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了防止上市公司大股東圈錢減持,為什麼不規定按該股票發行價減持呢?

陽光雨露滋潤你


你以為按該股票發行價減持就能讓大股東和有關股東不減持了?你知道大股東為首的手握原始股的大小非的成本是多少嗎?

且不說大股東往往作為創始人其每股的成本很低廉,後來入股的戰略投資者、員工持股很多都是每股1元、幾元的成本,甚至更低,而股票發行價卻是券商承銷機構等根據A股市場上行業的市盈率和企業的狀況所定的價格,往往比所謂的發行前股東的持股成本價高好幾倍以上的,也因此即使一些上市公司股價跌破發行價也並不會妨礙大小非減持套現的熱情。

更何況,證監會早在2013年就已經發布過《證監會關於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徵求意見稿)》,指出了發行人控股股東、董事和高管人員所持股票在鎖定期滿後兩年內減持的,其減持價格應不低於發行價,也就說題主所建議的事情其實早就有條件式實現了,只是作用呵呵。

源自風生焱起的個人分析,歡迎關注本賬號以便獲取更多財經知識


風生焱起


平時我們炒股特別反感就是大股東減持,股票走的好好的,趨勢也啟動了,期待股價能夠再漲漲,但是晚上突然公告大股東出現了減持或者將來準備減持,股價突然開始剎車調頭。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大股東減持呢,下面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1.管理層已經在嚴控減持了

對於新股上市公司,持有原始股的,或者在上市之前買入公司股份的投資者,股份都有鎖定期。有的一年,有的三年,就為了防止大股東借公司上市,大幅度套利出局。那麼問題就來了,這位投資者就提到了,國家為什麼不規定大股東減持按照發行價減持。那麼首先這個規定根本就是治本不治標,首先很多大股東買入原始股的價格非常之低,即使發行價減持的話,也有幾十倍或者十倍收益,如果是第一批天使輪投入公司資金的股東有的甚至有幾百上千倍。所有這個方法根本不可行。

所以國家儘量用一些嚴厲政策來控制有惡意減持的大股東。比如最近比較火的就是常山藥業前幾天公司發佈研究新藥“偉哥”,並且通過某某研報中國有1.4億人患有ED,也從側面暗示公司產業前景巨大。結果股價連續兩天漲停之後公司公佈了大股東減持公告。今晚交易所也公佈嚴查了。


2.萬事都是有利有弊

面對大股東的減持一直是證券市場比較難解決的問題,不光中國A股市場是如此,香港市場,甚至國外市場也是如此。騰訊公司這麼優秀不也遭到大股東減持。那麼能夠嚴控大股東減持呢,那肯定不行。

首先一家企業發展初期,對於資金的需求量巨大,很多企業會選擇找天使投資,比如通過PE/VC等等。而這類公司擁有雄厚的資本實力,而他們的目的就是把企業做大之後,把股份賣出獲得收益,在中國市場上投資最成功就是能夠把企業做成上市後獲利出局。如果國家嚴控減持,甚至減持為困難。風投公司就不會投資,那麼必然造成好的初創企業,由於資金斷裂,沒有投資方,面臨倒閉,這對中國經濟的發展造成巨大影響。

所以政策只能引導和防止一些惡意行為,而且不能一棒子打死一切,萬事都有利弊。

希望中國股市越來越成熟,市場成熟後惡意炒作,題材炒作減少,市場趨於價值投資,大股東高位減持就會降低。



感覺寫的好的點個贊呀,加關注獲取更多股市觀點分享。


道破天際


就算是規定按照發行價來減持股票,大股東們也是賺的盆滿缽滿!為什麼呢?我就解釋解釋。



先說說發行價。發行價就是股票公開發行時的價格,是承銷商代表發行人(即股票代表的公司,還沒有正式上市發行前)與機構投資人初步設定的,是兩方人員協商,討價還價的結果,機構投資人覺得股票好,就會抬高發行價格,進行買方之間的競爭。發行價過高,沒有人認購;過低,達不到公司上市融資的目的。所以是根據市場各樣情況,雙方協商定價,取得一個市場接受,公司又能達到融資目的的價格。哪怕發行人認為自己的股票只值幾塊錢或一毛不值,但只要有人願意買,就算再高都沒事,越高越好,這是市場決定的。

再說大股東。成為大股東,一是股票上市前就已經是大股東,即原始股大股東;二是股票上市後通過一級二級市場買入股票成為大股東。



就算如果規定按照發行價減持:

