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何看待小學一年級數學、語文老師同一天分別佈置兩張試卷的家庭作業?

鷹眼看世界565388


小學一年級數學語文一天各兩張試卷,這個作業量有點大。

可能大人一眼掃過,都是答案顯然的題,分分鐘就搞定了,但對一年級孩子還說,小到一個字一外標點,都是需要謹慎下筆,認真學習的,速度肯定上不去。

這個時候,家長的關注點應該是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上,以及對孩子在校園所學習的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有所瞭解。作業不要一味地追求量,熟能生巧是沒錯,但貪多嚼不爛,而且放學後的時間有限。

實在完成不了,鼓勵孩子第二天上課去和老師解釋一下。如果孩子不敢,家長也可以幫助溝通,盡力去做了,但時間確實有限,孩子剛開始一年級的學習,別逼得太緊了,還是要保證一個好的睡眠為先。

相信老師知道普遍情況後會考慮減輕作業量的。


天天陪伴


不知道這是什麼時候提的問題哈。

我是一個在小學從事一線教學近20年的老師,現在同時也是一個一年級小學生的媽媽。

我現在孩子在家學習,額外的作業,就是我佈置的,每天5分鐘百題訓練花費十五分鐘吧,隨堂練,每天都有一張b5紙反正面的卷子,三科一科一張。

預習,每個科目大概一共花費30分鐘不到吧。

隨堂練那個卷子,如果老師有留類似的,我就不會讓孩子重複做。

這幾個項目大概花費兩個小時多一些。

這個最主要的不是為了他的學習成績,而是在培養他的學習習慣。

孩子在一年級,作業量確實比三年級少很多很多,你這時候最主要的就是要培養他提高注意力,加快做作業速度。

怎麼培養,先培養坐在那裡不玩、不發呆,做作業能坐住至少20分鐘,家長一定要幫助其建立一個20分鐘的任務目標,一定要儘量的完成。

坐住20分鐘後就趕快去盡情的玩10分鐘。

再做作業至少20分鐘。再玩10分鐘。

就這麼循環往復的每天堅持兩個小時。

一定不能只學習,或者只玩。

慢慢的,堅持學習3、40分鐘,低年級,這就差不多了,時間再長也不科學。

一定要幫助他建立“學就好好認真學,玩就什麼學習都不想的去玩”這種理念。

這樣,你的孩子才能應付兩年後的三年級。

題目中提到的,一年級數學、語文老師同一天分別佈置兩張試卷的家庭作業,可不可能?

作為帶過一年級的老師,我覺得一年級到二年級,語文數學,大多數都是一個老師在教,一個老師,佈置四張卷子,不大可能,那有沒有可能提問人就是在一個教育非常細化、非常非常苛刻而又專業的小學,也有一定的可能性,兩個老師,也不知道對方佈置了多少家庭作業,就由著自己心意來,佈置作業多了,完全有可能。

但從同行的角度看,要麼這一個或兩個老師為了完成一個關乎自己或學校的教學任務,要麼這麼做一定是有什麼特別的原因。

我有的時候也和家長聊,老師佈置作業也很難,佈置少了,家長就自己不知道在那裡搞一些野雞經典作業題,留作業多了,當面不說,背後一定說這個老師,孩子需要多睡覺長身體的時候還留那麼多作業。

作為一個老師,我就覺得,你在這裡提問還不如問問老師為什麼突然留了這麼多作業來的直接痛快,至少你知道一個可以作為狀告老師增加學生負擔罪名的一條罪狀。


贏在小學


這種情況在很多地方都會發生,儘管上面三令五申,但是這種情況應該常態。發生這樣的情況有以下原因。

第一, 教育主管部門依然還以分數來評價一個學校。

很多地方在期中考試還有期末考試,都會有統考。教研室出一張試卷,全縣或者全市都用這張試卷來進行考試,看起來是很公平的,各個學校為了讓自己不落在最後,只能要求老師拼命,老師在課堂上拼命還不算,還得讓他的學生在課後也跟著拼命。

怎麼樣拼命呢?那就是大量的做題。不管怎麼說,在現在的考試模式之下,做題就是提高成績的一個重要的途徑。

數學老師發一張試卷,自己感覺不太多吧。語文老師也發一張試卷,自己感覺好像也不太多吧。既然感到不太多,那麼在發多一點吧。大家又發了一張試卷。這樣的情況就出現了。

第二點,學校的生存,學校的發展和學校的建設,說到底,都跟學生的分數有關。一個學校如果學生考試成績總是很好,總有一天它會成為重點學校,重點建設學校,想要各種經費,那就太容易了。甚至連周邊的學區房的價格也會漲起來。誰還敢不努力?老師努力的方向之一就是要提高學生的成績,這個循環不是又回來了嗎?

