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2 東晉十六國七大謀士,其中一人可比諸葛亮,一人可比郭嘉

說到謀士,大家最為熟悉的是三國時期那些計謀百出,驚才絕豔之人,比如曹操五大謀士,袁紹六大謀士,諸葛亮龐統法正等等。三國時期之所以謀士很多是因為三國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亂世之一,如果從公元184年的黃巾起義開始算起到司馬炎於280年滅吳三家歸晉為止,期間將近100年都算是亂世。

東晉十六國七大謀士,其中一人可比諸葛亮,一人可比郭嘉

中國歷史上有一段時期遠比三國更加混亂,他就是西晉之後開始的五胡十六國到東晉南北朝這段時間,如果從西晉滅亡的公元316年開始算起(其實之前的304年劉淵就已經立國)到586年隋滅南陳為止,這段歷史整整270年,遠比三國亂世更長也更混亂。謀士幾乎是依託於亂世而存在的,在這段270年的歷史中,其實也是謀士輩出,他們的才能並不輸於三國謀士,只是這段歷史相對於三國來說,熟悉程度比不上三國,自然這段時期的謀士也就沒有三國謀士那麼出名了,今天就盤點下這段時期七位最有名的謀士。

東晉十六國七大謀士,其中一人可比諸葛亮,一人可比郭嘉

王猛

王猛是十六國時前秦苻堅的首席智囊,官居丞相和大將軍。王猛的作用和能力和一個人有點類似,那就是三國時期蜀漢的丞相諸葛亮,實際上他的能力並不在諸葛亮之下。苻堅對他幾乎是言聽計從,苻堅最終能統一北方,王猛居功至偉。可惜苻堅有兩次沒聽王猛的話埋下了日後失敗的禍根:一次是王猛施金刀計意圖除去慕容垂,計策很成功,苻堅卻放過慕容垂;一次是王猛臨死前勸諫苻堅不要南征東晉,結果苻堅也沒聽導致淝水之戰大敗而歸。

東晉十六國七大謀士,其中一人可比諸葛亮,一人可比郭嘉

張賓

十六國時後趙石勒的首席智囊,在石勒建立後趙的過程中功勞最大,除王彌,滅王浚都是他的功勞。石勒立國後沒多久(319年石勒建立後趙),張賓就死了,死後石勒經常感嘆“天欲不成吾事邪,何奪吾右侯之早也!”,唐朝房玄齡對張賓讚譽有加,稱其“機不虛發,算無遺策,成勒之基業,皆賓之勳也”

東晉十六國七大謀士,其中一人可比諸葛亮,一人可比郭嘉

崔浩

北魏一代雄主拓跋燾最重要的謀臣,崔浩料事如神,參與了北魏王朝三代帝王(道武帝、明元帝和太武帝)幾乎所有重大的軍事決策,多謀善斷,算無遺策,屢建功勳,在北魏統一北方滅北涼,胡夏,討伐柔然的歷次戰鬥中,他的貢獻最大。

東晉十六國七大謀士,其中一人可比諸葛亮,一人可比郭嘉

張袞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首席謀士,北魏立國二十一功臣之首。他的作用和三國時期曹操謀士郭嘉有點類似,北魏由弱變強,拓跋珪能最終統一北方,都和張袞幾次在關鍵時刻出謀劃策有關。北魏政權日後日益漢化,和他也有很大關係。

東晉十六國七大謀士,其中一人可比諸葛亮,一人可比郭嘉

王買德

胡夏赫連勃勃的軍師中郎將,赫連勃勃最重要的軍事智囊。劉裕北伐之所以徒勞無功,除了劉裕自己沒有安排好留守長安的人員,和王買德的謀劃不無關係,正是在王買德的謀劃下,赫連勃勃襲擊了長安,劉裕損失慘重,不僅丟失了長安,王鎮惡,朱齡石等一大批能征善戰的猛將都死於赫連勃勃之手。

東晉十六國七大謀士,其中一人可比諸葛亮,一人可比郭嘉

郗超

東晉權臣桓溫的首席謀主,枋頭之戰桓溫之所以敗於前燕慕容垂之手,是因為他沒有聽從郗超的正確意見,郗超提出兩點建議:一是輕裝突進直撲前燕都城鄴城,二是堅守河道,控制漕運,儲蓄糧食,等待來年夏天再和慕容垂決戰。後面局勢的發展證明了郗超建議的正確,可惜桓溫沒有聽從導致了枋頭之戰的大敗。

東晉十六國七大謀士,其中一人可比諸葛亮,一人可比郭嘉

權翼

苻堅手下能臣不少,王猛功勳第一,除此之外,權翼的謀略也堪稱一流。他的很多觀點和王猛不謀而合,比如他勸諫苻堅不要急於南征東晉,再比如他同樣要苻堅對慕容垂保持高度的戒心,不可放之離去,可惜苻堅同樣都沒聽進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