1 原始股大股東的價格一般為1元,發行價一般會高十幾倍甚至幾十倍。假如發行價是10元,經過鎖定期,現價一般會高於發行價,就算破發行價,大股東都會減持,正常情況是不會出現現價是1元的。所以減持也是照樣賺肥。



2 上市後通過買入股票成為大股東。這樣的大股東會進行高拋低吸不斷降低持股成本,而持股數基本變化不大時,即使通過各種報表或者數據得到他們的持股價,都是不太真實的,有個時間差問題。他們的價格可以說是作為散戶的是想不到的低價格,與發行價相比較。所以減持也是賺的盆滿缽滿。



發行價對大股東來說是沒有一毛錢關係的,是市場決定的,發行的時候,你願意買就買,不買也由你,是不?就算你規定按照發行價來減持,大股東一樣大發橫財,你覺得呢?



以上是我對此問題的回答,有錯誤和不足之處請指點,相互學習交流,謝謝!!!


豬小刀


大股東為什麼不能減持?關於大股東減持這個問題應該正確對待,從減持的目的來看:

有其它用途 如騰訊第一大股東Naspers前段時間的減持,是因為他南非的公司出問題了需要資金補充。

為了公司的擴大再生產 如15年連雲港6月16日晚間發佈公告,為了籌資建設“一帶一路”物流項目、擴大再生產,控股股東連雲港港口集團有限公司累計減持4.999926 %。

股票漲高了賣出 股票漲到高位,股東賣出是正常現象,股市的一個作用就是滿足投機,但股票漲到高位的過程要注意,是公司真有這個實力漲上去的,還是靠炒作漲上去的,這就要值得商榷。股東也分為大股東,小股東,如果公司的持有人都沒有減持,而是小股東減持也不算是什麼,人家公司的老闆都沒有看空公司,只是小股東減持有什麼。

從減持的手段來看,如果大股東減持時是採用選擇競價交易這種模式,不在乎股價下跌,那就不是好現象了,一個看重公司未來的股東不會做出對公司任何不利的操作;但如果減持是通過大宗交易和協議轉讓的方式,大股東的減持對股價沒有什麼影響,那就另當別論了,這很可能是有資金看好公司的未來,想成為公司的股東。

綜上所述,大股東減持目的中,圈錢只是其中的一個,不能一概而論。投機本身就是股市的一個作用,沒有這個作用,怎麼能吸引更多的流動資金進入股市,那股市如何運行,要正確理解大股東減持這個事。

我是禪風,點個贊加關注,還有更多精彩內容與你分享。


淡淡禪風


規定上市公司按照發行價減持股票,有悖於全球證券市場的基本規則。不僅無法達到上市公司有效融資的初衷;而且無助於防止大股東減持。

就目前滬深股市的大股東減持有增無減的勢頭,管理層已經採取了一定的措施,但似乎沒有收到預想的效果。如果硬性規定上市公司必須按照發行價減持,對其震懾力有限。因為股票本來就是在一元的原始股價格上溢價發行的,大股東如果惡意減持,再低的市場價格都高於原始股價格。

而且目前幾十個次新股的股價已經跌破了發行價,假如規定按照發行價減持,不是正中下懷,令“大小非股東”“賺錢”嗎?一些新經濟股票,本身有風險投資介入才能開發新品,如果風險基金沒有退出的渠道,今後誰還會投資創新類的企業?

目前中小企業融資難,成為實體經濟的一大難題。今年10月金融界領導兩次“救~市”,就是基於上市公司股權質押的風險。而股市向下的趨勢,亦是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股票的原因之一。

面對這一證券市場系統性問題,確實令市場各方左右為難。希望國內無數專家學者拿出切實有效的方法,別想出“六個錢包三代人買房子”的餿主意,用“妙招”來解決這一困擾A股市場的難題。


陸燕青


大股東瘋狂減持和IPO是目前中國股市兩大絕症。股市為什麼不漲,就是因為無底線的抽水。zhidu存在缺陷和漏洞,造成股市失血嚴重,一直跌跌不休。

減持規定減持價格是最近二十個交易日的平均價格,這就是最大的漏洞,這個規定,對大股東來說,充滿了誘惑,為了能順利減持套現,大股東八仙過海各項神通,減持五花八門,一次次的刷新散戶的認知。

