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志願服務在身邊】志願之城 溫暖你我

吳忠網記者 賈麗

志願服務是人們自覺服務社會、共同建設美好生活的生動實踐。自2019年吳忠啟動“志願之城”創建以來,不斷壯大志願服務隊伍、健全完善工作機制,“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社會風尚日益形成,成為加強社會治理不可或缺的力量。

2020年春節,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吳忠社會各界群眾的心。原本熙熙攘攘的街頭變得不再喧囂,曾經繁華熱鬧的城市彷彿被按下了“暫停鍵”,一切都變了模樣。

【志願服務在身邊】志願之城 溫暖你我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廣大志願者紛紛行動、踴躍參與,他們頭戴小紅帽,身穿紅馬甲,戴著口罩,雖看不清面容,卻為這個城市重新畫上了一抹紅色,增添了一份溫暖。透過他們的真情付出,我們感受到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更感受到了吳忠這座“志願之城”的溫度。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志願者必須行動。我市積極行動,第一時間公佈《吳忠市“防控疫情 你我同行”倡議書》,印發《關於積極有序參與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工作的通知》,引導市民做正面宣傳的先鋒、疫情防控的先鋒、弘揚新風的先鋒。一時間,廣大志願者聞“令”而動,紛至沓來,從黨員幹部到社區群眾,從環衛工人到公安交警,從返鄉大學生到探親解放軍,從醫護工作者到愛心企業家,從道德模範到“身邊好人”……他們表達愛心善意,盡顯責任擔當,宣傳引導、值勤測溫、秩序維護、巡查排查、心理疏導、專業醫護、便民服務、環境治理、物資發放,力所能及地為疫情防控做出一份“志願”貢獻。截至目前,全市先後有3.98萬名志願者參與疫情防控,並以主題鮮明、豐富多彩的志願活動讓廣大群眾感受到了社會大家庭的溫暖,凝聚起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強大正能量。2月11日,吳忠通過網絡公開《致全市疫情防控一線志願者的慰問信》,號召志願者做好自我防護,注意勞逸結合,再接再厲做好疫情防控志願服務,更加堅定了全市人民戰勝疫情的信心和決心。

【志願服務在身邊】志願之城 溫暖你我

“志願紅”是安心的保護色

“我們來自不同的行業,有著不同的身份,但是現在,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志願者!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我們將並肩作戰,共同為阻擊疫情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眼前,這個正在為志願者們加油打氣的年輕人名叫王慶。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利通區迅速組成400餘人的青年志願者抗疫突擊隊,首批被選派至勝利鎮開展志願服務的志願者共14人,而王慶則擔任起這個臨時組建的青年小分隊隊長。對於王慶來說,“志願者”這三個字有著和他不得不說的緣分。2008年汶川發生大地震,王慶就以志願者的身份,衝到了抗震救災的前線。他說,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志願者的身影。

【志願服務在身邊】志願之城 溫暖你我

在勝利鎮各居民小區門口,王慶帶著志願者們始終堅守疫情防控第一線,核對出入人員的信息情況,保障小區的出入安全。王慶說:“我看到招募令後就主動報名,在疫情面前只有一個想法,就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家鄉保駕護航,和家鄉人民共克時艱、共渡難關。病毒固然可怕,但是我們不怕,因為我相信國家,相信政府,相信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下,一定能夠打贏疫情阻擊戰!”

同心縣王團鎮倒墩子村退伍老兵馬彥禮今年55歲,當從電視上了解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信息後,便第一時間向村委會遞交了“請戰書”,自願參與疫情防控志願服務。馬彥禮的“請戰書”只有簡單的六個字:“若有戰,召必回”。由於對村莊熟悉,馬彥禮總會和其他志願者們一起挨家挨戶上門登記,核實外省來村人員相關信息,耐心詢問他們近期有沒有外出、有沒有身體不適等。摸排登記工作後,馬彥禮又趕回村口進行值班檢查工作,用他的話說,“我是一名老兵,如今村裡需要我,我肯定要再上‘戰場’,幫老百姓守好第一道防線。”

【志願服務在身邊】志願之城 溫暖你我

“您能跟我分享這些,說明您信任我。也請您相信我們的黨委、政府以及社區幹部、黨員和志願者,積極配合,少出門,多洗手,放輕鬆,多做美食和運動,疫情一定會過去。”近日,吳忠市疫情防控心理公益諮詢熱線開通後,市青年疫情防控心理輔導志願服務隊心理諮詢老師張蕾將一聲聲暖人心窩的問候傳遞給集中隔離和居家的市民。

“喂,您好!這幾天的狀態怎麼樣?”“比以前好多了。”“那你現在還會實時去關注疫情的信息嗎?”電話裡,鹽池縣疫情防控心理援助救援志願服務隊心理諮詢師李延霞一邊輕聲細語地安撫,一邊慢慢引導著居家隔離的張正(化名)說出心中的困擾。為了幫助群眾積極預防、減緩心理壓力,鹽池縣也組建成立了疫情防控心理援助救援志願服務隊,由7名心理諮詢師組成的心理援助團隊在線接聽,提供24小時不間斷服務,幫助群眾打好心理上的戰“疫”。

