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重啟2020?歷史上幾次有關病毒的書都在這裡了?

用Kindle,提高你的閱讀效率。內含生詞提示、快速翻書,筆記導出等強大功能,讓你一年輕鬆讀完100本!

大年初三,大街小巷一片寂靜——這注定會是一個被歷史銘記的春節。

按照預期,這個月我們應該創造上百億的票房,家家戶戶茶餘飯後討論著《囧媽》、《唐探3》、《奪冠》哪裡出彩、哪裡不好看,討論著徐崢的假髮、女排的精神...... 沒有人想過在這個中國人最重視的節日,我們會把《傳染病》、《切爾諾貝利》、《血疫》、《非典十年祭》等影視作品拿出來重溫——再一次反思當新型病毒襲來,自然災害降臨,機械突發故障,核按鈕掌握在沒那麼可靠的人手裡時,我們才發現,人類沒有想象的那麼厲害。

對於許多90後來說,我們對病毒的認知開始於2003年的非典,對於那場戰役的印象,是刺鼻的消毒水味、是人心惶惶的新聞報道、是那些犧牲的白衣天使......

後來2005年,H5N1型“禽流感”在東南亞爆發,數百人得病;2009年,甲型H1N1“豬流感”病毒,在墨西哥露面;2014年,非洲幾內亞爆發“埃博拉病毒”,當年就造成了11000人死亡;2014年,南美的智利發現“寨卡病毒” ......我們逐漸長大,越來越明白人類在自然面前到底有多麼不堪一擊。

“下一次,再有某種病毒從野生動物身上轉移到人類身體內,很可能還會引發大規模疫情,而我們完全可能對致病病毒一無所知。”這是2015年的時候,美國耶魯大學學者卡爾·齊默在所著書籍《病毒星球》中提到的一句話。現在我們知道,下一次就是2020年,我們知道它的名字叫新型冠狀病毒,來源於野生動物,但對其他依舊一無所知。

回溯歷史,人類與病毒的命運一直緊緊糾纏, 我們活在這個“病毒星球”上,但我們也永遠要依賴這個“病毒星球”繼續活下去。而一次次的事件說明直到今天,我們依然意識不到這個地球上還有很多其他的生命,沒有高低貴賤、不分主次高下,我們是共存、共享的關係。

我們和其他的生命,必將在未來“共享”更多的東西。但是要“共享”什麼,我們其實可以選擇:

我們可以選擇不去沉迷在“山珍海味”的炫耀性消費幻夢裡。

我們可以選擇更加尊重和敬畏大自然,以及其中的任何一種生物。

李海鵬在《懷抱》中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我會想,現在的三里屯,這個燈光晶瑩、衣香鬢影的地方,總有一天會有牛羊吃草。這裡將不再有酒、舞蹈和搖滾樂,也不再有豪華轎車和燈火,蟋蟀、樹木和池塘又成了這裡的主人。早霜送走了蜂雀,西風吹寒,秋雨瀟瀟,一片沉寂。

這不是詩,也不是超現實主義的狂想或者莊周文章,這是一定會發生的事。只要放在一個足夠長的時間段裡,事實便必然如此。繁華不是常態,也不常駐一地。人和事物總是相互吞納、交流,沒道理人類予取予奪永不失手。

或許這就是2020年的第一講——沒道理人類予取予奪,永不失手。

《槍炮、病菌與鋼鐵》

重啟2020?歷史上幾次有關病毒的書都在這裡了?

在這部開創性的著作中,演化生物學家賈雷德.戴蒙德揭示了事實上有助於形成歷史最廣泛模式的環境因素,從而以震撼人心的力量摧毀了以種族主義為基礎的人類史理論,因其突出價值和重要性,本書榮獲1998年美國普利策獎和英國科普書獎,併為《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作品。

本書是理解人類社會發展史方面的一個重大進展,它記錄了現代世界及其諸多不平等所以形成的原因,也是一部真正關於全世界各民族的歷史,是對人類生活的完整一貫的敘述,娓娓道來,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瘟疫與人》

重啟2020?歷史上幾次有關病毒的書都在這裡了?

疫病是人類歷史的基本參數和決定因素之一。一代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尼爾從疫病史的角度,以編年的手法,從史前時代寫至上世紀前半葉,詳實探討傳染病如何肆虐歐洲、亞洲、非洲等文明發源地,而這些疾病又如何塑造不同文明的特色。他率先將歷史學與病理學結合,重新解釋人類的行為;他將傳染病置於歷史的重心,給它應有之地位;他以流暢的筆調、敏銳的推理和高超的技藝,娓娓道出傳染病在人類歷史變遷和文明發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血疫》

重啟2020?歷史上幾次有關病毒的書都在這裡了?

這是一本“人命關天”的書,普雷斯頓採訪1967-1993年間大量埃博拉病毒親歷者,再現人類歷史上病毒災難來襲的真實場景。此書甫一出版,迅速佔據《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單達61周之久,20多年來,《血疫》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銷售300多萬冊,已成為有關埃博拉病毒具影響力的非虛構經典之作。

普雷斯頓因此獲得了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頒發的防疫鬥士獎,他也是有史以來以非醫師身分獲獎的得主。

《瘟疫年紀事》

重啟2020?歷史上幾次有關病毒的書都在這裡了?

小說描述了1665年大瘟疫襲擊下的倫敦城。這本小說很可能是基於笛福的叔叔,亨利·笛福當時所留下的記錄。在這本書中,笛福不厭其煩地為達到效果逼真,鉅細靡遺地描述具體的社區,街道,甚至是哪幾間房屋發生瘟疫。此外,它提供了傷亡數字表,並討論各種不同記載、軼事的可信度。本書往往被跟瘟疫當代的記載相比,尤其是塞繆爾·佩皮斯的日記。笛福的記述雖然是虛構的,但比起佩皮斯的第一人稱敘事,更為詳細和有系統。

《疾病的隱喻》

重啟2020?歷史上幾次有關病毒的書都在這裡了?

《疾病的隱喻》一書收錄了桑塔格兩篇重要論文“作為隱喻的疾病”及“愛滋病及其隱喻”,在文章中桑塔格反思並批判了諸如結核病、愛滋病、癌症等如何在社會的演繹中一步步隱喻化,從“僅僅是身體的一種病”轉換成了一種道德批判,並進而轉換成一種政治壓迫的過程。文章最初連載於《紐約書評》(1978年),由於反響巨大,此後數年中兩篇文章被多次集結成冊出版,成為了社會批判的經典之作。


希望2020年的春天,能夠早些來到。

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亞馬遜Kindle】在字裡行間,一起漲姿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