第三點,老師能不能夠評上優,高一級的職稱,甚至是能不能夠轉正,會不會在中年的時候被解僱,實際上都會跟他的教學成績有關。當旁邊的老師給學生都多加碼就可以提高成績了,他敢不幹嗎?

第四點,提高學生的成績也是家長的期待。有很大部分的家長也是希望老師都給學生出題目的。我們可以看到,小學生放學的時候,就會有很多家長接送這些小學生到其他的培訓班去,他們除了到那裡去學習其他科目之外,大部分都是到那裡去做作業的,不但是做老師佈置的作業,還做培訓班老師佈置的作業。也就是說,這些家長認為學生還是有時間的。對於一些不想去培訓班的家長,他們就希望老師給他們的小孩不知足夠的作業了。

所以我認為造成這樣的情況,不單單是老師的問題,也不單單是學校的問題,也不單單是家長的問題。就是大家的問題。

在現在,作業,考試,依然還是學生的一碗熱湯。


許願城英漢教學群


為了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減輕孩子的學習壓力,減負增效,讓孩子輕鬆快樂地健康成長。

按照教育部門有關規定小學一、二年級學生不準佈置書面作業,只能佈置口頭作業,讀背記語言表達之類的練習。

但不佈置作業,也有的家長說三道四,強烈不滿。說老師不負責,工作責任心不強之類的話。佈置下去,又不符合每一位家長的心意,孩子作業速度慢的家長又嫌多。再說語文家庭作業佈置了,數學老師也會佈置作業的。就是這樣作業就會多了。

當然,學生學了就要練,不練習,知識不能轉化為技能。加之又是臨近期末複習,綜合練習較多。再者是中國應試教育的產物。

解決的辦法是:

1、作業有針對性。

2、量少一點。

3、只佈置讀背記的口頭作業。

以上是我個人看法及觀點,對錯與否,僅供考!


常青樹郭家升


朋友的孩子今年也剛上一年級,最近每天都為輔導作業抓狂:"為什麼要留那麼多作業?在學校都乾的啥,非得回家寫?”

朋友家孩子的作業平時語文是抄抄字詞、背背課文,讀讀書,數學做1~2頁練習,基本不用輔導太多,只驗收簽字即可。而進入期末複習階段,每天都留卷子,有時2張,有時每科2張,孩子一會兒題不懂了,一會兒字不會寫了,得"近身侍奉,隨時待命”。好不容易做完一科,還得一邊檢查這科一邊輔導那科,“為什麼不在學校做呢?老師在學校幹什麼”?

老師到底在學校幹了什麼呢?孩子學得快忘得也快,語文要鞏固字、詞默寫、檢查課文背誦;辨析近、反義詞,理解在文中意義;瞭解修辭手法,知道在文中的作用;指導閱讀、寫作:講解做題思路和技巧,滲透寫作方法……數學需要先歸類整理知識點,再變化、組合基本知識點;既要夯實計算,又要抓解決問題,既要抓牢抓死,又要善於觸類旁通……

老師講過不代表學生會做,學生聽懂也不代表做對,上課時間老師得講,其他時間孩子得學習其他學科,還得文體兼顧,全面發展:如慶xx書法繪畫比賽、文藝匯演、詩歌朗誦、才藝大賽等,哪一項不得用時間排練、比賽?所以能分給各科做題時間實在少之又少,那能怎麼辦?只能放學回家寫。

朋友說,"那就少留些,再說現在一二年級不是不讓留書面作業嗎?"作為一個孩子面臨中考的家長,我只能說還太天真,高考不改,競爭就在那兒,優秀的都忙著上輔導班培優刷題了,你還想著放羊?