1.管理層已經在嚴控減持了

對於新股上市公司,持有原始股的,或者在上市之前買入公司股份的投資者,股份都有鎖定期。有的一年,有的三年,就為了防止大股東借公司上市,大幅度套利出局。那麼問題就來了,這位投資者就提到了,國家為什麼不規定大股東減持按照發行價減持。那麼首先這個規定根本就是治本不治標,首先很多大股東買入原始股的價格非常之低,即使發行價減持的話,也有幾十倍或者十倍收益,如果是第一批天使輪投入公司資金的股東有的甚至有幾百上千倍。所有這個方法根本不可行。

所以國家儘量用一些嚴厲政策來控制有惡意減持的大股東。比如最近比較火的就是常山藥業前幾天公司發佈研究新藥“偉哥”,並且通過某某研報中國有1.4億人患有ED,也從側面暗示公司產業前景巨大。結果股價連續兩天漲停之後公司公佈了大股東減持公告。今晚交易所也公佈嚴查了。

2.萬事都是有利有弊

面對大股東的減持一直是證券市場比較難解決的問題,不光中國A股市場是如此,香港市場,甚至國外市場也是如此。騰訊公司這麼優秀不也遭到大股東減持。那麼能夠嚴控大股東減持呢,那肯定不行。

首先一家企業發展初期,對於資金的需求量巨大,很多企業會選擇找天使投資,比如通過PE/VC等等。而這類公司擁有雄厚的資本實力,而他們的目的就是把企業做大之後,把股份賣出獲得收益,在中國市場上投資最成功就是能夠把企業做成上市後獲利出局。如果國家嚴控減持,甚至減持為困難。風投公司就不會投資,那麼必然造成好的初創企業,由於資金斷裂,沒有投資方,面臨倒閉,這對中國經濟的發展造成巨大影響。

所以政策只能引導和防止一些惡意行為,而且不能一棒子打死一切,萬事都有利弊。

希望中國股市越來越成熟,市場成熟後惡意炒作,題材炒作減少,市場趨於價值投資,大股東高位減持就會降低。

感覺寫的好的點個贊呀,加關注獲取更多股市觀點分享。


墨言說財


為了防止上市公司大股東圈錢減持,為什麼不規定按該股票發行價減持呢?

不能這樣做,這樣做太絕對了,其實管理層的目的是為了控制上市公司的違規減持,甚至不讓上市公司在一些非常時間裡減持而已,並沒有說一定不能減持!減持對於大部分的投資者來說,其實就是一個利空的代名詞,所以遇上減持,大家都會覺得股票要大跌!可是歷史的經驗卻告訴我們,減持所影響股價下跌的因素非常有限,更有許多上市公司通過所謂的“虛假減持”來進行洗盤和割韭菜!所以如何看清減持背後的真正目的,是每一個投資者需要做的!

所以說,散戶千萬不要看到所謂的減持就害怕,很多時候一些個股的減持對於股價的變化其實沒有多大影響,決定股價漲跌的還是市場的因素,環境的因素,以及坐莊主力的因素!而對於減持來說其實每個股東也都有自己的原因:

  • 大股東減持股票有可能是因為個人的資金需要,和股票位置沒有多大的關係!他們都是1元成本的持股,隨便什麼時候減持都是盈利的, 如果公司需要,個人需要,為什麼不能減持?

  • 目前的交易規則是大股東減持需要通告,所以許多股票還停留在通告的階段,也就是說減持與否未成定數,那麼其中就有一些是為了配合莊家打壓散戶,收集籌碼而故意放出的利空消息!

  • 目前有一些股票的質押比較高,需要補充資金來進行一個質押風險的降低,那麼只能大股東堅持股票來實行了!


其實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考慮兩面性,這是矛與盾的存在,一方面不希望大股東的減持影響得來不易的扭轉局面,一方面又不得干涉大股東的減持!如果只是按該股票發行價減持,你覺得大股東還會有發展企業的動力嗎?還會和莊家一起倒騰股價嗎?往往只要維持一個發行價附近的股價不就行了?這對與投資者來說其實不是好事,而是一件壞事,股市裡沒有大的波動就沒有所謂的投資機會!對於上市公司的股東來說發行價減持他們還是能賺錢,但是對於股民來說,大部分的股票一直維持在發行價附近徘徊,那就失去了投資的意義和機會!所以這種想法不可能實現,也沒必要實現!


