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現越來越多的農村老人去世後,兒女為了分得老人的家產,鬧得不可開交?

魯北小肖


說越來越多後農村老人去世後,兒女鬧分遺產的事情發生有點過份,既使有這種情況,也不會越來越多。不孝子女必竟是少數。

既使發生這種情況,也都是富裕農村,富裕家庭,肯定有不少財產,有財可分,有財可鬧。

在我們吉林延邊農村,子女分家鬧產的事很難聽說,因為我們這裡傳統的村規民俗的約定,很難發生這樣的事。

我們這裡的農村老人,一旦生活不能自理,兒女就會商量由誰贍養,一般由小兒子負責贍養。傳統的村規民俗約定,誰負責贍養老人,誰繼承老人的房屋和土地,其他子女,經濟上給予資助。也就是說,老人去世前,老人的所謂財產,其實就是房子和土地,己經處理完畢了,不會出現什麼財產糾紛了。這種處理辦法,是傳統的村規民俗確定的,農村農民都是這樣執行的。這樣做,避免了財產糾紛,也是合情合理的,多少年來,都是這樣做的,當地農民很同意這個傳統做法,自然形成了民間的村規民約。


琿春徐飛768


我覺得這個問題,對農村做兒女們的,有偏見,有歧視。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分家產的情況是存在的,多數小說、影視劇中也把分家產作為創作的素材來源和創作靈感寫到了作品當中。按著提問者的思路,我簡單把自己認識到的一些看法,縷一縷。

1.兒女們分老人家產,前提是有的分。子女們鬧分家,就是衝著老人們生前的積蓄、房產、土地等有價值的東西相互產生意見,鬧矛盾。一般情況下,老人們生前就對財產作了簡單的分配安排,兄弟姐妹們能夠和睦相處的,就按著老人的意思來做。稍微有些家庭糾紛的,會找到村幹部來分家,擬定分家單,也說得過去。鬧得不可開交的,那就破口大罵、撕破臉皮對簿公堂了,這種是典型的活著不孝,死了胡鬧的不肖子女。反過來說,如果老人生前有鉅額負債,恐怕這些爭財產的子女就不這麼積極了。

2.子女們心理不平衡。有的子女可能認為老人生前對其他的子女照顧的多,幫襯的多,替老大看孩子,供老三上大學,過世後就應該對作為老二自己補償的多;有的子女可能認為,對父母生前盡的孝道大,付出的多,老人過世後就應該多得家產。這些也都是見利忘義的想法在作祟。

父母生我們,養我們,做為子女不能在父母去世後,為了利益,不顧出醜,兄弟姐妹撕破臉皮,甚至大打出手,而失掉親情。我見過出嫁的女兒在母親逝後,只拿了母親生前用的木梳i我見過兒子在父親死後保存了父親的菸袋杆。這些怕是都把父母的養育之恩記在心裡,留個物件兒做為對父母的念想,以慰父母在天之靈。



大灤州小市民


你提到的農村年輕人在父母過逝後遺產的分享上鬧意見,這些問題大多出現在富裕村和富裕家庭,去逝後遺留下高額資金或雄厚材產,兄弟姐妹間私心雜念占上,公平道德法律觀念淡薄各自認為個人貢獻大當多得,出現各自為政各自為上互不相讓,其實我國早有專門的法律《繼承法》,對老人遺產的繼承分出了第一繼承人第二繼承人,還有第一繼承順序和第二繼承順序,裡面講的很清楚照辦就是了,如意見難統一就到當地司法,或執法部門求助解決,人家會依法公平公正的給做出處理,這樣能保持兄弟姐妹和好如初和睦相處,何樂而不為。


百川王佔功


城市的還不是一樣鬧得不可開交。


愛夢遊799


問: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村老人去世後,兒女為了分得老人的家產,鬧得不可開交?答:因為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村老人有錢了,有了家產了,所以兒女為了分得老人的家產,鬧得不可開交。如果農村老人的生活和改革開放前一樣貧困,沒有什麼積蓄,就不會有什麼為了家產而鬧的情況出現了。其實不只是農村老人、城裡的老人去世後也同樣存在這個問題。那些名人的子女們也一樣。


手機用戶20133242080


生前把家產分完就沒事了。


用戶8281458489823


因為這個老人家錢多


長贏


錢是好東西,題主肯放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