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合肥往事:故鄉的老澡堂

五六十年代,巢縣西河街上有兩處面街背河的澡堂,澡堂門口掛著紙糊的燈籠,分別寫著清泉浴室,清蓮浴室,在家鄉,過年時節,總在年前要洗個澡,從記事起,逢到臘月二十九,吃過晚飯,母親就為我清點好衣服,接近午夜,在朦朦朧朧中,被父親叫醒去洗年澡。因為那個時間段的水最乾淨,池裡的水剛剛換過並燒熱,我家離浴室最近,近水樓臺先得月吧,儘管街面上黑燈瞎火,澡堂內已是人聲鼎沸,百頭轉動。


合肥往事:故鄉的老澡堂



除卻過年,每逢深秋冬日,我也愛到清泉浴室去泡澡,那時,浴室門口處就是收費處,收費臺旁邊有價格表,樓上休息間一毛二分,樓下休息間一毛錢,我喜歡到樓上去,每每買好牌子,掀開厚厚的棉布簾子進去,只見水汽氤氳著整個浴室,哪怕外面冰天雪地,裡面也是暖意如春,我從吱嘎作響的木扶梯走上樓。對著看堂大爺,一位很熟悉的看堂人,親熱叫聲刁大爺,來到空位的躺椅上,脫衣完畢,刁大爺就用叉子將你的棉衣,棉褲等衣服掛在高處,那時,二樓休息間的四周靠牆處放著一排排木躺椅,在躺椅上方釘上木楔子,可以掛衣服,取的時候,在請他用叉子為你取下來。我換好木拖鞋,澡堂的拖鞋是用木頭做的,非常沉,上面用車胎做成袢子斜穿過來,走起來,發出很大聲音,嗒嗒地響,下樓走進浴池。


合肥往事:故鄉的老澡堂



當時澡堂設施非常簡單,實用,早先燒不起蒸汽,是用鐵鍋燒水,連著鍋的水泥池子叫“鍋池子”,上面籠著木格蓋板,浴客可以躺在上面蒸燻,與鍋池相連的叫二池子,三池子,池池水溫不同,小孩子多喜歡在最外面的三池子洗,那池子水溫最低,池水也最深,有些小孩甚至把該池當成游泳池,在裡面划水,潛水。因為水蒸氣原因,澡堂裡嚴重缺氧,洗一次澡都會跑出去透幾回氣,常常有人因為燻久了,缺氧從池臺上栽進池裡,旁邊的浴客趕緊將他扶起來,到浴池外面透透氣,休息片刻,再回澡池繼續洗澡。

有的人在坐在澡池裡泡上半個小時,泡得渾身冒汗,昏昏欲睡,喊聲“擦背嘍”,立即有人過來,將你安排躺在躺板上,上摩下擦,伸拳屈腿,左轉右側,放倒扶起,自己不花點滴力氣,就會弄得乾乾淨淨。


合肥往事:故鄉的老澡堂



然後,你回休息間,再親熱叫聲刁大爺,坐到躺椅上,刁大爺就立刻寄上熱毛巾給你擦汗,稍作休息,又給換熱毛巾,根據與你熟悉程度,往往會給你遞幾回熱毛巾;如果跟父兄一塊去洗澡,他們往往在抽菸同時,也遞煙給刁大爺,點著一起分享吞雲吐霧的樂趣。他們有時也對抽菸人的等級作一些評價,公社幹部水上漂,《東海牌》,大隊幹部貓對貓,《雙貓牌》,生產隊幹部大鐵橋,老百姓就是錫紙包。澡堂裡除了看堂子的,還有搓背的,修腳的,等其他服務人員,這些人也都是服伺浴客的高手,每每花個一角錢,就會有人給你捏腳、拿筋、敲膀、捶腿、在輕輕拍打中,讓你漸漸入睡。他們在對浴客服務的同時,也與浴客之間互動交談,在這裡,大家都是街坊鄰居,人與人之間沒有任何隔閡,那種自然、友好、善 良的氛圍讓人久久不願離去。


合肥往事:故鄉的老澡堂



澡客們在澡堂裡聊天、喝茶、調侃、磕瓜子、吃糕點、聊起來上可天文地理,下可達家長裡短,難得一分親熱,閒適,聊累了,躺在躺椅上睡上兩、三小時,看堂的人也不催你,有時,也有人哼起大戲院鬚生趙韻聲空城計唱段,“我正在城樓觀山景,耳聽得城外亂紛紛……”。很快,澡客們又聊起這方面話題,什麼廬劇李道周的花旦,鄭金榮的小生扮相美,唱腔好;什麼京劇名角趙韻聲的老生唱腔不得了。交談的不亦樂乎。

在浴室內,時不時還有那熟悉的瞎子幾聲悠長的叫賣糕點聲,只見他一手拿根竹棍,杵著地面樓板,身上掛著木箱子,內裡放著各類吃食。“香菸,瓜子,桂花糖;烘糕,麻餅,花生米……”。往往花上幾分或一毛錢就可以買點零食吃吃,其快樂之情,難以言表。


合肥往事:故鄉的老澡堂



年少時分,浴後,我喜歡站在窗前,看天河中桅杆林立,帆蓬交錯;有船隻徐徐航行於河中,天河岸邊,搗衣聲,嬉鬧聲,遠處環峰似屏,平湖如鏡,那青山,碧水,白帆,閒情,詩意……那浴後的愜意,至今想起,仍感快意。

早晨(肚)皮包水,晚間水包皮(洗澡),小城人享受著愜意的慢生活,在小城,茶樓,澡堂是市井百姓相互間交往的場所,在那裡,交流各種信息,促進彼此感情,正所謂是澡堂小世界,民俗大風景。


最憶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