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很多小孩的奶奶都去城裡幫帶小孩了,孩子的爺爺都自己在農村孤零零一人生活,你們怎樣看?

果果an


我認為老人也需要關懷,兒女應儘量創造條件讓老人在一起,即便條件不允許,一年也應該安排爺爺去城市生活一段時間,或奶奶帶孩子回老家呆呆,不然老人的苦和孤獨又怎樣排解,尤其老人更容易孤獨。


HF大蘇


非常現實很無奈的選擇,為了兒女、為了孫輩,老了還要過牛郎織女的日子。


我居住小區的鄰居是我老鄉,老夫妻倆60多歲分居兩地,爺爺在二兒子家,奶奶在大兒子家,到過年放假時老夫妻相聚,暑假時奶奶或爺爺帶著孫輩到另一家去小住。

今年暑假看到奶奶帶大兒子家的孩子,來小兒子家與爺爺相聚,我們都調侃說:"走親戚呀。"或者戲言說:"探親來呀。”


他們都無奈的都笑答:“法定的探親假還是要享受的。”

這家兩兒子家庭條件都不錯,大兒子在外地是一名軍醫,二兒子在本地企業白領。老夫妻雖然分居有點辛苦,但日子過得無憂,兒孫們也孝順。

題主所說的情況,和我老鄉老夫妻倆相比,日子過得比較艱難,奶奶去城裡帶孩子,留下爺爺一人在農村,要田間勞作,又要應付家務話養雞鴨鵝,自已的一日三餐應付,煮一頓飯連吃一天。沒有奶奶在家有湯有水滋味的飯菜,也沒有奶奶體貼的照顧。孤單一人日子一天熬一天,不知那天是頭?


陳一222


這是一個必然存在的問題,就像很早之前農村人進入城市一樣。

現在進入城市的那些人有孩子了,本身呢農村進入城市,大部分人工作不會太好,所以兩口都需要參加工作!

那孩子只能讓家裡老人來帶了!

我也是農村進入城市的,現在孩子一個8歲,一個3歲!

我媽在兩個孩子出生時各來了一個月。媳婦坐完滿月後她就回去了!

很多朋友說為何不把你媽接來城市裡住!享享福!

其實享福不享福這不是我們所認為的住好房子,吃的好。而是父母覺得舒服不舒服,開心不開心!

別人我不知道,不做評論。但我媽來我這就不適應,飯不讓她做,衣服不讓她洗,就讓她歇著,看看電視,抱抱孩子!可我可以明顯看得出來,她在這難受。非讓我給她找個工作來幹。要不天天沒事太無聊了!

有時我想想也是,在一個地方生活了幾十年,突然讓她去到一個她不熟悉的地方生活!人也不認識幾個,環境也不熟悉!要我,我也不得勁!

我媽現在就是沒事了,想她孫子孫女了,來小住幾天!然後在回去!

我一直給媳婦說,自己的孩子自己帶!我們的父母把我們帶大,他們的任務已經完成了,該他們享受生活了!不能讓他們再來帶我們的孩子!本身帶孩子也是辛苦活。所以我就沒讓媳婦去工作,無非就自己辛苦點的事!非得讓父母分開大老遠的再來伺候小孩!所以我爸媽,媳婦她爸媽我們都沒讓他們來給我們帶孩子,雖然媳婦她爸媽離我們只有兩條街!

說到最後,自己的孩子自己帶,這本身就是每一個父母應擔的責任,同時可以增加和孩子的感情,也有利於孩子的成長!父母已經完成了他們的責任,該讓他們有自己的生活了,而不是再圍著我們轉!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黃四928


我是在待外孫,親家母眼睛不好又不識字,只能要我帶,我老公在家看家,有時也做點工地活。沒辦法要生活。女兒女婿也生活壓力大,不要她們給我工資,最主要的是我女婿對女兒好。當然對我們也好。所以就是我在市裡帶孩子,老公在家。


