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現在農民算農民嗎?

蘇凡凡蘇飯飯i


農民是從事農業耕作的群體,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升,農民在農業耕種的比例不斷減少,但是農民在農業中的主體地位不會發生改變,所以農民始終是農民。

現在我國物價上漲快加上糧食價格低,種田利潤低。少部分農田不能滿足農民的需求,多數農民選擇外出打工或者在種田的同時還從事其他副業。就出現了“農民工”這樣的新詞彙,之所以說農民不像農民主要是農民不再單一的從事農業種植了。


很多人會用農民工去形容農村進城打工的群體,我覺得這樣的表達是不正確的,同樣是進城打工為什麼農村人要加上農民兩個字,中國有90%的人在替別人打工,每個人外出打工都是生活所迫,農村人進城打工不但加速了城市建設,還帶動了城市化進程,而他們卻落下了農民不像農民,工人不像工人的尷尬身份。

農民目前這種複雜的身份是時代發展的結果,我們應該理性看待,不能因為農民不再單一從事農業種植去質疑他們,我們應該給農民和政府更多的時間讓他們走出農村,得到更多的就業機會和賺錢渠道。



就目前而言中國的農民還是農民,並且將會存在很長一段時間,如果有一天中國的農民不再是農民了,那中國就不是農業大國了而是農業強國了。


鄉下伢仔


一、現在的很多50後、60後農民,更多的層面上還是傳統的農民角色,只不過在土地上勞作的時間在減少,外出打工的時間在增加。而且,在一家一戶的種植區域內,這部分農民還佔居著大部分。雖然不至於像傳統的農民那樣與自然經濟相契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還是保留著很多傳統。

二、新型農民指的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高素質的農民,目前已逐漸成為農業生產的主力。他們絕不安貧樂道,既瞭解國家大勢,有著發財致富的理想,也有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覺悟,當然也有更高的利益訴求;他們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具有一定的現代農業生產、勞務經濟等方面的一技之長,也具有一定的經營管理、市場營銷與產業創業開發能力,成為農業專業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高素質的勞動者和帶頭人;他們不僅繼承了傳統農民勤勞、樸實、善良的優良品行,而且有著更開闊的視野、新的道德觀和現代文明生活習慣;他們也不再是一盤散沙,而是富於一定的組織性,生產經營及生活方式更趨於組織化。

三、新型職業農民是以農業為職業、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能、收入主要來自農業生產經營並達到相當水平的現代農業從業者。這部分群體的出現,意味著“農民”是一種自由選擇的職業,而不再是一種被賦予的身份。包括“生產經營型”的,以家庭生產經營為基本單元;“專業技能型”的,主要是在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生產經營主體中,專業從事某一方面生產經營活動的骨幹農業勞動力;“社會服務型”的,是指在經營性服務組織中或個體從事農業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人員,主要包括跨區作業農機手、專業化防治植保員、村級動物防疫員、沼氣工、農村經紀人、農村信息員及全科農技員等。


糧小咖


現在農民算農民嗎?

關於“農民”一詞,最初的解釋是指長期從事農業生產的人,最早出現在《穀梁傳-成公元年》一書,隨著社會的發展,賦予農民一詞更多的內涵。大家知道,在土地家庭承包以後,農村人口流動越來越多,農民由傳統的種養殖為主,逐漸向個體商貿、交通運輸、農產品加工、市場營銷、外出務工等多方面發展,我對農民理解是現在的農民絕大部分還是農民,是中國的新型農民。



一、農民應該符合以下條件:戶口在鄉鎮以下的非財政供養人員,或者雖然戶口在縣城、但在農村依然分得承包田的,不管你現在從事什麼行業,是做生意也好,跑運輸也好,開工廠也好,也不管你在城市還是鄉村,你的身份依然還是農民,這一點是不會改變的。

二、農民脫離農民隊伍的情形:對於舉家搬遷到設區的市以上城市居住,並且把戶口也遷到這個城市,這種情況,按照政策在農村的承包地,村集體有權收回,另行發包他人,而在城市落戶的這一家人就脫離了農民對於,不能再認為是農民了。

三、產生農民不像農民的原因:產生目前這種情況的原因:最重要的一點是目前農民只經營承包地收入較少,不能夠滿足生產生活需求,這就需要做一些其他行業補貼家用。第二是隨著城市建設步伐加快,需要有一部分農民充實到城市中進入各個領域。第三是家庭承包後,土地經營權農民自己可以支配,可以自由流轉,為農民從事其他行業創造了條件。

總之,農民是不是農民是有政策依據的,並不能因為他現在從事什麼行業就能確定的,同時由於社會需求與農民需求的客觀存在,導致了農民多維度參與社會分工,給大家造成一種農民不像農民的假象。以上為個人理解,難免偏頗。瞭解更多三農資訊,請點擊文章上方關注本號!


三農廣訊


現在的農民不算農民應該算什麼?農民還是農民!

