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乾隆的烏拉那拉皇后歷史上真的失寵了嗎?為什麼?

木劍溫不勝


烏拉那拉氏是乾隆的第二位皇后,她秉性柔和,識理知體,對乾隆的生母崇慶太后孝順有加,在打理後宮事務上,也非常公允。可是在她去世後,乾隆卻既沒給她上諡號,也沒讓她與自己合葬,甚至都沒有為她單獨建造陵寢,這是怎麼回事呢?

(烏拉那拉氏劇照)

雍正十二年,16的烏拉那拉氏被雍正指配給尚是寶親王的乾隆,做了他的側福晉。

當時乾隆的身邊,最受寵愛的是嫡福晉富察氏,另外還有側福晉高佳氏等人。所以烏拉那拉氏初入乾隆潛邸,並沒有得到乾隆的青睞。

雍正十三年,雍正駕崩,乾隆遵遺詔繼承帝位。風光無限的富察氏,順理成章地被立為皇后,同為側福晉的高佳氏也被封為貴妃,唯有烏拉那拉氏只是被封為嫻妃。

乾隆十年正月,高佳氏身染重疾,乾隆為她延醫問藥,極為上心。甚至還在正月二十三那天為了給她沖喜,把她封為皇貴妃,後宮嬪妃們也跟著都得到了晉升,烏拉那拉氏因此也被晉升為嫻貴妃。

然而乾隆想盡辦法,依然沒能留住高佳氏。

有死就有生。次年,富察皇后喜得貴子,誕下了第二個皇子永琮。

富察皇后儘管寵冠後宮,但她也是個不幸的人。早在乾隆潛邸時,她就生下了長子永璉。結果永璉在8歲時,由於受了風寒,夭折了。

這讓富察皇后久久陷如悲痛之中,不能自拔。現在好不容易又誕下永琮,富察皇后稍微獲得了一些安慰。然而,永琮只活了不到兩歲,又夭折了。

富察皇后無法承受兒子相繼夭折的打擊,在乾隆十三年,撒手人寰。

失子喪妻這種種的不幸,讓乾隆悲痛不已。為此,他在富察皇后的葬禮上,還大發雷霆之怒,橫挑鼻子豎挑眼,處罰了不少大臣。從此改變了清朝君臣關係,讓清朝的臣子在皇帝面前,只能是奴才。

(富察皇后劇照)

乾隆雖然悲痛,但後宮不可一日無主。這時候,乾隆的母親崇慶太后發話了,嫻貴妃知禮識體,溫良恭儉讓,當立為皇后。

那麼,崇慶太后為何這麼迫不及待地催促乾隆立後呢?

原來,烏拉那拉氏雖不得乾隆寵愛,但由於她對崇慶太后極為孝順,贏得了崇慶太后的歡心。所以,富察皇后一去世,崇慶太后就主動向乾隆推薦烏拉那拉氏。

乾隆是個孝道的人,他聽從了崇慶太后的建議。

不過,由於富察皇后喪期未滿,他不願意落人詬病。所以,他只是晉封烏拉那拉氏為皇貴妃,讓她代為打理六宮事務。

到乾隆十五年時,在崇慶太后的催促下,乾隆降旨,詔封烏拉那拉氏為皇后,併為她舉行了冊封之禮。

烏拉那拉氏自從做了皇后,乾隆對她的態度有所轉變。不僅對她頗為敬重,還在謁拜、出巡等外事活動上,均命她隨駕左右。

烏拉那拉氏在乾隆十七年和乾隆二十年,接連誕下了兩位皇子。由此,乾隆對她聖寵不斷,她也愈發鞏固了皇后的地位。

可是,烏拉那拉氏卻並不覺得快樂,這是為什麼呢?

(乾隆劇照)

原來,她眼看著自己所生的兩個皇子漸漸長大,乾隆卻閉口不提立儲的事情。

當年,富察皇后的皇子生下不久,便被乾隆寫在傳位密詔中。現在乾隆卻遲遲未動,這不免讓烏拉那拉氏憂心忡忡。

另外,隨著她年老色衰,乾隆又把注意力放到年輕貌美的妃子身上去了。最讓她難以接受的是,乾隆對死去多年的富察皇后,始終念念不忘,偶爾還寫點酸得冒水的悼亡詩。可見,不論是活著的,還是死去的,都能在乾隆心裡佔據一點位子,唯獨她這個皇后,卻是乾隆心裡最不重要的一個,這使她難免怨氣橫生。

不過,做清朝皇帝的女人,必須要柔順懂事。把皇帝侍奉舒服,是她們的本職工作。所以,烏拉那拉氏雖然心裡怨念四起,臉上卻波瀾不驚,仍然兢兢業業履行著皇后的職責。

乾隆三十年,年滿4歲的皇十六子因病夭折。乾隆由於很疼愛這個孩子,情緒不免低沉,於是決定去江南散心。

這次出巡和以往一樣,崇慶太后、烏拉那拉氏還有皇十六子的生母令貴妃都伴駕出行。然而,誰也沒想到,這次出巡竟導致帝后反目,徹底改變了烏拉那拉氏的命運。

據《清史稿》記載:“(烏拉那拉氏)忤上旨,後剪髮,上益不懌,令後先還京師。”

(烏拉那拉劇照)

那麼,究竟是什麼事讓烏拉那拉氏斷髮呢?