琅琊榜首張大仙


股市中大股東減持是避免不了的,只要股市存在就會有大股東減持的行為;即使管理層出臺規定大股東減持必須按股票發行價格減持!這是一個治根不治本的規定,如果真這樣對於股市弊大於利,不但不能抑制大股東減持套現行為,反而讓股市動盪加大。

任何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份大部分都是在大股東手中掌握,假如把大股東持股的股份限制死不給減持套現,股市活躍度會大幅降低,剩下的都只是股民投資者在交易;而大股東持有的股份不能變現,這是股份嗎?所以管理層絕對不會把大股東減持行為全部打死,只是限制大股東過度惡意減持行為而已。

大股東持有的股份成本非常低,比如某股票的發行價格是10元,一上市就暴漲到50元,隨後大股東實施高送轉10轉10股;大股東持倉成本由10元變成5元;上市第二年大股東依舊實施高送轉10送10股,大股東持倉成本由5元變成2.5元;第三年大股東持有股份解禁後可以在市場上流通買賣了。

假如出臺新規大股東減持只能按照大行價格減持;類似某上市公司上市後持倉成本從發行價10元,經過兩者高送轉之後持倉成本變成2.5元;這就是大股東的優勢,即使新規按照發行價格減持,大股東依舊都是賺幾倍收益,但受傷的就是中小投資者;

為什麼受傷的是中小投資者呢?因為假如大股東想要減持時候,肯定會想辦法把股價打壓到發行價位。就比如某股票當前價是25元,公司發行價是10元;假如大股東急用錢,只能把股價從25元打壓到10元才能進行減持套現。如果每隻股票都這樣,整個A股所有股票都會跌破發行價,因為所有上市公司大股東都是會出現減持套現的行為,這是避免不了的。

通過以上各種分析以及假設,任何一個國家的股市都會面臨大股東減持套現的行為,管理層只能出臺抑制大股東減持惡意減持行為,但不能完全把大股東減持行為限制住,這樣會讓股市亂套了。另外就是更加不可能出臺規定大股東減持按照股票發行價減持的,出臺這種規定對於大股東影響不大,受傷的都是中小投資者,大股東持倉成本這麼低,即使按發行價減持照樣翻幾倍利潤,所以這個規定沒有實質意義。


老金財經


關於大股東減持的問題,十分受到市場的關注,很多交易者認為,目前A股市場跌跌不休,大股東還雪上加霜的減持股票,造成了目前市場的低迷局面。這個邏輯是有問題的。目前市場的狀態,並不是由於大股東減持而造成的,是整個市場環境的問題,雖然大股東減持在裡面,對於個股形成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還不至於影響整個市場的走向。



目前A股市場處於熊市階段,那是由於自身趨勢的使然。所以說把這個罪名都歸在大股東減持上,也有失偏頗。同時,大股東的減持跟股價的高低沒有任何關聯,只不過是在某一節點的選擇上,他們會考慮到股價的相對穩定和監管層的要求,如果你強制按照發行價來規定減持,一方面,會打擊大股東投資上市公司的積極性,人家本來是一個投資行為,你生硬的規定了減持價格,等同於規定的收益空間,這種毫無變化的收益空間,嚴重的違背了風險與收益同源的基本經濟邏輯,那還有什麼投資價值可言的。

另一個方面,即便是你規定了按照股票發行價格減持。由於A股市場特殊的審核上市制度,新股發行都存在著一定的溢價行為,而且大股東本身持有的原始股價值就非常低,還是有錢可賺,有利可圖,只不過是大股東,可能的收益會減少一些,但對於一些熱衷於玩一級市場的投資者來講,這只不過是賺50億元或者是80億元的區別。

至於說大股東減持圈錢,除了違規的惡意減持,其他的減持都應該屬於正常的經濟活動,如果從極端的角度來理解,如果沒有這些大股東的參與,可能我們現在連交易標的都找不到。


小散李大鵬


這是不公平的想法,也是自私的想法。

第一,怎樣界定圈錢,是個難題。圈錢的大股東也是按照規則玩遊戲,不可能同過規定來杜絕圈錢,只能靠市場來識別,理想的市場就是每一個股票時時刻刻都體現了公司的真實價值,實現這個目標要靠全體投資者個個都具有超凡慧眼,使每一個股票股價都在合理狀態交易,在這種情況下,大股東圈不了錢,只能拿走屬於他的股票那份合理的錢。

對於個人來說,避免參與圈錢大股東的股票交易就可以了,不能指望通過監管來杜絕,這等於期望別人來篩選股票,將不好的公司全杜絕,只剩下的都是好公司,閉眼買都打敗。這是無理要求。

第二,如果一家公司發行價20元,20年後,股價漲到1500元,你讓他按照20元的價格減持,合理嗎?這意味著大股東努力幹20年,公司做大了,自己沒份,屬於別人!

大股東會覺得很委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