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農村吃酒席,份子錢越給越多,可為何去吃酒席的卻越來越少了,有些人寧願給錢卻不去?

農夫也瘋狂


這些年,農村有句話流傳特別廣,叫“人不到禮到”,多用在接到請帖時,很多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到不了現場,份子錢越給越多,吃酒席的人越來越少,沒有了以前的熱鬧勁,究其原因,不外乎下面這兩個:



一、人情淡了

以前農村,大家都是光腳走路,窮的很整齊,村民之間沒有太多的利益糾葛,也沒有盛行的攀比之風,民風非常淳樸,老百姓彼此之間講的更多的是有情有義,老一輩人崇拜的也是金庸武俠電視劇裡的“仗劍走天涯”,一壺老酒,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英雄氣概,誰家有需要幫忙的,義不容辭,誰家辦酒席需要幫忙的,再忙也要抽身捧場,那時候的農村酒席,幾壺米酒,能從早喝到晚。

可隨著時間推移,老百姓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金錢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一個村有人穿上了保暖鞋還有的人在光腳,光腳的羨慕嫉妒,保暖鞋的彼此炫耀著品牌,攀比之風盛行,時間就是金錢啊,滿身的銅臭味,誰還看的見曾經的武俠情節,誰還在意“有情有義”,別說對外人,就是對家人,金錢都開始腐蝕著一些人的靈魂,因為這些人連起碼的尊老都做不到了,祖訓百善孝為先,孝都不知道丟到了何處,這樣的時代,誰還會花時間去吃酒席?礙於情面,隨些份子錢,自然成了最佳選擇。


說個身邊的例子,村裡老兩口,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一家沒什麼出息,打點零工,今年一家都在外地種草,二兒子混的還可以,有自己的車隊,常年在外奔波,家裡有一棟幾十萬的小別墅,據說還有幾十萬的存款。

按理,老人應該坐家裡享清福,可事實上種地種到真的拿不起鋤頭,半癱才閒下來,今年好了,老兩口身體還算好的老奶奶也患病不起,去醫院住院,身邊沒有一個人照顧,每次捨不得吃,每次只吃一個饅頭一點青菜,半癱在家的老伴,更是飯菜都煮不熟,兩個兒子卻一個也沒有回來……

人情比起早些年,真的淡了很多,沒有多少人為了給親朋湊熱鬧停下手裡各種“忙”回去吃酒席了吧。

二、擺酒過去頻繁,借酒席收份子錢沒有下限

自古以來,農村喪葬、婚嫁是大事,前者是追悼逝者,後者是人生大囍,擺酒無可厚非,也是傳下來的習俗,但自打收份子錢沒有下限後,多出來了各種各樣的酒席,還鬧出了家裡母豬下崽,辦酒慶祝一下的笑話,當然,這說的有些誇張,但也反映出了農村多酒席的現狀。



你就說我個人吧,去年的國慶,一天就接了四五趟酒席,趕場都趕不過來,也只好選重要的去,像結婚啥的,其他的也只能“人不到禮到了”。

說起借酒席收份子錢,我就遇到過一個特別典型的例子,關鍵這例子大家無話可說,儘管知道就是為了份子錢,來的人也不好意思說什麼。

村裡的楊總(村民們給的稱呼),已經五十好幾了,為人很善良,也愛幫助人,但做事少幾分機靈,有些憨,一輩子沒幹出什麼大事,踏踏實實的種地,踏踏實實的打著光.棍,幾十年來,誰家擺酒,從來沒缺席,禮也到人也到,可一年一年的去份子錢,又沒得進,確實有些吃不消,藉著給自己房子搭個鐵棚的機會,楊總計劃著辦一場“喬遷之喜”,也能把這麼多年去的份子錢收些回來。

本來換其他人這麼幹,估計得挨不少人戳脊梁骨講,但換成楊總,似乎大家都很樂意,確實真的欠人家一場份子錢。

類似楊總的情況大家還能理解,但也有僅為了多收份子錢而多出各種酒席的,這樣的酒席,大家很難有熱情,隨份子錢也是礙於情面,怕得罪人,實際心裡可能飄過無數只馬了。

總結:人情淡了,就會有各種不能到的理由,無下限的收份子錢,僅僅出於禮節性的隨份子錢,這就是為什麼吃酒席的越來越少的主要原因。


農人解說


大家好,我是小路。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人們隨份子錢也在逐漸的增加。比如我上大學的時候,我一個宿舍的同學結婚當時我們都是隨了300元,但是今年我們宿舍的同學結婚已經漲到600了。但是在農村很多人都是隨份子後不去吃酒席了,這是為什麼呢?個人覺得原因有以下幾點:

1,工作太忙。現在人們的生活壓力太大,尤其是年輕人,房貸、車貸把人們壓的喘不過氣來,所以他們工作都不敢懈怠,每天都在積極努力的工作,他們不敢請假,因為請假一天就可能損失太多,為了吃酒席而請假,有時是得不償失的,所以選擇只給份子錢而不去吃飯;

