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書法---筆畫的“粗細”該如何掌握?

汪貴顯


學習書法,首先要解決的是控筆的能力。要想讓線條想粗就能粗,想細就能細,那你就得先練習控筆,無論是站著寫,還是坐著寫,筆在手上都不“抖”都能運用自如,那你就基本具備了控筆的能力。

具備了控筆能力了,然後在去做四項基礎的訓練:1、擺動訓練 2、平移訓練 3、提按訓練 4、轉折訓練(如下圖)大量的練習,熟練的掌握,這幾項筆法,能夠幫助你在今後的臨帖中應對自如,筆底生花,想寫出優美的線條,那只是要看你的時間問題,和你的態度了。






墨緣怡情


書法的筆畫粗細,在不同的書體、不同的書家中有不同的規律,也代表一個書家的風格。有的粗細變化不大,如小篆,有的變化較大,如顏體楷書。下面以顏真卿楷書為例,將其筆畫輕重變化規律總結如下,供書友們參考!

1、橫輕豎重

在同一字內,一般橫畫較輕,尤其是長橫和處於字的內部的橫畫以及橫折中的橫畫都較輕;豎畫要重,特別是中豎及橫折中的豎畫都要重,要寫得圓潤飽滿。如下列各字,橫畫都比較輕。在“平、聿”二字中的中豎就格外厚重。


2、撇輕捺重

在一個字中,如果撇捺左右相對,應該左撇輕、右捺重,當然這一般是指長撇與長捺而言。在“史”字中,撇輕捺重非常明顯,“入”字的撇捺輕重對比就更加突出。


3、左輕右重

在一個字中,如果兩豎左右相對,不論是長豎還是短豎,也不論形如“口、門”還是單獨的兩豎,一般來說,左堅都應該輕,右豎都應該重。如下“自”字的上部左右兩豎,輕重對比更為明顯。


4、多輕少重

兩個字相比較,因其筆田多少不等,其各自筆畫的輕重也不盡相同。筆畫多的字筆畫要輕,筆畫少的字筆畫要重。筆畫多少越懸殊,輕重變化越強烈。

如“小”二字筆畫重,“事”字筆劃較輕。但還須注意在同字中應輕中有重、重中有輕,決不可以筆畫少的字每筆都寫得重,筆畫多的字每筆都寫得輕。


以上顏真卿楷書輕重變化規律,希望對書友們有所幫助,記得點贊哦~~

更多書法技巧文章,敬請關注【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


麓風軒


我們知道,筆畫是構成漢字最基本的單位,所以筆畫的粗細也是書法中比較基礎性的問題。要想清楚的回答這個問題,就要清楚的知道:

筆畫為什麼要有粗細的變化、筆畫怎麼樣才能有粗細的變化以及筆畫何時才可以進行粗細不同的變化。

這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為什麼要有粗細變化——是從合理性、必要性的角度進行分析,第二個問題是從技術層面分析它的可能性,第三個是從不同情況中給予不同的意見建議。

一、為什麼書法要有粗細變化——硬筆、軟筆的書法區別

如果要為筆畫的粗細變化找一個存在理由的話,我想我們最好是從書法類屬本身入手。從現在比較廣義的書法定義來看,書法就是書寫漢字的法則。

那麼這裡面就沒有具體規定到底書法的書寫工具是什麼,也就是說只要是書寫漢字的工具,都可以稱之為書法工具。因此,我們就可以用工具給書法來進行分類,按照這個思路,我們其實可以將中國書法分為硬筆書法和軟筆書法。