據《清鑑輯覽》中記載:“帝在杭州,嘗深夜微服登岸遊,後為諫止,至於淚下。”

說的是乾隆在杭州的時候,深夜微服登岸遊玩,皇后苦苦勸他,都流淚了,他卻還是不聽。就在這種情況下,烏拉那拉氏剪髮。

烏拉那拉氏為什麼會剪髮?正史中並無記載。再加上乾隆對此諱莫如深,因此成謎。不過,民間猜測有三種可能。一是乾隆生性風流,或許是和某個嬪妃卿卿我我夜遊,讓皇后不滿。二是乾隆可能又在這個時段寫詩悼亡富察皇后。三是烏拉那拉氏覺得乾隆從來沒把她放在眼裡,給他說的任何話,他都不聽,心裡非常絕望。

不管怎樣,烏拉那拉氏斷髮之事,惹得乾隆暴怒,以“大不敬大不孝”為由,命福隆安提前送烏拉那拉氏回京。

乾隆結束南巡後,雖沒有廢掉烏拉那拉氏的皇后之位,但卻收回了四份冊寶,並裁減了她的吃穿用度,就連宮女也減到2名。堂堂的皇后,此時已經淪落得還不如一個答應的待遇。

不光如此,乾隆還把烏拉那拉氏家族,又撥回鑲藍旗。

烏拉那拉氏見乾隆對她如此羞辱,萬念俱灰之際,不久便病逝了。

烏拉那拉氏死後,本該按皇后喪儀規格下葬的她,卻被乾隆草草下葬。而她的棺槨,也被胡亂塞在純惠皇貴妃的陵寢的一角。

(參考史料:《清史稿》《清鑑輯覽》)


張生全精彩歷史


《清史稿》后妃傳記載烏拉那拉皇后確實失寵,其中原因且聽羽評細細道來。

烏拉那拉·景嫻只是小說內容裡的名字,歷史原型是乾隆的第二任皇后輝發那拉氏,真實姓名已經不可考,只知道是滿洲正黃旗人,公元1718年出生,比乾隆小7歲。

早在雍正在位時期,那拉氏就已經是弘曆的側福晉了,弘曆即位,那拉氏被冊封為嫻妃,後來孝賢皇后富察氏去世,乾隆原本不想再立皇后,可是皇太后認為後宮不可一日無主,又見那拉氏端莊賢惠,有一國之母的風範,所以勸乾隆立那拉氏為皇后,乾隆不得已只能等富察皇后的喪期過了再立那拉氏為皇后。

那拉皇后一時間春風得意,她陪著乾隆西巡、南巡,又生下了乾隆第12個兒子以及第5個女兒,可以說備受寵幸,然而這一切都不長久,就在那拉皇后陪著乾隆第四次下江南的時候,那拉皇后一下就失寵了,這又是為何?

《清史稿》記載

在這裡先講個背景,因為在十幾年前,富察皇后就是在陪乾隆東巡時去世的,當時是在濟南得病,之後死在了德州,所以乾隆每次經過濟南時總會刻意離開,就像乾隆自己說的“濟南四度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看樣子富察皇后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而那拉皇后就是在跟隨乾隆南巡時,看見乾隆心裡一直有著富察皇后,又看見乾隆作詩來懷念富察皇后,心中有些嫉妒,便犯下一大事,根據《清史稿》記載,那拉皇后在南巡的時候將自己的頭髮剪掉,其實這在現在根本沒什麼,但是滿族習俗規定,皇后剪頭髮,除非是在皇太后以及皇帝去世時才可以,然而此時的皇太后和乾隆都在世,這豈不是詛咒嗎?

乾隆知道之後就派額駙福靈安把那拉皇后送回京師,等到自己回到京城之後就立刻下令收回了那拉皇后手中的四份冊寶(清冊封皇太后、皇后、貴妃等,皆用金冊與金璽。)

並且抽掉了那拉皇后的傭人,到最後那拉皇后只剩下兩個婢女,這種等級已經降低到了常在的地位,公元1767年,那拉皇后鬱鬱而終,時年49歲,乾隆並沒有以皇后的規格下葬,而是下降了一級,也就是皇貴妃的等級安葬那拉皇后於裕陵妃園寢。

野史記載

不過野史有記錄說乾隆下江南在杭州深夜前去遊玩,那拉皇后再三勸諫,但是乾隆不聽,還說那拉氏不正常,那拉氏是有些嫉妒心,但是乾隆下江南的做法時常讓後人詬病,說乾隆貪戀江南美景、尋花問柳,那拉皇后這才阻止,因此得罪了乾隆被送回京城。

後來那拉皇后去世,乾隆正在打獵,自己並沒有立刻回宮,御史李玉鳴上書以皇后之禮安葬,乾隆不但沒有同意反而將李玉鳴貶職,12年後,有個書生金從善上書乾隆,讓他下罪己詔,並且再立皇后,結果被乾隆處斬。

所以說那拉皇后失寵的原因,其中詳細細節並不知曉,但根據《清史稿》來看無疑是犯了國俗,也有說那拉皇后一直沒有被乾隆真正喜歡,乾隆一直都喜歡富察皇后,所以對那拉氏比較冷淡,導致那拉皇后內心極度不平衡,兩人關係一步步惡化。

正史也好,野史也罷,烏拉那拉皇后最終還是失寵了。


貓眼觀史


從史料記載中客觀公允地分析,歷史上乾隆皇帝在烏拉那拉皇后斷髮之前,對這位皇后的關懷雖比不得孝賢純皇后那般情深意重,但也明顯不失於一個皇帝對一個皇后的關懷厚愛本分。

(《如懿傳》劇照)

