛學習,這種現象有多方原因,一.小孩由爺爺奶奶帶的。老人嘛多數沒讀過書,小孩作業寫沒寫,做的對不對,他們不清楚加之又.寵溺。二.父母自己帶的,如今社會競爭大,壓力也大,因工作太忙顧不上孩子,然爾忽略了孩子。三.如今網絡時代,好多時候小孩都離不開手機。



愛生活識趣事


小孩子所表現出來的問題幾乎都是跟家庭教育息息相關,沒有一個孩子是自己自主成長成某種樣子的,所有的面貌都跟小時候父母的家庭教育分不開,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學習?父母需要思考有沒有從小正面的教育孩子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習的樂趣,這方面不是說一直跟孩子強調讀書多重要以後加官晉爵不讀書以後就是要飯這種說辭,這種是孩子最反感的,而是從小要陪伴孩子一起學習,通過親子的互動讓他覺得學習是很有意思的事,另外是要創造學習的環境,有些家庭孩子在學習大人在看電視,如何讓孩子專心


我是Lisa英語老師


聰明不學的孩子是網絡造成的,因為他們可以在網絡中學習到比學習還刺激的東西,再加上爺爺奶奶隔輩親,捨不得讓孩子受一點委屈,再加上青春期的叛逆,不能說,一說就著急,沒法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