硬筆書法和軟筆書法是我們常常接觸到的概念,我就不做過多的解釋了。從名字就可以看出,一個是訴諸於硬筆書寫,一個是訴諸於軟筆書寫。

那麼硬筆和軟筆這兩者之間的區別就在於,它們會因為書寫工具的軟硬差異而產生不同的書寫效果。

因為硬筆缺乏軟筆百折回還的變化,所以硬筆書法呈現的筆畫形態比較單一,因此粗細基本上是一致的,而軟筆書法因為用的是軟毫,所以寫出來的字可大可小。

比較籠統地講,軟筆和硬筆書法之間的區別點就在於,軟筆的筆畫粗細多變,而硬筆的筆畫粗細一致,缺乏變化。

所以,我們在這裡探討的書法,應該是狹義上的,即將筆畫粗細一致的硬筆書法排除在外的書法形式。

因此,筆畫的粗細變化就不再是書法所附屬的一種表現,而是它本來就應該具有的天然基因。如果缺乏這樣的變化,就不可以稱之為書法了。

二、筆畫如何才能有粗細的變化——書寫工具

既然筆畫的粗細變化是書法本身就應該具有的一個特質,那麼我們接下來我們就應該思考的問題是:如何達成這樣的效果。

這樣就關涉到書法的“書寫過程”這一個問題了。當一幅書法作品得以完成的時候,我們就應該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這一結果是怎麼樣達成的?比如,王羲之在蘭亭宴會上寫《蘭亭序》、顏真卿在安史之亂後書寫《祭侄文稿》,他們為什麼會寫成那個樣子?它們是怎麼寫成這樣的呢?

實際上,書法作品的書寫無外乎是關於書寫者和書寫工具這兩個方面。以往我們都是著重的看待書法家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但是書寫工具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尤其是從廣義的書法定義上來看,書寫工具的差異會帶來不同的書寫效果。

當書法家運用不同的執筆姿勢、使用不同材質的書寫工具、面臨不同的書寫心境的時候,那麼,這個時候自然就會產生不同的書寫效果。

執筆者上提筆毫,那麼筆毫就會聚攏,筆尖朝下,寫出來的線條就會偏於纖細;執筆者下按筆端,筆尖散開,那麼筆毫就會鋪放,寫出來的線條就會偏於粗獷。

使用不同的材質的毛筆,也會產生不同的筆畫效果。狼毫等比較堅硬、彈性較好的毛筆,寫起書法來自然會更加瘦硬奇譎,筆畫偏細;羊毫等材質比較柔軟、彈性比較差的毛筆,寫起書法來自然會更加柔軟平和,筆畫偏粗。

三、筆畫怎樣進行粗細不同的變化——書寫者

書寫者在書寫書法的過程中,書寫不同的書體、面臨不同的歷史時代背景、心情,就會有不同的書寫形態。

就不同的書體而論,篆書算是其中最缺乏筆畫粗細變化的書法字體了。通篇下來,幾乎都是一個粗細大小。這樣的粗細程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書寫者表情達意,但是對於學習書法的人而言,這樣的粗細大小對於控筆訓練有很大的幫助。

另外,草書的筆畫粗細變化最為劇烈,可以說對比性也最強,唐代孫過庭曾經在書譜中談到“輕若蟬翼,重若崩雲”,實在是恰當的很。

除此之外,隸書、楷書、行書的筆畫粗細變化程度,基本上差不多。

另外兩個影響因素——時代背景和書寫者的心情是直接作用於書寫者本身的,所以它們影響的是書寫者。如果書體本身的特質是“客觀”要求書寫者的,那麼時代和作者本身的心境則是從“主觀”出發,作用於書寫者。

比如顏真卿書寫《祭侄文稿》,是在安史之亂之後,當他懷有國仇家恨以及他暮年喪失親兄弟和親侄子悲痛之際,讓他難以固守文人一向看中的“中庸之道”,在《祭侄文稿》中揮毫潑墨,完成了對於親人的悼念。其筆畫粗細張弛有度,筆法正斜合法。

另外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的《寒食帖》也是如此,在蘇軾談到自己悲慘的遭遇以及失魂落魄的心境的時候,筆畫陡然加粗放大其心境、心情就不難得知了。

所以書法的粗細變化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松風閣書法日講


書法中筆畫粗細涉及到書體的造型問題,不同的書體可能有很大的區別。通常情況下,起筆和收筆已經轉折處筆畫較粗,除此以外,撇畫和捺畫的粗細變化最大,撇起筆粗收筆細 ,也有不同的變化如柳公權楷書中的柳葉撇就是首尾細,中段有粗細變化。捺畫整體上和撇相反,起筆略細,收筆前略促,然後提筆出鋒。涉及到不同書法家如歐顏柳趙四家因各自有各自的筆畫造型特點,在一般規律下有許多特殊的變化和完全屬於自己書法特點的變化。在更進一步深入的說,點畫造型的粗細變化,還有因勢生形的問題,這種情況下粗細變化,帶有極大的隨機性,但需要書法傢俱備嫻熟的技巧和創作能力。以柳公權的楷書為例,一般點畫的中段略細,至於粗細的幅度和點畫所處的周邊環境有關,如“唐”字的首點和橫畫的粗細變化關係。

