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這蕭郎到底指誰?

在群星璀璨的唐朝詩人中,有這樣一位名不見經傳的詩人,他留下的詩作有限,史筆對他的著墨也不多,但是他流傳下來的故事卻為人們所津津樂道。這位詩人名叫崔郊,是唐朝元和年間的秀才,他最有名、也是唯一收錄在《全唐詩》中的一篇詩,名為《贈婢》:

公子王孫逐後塵,

綠珠垂淚滴羅巾。

侯門一入深似海,

從此蕭郎是路人。

“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這蕭郎到底指誰?


這首詩巧妙地化用了兩個典故,是一首看似簡單,但卻富有深意的佳作,而要真正說清楚這首詩所飽含的感情,還要從崔郊趕考的那一年說起。彼時十七歲的崔郊父母雙亡,在姑姑的幫助下,好歹湊足了銀子準備進京趕考。在姑姑家備考的那段日子,崔郊有時候會到花園裡閒逛,有意無意間見到了一名婢女,那女子面如春曉、體態婀娜,著實是個美人,只一眼,少年心中早已小鹿亂撞了。

只是,崔郊卻不敢把這份心意輕易表露出來,且不論他名義上是個官家公子,和婢女地位懸殊不說,更重要的是,他還沒有功名,只是個家道中落的窮小子,他思索再三,也沒好意思開口向姑姑說出自己的想法。臨別那日,在眾多送別的家眷中,他並沒有看到那名婢女,兩人竟是從頭到尾一句話都未曾說過。懷著這絲小小的遺憾,崔郊上考場了。

“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這蕭郎到底指誰?


而那一邊,他所不知道的是,姑姑家的那名婢女也對他芳心暗許,只是對於婢女來說,她更難以把這份感情宣之於口,在那等級尊卑森嚴的時代,她不敢貿然嘗試,況且那崔郊究竟是什麼心意,她也拿捏不準,萬一真心錯付、被人拒絕,只怕她在府裡就待不下去了。於是,她找了由頭,沒有親自去送崔郊,默默地讓自己斷了這種非分之想。

很多感情,可能還沒有在水面上掀起波瀾,就已在水下化為泡影了。若干年後,宰相於頔造訪府上,也喜歡上了這名美貌的婢女,崔郊的姑姑並不知道婢女心中所思,便將她許給了於頔作妾,當然,我想姑姑即使知道其中有這樣的原委,也斷然不會拂了當朝宰相的意思。而風塵僕僕、衣錦還鄉的崔郊,等來的就是這樣一個無疾而終的愛情故事。

“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這蕭郎到底指誰?


姑姑的安慰他聽不進去,他拿著酒衝到了馬路上,看著那似血的殘陽,揮筆在頹圮的斷牆上寫下了這首《贈婢》。詩中前兩句化用了西晉石崇和寵妾綠珠至死不渝的愛情典故,綠珠的美貌為石崇帶來了禍端,石崇拼死抵抗,表示絕對不把綠珠交出去,然而終究徒勞,綠珠為了守貞,也為了護石崇周全,選擇跳樓自盡,而不久後石崇也被人所殺。

在這個典故中,雖然生生死死,血腥無比,然而究竟人家曾轟轟烈烈愛過一場,而他崔郊呢,甚至都沒有當面剖露心跡,就已變成了侯門深府外的一介路人了,這種無奈和羞慚讓他心頭感傷極了,兀兀窮年了這麼久,到底為了什麼呢?這些始料未及的變故,早把他登科的喜悅沖刷得一乾二淨了。

“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這蕭郎到底指誰?


如此悲催潦倒的時候,竟然還有好事者,把他寫作的這首詩呈給了於頔,讓官居高位的於頔知曉了其中還有這份內情。不過,當好事者滿以為可以借相爺之手,讓崔郊出個大丑的時候,這向來似乎“無權無勢終被人欺”的定律,在於頔這裡彷彿不管用了。

於頔吟詠著這首小詩,不禁想起了神話傳說中的蕭史。《列仙傳》中曾記載秦穆公把自己的女兒弄玉嫁給了一個叫蕭史的人,二人成婚後,蕭史每日教弄玉吹簫。夫婦在月下吹簫時,天上飛下金龍紫鳳。於是蕭史跨龍,弄玉乘鳳,自鳳凰臺翔雲而去。人們現在所說的乘龍快婿指的便是蕭史,有時候也把蕭史喚作“蕭郎”。

“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這蕭郎到底指誰?


夫婦二人琴瑟和鳴、夫唱婦隨,這樣的神仙眷侶該是每個人都向往的吧!這崔郊詩中把自己比作蕭史,不就在隱隱表示對強拆鴛鴦的不滿嗎?於頔暗自笑了笑,突然釋懷了,算了,君子不奪人所愛,他決定把那婢女還給崔郊。

“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這蕭郎到底指誰?


崔郊和婢女的重逢,到底是怎樣的感人場景,史書上當然不會綴筆,但是隔著厚重的歷史塵埃,也似乎能聞到那峰迴路轉、柳暗花明後的一陣芬芳,有情人終成眷屬,蕭郎並沒有陌路,但是卻提醒天下所有有情人,如果不早一些行動,那麼你心心念唸的那個人可能不會在原地等你哦,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崔郊這份才情和運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