據歷史檔案記載,乾隆皇帝在孝賢純皇后崩逝後,儘管受喪期內不能立後等道德禮制影響,但為了讓烏拉那拉氏順利主掌六宮,乾隆皇帝專門為她首創了“攝六宮事皇貴妃”的名號,並給了她種種皇后待遇。據查,清朝的“攝六宮事皇貴妃”僅有兩位,分別是乾隆皇帝的繼皇后烏拉那拉氏和道光皇帝的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同時,清代以冊立后妃祭告各地神靈的僅有4次,烏拉那拉氏一人就佔了兩次,因冊封皇貴妃祭告神靈的更是僅有她一例;另外,因冊封妃嬪令文武百官齊穿蟒袍補服慶賀在清代更是絕無僅有的一次。到正式冊立烏拉那拉氏為皇后時,乾隆皇帝又將這些盛大繁瑣的禮儀認認真真走了一遍,相當於乾隆為烏拉那拉氏辦了兩次立後典禮。立後大典不到一個月,乾隆皇帝就帶著烏拉那拉皇后巡幸嵩洛、展謁祖陵;之後不久,皇帝又帶著皇后南巡,還去了木蘭秋狩。之後幾年,烏拉那拉皇后又連生了二子一女。她開始生育時35歲,在乾隆皇帝的后妃中屬於年紀最大的,但為皇帝生育子女的數量卻並不少於其他年輕的后妃,尤其是生皇十三子永璟時,烏拉那拉皇后已經是38歲的高齡產婦了。所有這些,都至少說明,乾隆皇帝對這位繼皇后非常中意,並且也給了這位繼皇后足以傲視於清朝史籍的歷史殊榮。即便是烏拉那拉皇后肆行斷髮的前不久,乾隆皇帝還在南巡途中為烏拉那拉皇后隆重慶祝了四十八歲千秋;皇后生日當天,乾隆皇帝不僅恩賞了王公大臣,還賞賜兵丁兩月錢糧,甚至讓人感覺乾隆皇帝是在有意地討這位烏拉那拉皇后的歡心。以上,足見乾隆皇帝對烏拉那拉皇后何等寵愛。繼皇后“失寵”之說,不攻自破。

(《如懿傳》劇照)

這裡還需特別指出的是,歷史上烏拉那拉皇后斷髮時,乾隆皇帝根本不在現場!乾隆皇帝甚至連烏拉那拉皇后為什麼斷髮都不知道!

(《如懿傳》劇照)

烏拉那拉斷髮事件發生後,乾隆皇帝曾在十五阿哥的請安折上的做出御批:“再令阿哥公主福晉們進去,福隆安有持去的旨意,你看著,阿哥們念,他(烏拉那拉皇后)怎麼禮、做何光景,一一記下,不必寫摺子,涿州接駕你再奏。”“跟了去的女子三名,當下你同福隆安審問他們十八日如何剪髮之事,他們為何不留心,叫他們出去他們就出去嗎?要尋自盡難道他們也裝不知道嗎?”“諭王成皇后此事甚屬乖張。如此看來,她平日恨我必深。宮外圓明園他住處、淨房,你同毛團細細密看,不可令別人知道,若有邪道蹤跡,等朕回宮再奏,密之又密。”

(《如懿傳》劇照:乾隆皇帝 愛新覺羅·弘曆)

分析乾隆皇帝的御批,我們至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①烏拉那拉皇后剪髮時,皇帝並不在場。②乾隆皇帝不清楚皇后剪髮的原因。因此,他才又是要讓人觀察皇后接旨時的反應,又是要審問侍奉宮女“為何不留心,叫他們出去他們就出去嗎?要尋自盡難道他們也裝不知道嗎?”,還猜測“她(烏拉那拉皇后)平日恨我必深”,甚至派人進一步深入徹查原由。

(《如懿傳》劇照:繼皇后 烏拉那拉·如懿)

那麼歷史上烏拉那拉皇后斷髮的原因是什麼呢?比較流行的說法有三種:

一是妒忌令貴妃斷髮說。有人猜測烏拉那拉皇后因妒忌令貴妃(《如懿傳 》中魏嬿婉)得寵,為阻止乾隆皇帝晉封令貴妃為皇貴妃,故而以斷髮相逼。這種猜測經不起推敲之處有二:一來,斷髮本身就是聲明與皇帝斷絕夫妻關係,這樣不僅阻止不了令貴妃晉封皇貴妃,更是連皇后的位置都讓出來了。皇后若真想阻止晉封令貴妃為皇貴妃,豈能行如此糊塗之舉?二來,皇后斷髮憤然到連皇后寶座都不要了,又何來妒忌一說(倒是顯得皇后非常率性豁然)?

(《如懿傳》劇照:令貴妃 魏嬿婉)

二是妒忌先皇后斷髮說。說是烏拉那拉皇后在與乾隆皇帝一同南巡的途中,路過先皇后(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如懿傳 》中的富察·琅嬅)的去世之地,看到皇帝為先皇后做悼亡詩,心中的妒恨怨念終於爆發,當場與皇帝發生爭執,一氣之下,竟自行斷髮。乾隆皇帝以大不敬之名,令其回宮。這種說法經不起推敲之處也有二:一來,有先皇后富察氏崩逝,才有烏拉那拉氏晉位繼皇后。烏拉那拉皇后已然是皇后,豈會蠢到與先皇后(一個死人)爭寵?二來,既然出於妒恨斷髮,且與乾隆皇帝當面發生爭執,那乾隆皇帝就該早知原由,何故事後又派人觀其顏色、徹查原因?