“教”字反文旁的柳葉撇。

《大》字的粗細變化更是精巧微妙。橫畫的中細。長撇的中細,整體似螳螂肚。


還有“兼”字的各家點畫的粗細變化同樣特別微妙。
掌握點畫的粗細變化,一要在讀帖過程細加分析,二要善於總結不同書法家點畫造型的基本規律。


翰墨書道


如何把握書法中單字筆畫粗細的問題,確實是書法創作中必須要注意的一個問題。這種注意,分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筆畫在單字結構中的粗細變化。首先在寫一個字之前,在落筆前做到對這個字的結體有計劃。不論是行楷草篆隸中的哪一種字體,每個人寫的時候都會有自己的想法。就比如楷書還有顏筋柳骨,筆畫粗細的不同就很明顯,更不說魏碑風格的字體,更是筆畫較粗厚重有力。所以在落筆前一定要對即將寫的這個字的結體有計劃,注意單字的重心,主筆劃,才能進一步的對筆畫粗細的問題能有感覺。一般來說,單字筆畫中,儘量粗細不要差別太大,只要把主要筆畫和重心以及結構的重點交代清楚就好了。第二個方面,就是通篇佈局中筆畫粗細的注意。比如書家常寫的句子:遠上寒山石徑斜,以行書創作為例,遠字(繁體)起頭,所以筆畫稍微整體粗點,整個字結構稍微緊湊點,起勢要能壓住通篇。第二個上字,因為字的結構比較簡單,不宜寫的太散,所以筆畫仍舊要粗點,略粗於遠字,整個上字在紙面的大小要小於遠字,第三個寒字,筆畫較多,點劃宜稍重,橫劃略細點。第四個山字,跟上字差不多,結構簡單,不宜太散。當然還要注意整字的結構特點,豎長型的,橫長型的,重心在左或在右,在上或在下,都要有呼應,上下呼應,左右呼應。這樣就能把通篇結構佈局以及筆畫粗細的問題解決好了。

當然,書法中的變化是十本書都說不完的,比如瘦金體的字筆畫又都偏細,又比如楷書的通篇基本上筆畫粗細都比較相同等等……要看作者喜歡的是哪一種類型,創作的是哪一種類型。然後就是多綜合百家之長,學習別人好的作品,再加上自己的勤加練習,慢慢的,這個問題就不是問題了。(附幾張平時的練習作業,希望能與樓主共勉)






兩隻土撥鼠


書法的粗細問題涵蓋了書法中的一些核心內容。

可以說,是書法的比劃上有了粗細的變化,才誕生了書法。

書法從甲骨文到大篆小篆時期,書法真正的藝術價值還沒有

完整的形成,到了隸書的出現,比劃的粗細出現了,隨之而來

各種技法開始豐富,逐漸一步一步至魏晉時期,比較系統地

完整積累而形成。

可以說,沒有粗細的變化就沒有今天完整的書法藝術。

粗細的變化是書法技巧的核心,並且決定著書寫的難度,觀察

一件好書法,就要觀察其線條的粗細變化,是不是貨真價實

的書家,我們也可以在其線條的粗細變化上找到答案。

學會掌握粗細的變化要很好的對書寫中的幾個關鍵技巧進行

訓練,提,按,輕,重,緩,急,相互配合,達到平衡,

綜合完美的書寫技巧才能讓粗細變的自然舒暢,才能讓你的

書法作品達到較高的藝術水平。

至於說怎樣才能練好,道理很簡單“勤學苦練,滴水穿石”,

不要幻想有什麼秘訣,苦練就對了。


素里布衣楊半


謝謝你提出問題。你的問題,我們大家分享回答。我是千千千里馬。如果初學書法,這支毛筆就像一匹野馬,不好駕馭啊!這是大家的共同感受。所以,想粗偏偏粗不了,想細偏偏細不了,這樣的狀況,肯定無法進入臨摹狀態,感覺有一種把你推倒門外的感覺,是不是?

筆畫不能自如應用,也就是要細細不了,要粗粗不了,這怎麼寫那個書法的字啊?