2,虛榮心作祟。現在在酒席上吃飯,更多的變成了攀比的平臺,去了人們都會攀比,年薪多少了啊,有沒有要二胎啊,孩子學習成績怎麼樣啊等等,所以很多人們為了避免這些,就選擇只給錢而不去吃飯;

3,健康。在農村很多酒席的衛生標準是不達標的,如果自己做的話衛生還好點,但是在農村飯店的話,很多食材的衛生還有食用油的標準都是不合格的,所以很多人為了自身的健康而選擇只給份子錢而不去吃飯;

4,其他原因。比如路程太遠,缺少交通工具,家裡只有老人小孩不方便等等。

綜上所述,所以在農村越來越多的的人們選擇只給份子錢而不去吃酒席,這樣的情況會越來越多的。





平凡之小路


前幾日,村裡人辦滿月宴,吃喜面。剛好是我在家,那人又是我同學,就有幸參加了他家的酒席。真是讓我“大開眼界”,擺了十桌,坐的人稀稀拉拉。為何來人這麼少呢?後來單獨和同學分析此事,難道是以下原因嗎?


生活條件好了。現在人們都在忙著掙錢,根本不在乎去吃喝。不像以前飲食相對匱乏的時候,人們為了一點吃喝,拖家帶口都過去吃。出多少禮錢,恨不得連本帶利吃會來,主家看見這樣的人都腦袋疼。現在去主家吃飯,主家都歡迎,那是給他捧場,給他面子才去。時代發展進步,人們的宴席文化,也在不知不覺中改變。

禮尚往來。人情薄,為什麼說人情薄了呢?以前是禮輕情意重,沒大紅包,人都可以到場幫忙祝賀等等。我問我同學,村裡咱們同齡人辦事你去嗎?他說長年不在家,怎麼去啊?知道信兒給發一個賀喜的大紅包,意思到就可以了。別家辦事,你出錢不出人;那麼你辦事,別人也是一樣――應對了。所以沒有必要計較太多,這就是傳統文化――禮尚往來,一樣一樣的。


當然,每個地區的農村情況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有的人給錢不去吃酒席,也許真的是工作太忙了,也許就是不想見到某個人,也許就是感覺去了沒什麼意思……等等此類。


其實我認為,農村人還是住的太分散了。全國各地都有農村人,大多數都在外地,上學、打工、定居、四海為家。不可能為了吃一個普通的宴席,千里迢迢趕回去,感情好的人,多給一些份子錢,表示一下歉意,這才是真正的主因。

(分享鄉村生活,傳播正能量。謝謝你的閱讀,喜歡看就關注我,分享更多精彩)。


三農的高度


大家好,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牧豆人,很高興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我來說說為什麼去吃酒席的越來越少,有些人寧願給錢卻不去。

現在農村人們經濟條件提高了,生活質量也就越來越好。以前比較難得的酒席,現在也就越來越多。而人們參加酒席隨的份子錢也就越多,但是在近幾年來,給了份子錢,去吃酒席的卻越來越少了,為什麼有些人寧願給錢也不去呢?下面我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說說原因。


我想起我老家農村吃酒席的頻率在增長,因為多了很多種類的酒席。以前只是結婚酒,滿月酒等,現在考中考之後就要吃一次酒席;小孩出生一年又要喝酒;有些甚至是自己家小孩考個好成績也要吃一次酒席。所以酒席的越來越多。有時候有些人給了不少份子錢,卻沒有去參加酒席。我就覺得奇怪,然後我想了想,我知道為什麼去吃酒席的越來越少,有些人寧願給錢卻不去。

  1. 大家都有各自的生活,可能沒有空,但是由於是自己家鄉人,大家都有感情,於是就隨份子錢。
  2. 現在有些酒席做菜不用心,大家花時間跑回去吃,還感覺吃得不愉快。因此就有人寧願隨份子錢祝賀別人也不願意去吃酒席。
  3. 酒席太多了,即使現在經濟條件好了,但是隔三差五的酒席花銷對於大部分普通家庭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負擔。他們跑回去還要花時間與路費,還不如直接隨份子錢給別人。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大家有要補充的,請在下方留言,謝謝大家。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牧豆人,很高興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



牧豆人


很高興能夠回答您這個問題

首先您提出的這個問題和農村城市沒有關係,請不要另眼看農村

隨著咱們國家一天天的壯大 咱們老百姓手中也都隨之富裕了起來,家庭生活水平可以說有了一個質的提升

不說別的,就說我小的時候八九歲的時候吧,方便麵沒吃過,到現在我都能想象得到我對方便麵的渴望,

現在呢誰還會去吃那東西,基本現在家家戶戶每天都能吃上肉或者雞蛋吧,下飯店的次數自己都記不清了吧 抽菸的檔次上來了吧,這些都離不開咱們國家的惠農政策

關於酒席份子錢越來越多,其實跟咱們生活是一樣一樣的,以前出去趕集拿10塊錢都花不完,現在呢100夠買啥?倆西瓜就花光了,所以說物價在漲,份子錢自然也會漲

關於上了份子錢不去人,這種的就太常見了,我就是這麼一個人,我也發現了有好多我這樣的人,都不願意出去社交,現在不是流行一句話嗎,擼起袖子埋頭幹,2019遠離無效社交,金錢時代,每個人都在發揮著最大的作用,都在努力搶錢沒人會在乎去吃你那一口兩口的

有些人可能會問,你怎麼知道的這麼詳細?