(《如懿傳》劇照:皇后 富察·琅嬅)

三是諫阻皇帝斷髮說。說是乾隆皇帝下江南荒淫,除了繼皇后烏拉那拉氏外無人敢勸阻他,於是皇后與皇帝大吵了一架,多年積蓄的矛盾一夜爆發,烏拉那拉皇后最後竟斷髮諫阻。這種說法最經不起推敲之處就在於:南巡途中尋花問柳本是醜事,乾隆皇帝本就理虧,即便心中憤怒皇后多管閒事,也不可能把事態激化升級,更不會蠢到日後還派人去深入徹查皇后斷髮的原由。

(《如懿傳》劇照:乾隆皇帝與煙花女子水玲瓏)

既然以上三種說法都有經不起推敲的地方,那麼歷史上的烏拉那拉皇后究竟為何斷髮呢?

從有據可查的歷史文獻中,我們或許可以從歷史當事人的一些隻字片語中,探尋出“斷髮皇后”這一歷史迷案的真相。

據乾隆三十年三月初三日乾隆皇帝發給副都統訥蘇肯(烏拉那拉皇后的侄子)的密信上諭記載:“前近,朕恭侍皇太后駕臨杭州,正欲返回,於啟程前之日,皇后忽然想要出家,肆行翦發。身為皇后,所行如此,著實不像話。”在這份密信上,乾隆皇帝非常明確地指出,皇后“肆行翦發”的原因就是“忽然想要出家”。

與之相對應,乾隆三十年六月廿四日訥蘇肯向乾隆皇帝上奏了《謝恩折》。這份《謝恩折》開宗明義,明確提出是“奏因皇后擅自剃髮欲意出家頒諭削侯爵留任而謝恩折”,再度重申了皇后“擅自剃髮”的原因就是“欲意出家”。

(《如懿傳》劇照)

以上歷史文獻,非常明確地指出了“皇后斷髮”的原因,就是“(皇后)想要(欲意)出家”,並沒有坊間流傳的嫉妒、瘋惱等其他情由。

在這裡,可能會有人質疑,即便皇后斷髮是為了出家,但放著好好的皇后不當,烏拉那拉氏又為什麼要出家呢?小編認為,從有限的史料分析,烏拉那拉皇后萌生“出家”的想法,絕不是臨時起意的衝動之舉,而是歷經了潛移默化漫長過程做出的一個冷靜的決定。

(《如懿傳》劇照)

有學者探析,烏拉那拉皇后自乾隆二十年喪女(四月二十二酉時,皇后所生的皇五女夭折)、乾隆二十二年又接連喪母摺子(三月皇后母親郎佳氏去世,七月二十四日子時皇后所生皇十三子永璟夭折)之後,除了偶爾參加一些禮儀性的儀式出場外,就很少露面主持或參加什麼大的活動了。據有限的檔案記載,這段期間,烏拉那拉皇后似乎把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了潛心禮佛方面。常年醉心於佛法之中,為日後烏拉那拉皇后看破紅塵、肆行出家種下了無形的種子。

小編最後要歸納的是,歷史上烏拉那拉皇后斷髮的真正原因,正如乾隆皇帝自己所述,就是“欲意出家”。斷髮一綹、覆水難收。自此,乾隆皇帝已經著實不知究竟該如何處理這樣一個執意要捨去三十餘年夫妻情分、遁入空門的皇后了。所以,他只能無可奈何地用一句“皇后瘋了”來向世人、向歷史做一解釋。

從某種意義上講,乾隆皇帝是在幾經查思之後,才默認了烏拉那拉皇后斷髮出家的事實,故而在事發後三個月,乾隆皇帝才下決心收回了皇后的四份冊寶;之後,乾隆皇帝又幾經掂量,皇后除了執意出家之外,確實沒有明顯失德之處,儘管皇后自己早已“四大皆空”置皇后之位於度外,但作為皇帝終究不能不顧及皇家顏面,只得保留皇后尊號,“不廢而廢”。

(《如懿傳》劇照)

於是,便有了之後的烏拉那拉皇后崩逝降低喪儀標準、不進諡號、不設牌位、草草入葬等種種迷案。這看似乾隆皇帝無情,卻也滿足了烏拉那拉皇后踏出紅塵、執意出家的幾分期許。

(乾隆皇帝晚年像)

在烏拉那拉皇后崩逝12年後,68歲的乾隆皇帝曾說過這樣一段話:“那拉氏本朕青宮時皇考所賜側室福晉,孝賢皇后崩後,循序進皇貴妃。越三年,立為後。其後自獲過愆,朕優容如故。國俗忌剪髮,而竟悍然不顧,朕猶包含不行廢斥。後以病薨,止令減其儀文,並未削其位號。朕處此仁至義盡……”——帝后情誼,可見一斑。

(《如懿傳》劇照)



成居潤


如果說誰是清王朝最美麗的皇后,恐怕一時之間難以評出,但是如果要說誰是清王朝最神秘的皇后,那一定是乾隆皇帝的繼後輝發那拉氏莫屬了,這位原本清朝歷史上最為籍籍無名的皇后近些年來因為一系列熱播的的影視劇而成為當今中國最廣為人知的清朝皇后,那拉氏作為乾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其一生的經歷跌宕起伏,從被立為皇后,到忤旨斷髮,再到離奇死亡,那拉氏後宮生涯每一步都伴隨著離奇的迷案,而在並不算長的一生中也引發了後人的不斷猜想:

