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大家來說說過年各地的習俗?

凱45354236


我生在四川巴中平昌縣,家鄉過年的習俗頗多,但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有所改變。

一是家族觀念。過年時,無論老少在何方,臨近過年都必須回家團聚,吃個團年飯,暢所欲言,浸沉在歡樂之中。

二是祭拜逝者。大家認為,我們活著的後人或親人,今天歡聚一堂,絕不能忘記我們逝去的父母、祖父母,外爺外婆等等親人,在吃午飯前,捧著香燭、獻上酒肉到墳前,燒著紙錢,說著保佑子孫後代幸福的話,然活作揖磕頭,鳴放鞭炮。

三是農曆初一掃地必須向內掃,意為來年財不流失。天不亮就去水井搶水擔回家,意為搶金銀水。不過現在都實現了自來水,但也要早起把水缸放滿,以示財源廣進。

四是鄰居家串訪。無論老少,只要到了你家,你必須熱情相待。遞煙、端茶、瓜子水果等,勸其打牌下棋,並挽留吃飯。

其實,家鄉過年的風俗還有一些,近年隨著文明進步改變了不少陳規陋習,以後會進一步改變。

這就是我不辜負邀請所作的回答,謝謝!


張信瑞1


我老家在河南新密,歷史悠久,文化深厚,保留著很多的過年習俗。

最先帶給人過年氣息的是臘月十九,從這天開始集鎮上就自發開始出外擺的攤位了,各種各樣的年貨開始擺出來了。紅紅的滿帶喜氣的春聯也掛起來,圓圓的燈籠和各種吉祥飄蕩於街市之間,節味濃厚!

緊接著到了臘月二十三,即小年。各戶都要備上香甜的麻糖倌,把廚房整的一塵不染,備上應用之物送灶神迴天庭覆命。

到了臘月二十四,是家庭主婦最辛苦的一天,準備上掃把和撣子,把整個家庭打掃一新。

來到臘月二十五,開始陸續準備過年的肉品,不時有殺豬的聲音和煮肉的香味飄進院落當中。

在臘月二十六,各種海產品是重頭戲,人們帶著孩子,聊著天,採購來各種魚類和水產,優閒的把它們整理乾淨,存放起來。

匆匆趕到臘月二十七,是理髮店的節日,人們都爭先恐後的去理髮,相傳這一天理髮,人會更聰明。

來到臘月二十八,有些急性子已經開始張貼春聯和年畫了。年味更濃了。

臘月二十九,各家都飄出饅頭的香味和蒸燜子的清香。

大年三十,人們都在加緊採購未備齊的年貨,巧手的主婦開始製作美味的餃子餡。到了除夕夜,人們圍著飯菜,把酒言歡,欣賞電視節目,其樂融融。過年了,新年新氣象!






玉石王7


我的家鄉是莫言故鄉!一直保持著古老的過年習俗,臘月三十上午貼春聯!下午上祖墳放鞭炮燒紙請己故的老祖宗回家過年!上完墳回家正北處掛上家譜,財神爺,案桌上擺五供!放上準備好的煎碗,雞,豬頭,魚,各種水果,筷子,晚上六點左右放鞭接財神,吃水餃,十二點放鞭過年燒香燒紙磕頭,先磕頭敬祖先,後磕頭敬爺爺,奶奶,父母,然後吃包了硬幣的水餃,吃完水餃長輩分紅包給小輩們,十二點以後小輩們去給一個家族裡的長輩去磕頭!才回家睡覺!初一上午各自給鄰居!朋友拜年!古老的習俗過年至今代代傳承著!大致過程!小細節省略了很多!好熱鬧!紅火火!


光鵬畫業


隨著年齡的增長感覺年味越來越淡了!不像小時候,到了臘月二十三小年了,家家戶戶開始準備過年的年貨,新年來了開始過年了,學生放寒假了,在外打工的回家了,都在匆忙的往家趕,家家打掃灶臺,蒸饅頭,貼對子!年味也越來越濃!特別是三十晚上全家坐在一起吃著餃子,喝著小酒,看著春節晚會!那感覺在外打工一年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吃完年夜飯村裡鄰居相互串門聚在一起嗑著瓜子,吃著花生,烤著爐火,聊一聊一年在外的工作經歷,是多麼的愜意開心又難得!慢慢的長大了現實的生活壓得我們喘不過氣,父母也慢慢的老去,孩子也慢慢的長大,每天過著快節奏的生活,腦海裡除了掙錢還是掙錢,每天起的比雞還早,睡的比狗還晚,吃的比豬還差!匆匆忙忙又到了年底,該回家過年了,以為著該花錢了!給父母買幾件衣服,孩子買點玩具,媳婦買套化妝品,自己什麼都不捨得!隨著農村的建設,老家都拆遷了,鄉親們住的都分散了,過年的那種味道也就沒有了!但一家老小在年三十的晚上坐在一起吃著餃子看著春晚,看著父母孩子媳婦臉上燦爛的笑容,做為一個男人在外邊一年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為了家中的老小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小崔走農村


