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7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滕代远:“掌权决不能谋私”

1904年11月2日,滕代远出生于湖南麻阳一个普通的苗族农家。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杰出的领导人。新中国成立后,滕代远历任铁道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要职,但他严于律己,始终保持优良的家风,克己奉公,清正廉洁,值得后人认真学习。

“掌权不能谋私”。滕代远一直这样要求干部,自己也严格实践这一准则。滕代远进城以后,经常有领导和战友来家里做客,朱总司令、彭老总、薄一波、王首道、王震等,还有不少中将、少将是他在抗大当校长时的学员。有的招待烟茶水果;有的还请吃顿便饭,客人走后,工作人员提出报销招待费,滕代远一听就很不高兴地说:“这些同志是来我家做客的,怎么能让公家报销呢?”滕代远夫人林一,是1935年参加工作的,先后任中共中央社会部秘书长,华北局社会部办公室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后,铁道部多次提出林一任局级职务的建议,都被滕代远否决。滕代远晚年患病期间,购买的药品和营养品,坚持自己出钱,不准拿到公家那里去报销。

1950年,滕代远的长子久翔在家听到自己的父亲担任了铁道部部长,打心底里高兴,当时他在农会工作,心想父亲在中央当大领导,在北京找个工作肯定没问题。于是,他千里寻父上京,滕代远喜逢从未见面的儿子,格外高兴。一天晚上,滕代远详细地问及家乡情况,久翔认为时机到了,试探地说想在北京找个工作。父亲当机立断地说:“这不行!孩子,你还是回麻阳去。”沉思了片刻后又说:“按父子情分,我应该在北京给你找个事情做,但我是共产党的干部,只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绝没有以自己的权力谋取私利的权利,即便我当部长也不能例外啊。”久翔仔细想了想,觉得父亲的话是对的,便答应了。

1964年夏的一个傍晚,正在北戴河疗养的滕代远和林一在海滩上散步,他们谈着家里的事,对三儿子久明学习肯用劲、进步快感到欣慰。秘书见他们谈得很高兴,便提起久明考大学的事,他说:“久明对我说过,他想上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怕万一考不好,不被录取,想请您给学院刘院长写封信。”原来刘院长是滕代远的老部下,又曾在一起工作多年,可是滕代远却断然回答说:“读书,上大学,不能靠父母的地位和私人关系。大学能考上更好,考不上也没什么,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多得很,做工、种田、当兵都可以。”他又对林一说:“要给孩子讲清不能写信的道理,靠私情,拉关系,不是我们党的作风。”后来,久明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还是考上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1974年11月30日,滕代远病危,当亲人们都来看望他的时候,他已经说不出话了,嘴里只能发出含糊的“喃喃”声,努力用手比画着,指了指桌上的铅笔。当亲人们将纸笔送到他手上时,他几乎使尽了全身的力气,在纸上写下了“服务”二字。“服务”二字,是滕代远对自己光辉一生的总结,也是他留给子女的最后遗嘱。

滕代远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穿的是粗布衣、补丁裤,住的是老式院落,“掌权不谋私”,严格要求自己亲属,堪称清正廉洁的楷模。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像滕代远同志那样,严于律己,重小节、持大节,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干干净净做事,永葆共产党员的清廉本色,并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兢兢业业履职,勤勤恳恳工作,为人民的福祉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张仲喜 李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