那拉氏立後之謎:

乾隆十三年,中宮皇后富察氏升遐,在此之前,位居嫻妃那拉氏之上的二號人物皇貴妃高氏已經於乾隆十年病逝,此時,乾隆皇帝的潛邸舊人中資歷最高的便是嫻貴妃輝發那拉氏了。富察皇后病逝後不久,乾隆皇帝便在崇慶皇太后的提議下將嫻貴妃那拉氏晉為皇貴妃,這是乾隆朝的第三位皇貴妃,但是確是不同於清朝之前所有的皇貴妃的一位特殊的皇貴妃。因為乾隆皇帝在晉封其為皇貴妃的聖旨的皇貴妃三個字之前加上了“攝六宮事”四個字。不要小瞧這四個字,皇貴妃本就位同副後,可在皇后生病或是後位空缺之時代行皇后職權,乾隆皇帝封其為攝六宮事皇貴妃,實際上就是要說明,皇帝已經將皇后的全部權力賦予了那拉氏。那拉氏也因此成為了清王朝開國以來第一位攝六宮事皇貴妃。

那拉氏斷髮之謎:

“乾隆三十年正月,皇后隨駕南巡,忤旨截髮失寵。”由福隆安把皇后從水路先行送回京師,隨後便收繳了那拉氏的皇后、皇貴妃、嫻貴妃、嫻妃的四份冊寶,手下的用人也被裁減的只剩下兩名宮女,按照清朝的制度,這是答應位份的配置。那拉氏第二年七月就去世了,因為朝中大臣阻攔,才未被廢后,卻按照皇貴妃的禮儀葬入純惠皇貴妃地宮,皇后死後被塞林皇貴妃的地宮,這也是聞所未聞的,據說喪儀只花了二百多兩銀子,還不如一個尋常大戶人家喪儀的花費,並且不設神位,無祭享,所有關於那拉氏的畫像,也被乾隆一一毀掉。那拉皇后為何忽然斷髮?!

一種傳言是因為乾隆南巡時尋花問柳,寵幸江南名妓,皇后極力勸阻,皇帝震怒……皇后憤而斷髮……另一種說法是皇帝寵幸令貴妃,要升她為皇貴妃,皇后感覺到了威脅,與皇帝發生爭執,繼而斷髮。皇貴妃位同副後,一般只有在嬪妃去世之前皇帝恩賞或者是皇后轉正前的過渡,皇貴妃的設立會使皇后地位尷尬,因此並不輕易設置。當時管那拉皇后已經四十八歲,色衰而愛弛,這個年紀用現代的話來說也是更年期的時候,難免心浮氣躁,情急之下做出失去理智的舉動,也是不奇怪的。

那拉氏去世之謎:

有清一代被廢掉的皇后只有順治帝皇后博爾濟吉特氏,順治帝說她是多爾袞在其年幼時強塞給他的,不合他意。博爾濟吉特氏皇后被降為靜妃後,就消失在了史料之中……再一個被不廢而廢的皇后就是乾隆帝繼後烏拉那拉氏,烏拉那拉氏為何被廢,歷史上沒有過多記載,只有一條是“乾隆三十年正月,皇后隨駕南巡,忤旨截髮失寵。”由福隆安把皇后從水路先行送回京師,隨後便收繳了烏拉那拉氏的皇后、皇貴妃、嫻貴妃、嫻妃的四份冊寶,手下的用人也被裁減的只剩下兩名宮女。按照清朝的制度,這是答應位份的配置,那拉氏第二年七月就去世了,因為朝中大臣阻攔,才未被廢后,卻按照皇貴妃的禮儀葬入純惠皇貴妃地宮,皇后死後被塞進皇貴妃的地宮,這也是聞所未聞的,據說喪儀只花了二百多兩銀子,還不如一個尋常大戶人家喪儀的花費,並且不設神位,無祭享。

所有關於那拉氏的畫像,也被乾隆一一毀掉。那拉皇后為何忽然斷髮?!一種傳言是因為乾隆南巡時尋花問柳,寵幸江南名妓,皇后極力勸阻,皇帝震怒……皇后憤而斷髮……另一種說法是皇帝寵幸令貴妃,要升她為皇貴妃,皇后感覺到了威脅,與皇帝發生爭執,繼而斷髮。皇貴妃位同副後,一般只有在嬪妃去世之前皇帝恩賞或者是皇后轉正前的過渡,皇貴妃的設立會是皇后位置尷尬,當時管那拉皇后已經四十八歲,色衰而愛弛,這個年紀用現代的話來說也是更年期的時候,情急之下做出失去理智的舉動,這在邏輯上也是成立的。


歷史課課代表


在小說和戲劇中,經常會看到皇后或妃子因觸怒龍顏,被打入冷宮,最後鬱鬱而終。歷史上,被皇帝打入冷宮的后妃大有人在。在清朝,就有一位當了十五年妃子、十五年皇后的女人,被皇帝無情地打入冷宮,她就是乾隆的那拉皇后。

從側福晉到母儀天下

那拉氏出生於康熙五十七年,比乾隆小七歲,滿洲正黃旗人。雍正年間,她被選為秀女,雍正指定她為弘曆的側福晉。弘曆即位後,封那拉氏為嫻妃,十年後又升她為嫻貴妃。

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去世,宮中皇后位置出缺。當時乾隆沉浸在皇后去世的悲痛中,無心後宮之事。但皇太后對後宮沒有皇后的事非常關心,親自為乾隆選定嫻貴妃為新皇后,為此還特地給乾隆發了一道懿旨:

皇后母儀天下,猶天地之相成,日月之繼照。皇帝春秋鼎盛……應效法聖祖成規,即以嫻貴妃那拉氏繼體坤寧,予心乃慰……佳兒佳婦,行禮慈寧,始愜予懷也。

皇太后的意見,乾隆不好駁回,但心愛的富察皇后剛剛去世就冊立新皇后,又有點於心不忍。於是,乾隆採取一個打折的方法,先冊封那拉氏為皇貴妃,代行皇后職能管理後宮(相當於副皇后),稱“攝後宮事”,等富察皇后二十七個月的喪其過後,再冊立為皇后。

1750年,乾隆為那拉氏舉行隆重的皇后冊封大典。從此,那拉氏戴上了皇后的鳳冠,正式轉正,乾隆無論是下江南還是木蘭圍獵、拜謁皇陵,她都隨御駕而行。

當皇后前,那拉氏已經嫁給弘曆二十年了,從未生過一男半女。剛當皇后一年半(1752年),她就為乾隆生下十二阿哥;第二年又生下皇五女;1756年,又生下皇十三子。那拉皇后在五年內,生了兩個皇子、一個公主,足以表明比之前更加受寵。

鸞鳳失和入冷宮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誰也不會想到,那拉皇后如日中天時,突然跌落谷底,事情是這樣的:

1765年,乾隆準備第四次遊江南。元宵節剛過,乾隆就帶著太后、皇后以及妃嬪上路了。

旅行剛開始,一切都正常,吃吃喝喝、遊山玩水,大家相安無事,乾隆還為皇后慶祝48歲生日。閏二月中旬,乾隆的旅遊團到了杭州。

十八日早上,在行宮“蕉石鳴琴”吃早餐時,乾隆還賞賜妃那拉皇后許多食品。但到吃晚飯時,皇后就不見了。皇后去哪了?是否如野史所說在杭州削髮為尼了?

《上諭檔》記載,十八日那天,乾隆派額駙福隆安從水路護送皇后回宮。皇后回宮後,衣食住行、俸祿等一切照舊,並未留在杭州削髮為尼。

乾隆回京後,本來想廢掉皇后,但這個提議遭到滿朝文武的強烈反對,有人甚至效法古代大臣的作風,冒死力諫。乾隆雖然處置了幾位阻撓此事的大臣,但還是沒法杜絕悠悠之口,只好保留那拉氏的皇后名號,不過也是名存實亡。

五月,乾隆下令收回皇后的四份夾紙冊寶(皇后一份、皇貴妃一份、嫻貴妃一份、嫻妃一份),實際上是將皇后入宮三十年的所有冊封沒收。

六月,乾隆冊封魏氏(嘉慶的生母)為皇貴妃,在皇后失寵的情況下,此舉明顯是取代那拉皇后的位置。

七月,那拉皇后手下只剩兩名宮女,這表明,皇后已經被打入了冷宮,地位已經與答應一樣。

那拉皇后頃刻之間,從天堂落入冷宮,精神上備受打擊,整日以淚洗面,不久就臥病不起。她病重期間,乾隆漠不關心。

1766年,那拉皇后在冷宮中含恨離開人世。當時的乾隆帶著妃嬪在木蘭圍場打獵,聽到消息後,毫不在意,彷彿什麼都沒發生似的。乾隆繼續吃喝玩樂,也沒回京,僅指示那拉皇后所生的十二阿哥回京料理後事。

皇后去世,按道理應該舉國同喪。但乾隆卻下令按照皇貴妃之禮的下葬,實際上辦理喪禮的規格比皇貴妃還低。

廢皇后之迷

關於乾隆廢皇后的原因,野史流傳的說法是皇后曾經自行削髮,為國俗所不容,有傷朝廷的體面。我覺得這個可信度不高,因為清朝宮廷的女子,會受到各種規章禮儀的約束。

皇后入宮幾十年,早已經被“馴化”得服服帖帖,即使發脾氣也不太可能做出削髮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

正史上的記載是,乾隆在皇后去世第二天,發佈過一道諭旨,初步披露皇后失寵的原因:

“於太后前不能恪盡孝道,比至杭州,則舉動尤乖正理,跡類瘋狂”

那拉皇后通情達理,向來受太后喜愛,正是由於太后舉薦她才當上皇后,為什麼反而在太后面前會不盡孝道呢?又是什麼原因讓她迷瘋,使得乾隆對她恩斷義絕?官方沒有詳細解釋,至今還是一個迷。

推測:當時的那拉皇后已經四十八歲,正是婦女的更年期,平時受困於禮法之中,抑鬱的情緒得不到發洩,倘若碰到不愉快的事,就會引起惡性躁發,行為失常觸碰到乾隆的敏感神經。


秋媚讀史


海西女真分為四部——葉赫、烏拉、哈達、輝發,於是也就有了葉赫那拉氏、烏拉那拉氏、哈達那拉氏、輝發那拉氏。福垊需要說明的是這四部的那拉氏並非同出一源。福垊還需要糾正的是,乾隆帝的皇后不是烏拉那拉氏而是輝發那拉氏 。輝發那拉氏(1718年03月11日-1766年08月19日)乾隆帝第二任皇后,那麼皇后輝發那拉氏為什麼會失寵呢?