市文明辦、團市委找準志願服務切入點,發動心理諮詢專業力量,成立吳忠市疫情防控心理輔導志願服務隊伍,在疫情期間為社會大眾免費提供心理輔導服務,用實際行動幫助群眾增強心理“免疫力”,理性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市民政局強化對志願者和志願團體的服務管理,積極指導做好項目發佈和服務時長記錄工作,真實反映廣大志願者的辛勤付出。

一句溫馨提示,一個暖心舉動,一個心理處方。愛,在吳忠默默傳遞,“志願紅”成為這裡安心的保護色。

【志願服務在身邊】志願之城 溫暖你我

“志願紅”是貼心的跑腿族

“張阿姨,您昨天微信訂購的蔬菜給您放小區門口了,如果有別的需求,您給我發微信,我給您送過來。”前不久,吳忠星河韻城小區因發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被隔離管控,吳忠市自然資源局等6家單位協助組建了3支愛心跑腿小分隊,負責起440餘戶小區居民蔬菜、藥品及其他日用品的採購。

星河韻城小區只是吳忠市愛心跑腿小分隊的一個縮影。為保障居家隔離群眾的日常生活需求,吳忠共成立了230多支愛心跑腿小分隊,小分隊隊員每天早出晚歸,為居家隔離的群眾送去瓜果蔬菜、米麵糧油、肉奶蛋類等,確保群眾在家安心隔離。作為愛心跑腿小分隊的一員,90後餘丹說:“這半個月來,我每天樓上樓下地跑,微信步數都在2萬步以上,體重都降了2公斤。”“居家隔離確實有些不方便,但日常生活一點都沒有受影響。前兩天晚上10點多我家小孩拉肚子,小分隊不到半個小時就送來了藥品,心裡感覺暖暖的。”居民馬曉蘭感激地說。

像這樣“隔離病毒不隔愛”的溫暖故事每時每刻都在發生。隔著一道門,青銅峽市志願者馮學萍詳細詢問著居家隔離人員周萍(化名)的身體情況。“門口是剛買的蔬菜和水果,一會兒您自己提進去。在家要適當調整心態,有什麼需要就給我打電話,不要怕麻煩……”“謝謝你們的關心,請你們放心,我們在家都挺好的。”聽到馮學萍的話,周萍連連表示感謝。

在青銅峽市,像馮學萍這樣的群眾志願者有8000餘名,他們在城區廣場、商場、市場等人員流動大的區域勸誡外出人員儘量不出門以防感染;在村(社區)主幹道、小區門口等勸返點值守,勸返外出人員春節期間走親訪友群眾;針對居家隔離人員,他們還當起了跑腿的,代買體溫計、口罩、生活必需品等。

門內是居家隔離的人,門外是貼心的志願者們。每天隔空喊話,微信聊天,雖隔著一道門,但隔不住人心。

“志願紅”是熱心的“擺渡人”

在吳忠的大街小巷,有這麼一群人,他們不計報酬,不在乎清晨黑夜,總是任勞任怨地接送著一個又一個陌生人趕赴防疫一線。“有些事總得有人去做。醫務人員和社區幹部、志願者都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為他們提供服務,做好後勤保障,是我們應盡的職責。”吳忠市愛心志願者車輛服務隊負責人賈鵬這樣說。

越來越多的志願者們挺身而出,參與到全市防控工作中去,他們不僅僅是“宣傳員”“保障員”,還是“快遞員”“護航員”,他們主動擔當作為,用實際行動築起防疫長城。紅寺堡區積極招募12位志願者和12輛設備齊全的宣傳車,專門組建防控疫情宣傳突擊隊,每天走街串巷進行流動音頻宣傳,及時有效地傳遞疫情防控宣傳知識,增強群眾的防控意識。在這支突擊隊中,一位“網紅”志願者的身影引起了不少網友的注意,他就是宣傳突擊車隊7號車主楊傑。

平日裡,楊傑白天開著“大喇叭宣傳車”在城區各個地方宣傳普及疫情防控政策知識,到了晚上,他又參加到綠苑社區值守夜班的志願者隊伍中,負責書香雅苑居民小區夜間人員出入登記、體溫測量等工作。隨著天氣逐漸轉暖,宅在家二十多天的人們開始有了要出門看藍天、去踏青的想法,甚至有消極情緒出現。為了避免居民群眾外出聚集,增加病毒感染和疫情擴散風險,楊傑想到一個好辦法,他開通手機直播,一邊開展志願服務,一邊為大家直播自己的宣傳路線。楊傑說:“每次宣傳車交接班後,我也會通過直播陪一些居家群眾聊天,讓他們能多瞭解一些防疫知識,幫助他們消除負面情緒。”

越是危難關頭,越要安危與共、攜手並進。疫情還沒有結束,像王慶、楊傑、餘丹、馮學萍這樣的志願者還有很多。疫情防控志願服務活動把吳忠“志願之城”的創建活動推向另一個高潮,廣大志願者用實際行動溫暖著城市、守護著美好生活夢想,生動詮釋著新時代雷鋒精神,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凝聚起強大精神動力,創造了良好社會環境,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展示城市文明形象注入了不竭的精神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