所以,我們首先要明白毛筆的筆鋒。

毛筆分為1筆尖2筆腰(也叫筆肚)和3筆根三段。

而筆尖又分毫(也叫芒)和鋒兩部分。例如杜甫的詩中說:“韓幹畫馬,毫端有神”。毫端,就是筆的鋒芒。

毛筆的筆鋒最前面約一至兩毫米部位,叫毫,這部分是寫出一支筆最細筆畫的部分,再深入一至兩毫米,是鋒。

也就是說,你用前一毫米左右會寫出最細的筆畫,用四毫米左右的筆鋒,會寫出比較粗的筆畫。再粗,就進入下一個約四毫米區,這就是筆肚部分,筆肚部分,可以寫出最粗的筆畫。

用毛筆,一般就是用好“鋒”和筆,也就是筆肚。

筆根部分已經沒有回彈餘地,容易寫出沒有彈性的死筆,所以,寫字,千萬不要按筆到筆根的位置。

瞭解了毛筆的這些特點,相信你會在用筆時注意控制用筆的具體規律。

所以,在臨摹書法的時候,你要注意如何用好毛筆的的“毫”、“鋒”、“肚”這三個部分的把握。

寫字的粗細變化,完全受到按提筆鋒。

如果你按在一毫米左右,就是最細,如果按在四毫米左右,就是粗細合適,如果按筆在四毫米以上,就是最粗。

注意按筆都把握。同時,注意提按的交代,相信熟悉之後,會掌握這些規律的。


看看這些按提變化分明的書法作品,你對用筆的粗細,還有疑慮嗎?


千千千里馬


書法筆畫的粗細,可從兩方面來分析,其一是指一個筆畫的粗細變化,假如把一個筆畫分三段:前、中、後。按照用筆的提按則有:A、前中後粗細均勻,B、先粗後細,C、先細後粗,D、前粗中細後粗,E、前細中粗後細這5種粗細變化,在書寫當中一般ABC比較常用,而且粗細變化有時不會太明顯,不要刻去描摹和作做,否則過之猶不及。

其二,是字裡筆畫之間的粗細對比!每個字裡都應有粗細對比,不同的書家,不同書體有著粗細不一的對比!






椿廬書法


要實現毛筆的粗細可以由兩種方式達到:

第一就是通過提按的方式,其原理很簡單:就是通過增加或者減少毛筆與紙的接觸面來達到筆畫的粗或細的目的。

輕下筆則筆畫細

重下筆也筆畫粗

提和按是最簡單也是最容易控制筆畫粗細的辦法,但是這種方法寫出來的筆畫比較臃腫無力!


第二種就是通過筆毛的開合,這是很多人所沒有想到的!可能也會顛覆跟對人對於筆法的認知,因為這個對於寫好書法非常的關鍵!

很多人認為書法的粗細就只能通過提按來實現,其實不然!下面詳細說來:

毛筆有四德:尖、圓、齊、健

很多人只知道尖,圓,健,這三個性能的作用,而忽視了齊的作用。

好的毛筆捏開以後筆毛是齊的,類似刷子。

因此可以利用筆毛鋪開的程度來實現粗細:

筆毛鋪開得開筆畫粗

筆毛鋪開得小則筆畫細

個人認為這種方式更符合二王一路的用筆

以上觀點僅為一家之言,不足之處請多指教

歡迎關注我的書法教學視頻,也許對您有所啟迪,謝謝


小寶的思考


你好,能高興能與你探討這個問題!


我認為無論是硬筆書法還是軟筆書法,筆畫粗細的變化主要應該是提按來具體表現的,如果筆畫都一樣粗,就會顯得字特別的死板,沒有氣息,也是學書的一個大忌。



我們學習書法主要是通過不斷的臨帖來研習的,那麼我們首先要學習的是古碑帖中筆畫,從中汲取必要的營養。按常理說,筆畫粗重當然需要按的深一些,筆畫細的就要淺一些,筆畫的粗細是對比出來的,而不應該是具體到一個數值,那樣就失去了書法的藝術性了。


書法的筆畫屬於筆法的大範疇,筆法是有規律可循的,例如隸書的蠶頭燕尾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再如楷書中一般也講求橫輕豎重等規律,至於行草書,多看一些法帖能夠極大的幫助自己尋求其中筆法的奧秘。


我們常見毛筆書法中要“中鋒行筆”,這個我認為也不是全部,在部分的法帖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偏鋒用筆的例子,所以中鋒與偏鋒的結合使用更有利於筆畫粗細的個性化表達。


只要有規律的東西只要方法得當,剩下的就是長期的堅持了,所以針對你問題中的筆畫“粗細”問題,我認為主要是通過不斷的臨帖,多去總結其中的筆法規律,然後轉化為自己的東西,體會其中的提與按的變化,觀察一個字的筆畫之間的粗細變化,我想會慢慢的學會其中的規律


以上就是我的淺薄認知,不足之處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