這一切還要從乾隆帝第四次下江南說起。江南好風景,風景美如畫;江南妙佳人,佳人足傾帝。歷來總說乾隆下江南,是為了體察民情,關愛百姓。然而實際上,乾隆則是遊山玩水尋芳獵豔。這次,乾隆帝又攜帶皇后、嬪妃內侍護衛浩浩蕩蕩一行,遊走於江南畫中。美妙的旅途中,皇帝還給皇后輝發那拉氏,大辦壽宴。到杭州西湖已是閏二月十八日,早膳時,乾隆帝在嬪妃們的簇擁下還花天酒地於蕉石鳴琴;可到了晚上篝火野營時,燒烤的芳香,令人垂涎欲滴,然而載歌載舞中卻看不到皇后的身影了。

皇后哪裡去了?皇后被和碩和嘉公主的老公福隆安(他弟弟是大名人——福安),沿著水路,護送回京了。皇帝在江南逗留數日,也就回鸞了。皇帝甫一回宮,皇后的四份冊寶被清高宗沒收了。這四份冊寶分別為皇后、皇貴妃、嫻貴妃、嫻妃的冊寶。哎呀我去,這是要一抹到底的節奏嗎?還真是!皇后此時只剩下兩名宮女,只有最低的身份答應,才兩名宮女的!這下徹底冷宮了,不久皇后鬱鬱而終。就是薨了,乾隆帝也不肯以皇后的禮節安葬,竟以嬪的級別安葬。

那麼問題來了。皇后到底犯了什麼錯?竟讓皇帝不念舊情,直接打入冷宮的呢?而且就是死了,也要埋汰她,這一切的一切,到底是為什麼呢?乾隆帝后來說,她因為私自剪髮,才受此懲罰的。您信不信,反正福垊不相信。傳說乾隆帝在清江浦邂逅兩名絕色的江南女子,並對她們大加寵幸並加以厚賞。福垊以為皇后能容忍小三小四小五小六,但不能容忍這些囂張的野花。憑著跟皇帝鐵一樣的感情,一方面哭著對皇帝勸諫,另一方面就是要女人難為女人。

如此一來,弄得皇帝很沒興致,而且也非常心疼剛認識的兩名心愛的。一怒之下,就把皇后趕回京城了。皇后也在一怒之下,剪斷了我(皇后)的發,剪斷了牽掛。讓皇帝難受一下子的人,不管是誰,(他)她要麼難受一輩子,要麼她家人難受一輩子。皇后就這樣成為了冷宮的答應,再也不能常在了——太委屈。謝謝大家。


福垊


準確的說,乾隆的第二任皇后並非失寵,而是自作自受,能保住命已經算是對她網開一面了。不過,這位倒黴皇后是烏拉那拉氏還是輝發那拉氏尚有爭議,不少人覺得《清史稿》實為誤寫,再次可備一說,暫且稱之為那拉皇后吧!

早在雍正朝時,那拉氏便以側福晉的身份嫁與弘曆,到乾隆登基後,她被封為嫻妃,後又晉升為嫻貴妃,接著再次晉升為嫻皇貴妃,地位僅次於皇后。在乾隆第一任皇后死後,那拉氏順位晉升為皇后,也就是乾隆的第二位皇后。

在乾隆三十年,那拉皇后隨同南巡遊玩,但途中跟乾隆鬧起了彆扭。或許那拉皇后此時正值更年期,加之此前又十分得寵,因而不僅大鬧,而且開始作了起來:把頭髮給剪了。

按照滿人的傳統,男子剃頭,而女性不得剪髮。統治者對此一直極為看重,那拉皇后私自剪髮,可以說是已經犯下了死罪。乾隆一怒之下,命人將其遣返回宮,繼續巡幸。

由於那拉皇后的作為,使得貴為天子的乾隆顏面盡失,所以心中極為惱怒。加之此時那拉氏已經人老珠黃,也就徹底失寵了。最終,那拉氏的四份冊寶:皇后一份、皇貴妃一份、嫻貴妃一份、嫻妃一份,均被奉命上交,說白了幾乎相當於一擼到底。

等到那拉氏死後,乾隆雖然表面上命人以皇貴妃之禮安葬,但實際上葬禮卻非常寒酸。曾經的皇后,最終連自己的墓地都沒有,而是被安葬在了純惠皇貴妃的地宮中。兩人雖同處一墓,但那拉氏一無牌位、二無墓碑,幾乎同孤魂野鬼一般。以上便是乾隆第二任皇后那拉氏的“失寵記”


史海爛柯人


她是真的失寵了,這一點研究其晚年結局即可:

1,乾隆三十年,第四次南巡,帶上了還是皇后的烏拉那拉氏、太后、令貴妃、容嬪(影視劇中的香妃)、慶嬪等。可是到了中途,乾隆卻突然將皇后遣返回宮,理由是皇后私自斷髮,實屬大不敬。這都是表面,至於她跟皇帝有什麼深層矛盾,後人都是猜測。

2,就說回宮的生活,烏拉那拉氏再也沒有享受過皇后待遇了。她的手下宮女只剩下兩人,衣食住的規格也降低,“行”幾乎是不允許的。這樣的狀態持續了一年左右,直到她死,都是悽悽苦苦的。如果沒有失寵,中宮皇后不會淪落至此。

3,乾隆三十一年的七月份,烏拉那拉氏病逝,只是以皇貴妃的禮下葬。清代皇后去世要給皇帝陪葬,同時國喪三年,而這些她都沒有享受到。

總結:乾隆繼後是失寵了,而通過乾隆諸多措施來看,這不僅僅是冷落,更像懲罰


青簡拂塵ls


這個話題要從乾隆最愛的女人說起。許多人都想探究一下乾隆皇帝在後宮很多妃子中,最愛的究竟是哪位女子?其實作為古代帝王,乾隆對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楚。他深知自己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丈夫,還要管理好自己江山,不能把自己的心全部放在後宮妃子上面,如果突然有個女子走進皇帝心裡,皇帝會在管理好天下的同時把全部的愛都投放進去。