用戶53018792753


農村容納不了肉體,城市容納不了靈魂。這就造成了農村人去城市務工,城市農村來回折騰,成就了世界一大奇蹟“春運”。

有些年輕夫妻一起去城市打拼,剩下老人和小孩。有些夫妻捨不得孩子,就帶孩子一起進城,這樣就出現了新的問題,夫妻不能同時上班,要有一個人看孩子。這時就想起了孩子的奶奶,於是孩子的奶奶進城幫兒子看孩子,兒子和兒媳可以一起去上班,老家留下孩子的爺爺一個人孤獨的守在農村老家。這是農村現實的縮影,這種現象很普遍。其實不僅孩子需要陪伴,老人更需要陪伴。

一如果條件允許,最好把孩子爺爺也一起接到城市生活,這樣一家人在一起是再好不過了。如果孩子父母感覺生活壓力大,孩子的爺爺完全可以找個輕鬆一點的工作做,如保安或者看車員之類的。不在於收入多少,夠吃夠喝就行,一家人能夠在一起。

二如果孩子的爺爺進城生活有難度。有些老年人習慣了農村的生活,不願意進城。孩子的父母應該多關心一下孩子的爺爺,平時打個電話,趕週末或者節假日帶孩子一起回老家看看孩子的爺爺。寒暑假帶孩子一起回老家住上一段時間,老小孩,人老了就像孩子一樣需要陪伴。


豫鄉情愫


在農村的石確有很多當奶奶的進城了,留下當爺爺的孤單無依的生活,這是很普遍的現象。

曾經有位當奶奶的進城去帶孫子,這位當爺爺的不會做飯,甚至連燒開水都不會,可苦了這位當爺爺的,他向別人請教怎麼燒開水,怎麼蒸飯怎麼炒菜,四年下來才學會最簡單的下麵條,炒白菜燒豆腐等這些基本廚藝。

還有一位當爺爺奶奶的有兩個兒子,一個兒子在西安,一個兒子在深圳,一人跟著一個兒子帶孫子,到月底老兩口才見上一面,曾經戲稱自己過的是牛郎織女的生活。

像這種兩地分居的空巢老人,在農村屢見不鮮,老人為了兒女,犧牲自己的時間,容忍自己的孤單,只要兒子幸福孫子健康,再苦再累也要忍受。這就是中國式的老人!


平靜珍惜


此乃當今社會之現象,本人也是其中的一員。

談談心得:生兒育女既是自然之道,也是人之傳承。終於熬到了兒大當婚的年齡。

住在鄉下農村,陸續添上了兩個孫子。大孫到了入托的年齡,如今要想在縣城師資好些的學校入讀,須在城內購房。

兒、媳不甘落後,故東拼西湊加貸款在縣城置了家。

自然的,照顧接送兩孫子的工作須當奶奶的幫助才能完成。所以,無奈之下進了城成了保姆(傭人)。

住城的生活,高消費是明擺著。可低收入也是當下八零後打工農民的現狀,入不付出困擾著全家。就只能採取老家有的生活資料供應;當爺爺的我在家打工的節餘錢支援;唉…………,本來本份的,按份守己在鄉下能過的安穩日子,如今自己給自己搞成了困難的局面是為追求什麼?

捫心自問,是自己無能,沒掙到大錢,成為富豪!是沒教育好兒子一一貪圖虛榮。是老與少鼠目寸光,不貼實際的追求時尚。

又在農村周圍觀望發現:左鄰右舍何止我一家如此?已比比皆是。是形式所迫!是社會的新氣象。

坐下來靜心想一想:既然是社會發展的趨勢所然,也甭管以後的日子是喜是憂了!做為咱平民百姓之人有何能力改變?不如蛤蟆爬在熱鏊上一一得一時,樂一世吧!

如其從此天天發愁,不如苦中找樂一一老光棍在鄉下混,是為了城裡的家人幸福!是為社會發微光、發餘熱、做貢獻!

以後怎辦?都一樣,還怕什麼?!