我的老家在京南鳳河岸邊,是北方有名的重鎮,那裡民風淳樸,自古以來,留下許多過年的習俗。

每年從臘月二十三小年開始,就算開始過年了,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在我們那裡,大人小孩都會背誦那首過年的民謠: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

年三十晚上十二點,全家圍坐一起,準點吃餃子,同時,在院子或大街上燃放鞭炮。

包餃子時會在某個水餃中放一粒花生米或硬幣,吃到的人來年會交好運。兒孫在吃年夜飯前要給父母和爺爺奶奶拜年,長輩要給兒孫們壓歲錢。

從午夜零點鐘聲敲起,整個村鎮,煙花爆竹聲響成一片,空中五彩斑斕,空氣中到處瀰漫著火藥香,此時的年味最足!

年三十晚上要坐一宿,叫守歲,但也有熬不起的,就東倒西歪的睡著了。

三十晚上,孩子們還有個抽芝麻桿的遊戲,就是把一根芝麻桿從一垛芝麻桿中抽出來。你抽的時候,長輩會在屋裡喊:長了嗎?孩子一定要回答:長了!傳說,這樣來年你才會長高。傻孩子要是回答:我剛抽!大家會鬨堂大笑,說你個頭不但不長,反會抽得更矮。

初一早晨要早早打開房門,院門,迎財神,然後是本族的晚輩結伴到其他長輩家裡拜年。舊俗是跪地叩頭,長輩也要掏紅包贈晚輩。

從初二開始串親戚,媳婦一般初二回孃家,串親訪友一直延續到正月十四。初六之前,有廟會,正月十五吃元宵,逛燈節。燈節那天,我們鎮五里長街,路兩旁掛滿各式各樣的燈籠,還有猜燈謎遊戲,猜中的,會得到一份獎品。

到了正月十六,年就算過完了。

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過年也不新鮮了,年味也越來越淡了,但我們那裡仍然保留著一些過年的舊俗。


袁洪智詩畫


我們這裡小時候過年,臘月十七十八開始淘豆芽,一般二十左右就開始蒸饅頭,二十四五的開始炸油條,二十七八的開始寫對聯,當時我爸爸每年臘月二十四開始就為村裡的很多人寫對聯,一直寫到除夕夜,我們家總是最後一個貼對聯的,爸爸說要先讓鄰居都拿走了各自的對聯,再寫我們的。

記得有一年,貼對聯貼的實在太晚了,除夕夜很晚才去給奶奶貼對聯,奶奶心裡不高興,把爸爸數落了一頓,但聽說是為了讓鄰居們早點把對聯拿回家貼上,所以才晚了,奶奶說做的對,從那之後再也沒有為貼對聯晚的事不高興。如今奶奶已去世十年了,時間過的好塊啊,馬上又是春節了。

好想回到小時候,那個時候從臘月開始就期盼新年了,最開心的是臘月二十左右蒸饅頭,還可以蒸大饃棗山,喜歡那些造型漂亮,樣式不同的棗山,也喜歡大饃上面貼的那個棗花。現在的日子好了,很多家庭都不蒸饅頭,也不做棗花和棗山了,而是從饅頭店訂做,儘管樣式和造型都很漂亮,但卻少了一種年味,少了一種情感在其中。

臘月除夕夜最後一個過年的準備工作,就是一家人圍在一起開心的包餃子,看春節晚會。那個時候我以為天下的所有家庭都是這樣過春節的,後來長大了才知道,中國不同的地方過春節的習俗還不一樣。

比如我們老家河南一個靠東邊的地方,那裡大年初一隻能走孩子的乾親家,或者自己的乾親家,別的親戚不走。現在大年初一,只要你喜歡,誰家都可以去,當然孃家一般是不去的。初二出嫁閨女走孃家,這個習俗幾乎都一樣。初三這個習俗不同的地方就不一樣了,我們那裡初三除非親戚家在年前或者一年內辦過喪事,才可以去走親戚,不然那是不高興的。可別的地方,我曾在新疆的北疆塔城地方待過,那裡初三是可以任意都親戚的,當然還有其他地方專門初三去走親戚,可見初三不走親戚的習俗也是針對某些地方的。