沒有退休。農民一輩子與土地打交道,風裡來雨裡去。儘管種地成本大幅增加,種地虧本是不爭的事實,但是農民看見摞荒的地心裡會發荒,家裡不攢點糧食沒有底氣。地還是種著,鋤草、收割、打碾。打工有人要,能打動工的繼續出外,打工沒人要的盡侍弄莊稼。直到幹不動的那一天就是“退休”。


沉重的養老話題。農村是有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且養老金也有增加,滿打滿算60歲以後的農民是可以領到至少80元的基礎養老金,但根本沒法與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幾千元退休金做比較,這是農民的共性,也是農民頭疼的事。

定性的“農民工”身份。農民絕大部分收入就是靠打工,無論從事於何種職業,從事哪一工種,從農村來的,還是叫“農民工”。即使有了一定的成就也還要冠以農村出來的,從農民工一路走來……“農民工”已經是打工農民沒法去掉的“特殊”標籤。


被僱傭的還是農民。現在有些農村是把許多土地流轉出去了。像我們這380元/畝,山、川區地都租賃種植油用牡丹,可租賃地割草、移苗、施肥等等的活還是由我們農民去弄,每天50一60元,這時我們是被僱傭的。充其量還是農民。

無論以哪一種方式改變,農民只是換了掙錢的路子,生活的習慣,但農民就是農民。


為生活而提神


在我國,農民這個群體所佔有的比重是非常大的,是一個不可被忽略的群體。關於農民這個詞,起源於哪裡呢?為什麼人會被叫做“農民”呢?曾經就有專家對於這個說法做出瞭解釋,但是農民聽完之後卻沉默了。

關於農民,最早由記錄的是在春秋時期,有一本傳記叫做《穀梁傳》,裡面就提到了古代的四民,分別是士民、農民、工民、商民等,也就是士農工商。那個時代其實對農民的意思表達是較為簡單的,就是大家都是平民,不過是從事的職業不同而已,其實是沒有什麼高低貴賤之分的。農民這個名稱也不是一開始就這樣稱呼了,是經過時間的演變的。新中國成立後進行了土地改革,農民有了耕地的權限,獲得自己的土地,那時候被叫做“自耕農”。再後來慢慢的,到合作社時期,出現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身份也發生了變化,逐漸演變成“人民公社社員”,“社員”等。

現在很多父母輩的農民,提到他們小的時候,都會提及公社、公分這些名詞,也會經常提起在生產大隊時候的趣事,雖然很累很苦,但是自有一定的樂趣。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農民的意思卻有不同的表示,它不僅是代表一種社會群體,甚至還含著些許貶低的含義。

現在很多年輕的農民不想在家裡種地,會選擇外出打工,雖然換了一份工作,不再務農,卻被賦予“農民工”這個稱謂了。不可否定的是,社會上有部分人對於農民工是看不起的,他們覺得農民工文化程度低,而且衣著不得體,甚至不講究衛生,調侃的意味非常的濃厚。

舉一個較為典型的例子,很多農民工在坐火車的時候,會帶著好多的行李回家,尤其是過年。他們由於不會上網,或者是工作太過忙碌,沒有買到坐票,都只能站在過道上。這時候有些穿戴整齊的人,一般都會躲得遠遠地,生怕被農民工蹭髒了衣服。不過多數人還是非常有素質的,對於農民工也是非常友好和尊重的。其實,不管是農民還是農民工他們都是都是靠自己的雙手吃飯的,沒有誰高誰低,誰貴誰賤。

雖然說現在農民的地位相對來說還比較低,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還有人們思想的轉變,一切都在慢慢轉變中。農民總有一天,終將也會和其他職業一樣,被其他人所尊重。


用戶75723943468


農民就是兩種,一種大家熟知的完全以土地收入為主的人,就是傳統的農民,他們可能有新型的種植方式,但是終究是以務農為主,這種類型的農民自然是從本質上、年代上等各個方面來講都是農民,就如同現在所說的新型農民,如果他們還是以農業為主要職業並且以農業收入為主要收入的話,那麼依舊是農民,和農業方式是沒有直接聯繫的!

還有一種就是土地收入比較少,甚至已經不再有土地,以打工、或者其他職業的收入為主的有用農村戶口的人,他們可能已經不再是傳統的農民,甚至他們的後代也基本上脫離了農業,甚至已經在其他的地方定居或者多年不回,所以他們可能就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農民了,農民其實是一種職業,但是脫離了這種職業還有這樣戶口的人,筆者並不認為這還是真正的農民!


農機通


當然是農民!不過是新型職業農民,他們懂技術、懂經營,會管理,他們用科技和現代化管理經營農業,農村農業的發展永遠離不開農民!近年來,國家在大力支持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的發展,同時開展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可以預見老一批農民要麼退休不幹,要麼轉型成為職業農民。

更多農業知識,歡迎關注【雲眾地】。雲眾地服務宗旨:一個有態度、專注三農領域的農業自媒體,幫助農民科普種植技術知識,解決農民的難題。謝謝!


雲眾地


農民,這兩個字好理解,就是以種農作物為主,面朝黃土背朝天,以此作為生存條件的人,就叫農民。中國正在向工業大國邁進,但目前仍然是農業大國。所以,目前我國農業人口比例仍然達到總人口的70%以上。

隨著社會的發展,工業化的普及,農民的耕種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原始犁牛,馬馱,手挖,逐步演變到現在的機耕,機種的現代耕作方式,農民由過去的舊農民變成了有現代農業經營知識與技能的新型農民,包括專業土地承包種植戶。但無論農業怎樣發展,只要是一生都與土地發生關係,以土地為賴以生存的人,無論過去和現在,就是農民。


楊哥的


回答悟空:農民就是普通的勞動者,種地是勞動者,當民工也是勞動者。他們像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牛奶,過去一個家庭有幾個勞動力就能養活幾口吃閒飯的(老小’)。並且還要從事糧食生產供應商城市的人衣食住行。城市人稱農村農民是"能民”,的確他們無所不能,肯於吃苦而又有奉獻精神!可是在享受社會待遇時排位最後,工人,幹部知識分子商人農民。



民農歌者


我個人認為,原來的農民正在發生變化,除少部分只務農外,其他多數轉為半工半農,農忙時回鄉務農,農閒時,出外打工,還有一少部分,特別是青年人,已經完全脫離了農業,進城経商、打工,以及從事其他行業!我覺得這是社會的進步,會逐漸縮小城鄉差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