再說,佈置作業時老師基本上都會商議後平衡一下,比如一年級數學字大題稀,孩子自己又能讀題,做一張20分鐘不到,語文雖然寫字多,但佈置兩張時,一般寫話只做一張或不寫。如果孩子每天寫作業時間過長,家長得關注一下是不是寫字慢、做題磨蹭或不懂不會?

對於複習的壓力,家長一般感覺不到,但對於考試的成績,卻保持高度關注。一年將要結束,生產者加班加點高產,銷售者忙著衝業績,孩子的學習也是如此,到了收穫階段了,忙點累點爭取有個好成績,過個好年吧!


楊楊老師談教學


這個問題藉助算術方法回答,說不定有意外的收穫。語文數學試卷各兩份,完成一份數學試卷需要消耗的時間,即便學有餘力的孩子,恐怕也得消耗1個小時左右,也就是說數學需要至少2個小時。完成兩份語文試卷需要消耗的時間可以肯定更長,沒有3個小時的奮筆疾書,高質量的完成幾乎沒有任何可能。如此一來,僅僅完成任務,打個九折,也得4個半小時。現在的小學放學一般在下午4:30分左右,假定5點到家立刻動筆,不吃不喝馬不停蹄,最起碼得熬到夜裡9點半。這對任何一個小學一年級的幼童而言,都是巨大的極限挑戰。沉重的學業負擔,正肆無忌憚的扼殺孩子的天性,凝固了孩子的創造力,石化了孩子的好奇心,貧乏了孩子想象力。興趣與熱愛,自由與爛漫——這些原本屬於孩子的專利早已成為昂貴的奢侈品。喊了多年的減負口號,在愈演愈烈的應試教育面前如同風中的肥皂泡。把童年還給孩子的承諾,在所謂的以質量求生存唯分數論英雄的今天儼然成為不名一文的一紙空文。教育部頒發的減負令能否全方位解綁中國義務教育?學科核心素養教育能否擠佔應試教育成功上位?或許,真正的危機才剛剛開始,考驗當下中國🇨🇳啟蒙教育成敗的關鍵時刻已然來臨!


沙中古道



我在城市周邊的一所農村學校工作,說實話,當看見一年級的小朋友回家需要做這麼多作業,我瞬間覺得當我的學生還挺幸福,六年級的孩子元旦回家也只做兩張試卷,還不寫作文。

1、教育部規定1、2年級不能有書面作業。

作為1、2年級的孩子回家做兩張試卷,語文,數學一共是四張試卷的確還是挺多的。

1、2年級的孩子畢竟年齡小,識字量少,而且這段時間全國大面積範圍內降溫。所以這個任務對hai號孩子們來說還是挺難的。

2、家長需辯證理解與看待。

老師們肯定知道孩子們不應當做這麼多作業,但是這段時間因為新課已經上完了,各科都進入了複習。面對期末,學校早教學成績,家長也希望孩子們考出好成績。老師相對壓力很大,更為主要的是期末複習時間緊,鑑於這些原因,老師在佈置作業時可能就沒有考慮太多。為了孩子的成績,家長朋友也應該多多理解和支持。


3、家長與老師加強溝通。

當然,家長對於這種情況也並不一定是置之不理。 這樣可以先觀察一下看看孩子們的作業是不是經常都是這樣多,如果只是因為放假,老師佈置的作業稍微多一點,家長完全不必擔心,好好的輔導孩子,鼓勵孩子把作業完成。更不能當著孩子的面對對老師有抱怨情緒,不然就會造成孩子對老師的不信任感。 嚴重地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成績。

如果孩子經常作業都是這樣多,家長們就應該有策略地跟老師溝通一下,建議老師是不是可以去選擇性地佈置作業或者換一種方式佈置作業。

4、低年級孩子怎樣佈置作業?