還有過年從初一開始,除了初三,幾乎不是在走親戚,都是在走親戚的路上,很少有不走親戚的家庭。可後來結婚後,婆家在河南的西邊,這邊與東邊的習俗不一樣,這邊過年,除了閨女初二走孃家,或者孃家來看閨女,其他親戚是不走動的。

當時覺得很好奇,過年不走親戚,過節不走親戚,那親戚間的感情不就淡了嗎?對過年不走親戚這件事,你怎麼看?你們那邊有這樣的過年習俗嗎?歡迎跟帖討論。


紅學愛好者蕭夢


老家過年是從小年開始的,也就是臘月二十三,每天都有不同的活動。

二十三:小年,殺豬、雞鴨羊等

二十四:打掃廚房

二十五:蒸饅頭、包子

二十六:炸魚、肉

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記不得了

三十:中午之前貼門畫、下午上墳、晚上吃團圓飯,睡覺前點三個炮關門炮

初一:早起先點三個開門炮、做飯煮餃子點炮、送餃子給長輩、拜年、祭祖、上午開始走親戚

初二到初五都是走親戚的時間。


南海之南3


我們是山東沂蒙革命老區臨沂的,小的時候感覺過年的氣氛還是比較濃烈一些的,現在長大了,有點淡淡的感覺,年前可能大家都忙著置辦些年貨,然後買點禮品走走親戚,會會朋友,除夕的晚上,一家人看春晚吃年夜飯,初一會去長輩家裡拜拜年,初二會出去玩一下,過了初五就得準備開始上班了。


共飲江中水


我老家在山西北部的小村子。小時候住在普通的磚瓦房裡,那時候家家戶戶房間牆壁的顏色都是用大白粉刷後的白色。可能是由於燒煤炭的原因,到年底大家的牆壁上都會有些煙燻的痕跡。所以每到過年前,大概臘月二十前後,家家戶戶除了要打掃衛生,還要重新刷牆塗大白,把牆壁重新刷白。

重新刷牆是個非常大的工程。首先,房間裡的擺設,除了靠牆的櫃子,其它的東西都搬出去,把房間騰空,方便刷牆;在靠牆的櫃子上面鋪好熟料布,防止刷牆的大白掉下來弄髒櫃子。然後,在灶臺上煮買來的整塊大白塗料,同時扎刷牆用的刷子。等煮塗料的水開始變白時,就可以準備刷牆了。因為牆壁比較高,刷上部的時候,還需要一個人站在架子上刷,同時下面有一個人幫忙遞塗料水。刷牆時還要先打橫刷,再打豎刷,最後刷出來的塗料幹了後會有一格格的印記。等過年時鄰居家相互串門的時候還會討論誰家的牆刷的好看工整之類的……牆壁刷完後還要擦洗乾淨留下來的痕跡,再把搬出去的擺設在再搬回來,重新擺放好。

每年刷幾間屋子下來,都差不多要一天才能完成。但是第二天開始,看著白白的牆壁,又會有慢慢的成就感。

然而,現在不住老房子了,已經許久都沒有刷過牆了。


雪中小花朵


我過年回農村老家,陪母親過年,母親養大我不容易,我不能讓她老人家傷心!

我們這過年習俗挺多的,從臘八節開始,人們就已經忙碌起來了!過年前幾天家家戶戶都開始打掃屋子裡裡外外,我們這裡叫掃灰。

每年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要祭祀灶神。

在過年前家家戶戶都準備著貼春聯,貼福字,貼門神窗花等。

祭祖大年三十,家家戶戶中午在家裡將祖先的牌位依次擺在正廳,擺設供品,上香跪拜,有對祖先思念敬重的寓意,晚上敬神放炮慶祝新年。

吃年夜飯大年三十晚家家戶戶都圍在餐桌上吃年夜飯,有團團圓圓的寓意。

拿紅包吃完年夜飯後,家裡的長輩都會給晚輩包紅包,也就是所謂的壓歲錢,一般工作的不收紅包,反而要給長輩紅包以示孝敬。

守歲守歲也是過年的一個習俗,一般是在吃年夜飯後,家家戶戶大小都在家裡看春節聯歡晚會守歲到午夜。穿新衣大年初一早起床,都要穿上乾乾淨淨的新衣服哦,以示辭舊迎新歡歡喜喜過新年。

從大年初一開始,家家戶戶都會到親戚,親朋好友那邊去相互走動,相互祝賀。出嫁女兒回孃家初三的時候出嫁的女兒要帶丈夫兒女一起回孃家,給家人拜年團聚吃飯。

正月十五元宵節真熱鬧!各村用鑼鼓,秧歌,廣場舞等在鎮上表演節目,十里八鄉的群眾都來鎮上觀看!人山人海!

到了月底的最後一天,吃湯湯麵,晚上撩花花,預示小麥今年大豐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