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抗日戰爭中國民政府的戰車計劃


抗日戰爭中國民政府的戰車計劃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不久,國民政府曾設想了一個“戰車部隊五年建設計劃”。即美國租借法案開始對華軍援後,在廣西設立一個“戰車研究組”,並組建一箇中國人自己的戰車製造廠,計劃由1942年開始生產由國人自行設計的輕型坦克,利用美國提供的物資援助每年生產輕型坦克戰車600輛左右,到1944年就可生產1 800多輛,這些生產的輕型坦克戰車可以組建15個戰車團,每個戰車團配備120輛左右坦克,再加上國內已有的一個戰車團,這樣國民政府就能擁有16個輕型戰車團,用以對日本發起最後的反攻作戰。

抗日戰爭中國民政府的戰車計劃


可這個美好的理想在滇緬公路被切斷後,便成為了泡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於是便將這個計劃列為機密,束之高閣了。這項中國第一個坦克設計方案到底如何也就成為一個歷史之謎了。據臺灣地區學者的文章中稱,這個計劃中的中國首輛國產輕型坦克戰車實際上只處於研發階段,僅製造出一個鋁製全比例的車體模型,真正的樣車並未造出,戰車工廠也僅能生產部分戰車用的零配件及作為車體裝甲的鋼板用來進行測試,可測試結果也不令人滿意。於是中國歷史上第一輛由國人自行研製的坦克戰車也就此胎死腹中了。

抗日戰爭中國民政府的戰車計劃


抗日戰爭中國民政府的戰車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