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二胎媽媽懷孕19周查出乳腺癌!糾結:立即手術還是繼續懷孕?

體面的工作、懂事的女兒、疼愛自己的老公,以及漸漸隆起的小腹……對於34歲的小蔡來說,生活理應時光靜好歲月安然,然而,現實之牆卻在一夜間轟然倒塌:孕19周時一紙診斷,小蔡被確診為乳腺癌!

二胎妈妈怀孕19周查出乳腺癌!纠结:立即手术还是继续怀孕?

作為一個7歲女孩的媽媽,小蔡得知自己再次懷孕時萬分欣喜,全家人都一起期待著這個新成員的到來。

然而就在第一次建卡產檢的時候,醫生便發現了她右側乳房上有一個2釐米左右、質地較硬且邊界尚清的包塊:究竟是懷孕引起的乳腺腺體增厚,還是乳腺腫瘤?

如果是乳腺腫瘤,該如何判斷是良性還是惡性的呢?如果是良性的,要手術嗎?如果是惡性,孩子怎麼辦?一家人的喜悅頓時因了這個包塊陷入陰霾。

而隨後在當地醫院的B超提示:右乳腫塊的良性可能性大。這似乎又給了小蔡信心。然而一個月觀察期後,包塊不僅沒有變小,反而更趨明顯。

今年三月初,惴惴不安的小蔡和她的先生經過多方打聽來到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乳腺科,找到了吳克瑾主任。

吳主任詳細瞭解了小蔡的病情並作了進一步的觸診後認為小蔡的病情並不樂觀,建議她立即入院進行穿刺活檢,以明確腫塊良惡性。病理結果在穿刺的第二天當即給出:右乳浸潤性乳腺癌!小蔡和她的先生頓感天塌:彼時小蔡已懷孕19周,而寶寶發育的各項指標都正常。

如果進一步治療,寶寶怎麼辦?如果不治療,小蔡怎麼辦?小蔡的先生在病房外崩潰落淚,孩子和愛人間的抉擇,毫無疑問是後者。但眼睜睜地放棄這個已經成形的寶寶,又讓夫妻倆痛苦萬分。

小蔡的病肯定要治,但是該怎麼治?可不可以邊懷孕邊治療?但是這樣胎兒發育會不會受影響?目前的身體狀況還適合繼續懷孕嗎?猶豫、矛盾、迷茫籠罩著這對年輕夫婦,而醫生想做的,不僅僅是救死扶傷,還有為他們打開一扇扇希望的窗。

經過周密的考慮,吳克瑾主任團隊,聯合計劃生育科錢金鳳副主任醫師和產科郭方副主任醫師給小蔡制定了兩種方案:

1、終止妊娠後,再行乳腺癌的綜合治療;

2、繼續妊娠,先行乳腺癌的手術治療。

根據小蔡的孕周,如果此時決定終止妊娠,必須進行引產手術,術後需要等待身體的恢復才能進行乳腺癌手術治療。

有著數十例妊娠期乳腺癌治療經驗的吳克瑾主任認為,妊娠狀態並不影響乳腺癌的手術治療及化療,個體化的化療方案對有著胎盤屏障的胎兒而言也相對安全的。

有著專家們作堅強的後盾,小蔡毅然決定:帶著胎寶一起抗癌!

又一個難題擺在了小蔡面前:選擇什麼樣的手術方式呢,是保乳,還是全切?

儘管在妊娠和手術治療的抉擇面前,能否保乳顯得微不足道,然而,年輕的小蔡對自身的形象還是有一定的要求的,那麼,真的能在保證治療效果的同時繼續保留乳房,重塑一個自信的辣媽嗎?

小蔡的乳腺癌,大小約2.5*2.5*2cm,位於右乳的外上象限,距離右乳頭大約10釐米遠,具備保乳的基本條件。

如果術後接受化療,並在半年內進行右乳剩餘乳腺組織的放療,局部複發率將顯著下降。而參考小蔡的預產期,等寶寶出生後,再進行放療,完全來得及。既不耽誤治療,也不影響寶寶。

然而保乳手術的術前評估有著嚴格的標準,僅僅依靠術前的體格檢查和彩超檢查遠遠不夠,還需要鉬靶檢查和磁共振檢查。放射科馬鳳華醫師將檢查的風險詳細告知了小蔡,有著強烈保乳意願的小蔡,願意承擔這些風險。

二胎妈妈怀孕19周查出乳腺癌!纠结:立即手术还是继续怀孕?

她穿著鉛裙,拍攝鉬靶;忍受體位的不適,接受磁共振的檢查。

完善的術前準備明確了小蔡的腫瘤屬於單象限、單中心的腫塊,完全具備保乳條件!