他自認為在情感和朝中大事兩者都處理得很好。正是因為乾隆骨子裡的這股自信勁兒以及乾隆心懷天下的胸襟,讓乾隆成為一個歷史上後宮嬪妃雖多,但卻值得女人深情託付的君主。所以說我們根本沒有必要去討論乾隆最愛的女人是誰。畢竟這本來就是偽命題,因為看過史書的人都知道乾隆真正愛的是江山社稷而不是女人。因此現代人也不應該用現在的視角以及價值觀去考慮乾隆當時所處的那個朝代。

或許仍然有人會說現在影視劇中對乾隆的塑造百分之六七十以上都側重於感情戲,這又是怎麼回事?其實導演或編劇之所以呈現出這樣的現象,是因為大部分現代人把感情看得十分重要,如果你身處於乾隆那個位置,感情在你心裡就顯得不如這朝政大事。所以乾隆的身份決定了他心中要考慮最多的必然是天下,而不是關注後宮中某個妃子今天過得幸不幸福,明天過得開不開心。

如果非要說這乾隆和哪一位后妃關係最好的話。你還真得不到一個準確答案,雖然我們從影視劇中能夠明顯看到乾隆偏心於某個妃子,但是在歷史上看來,乾隆對大多數妃子都是一樣寵愛。只是這種寵愛就像現代人寵愛自己寵物一樣,並不能算上是一種非常真摯的感情。即便是現在影視劇中神化了的富察皇后,在乾隆那個年代,也是存在著因為富察皇后背後的家世而被乾隆多看了幾眼。

這也不難看出後宮中哪個女人比較得寵,也是取決於她們阿瑪或者家族在前朝中的勢力是否能夠在朝中立下功業。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在最近這段時間熱播的宮鬥劇中用了很多筆墨來描繪高貴妃。她之所以能得到貴妃的位置,也是因為高貴妃的阿瑪在前朝治水有功,當時的雍正才示意乾隆說,是否應該將高貴妃的位份提一提。

至於歷史上深愛乾隆的烏拉那拉氏和影視劇中所塑造的形象就相差更大了。我們都知道無論是在延禧攻略還是在如懿傳裡面,這烏拉那拉氏和富察皇后基本上是同時進入到宮中,但在真實歷史上,兩個人之間的年齡相差了六歲。這富察皇后十幾歲嫁給乾隆時,我們所說的烏拉那拉氏才八九歲。即使是古代人結婚非常早,也不可能將自己閨女那麼早就嫁給皇帝呀。

還有就是乾隆在沒有當上皇帝的時候,自己本身就已經有了四個子女了。稍微動動腦子的人能夠猜得出在當時那個社會里,乾隆帝對待感情是什麼態度了?基本上他保持這個速度,就是見一個愛一個了。唯一區別就是付出感情是多還是少了?在後宮妃子中偏愛最多的便是烏拉那拉氏,乾隆對於烏拉那拉氏的愛意也是其他妃子們無法比的。或許正是因為乾隆這種深情,才容不下任何嫌隙。

也正是如此,烏拉那拉氏和皇帝兩人因為愛情觀不同,隔閡自然逐漸加深,最終在乾隆南巡過程中,烏拉那拉氏對皇帝不滿暴露出來了。再加上五阿哥的離世也成為了壓垮烏拉那拉氏精神支柱的最後一根稻草,從這一點上來看烏拉那拉氏之所以失寵,根本原因在於兩個人情感糾葛太過於深。




小迎迎阿


烏拉那拉氏,剛開始嫁給四阿哥弘曆為側福晉,弘曆登基後,賜封為嫻妃,富察皇后去世後,嫻妃被立為繼後,乾隆對烏拉那拉氏的溫柔婉順很是讚賞。看過《如懿傳》的朋友都知道,最後烏拉那拉如懿失寵被打入冷宮了,那麼歷史上真實的情況又是怎麼樣呢?

有一種說法,有一次乾隆皇帝去江南玩,在飽覽了蘇杭的美景後,又想見一見傳說中的蘇杭美女,於是就喬裝打扮,只帶兩個太監就出去了。這件事被烏拉那拉氏知道後,到皇帝面前哭哭啼啼地規勸,要皇帝以國事為重,乾隆聽到這些掃興的話,非常生氣,於是就把烏拉那拉氏打入冷宮。烏拉那拉氏不肯回宮,自己削髮為尼,到寺裡修行去了。

也有一種說法,有一次乾隆帶著太后出門巡遊,不想帶皇后在旁邊囉囉嗦嗦。但是皇后自己去求太后,以照顧太后為由,跟著太后的船一起出發了。來到江南後,當地的官員為了討好皇帝,就送了一些歌姬舞姬唱歌跳舞,乾隆也很高興,最後還留下其中一個看上眼的歌姬。烏拉那拉氏知道後,不顧乾隆在休息,闖進乾隆的寢宮,大鬧大叫,乾隆帝很是生氣,於是把皇后痛罵了一頓,還踢了一腳。烏拉那拉氏看破紅塵,自己削髮為尼了。

不論哪種說法,烏拉那拉氏的結局都是悲慘的,徹底失寵後削髮為尼是她最終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