天翼36131053439


我就是這樣的67歲農村老人,老伴先給大兒子帶了1O年孫子,如今又到小兒子家帶孫女,沒辦法,說老人無能吧?把他們養大了,娶妻生子了,說兒子沒能力吧,也還算可以,掙工資養家,如果就不去帶孩子老兩口在家,他們也沒辦法,也得想法生活,但人這一輩子做為小百姓就是給父母養老送終,把兒女撫養成人,自己兒子自己孫子孫女,你不幫誰幫,年青時受苦受累為兒女,老了繼續幫兒孫,農民沒有退休金可以給兒孫,出點力也算應該的,一個人在家確實有很多難處,但去城裡住不慣,好在如今網絡可以天天聊聊,有時間去一段時間,寒暑假老伴也能回家一陣,在家種地幹些農活,時間常了,也就習慣了。慢慢熬吧,總有出頭之日吧。


生不逢時566


生孩子是母親的義務,帶孩子是奶奶的的義務,無論在農村或者城市,這不是見怪不怪的事實了。究其原因,由於工作生活和經濟上的壓力,年輕的父母們都是不辭勞苦,拚命的在外工作勞動掙錢,為父母為孩子為家庭做著不懈的努力,為出人頭地,為在社會上有顯赫的地位拚命拚博,讓爺爺奶奶帶孩子無可爭議。有些讓爺爺奶奶帶孩子的並非如此,一是為了|享受,怕小孩影響自己的生活。二是我生孩子為了義務,能生不能養,怕髒怕累,想過自由的生活。無論什麼原因,爺爺奶奶帶孩子,最終的目的,就是親情,就是對後輩的愛。


鴻運當頭hydt


這個問題阿麗來回答。

像題主說的這種情況在農村已經是普遍現象。包括阿麗也是孩子的媽媽,通常在自己萬般無奈的情況才會請孩子的奶奶到城裡帶幾天孩子。在阿麗看來,孩子是自己生的,需要自己去養育。爺爺奶奶的家也是一個完整的家庭,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原因而讓老兩口長期分隔兩地,孤單一人失去了家庭的溫暖。



現實中,去城裡帶孩子的奶奶都沒有自己選擇的餘地,通常處於兩難的境地。

其實作為農村生活習慣了的爺爺奶奶,大都不樂意去城裡的。作為奶奶一方面希望自己能和老伴一起互相有個相應;另一方面又無法拒絕兒子的請求,當兒子說讓幫忙帶孩子,自己根本無法拒絕,只能去了。

一般的奶奶最終捨棄自己的家,去城裡幫忙帶孩子,留爺爺一人在農村。雖然人去城裡了,但心還在家裡,牽掛著老家的老伴,能不能吃好穿暖。



作為奶奶,要明確自己的立場,在顧全自己家的前提下,再去想幫忙帶孩子。

在現實中,很多年輕媽媽覺得帶孩子辛苦,即使自己不上班也要讓奶奶來幫忙帶。對於這中情況,我覺得作為奶奶們,需要堅守自己的立場,不要把孩子爺爺一個人孤苦伶仃留在農村。

帶孩子確實辛苦,不辛苦孩子怎麼會長大成人,但這些辛苦需要孩子父母自己去承擔,而不是奶奶去承擔。所以阿麗雖然是年輕媽媽,但站在客觀的立場上來說,希望奶奶們在顧全自己家顧全爺爺的情況下再去幫忙。



作為年輕父母,孩子能自己帶儘量自己帶,不給老人添負擔。

其實理智成熟的年輕人都知道,孩子是自己生的,當生下那一刻,自己就要承擔起為人父母的責任。如果不能承擔,那最好別生。

好多人說,家庭條件不好,要工作賺錢養家。但孩子頭3年養育真的很重要,能自己帶儘量自己帶。如果說工作,也可以等孩子上學了再選擇出去工作。



最後,阿麗覺得如果奶奶需要長期去城裡帶孩子,那儘量讓爺爺也一起去。讓爺爺奶奶一起互相照應,生活才更溫馨快樂吧!

我是村官阿麗,歡迎大家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