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絲路採擷」跨越西天山的蒼涼古道,百里畫廊,世界自然遺產

新疆的地形特點可以簡單地歸納為"三山夾兩盆",三山是指北邊的阿爾泰山、中間的天山和南邊的崑崙山,兩盆則是指準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天山東西橫亙於中間,將新疆劃分為北疆和南疆兩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為溝通難 北,人們需要跨越南北平均寬度250-300公里、平均高度超過4000米的天山山脈。在天山東部一般是經過庫爾勒、焉耆一帶的山間谷地、山間褶皺及河道等通行,目前修築有鐵路和公路連通南北疆。而在天山西部,即西天山地區,天山更為高峻、寬厚,自古至今,不易通行。


「絲路採擷」跨越西天山的蒼涼古道,百里畫廊,世界自然遺產

" 三山夾兩盆 " 示意圖

現在新疆維吾爾向治區首府在天山中部北坡的烏魯木齊,而清代新疆的軍政中心則在西天山北面的伊犁。清朝統一新疆後,在新疆推行軍府體制,設置的新疆最高軍政長官即駐紮伊犁,史稱伊犁將軍,管轄全疆事務。南疆最高軍政長官為總理南疆參贊大臣,基本駐紮在天山南麓的喀什噶爾(今喀什市)或烏什(今烏什縣)。為進行士兵換防等軍政事務,必須要跨越西天山。

清代跨越西天山地區共計有三條較為常用的道路,第一條是連通伊犁至阿克蘇的冰嶺道,第二條是連通伊犁至烏什的道路,第三條是連通伊犁至喀什噶爾的納林道。其中第一條現在多稱之為夏特古道,而第二條、第三條道路,因為地處邊陲且目前道路大部已處境外,所以今人極少知曉。

「絲路採擷」跨越西天山的蒼涼古道,百里畫廊,世界自然遺產

西天山南北道路交通示意圖

目前藉助於光緒年間繪製的《進呈伊犁由那林河草地至喀什噶爾圖說>>,基本可以復原上述兩條道路。該圖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應該是光緒年間新疆地方官員繪呈中央 的官方文件檔案。該圖為紙本彩繪,地圖方位與我們熟悉的方向正好相反,為上南下北、左東右西 ,圖中以黃色貼籤標註地名,以紅色斷點表示道路,主要繪製了由北疆伊犁至南疆喀什噶爾、阿克蘇、烏什的道路。

目前唯一一條仍舊在中國境內的"冰嶺道",為連通伊犁至阿克蘇的道路,清代文獻中常稱之為"穆素爾達坂",其中"穆素爾"是維吾爾語,漢語意思為冰川,因此清代又稱之為"冰嶺道"。清末伊犁至阿克蘇的道路:伊犁惠遠城-巴圖爾蒙柯臺-海努克臺-索果爾臺-博爾臺-霍諾海臺-特克斯 臺-沙圖臺-穆蘇爾達巴罕-扎木臺-阿克蘇。清代“臺” 是驛路系統中的術語,與現在高速公路服務區的功能相類似,系車馬勞頓後歇息之地。

「絲路採擷」跨越西天山的蒼涼古道,百里畫廊,世界自然遺產

西天山南北道路交通示意圖

"穆蘇爾達巴罕"達圾極為險峻,整條道路亦因此而得名。達坂常年積雪結冰,且最狹處馬匹都無法通行,人員僅能側身緩行通過。這條如此艱險的道路,因為是連通伊犁至阿克蘇的捷徑,所以在清代使用較為頻繁,南疆、北疆士兵換防基本都要經過這條道路。

"冰嶺道"目前被稱為夏特古道,因為艱險難行且已經修通其他南北疆交通道路,所以已經廢棄,有些探險愛好者曾涉足於此,近年來亦有探險者在此遇難的新聞報道。

「絲路採擷」跨越西天山的蒼涼古道,百里畫廊,世界自然遺產

"冰嶺道"(夏特古道)

跨越西天山的第二條道路是伊犁至烏什的道路。自伊犁往西南,經過格根河的格根卡倫後,渡過哈爾奇喇河、特克斯河上游,至天山北坡,之後翻越貢古魯克達板到達烏什。

跨越貢古魯克嶺的這條道路在清代使用較少,在道光朝之後,常年封禁不用。但是,這條道路卻與一個重要歷史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有關。

「絲路採擷」跨越西天山的蒼涼古道,百里畫廊,世界自然遺產

清軍進擊準噶爾部示意圖

乾隆二十年( 1755),清軍西征準噶爾部。清軍分兩路進軍,會師於博羅塔拉後進至伊犁,于格登山一戰擊潰準噶爾部。準噶爾部最後一任首領達瓦齊率領百餘名親信倉皇南逃,跨越特克斯河上游後,就是經過貢古魯克達坂跨越西天山山脈,逃至烏什的。因為兵困馬乏,清軍並未翻越貢古魯克嶺到達南疆。達瓦齊南逃未久,南疆維吾爾貴族詐稱宴請,實則伏兵將之擒獲。自格登山之戰後,強橫了數個世紀、與清帝國纏鬥了近百年的準噶爾汗國徹底滅亡,也標誌著蒙古貴族及其後裔在天山南北地區長達五百餘年的統治完全結束。

「絲路採擷」跨越西天山的蒼涼古道,百里畫廊,世界自然遺產

光緒朝時的貢古魯克嶺

達瓦齊被擒獲後,經過"冰嶺道"北返,押送至伊犁,後來被送至北京,在午門舉行獻俘儀式。乾隆三十九年( 1774) 農曆四月二十七日,清廷釋放達瓦齊,免死加恩封為準噶爾親王,入旗籍,賜地京師,得善終。

達瓦齊翻越貢古魯克嶺時,剛剛喪失數萬精兵,僅餘百餘人追隨,後有追兵,前途未卜,狼狽之極,肯定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的後半生竟然會到遙遠的北京當一王爺,了此一生。

「絲路採擷」跨越西天山的蒼涼古道,百里畫廊,世界自然遺產

鳥什縣以北地貌照片

在伊犁至烏什這條跨越天山的道路上,最關鍵的關隘就 是貢肯魯克達坂。沙克都林札布記載這條道路的險絕"外又陡極,棄馬猱攀而上,大石峻贈,幾難容足,西向,北越五層,達坂如登天,然始至貢古魯克山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