3月12日,在麻醉科羅青妍醫師的保駕護航下,吳克瑾主任親自主刀。對孕19周的小蔡實施乳腺癌的保乳手術。

根據腫塊的位置,又要兼顧腋下淋巴結清掃的範圍,吳主任選擇了右乳外上放射狀的單切口,將損傷降到最低,即美觀又不影響術中操作。

切開皮膚後發現小蔡的腫塊並不像術前檢查的那樣侷限,畢竟是妊娠期乳腺癌,腫塊周圍乳腺導管明顯擴張,導管內佈滿了粉刺樣的沉積物。吳主任當即決定適當擴大手術範圍,將擴張的導管一併切除,以保證殘腔的無瘤標準。

腫塊的取出,切緣的陰性,腋窩淋巴結“骨骼化”清掃,殘留乳腺的重新塑形……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一個半小時後,手術順利結束,術後雙乳外形基本對稱,胎動正常。術後5天,小蔡出院回家了。

不久後傳來消息,小蔡在當地建卡醫院做了大排畸檢查,寶寶一切正常。生命保住了,寶寶保住了,乳房也保住了!

據吳克瑾主任介紹,妊娠期乳腺癌發病隱蔽,發展較快,確診時往往已是局部晚期,失去了保留乳房的機會。大部分患者需要進行乳房全切的改良根治手術或者新輔助化療。

所以小蔡是幸運的,早期的明確診斷讓她有了保乳的機會,而醫院的多學科綜合會診則讓她實現了保乳的願望。

吳主任建議,孕期、哺乳期女性應多觀察自身乳房情況,一旦有不明顯的炎症表現或摸到包塊,最好到專科醫院就診,必要時進行B超檢查。

妊娠期乳腺癌,即妊娠同時發生或妊娠一年內發生的原發性乳腺癌。而哺乳期間發生的原發性乳腺癌,稱為哺乳期乳腺癌。這類乳腺癌臨床上較少見,但千萬不可輕視。據國外報道其發病率約佔全部乳腺癌病人的2-3%,而我國的報道高於國外水平,約佔全部乳腺癌病人的7-12%。

哺乳期乳腺癌的臨床症狀與一般乳腺癌相似,主要為乳房內出現腫塊及乳頭排液,乳頭排液常為一側乳房的單一導管,以血性及漿液性排液為多見,腫塊常為無痛性或伴有輕度疼痛。

常伴有腋窩淋巴結腫大,由於乳房的增大,乳腺組織密度增高,X線檢查往往不易顯示腫瘤,給早期診斷帶來一定的困難。

現在有一種普遍的觀點是,不生育不哺乳的女性發生乳腺癌幾率較高。

但是不能忽略的是,女性在懷孕、哺乳期間,是哺乳期(妊娠期)乳腺癌的高發期。

這是因為懷孕哺乳期的女性體內激素水平大為改變,雌孕激素分泌旺盛,刺激乳腺癌的生長所致。

哺乳期乳腺癌的確診多有延誤,那麼是為什麼呢?

因為女性妊娠期間在激素的刺激下乳腺會發生增生和腫脹,此時很多乳腺腫塊和泌乳都會被認為是妊娠期的正常生理反應,因此患者和醫生都不宜察覺。

同時,乳腺的增生和腫脹會影響視診和觸診的準確性,檢查和鑑別都會有一定困難。而妊娠期間增殖的乳腺組織本身在X線片中就會形成高密度的背景,與乳腺癌的X線表現相近,難以分辨。這些都妨礙了乳腺癌的及時診斷。

哺乳期(妊娠期)乳腺炎很容易和乳腺炎相混淆。

1、從外觀來看,兩者均可見到乳房部的紅腫熱痛等炎症表現,但急性乳腺炎時皮膚紅腫可較侷限,顏色鮮紅,而哺乳期(妊娠期)乳腺癌皮膚改變廣泛,往往累及整個乳房,顏色為暗紅或紫紅色。

2、從淋巴結來看,兩者均可見到腋下淋巴結腫大,但急性乳腺炎的腋下淋巴結相對柔軟,與周圍組織無粘連,推之活動性好,而哺乳期(妊娠期)乳腺癌的腋下淋巴結腫大而質硬,與皮膚及周圍組織粘連,用手推之不活動。

3、從全身症狀來看,急性乳腺炎常有寒戰、高熱等明顯的全身性炎症反應,而哺乳期(妊娠期)乳腺癌通常無明顯全身炎症反應,如伴有發熱,則為低熱。

4、從病程來看,急性乳腺炎病程短,抗炎治療有效,而哺乳期(妊娠期)乳腺癌則病情兇險,抗炎治療無效。

首先建議孕前乳房體檢。如果孕期、哺乳期乳房出現異常症狀應立即就醫。孕期哺乳期女性應多觀察自身乳房情況,

一旦有不明顯的炎症表現或摸到包塊,最好到專科醫院就診,必要時進行B超檢查。

需要指出的是,懷孕期接受胸部B超不會影響胎兒的健康。哺乳期(妊娠期)乳腺癌早發現、早治療,臨床療效顯著。但關鍵在於女性自身是否能否重視自我保健。

妊娠期乳腺癌如果有化療的指徵,推薦妊娠14周後進行,此時胎兒的重要器官已基本成形,在孕中期和晚期化療是相對安全的。

孕34周後須停止化療,為分娩作準備,待分娩後完成後續化療。

乳腺癌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浸潤性癌,另一類是導管原位癌。前者一般需要手術、化療、內分泌等綜合治療。妊娠期浸潤性乳腺癌在分娩後,治療都未完全結束,因此無法哺乳。

而妊娠期導管原位癌僅需要手術治療,術後對側乳腺仍可以哺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