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英國小學校長的一封信讓眾多家長淚目:請不要用成績定義你的孩子

英國的北英格蘭一間名為Barrowford Primary School的小學校長瑞秋·湯姆林森(Rachel Tomlinson)和小學老師艾米·伯基特向六年級學生髮放成績單時,附上了一封鼓勵的信,告訴孩子“分數並不意味著一切”。

英國小學校長的一封信讓眾多家長淚目:請不要用成績定義你的孩子

可這封信經過BBC報道並由網友上傳至社交網絡後,引起廣泛強烈的關注。小編查看了一些相關報道,《獨立報》稱這封信是“beautiful letter ”,而有些網友則戲稱這封信為“新任教育大臣上任後應該閱讀的第一份信”。話不多說,讓我們先來看下這封信的內容:

Dear

你的小學結業成績已經附在本信。我們為你感到驕傲,相信你做了最大的努力........

Please find enclosed your end of KS2 test results. We are very proud of you as youdemonstrated huge amounts of commitment and tried your very best during thistricky week.

考試成績並不能反應你有多麼獨特。出題的大人並不像你的老師和父母一樣瞭解你。

However, we are concerned that these tests do not always assess all of what itis that make each of you special and unique. The people who create these testsand score them do not know each of you- the way your teachers do, the way Ihope to, and certainly not the way your families do.

考試不會告訴他們,你們中有些人已經會說兩種語言。你們精通樂器演奏,能歌善舞。你能給小夥伴帶來歡樂,成為他們最值得信賴的朋友。

They do not know that many of you speak two languages. They do not know thatyou can play a musical instrument or that you can dance or paint a picture.They do not know that your friends count on you to be there for them or that your laughter can brighten the dreariest day.

考試不會告訴他們,你能寫詩作曲,球也踢的好。你把家裡的弟弟妹妹照顧的很好。

They do not know that you write poetry or songs, play or participate in sports,wonder about the future, or that sometimes you take care of your little brotheror sister after school.

考試不會告訴他們,你去過多少不同的國度,能說出多少美妙的經歷。你是一個善良和有思想的孩子。

They do not know that you have travelled to a really neat place or that you know how to tell a great story or that you really love spending time with special family members and friends.

考試不會告訴他們,你是一個善良和有思想的孩子。你每天都在儘自己最大努力做好你自己。你的分數只能告訴大家你的一面,但是它不能代表你的每一面。

They do not know that you can be trustworthy, kind or thoughtful, and that you try, every day, to be your very best… the scores you get will tell yousomething, but they will not tell you everything.

所以,分數只是分數,我們可以為自己的分數而自豪,但是請永遠記住,人可以有很多種偉大的方式,考試絕對不是唯一的一種。

So enjoy your results and be very proud of these but remember there are manyways of being smart.

小編有次和很久沒見的同學聊天,從過去的校園生活、學業歷程到如今的情感家庭,談論著往昔那些熟悉或不熟悉的人,發現印刻在我們心中的是他們熠熠閃光的特點,是那些他們身上獨特的東西,唯獨想不起來聊的是他們在“考試分數”上的輝煌。

那些獨特的東西,包括創意、獨立性、對同學的關懷、熱情如火的性情以及他們令人羨豔的才華……也正是這一封信上所涉及的零零總總。

英國小學校長的一封信讓眾多家長淚目:請不要用成績定義你的孩子

這麼一想分數除了“功利”地滿足進取心之外,是不是更多的是“愉悅”著虛榮心。虛榮心用這麼“硬”的分數來證明,似乎我們的智慧與人生的厚度只能放在“分數稱”上才能度量。似乎一切可以被衡量才使得我們有章可循。

其實很多家長希望幫助孩子掙脫這樣單一的評判體系。用“掙脫”似乎太過激進。分數這種框架似乎是一種既定的規則,依舊需要讓孩子適應。但可以想想是否需要讓孩子也拓寬一下規則框架的外沿,讓孩子的能力增加一些更為豐滿的變量。

為了讓孩子獲得更美好的人生,除了從孩子自身的角度去考慮,增加各種人生變量,並驗證各種變量的相關性。另外是否可以換個思路,從教學者的角度思考一下什麼是我們更應該“習得”的。

對此,紀伯倫在《先知》這本書中有很精彩的討論。全文不長,由冰心翻譯,全文如下:

於是一位教師說:請給我們講教授。

他說:

除了那已經半睡著、躺臥在你知識的曉光裡的東西之外,沒有人能向你啟示什麼。

那在殿宇的陰影裡,在弟子群中散步的教師,他不是在傳授他的智慧,而是在傳授他的忠信與仁慈。

假如他真是大智,他就不命令你進入他的智慧之堂,卻要引導你到你自己心靈的門口。

天文家能給你講述他對於太空的瞭解,他卻不能把他的瞭解給你。

音樂家能給你唱出那充滿太空的韻調,他卻不能給你那聆聽受韻調的耳朵和應和韻調的聲音。

精通數學的人能說出度量衡的方位,他卻不能引導你到那方位上去。

因為一個人不能把他理想的翅翼借給別人。

正如上帝對於你們每個人的瞭解都是不相同的,所以你們對於上帝和大地的見解也應當是不同的。”

其實雖然一位老師只能講授相同的知識,但是每個學生所獲得的卻不盡相同。知識的魅力在於不同靈性的人使用相同的知識創造出更多元的世界。

老師所教授的知識是有限的,而每個人對知識的理解是無限的,所以才有好書不厭百回讀,常讀常新一說。可考試的答案是相對單一的。

姑且把更多的人生變量放在一邊,單純從知識本身來看,有厚度的知識亦絕不可能被統一的模式度量。這才有了做學問的必要。“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因此,不論從更多的人生變量來看,還是知識本身來看,是否應當讓孩子以一種更輕鬆的心態看待“分數”。這時候,作為家長不禁反思,這麼死板的評判工具怎麼可以測試這麼有靈性這麼獨特豐富又可愛的孩子呢?

英國小學校長的一封信讓眾多家長淚目:請不要用成績定義你的孩子

最後再來看這位寫信的小學校長湯姆林森,她道出了教育的本質,那就是對每一個孩子個性的尊重與鼓勵,以及身體力行的努力。她希望學生能夠全面發展,而教師的最終目標應當是“教導學生提高個人的能力的同時,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發現自己更多的可能。而不是被分數給束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