對低年級可以以動手實踐作業為主(因為我是語文老師,就談談語文方面的作業) 比如閱讀、做卡片、口頭造句,看圖說話、講故事、猜謎語、聽寫、背誦、收集並改正錯別字等。

在臨近期末的時候,老師的教學任務比較重,壓力比較大,家長應予以理解,同時加強與老師的溝通。家長與老師共同努力,幫助孩子取得優異的成績,並且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語文素養。



我是語文教育楊柳依依,關注語文教育,關注孩子健康成長!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這種情況確實比較常見。

小學一年級學生,識字能力有限,沒有家長輔導,無法獨立讀懂題意。這兩張試卷,其實也是家長的“家庭作業”。題量大,題型多,輔導完成不容易,給家長帶來很大的麻煩。



老師在佈置家庭作業的時候,也需要備課,根據學段特點、課程內容和學生學情,適度適量佈置家庭作業。各學科教師要提前協調,防止多科作業疊加給學生帶來沉重負擔。通行的做法是由班幹部(學習委員)佈置作業,若發現作業過量能及時向老師反映。但小學一年級的班幹部尚無此能力,老師在這方面不能偷懶。

日前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的《中小學生減負三十條》中明確規定,小學一二年級不得佈置書面作業。其實這條規定已經出臺很多年了,但從未真正落到實處。國家年年提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要培養全面發展的四有人才。但學生的書包卻越來越重,家庭作業越來越多,用於玩耍和運動的時間越來越少。很多孩子每天波奔於家、學校和培訓中心三點一線,課餘生活極度貧乏。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表面上,是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競爭意識和憂患意識過強,以及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不注重學生全面發展的錯誤教育思想造成的。而實際上,是我國整個教育體系的頂層設計有問題,主要是大學的辦學模式和招生制度有問題。說到這方面,又是個宏大的話題了,非三言兩語可以說清楚。

回到本題。老師過量佈置作業,若經常如此,可私聊老師,委婉提醒。若偶爾這樣,可盡力輔導孩子完成。我的孩子讀小學二年級,碰到這種情況,我最多陪孩子做到晚上九點半,還未完成的話,就自己幫他做。

——代孩子做作業的經歷,您也有過嗎?


毫米


我認為,這個不是作業多少的問題,而是老師不懂教育、沒有研究孩子成長規律、在教學中更不懂配合的問題。甚至讓人懷疑這個老師業務水平有問題。

我帶過小學孩子寫作業,從作業留的方式上絕對可以看出一個老師的教學能力與水平,同時留作業越多的班級孩子的成績越差。每天孩子都著急趕緊寫完作業根本聽不進去你說任何話。不會的題也得不到及時的鞏固,甚至有些同學一打開書包就開始犯愁,說寫不完,帶著巨大的悲痛寫,怎麼會有效果。

相反,有能力懂教學的老師留的作業絕對的經典,而且又少,孩子及時的掌握了重點,還能進行復習和預習,曾強了對學習的興趣也從不感覺作業是負擔。

我曾經建議家長和老師談不要留這麼多作業,或是他們家孩子跟不上,作業少寫點,結果老師的回答是,那我安排的作業你少寫了,我還是不是老師,我說話還有沒有用,跟本不考慮孩子的情況。

請重視教學的質量,請用心研究孩子,研究教學,不要因為你耽誤了孩子的成長或是對某科的熱愛。


沉靜加油558


這種突擊做題當然是與現行規定不符的行為,但是我們家長不能當著孩子的面埋怨老師,也沒必要去找老師說理。因為老師佈置作業多去找老師理論,只會讓老師覺得家長不可理喻、不配合老師工作,甚至激起矛盾,不利於孩子以後的學習。

如果是我家孩子遇到這樣的事,我會先看看試卷,將題型一樣的內容選出來,告訴給孩子,減輕她的心理負擔。之後讓她先各完成語文、數學一張試卷。如果全部做對,第二份試卷上的同類型題目孩子口述、我幫她填上就可以。如果沒做對,第二張試卷上同類型的題就當複習,再做一些。

孩子一下子面對這麼多試卷,可能會恐慌,我們家長要認同她的情緒,理解她的害怕和著急,教她如何面對困難和更有效率的學習。

社會就是這樣啊,我們會遇到各種不合理的要求,怎麼更有智慧的面對,是我們需要學習的。

我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有一次老師罰抄課文,要寫100遍。我抄到半夜2點也只抄了將近20遍,那種絕望、恐懼、焦急,我一輩子都忘不掉。那天之後我的中指就起了四五個黃水泡,上了兩週的藥水泡才消,但中指卻有點歪了。

後來那位老師也不幹教師這個職業了,但我的手指變形卻是終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