因為我就是農村的,後面條件允許瞭然後到了城裡,所以這方面還是比較懂,有需要的儘管諮詢我。


交通安全講解


現在確實有好多,送了禮但是這個飯都不去吃了。

首先第一條原因也就是,現在的人都很忙,有的是沒有時間去吃那頓飯,再一個有的時候應酬多,所以沒時間去吃那個飯。再說家裡面那個飯有的也吃不慣啦。因為經常在外邊兒應酬的,吃的都是山珍海味嘍,家裡的飯肯定吃不慣。

第二點呢就是,現在的人壓力大,親戚朋友,在一起都是談,自己每年收入多少,做什麼好的工作,一天掙多少錢,所以說呢,這樣子有一些人,感覺到自己,經濟條件不如別人,工作不盡人意,所以說也不願意去湊那份熱鬧。

還有一種情況都是,有好多年輕人常年在外邊兒,很少和家鄉的人來往溝通,所以說融不到那個圈子裡邊兒。坐到一塊兒沒有什麼話說,處於很尷尬的地步。雖說也不願意去了,隨禮也就是你來我往,他跟你隨,你給他隨。農村這種氛圍確實淡很多。不是親戚或者是特別要好的朋友,一般情況下,都是隨份禮,都不去了。現在的人情就淡了。總而言之,還是這個社會給人的壓力太大了。人心壓的都喘不過氣了!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寶哥努力向前衝


現在農村辦酒席,可以這樣說簡直是一種歪風邪氣:坑爹。他們都有各自的目的和打算,一個人悄悄地躲在角落裡算盤敲得嘩啦嘩啦響。

理所當然,如果喪葬和結婚嫁娶情有可原,畢竟,一個死在家裡擺著,冷冷清清,沒有左鄰右舍和親戚朋友來幫忙打理,的確是一件令人傷心而糟糕的事情。

一個人新婚燕爾,親戚朋友來賀喜,人之常情,禮尚往來,這是老祖宗遺留文明文化,根深諦固,永遠無法改變。

隨著社會快速發展,農村經濟收入有所提高,各種各樣的酒席氾濫成災,搞得烏煙嶂氣,亂七八糟,有些人趁此機會大大賺一筆。

我們這裡至今讓人們閒談的茶餘笑柄,有一家人看到別人辦的風聲水起,熱熱鬧鬧,但他礙於情面都要湊合湊合喝一杯,自然份子錢是要給的,一百兩百隨意,人家不強求你。

時間久了,送的份子錢搬著指頭仔細算算,也想辦酒席撈回一點份子錢。怎麼撈呢?孩子又小沒達到結婚年齡?爹孃身體硬朗不可能等他們百年歸天,要猴年馬月?

於是心生一計,腦洞大開,他家老母豬剛剛下一窩崽兒,肥嘟嘟十幾個挺可愛,兩口子放風出去,說家裡添人進口。親戚朋友吃的糊里糊塗,就像某家進新房,大家去吃完飯卻不知道他家房子到底在哪裡?

人們見怪不怪,習以為常。如果路程遠,委託朋友送過去,因為來回路費可沒地方報銷。



突破烏江


主要是大多數在外打工或者做生意,首先說打工的,一般都在外地,一年酒席比較多,廠裡不好請假,請事假還的扣工資,在酒席就是吃一餐飯就走了,工資加來回車費差不多一千元左右不合算,轉紅包就比較實恵。

再說:做生意的每天都比較忙,人家的交際圈已經與你不在同一個層次了,更不可能親自去喝酒了,那就只有轉紅包給辦酒的主人家了。


小白2007881443964


農村宴席的份子錢確實是越來越多。行了份子錢而不去,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現在人們生活好了,肚子裡不確油水;有些主人靠宴席斂財,重點不在情意上;行了份子錢可能抽不開身,另有其它要緊事;另外,近年來人們之間還是人情味淡了。


悟而明


現在我們農村進城打工,在附近上班的人都很多,一般都是時間不夠,導致我們農村人辦酒席,大多數不像以前那樣在自己家裡辦了,多數都會選擇酒店,酒店方便,酒席都是酒店的套餐之類……

以至於不需要太多人幫忙,所以該忙的還是該忙,份子錢隨到,心意到了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