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石齐平:西方失势


石齐平:西方失势

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图源:新华社)

2月中旬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安全会议,主题是“西方失势”(Westlessness),主办单位认为世界变得越来越不“西方”,西方正面临着严峻挑战。从主题即可看出,西方世界普遍存在着日增的焦虑感。

焦虑感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以法国总统马克宏为代表,他公开指出300年来西方统治世界的时代即将结束;另一种以美国为代表,华盛顿一再妖魔化中国为“威胁”。在非理性的焦虑下,可以看到的反应就是反扑,美国几乎从全方位的角度遏止与打击中国。

这些反扑真能消灭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焦虑吗?

未必!

且不说中国早已非昔日吴下阿蒙,其最深层次的焦虑,恐怕还是在对于美国一贯自恃的、认为是全球最卓越的“美国模式”,是否在与他们一向贬抑的“中国模式”交锋时仍能取得上风。

必须从两个角度同时观察。

先看美国模式。

这个在1990年代被美籍日裔福山教授高度评价为世界最优的“华盛顿模式”,看来禁不起时间的考验,不仅在经济、社会、政治体制的运作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以至于连福山教授自己都不得不一再修正其原本的理论,而且,长期以来以美国为强大国力为后盾的美式帝国霸权主义,在国际间也面临了越来越强大的质疑与反抗,后者甚至开始出现于西方阵营内部以及美国的盟友之间。奇怪的是,美国自身似乎还未见有足够的自觉与反省,只是一味地把它们的挫折与焦虑,借着打压中国、妖魔化中国来进行对冲与发泄。

其次,换个角度,看中国。

一段时期以来,世人看中国,总是聚焦于中国在经济上的非凡表现,当然也会同时看到在亮丽指标后面存在的诸多发展问题,包括贫富、环境生态、法治等等不足之处。但如果看得更长、更广、更深,就会发现中国的出口竞争力不仅来自相对低廉的劳动成本,它也来自政府部门的效率及民间部门的创新;也会发现曾几何时,中国早已走出了山寨阶段,而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从追跑、并跑,开始出现领跑现象;也会赫然发现,中国竟然如期在这么短的期间内实现大规模的脱贫。

这样的现象其中必有道理,我认为,其中的硬道理或许就是“中国模式”。

中国模式也许是一门有待更多专家深入探讨的新专业,但以我个人观察,核心不外三个部分:

一、国家治理体制;

二、社会主义(关注公平)市场经济(追求效率)运作机制;

三、有短中长期的国家发展战略与布局。

未知福山教授以为然否。

(此文曾刊于中国时报)

石齐平:西方失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