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開化與自己“較勁”,空氣和水環境質量繼續領跑錢塘江流域

3月2日上午,在開化馬金溪流域,有攝影愛好者拍攝到2只頭部長著紅色的長喙,頸部豎著幾根“辮子”的奇特水鳥。經專家鑑定,它們是中華秋沙鴨,是與大熊貓、華南虎、滇金絲猴一樣齊名的國寶,全球僅存不足1000只,對棲息地水域環境的極高要求,被人們稱作鳥類中的”大熊貓”、水域環境的生態試紙。

开化与自己“较劲”,空气和水环境质量继续领跑钱塘江流域

無獨有偶,據衢州市生態環境局開化分局的數據顯示:2020年1至2月開化出境水Ⅰ、Ⅱ類水佔比為100%,與上年同比增長1.7個百分點,其中Ⅰ類水為48天,同比增長46天;大氣PM2.5均值為22微克/立方米,與上年同比下降12%;空氣優良率為100%,與上年同比提升1.7個百分點。兩項環境質量均創歷史最好記錄,位居錢塘江流域第一。

开化与自己“较劲”,空气和水环境质量继续领跑钱塘江流域

“將一江清水送出開化”,是開化縣委、縣政府向全省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早在2014年,開化縣就全面實施“河長制”並在全省推廣,按照“一河一長”、“條塊結合”、“屬地管理”原則,設立了縣、鄉(鎮)、村三級河長,層層包乾,並針對環保志願者、中小學生、婦女團體、青年團體等團體,新創建了十餘支民間河長隊伍,實現了全縣大小河流全覆蓋,明確規定河長管轄包乾河道流域內的一切水體,形成縣級河長半月一督查、鄉鎮河長一週一檢查、村級河長一天一巡查的河長巡查機制,隨著6年來“河長制”的實施和不斷完善,開化實現了“有水的地方就有人管,有汙染的地方就有人治”。

开化与自己“较劲”,空气和水环境质量继续领跑钱塘江流域

開化的空氣和水環境質量,在高起點的基礎上,依然做到屢創記錄,離不開全縣上下多年來打造的水氣保護“閉環”,幹部、群眾、企業都參與其中,並且每年都有新舉措、新動作。據開化縣委主要負責人介紹,在全省剿滅劣Ⅴ類水的大背景下,開化縣自我加壓,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全域基本消除Ⅲ類水,衝刺全省最優水質。為實現這一目標,開化將每月19日定為全民護河日,實現溝、渠等小微水體河長全覆蓋,實施長效的河長履職和督查考核機制。今年開化將實施汙水治理工程、河湖塘庫清淤工程等治水項目269個,用項目推動治水,並充分運用法律和問責兩把利劍,堅決打擊環保違法,堅決問責環保失責。

开化与自己“较劲”,空气和水环境质量继续领跑钱塘江流域

“有了無人機巡河,我們在疫情期間的巡河也方便多了!”近段時間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無人機更顯大作用。3月3日,民間河長葉發門操作著無人機對河道開展巡查,這種高效率、無死角的巡河方式已經持續了兩年多,葉發門說:”從這幾年的巡河情況看,能明顯感受到開化水質的不斷改善,藻類等富營養化汙染不斷減少,企業偷排現象也幾乎沒查到。”

开化与自己“较劲”,空气和水环境质量继续领跑钱塘江流域

創新還要長效,才能顯成效。開化還建成全省首家危廢收集轉運中心,解決長期以來存在的小微企業危廢處置難問題,有效防範環境風險。全縣鄉鎮水氣自動監測站實現全覆蓋,環境監測項目擴至79項,名列全市縣(市、區)監測站第一,為全縣環境監管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同時,開化做到了第一個實施環境問題有獎舉報制度,充分調動全民參與環保監督的積極性。

开化与自己“较劲”,空气和水环境质量继续领跑钱塘江流域

2019年開化全年出境水Ⅰ、Ⅱ類水佔比為98.1 %,其中Ⅰ類水為155天,同比增長7天,創歷史最好記錄;大氣PM2.5均值為23微克/立方米,也創歷史最好記錄。空氣質量優191天、良156天,優良率為97.2%。市生態環境局開化分局局長王東相告,下一步開化將進一步發展智慧環保,以最嚴格的環保監管守牢錢江源頭綠色生態屏障,推動全縣空氣和水環境質量再上新臺階,確保汙染防治攻堅戰年度任務、碧水藍天三年行動計劃全面高質量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