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二戰後一敗塗地的日本為什麼能夠在短時間內提升國力?

張小龍


日本人(包括一部分中國人)認為日本在戰後廢墟當中能夠崛起,是因為日本文化特別優秀,他們很勤奮,很嚴謹,但我以為不是這樣的,至少這不是唯一條件。因為畢竟不是學經濟學的,業餘人士的討論,也就當姑妄言之,姑妄聽之吧。

日本崛起還得益於兩個重要的國際背景:

1.抓住了朝鮮戰爭的重要契機。朝鮮戰爭期間,日本政府大力支持聯合國軍,美國等大量的彈藥之類軍火都直接從日本生產,讓日本賺取了大量美金,同時美國軍隊駐紮日本,紙醉金迷,美軍的各種消費刺激了日本經濟增長。

(圖片來自百度)


2.日本作為歐美對抗蘇聯的重要前沿陣地,在冷戰期間一直深受關照。二戰結束後美國將軍麥克阿瑟可以說是日本的太上皇,這才美日關係的真實情況。為了對抗蘇聯,美國十分重視原來工業基礎良好的日本,通過各種經貿和科技協議,使日本可以參與並分享歐美政治軍事集團的好處。就像日本今天還在提的,繁榮穩定之弧,其實就只不過是把冷戰期間的那些東西重新拿出來說說,但今天它是在利用這個所謂的弧來圍困中國。

八十年代日本成為經濟上的世界老二,美國很快就通過廣場協議把它給打壓下去,日本現在已經失落三十年,從這個反例我們也可以看到,美國在日本崛起的過程中起到了多麼重要的作用,美國要一個聽話的日本,而不是敢挑戰第一的日本。

(圖片來自百度)

西奈山的火柱


二戰後的日本,很多房屋淪為一片廢墟,農民流離失所,食不果腹,但就是這樣,日本又為什麼能在短時間內提升國力的呢?

自身深厚的科學基礎

二戰時的日本就已經是一個非常發達的工業國家,其鋼鐵、機械製造、造船等方面有著非常深厚的技術人才儲備。二戰後,雖然生產體系受到嚴重打擊,但是技術人才儲備非常強大,只要有良好的環境和外部支援就能迅速發展。



美國的大力支持

戰後美國從政治、軍事、經濟、科技、物質上給予全力的支援,使得日本快速的發展,社會經濟迅速恢復,綜合國力迅猛提升。


日本戰後“專守防務”的軍事戰略

根據戰後日本簽署的《和平憲章》,日本不得擁有軍隊,沒有集體交戰權,實行專守防務的戰略,其國防安全由美國保障。這使得日本可以集中本國全部力量發展經濟,為其社會發展提供了非常良好的社會環境。

許多國家免除戰爭賠款

二戰後,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處於各種不同的政治目的,免除了日本的戰爭賠款,減輕了巨大的賠款壓力,調動了國民生產的積極性,使得經濟迅速發展。



日本民族的凝聚力

不摻雜任何情結,實事求是的說,日本這個民族的凝聚力是非常強的,即使現在也能看出來,全民為發展,使得日本在戰後迅速發展起來。


笑嘻嘻嘻嘻


這個問題要從多方面來看待,日本在戰爭中的損失很大,直接戰爭而死亡的人數達300多萬,戰前創造的財富幾乎消耗盡了,經濟瀕於全面的崩潰。但是僅僅是表面統計,實際上有些情況沒有被認真的考慮過,日本的人員傷亡率並不高,還以軍人為主,平民損失率並不高,可以說日本的人才並沒有損失掉,表面上工業生產陷入崩潰,其實主因為缺少原料及市場停工,工廠沒有被炸燬,沒有被拆毀。

戰爭雖讓日本的財富被消耗殆盡,實際上只是一種說法,其實戰前債務也隨著日元急速貶值被清空了,也就是說,戰後的日本是存不存在內在的問題,也不存在什麼外債問題。

二戰以日本戰敗投降為結果,實際上把日本變成了美國的佔領區,美國對日本實施了諸多改革政策,其中就包括政治層面,在極短的時間內,把日本人長期解決不了的政治問題,全部加以解決,讓日本建立了現在的政治體系,然後也日本被解除了武裝,也意味著日本不存在軍費問題,這張日本可以集中精力用於發展經濟,許多國家無法做到這一點。

戰後的日本也沒有真正的進行戰爭賠償,相反從美國得到許多援助了,美國實際推行對日本的扶持政策。日本原本就是已經是個工業化國家,絕不是什麼一窮二白,狀態在人才與工廠得以保存,再加上最近一些正確的政策,那麼取得經濟大發展並不什麼意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