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3 3個巨嬰毀掉一家子:如何才能避免《都挺好》中的家庭悲劇?

“所有的孩子都會長大,除了一個人。”

這是童話《彼得潘和溫迪》的開頭。

彼得潘是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因此,他成為了許多人心中的夢,不用為生計奔波,不必承擔作為成年人的責任。

其實,“長不大的孩子”,不僅僅存在於童話世界裡,在現實世界中,“彼得潘”比比皆是。

1.

最近,電視劇《都挺好》熱播。

劇中所暴露的家庭問題,在網絡上,也引發了激烈的討論。

3個巨嬰毀掉一家子:如何才能避免《都挺好》中的家庭悲劇?

“重男輕女”“孝順的人活得最辛苦”“女人太強勢,家庭不幸福”……幾乎每一個話題,都能引起網友共鳴。

這部劇,我也一直在追,簡單地概括一下劇情,就是:獨立、美麗、富有的妹妹不斷為爸爸、哥哥擦屁股的故事。

據我小心論證、大膽假設,蘇家之所以雞犬不寧,除了那些老生常談的家庭因素,其根源在於,蘇家人身上的“巨嬰”特質——蘇家3個男人,都像彼得潘一樣,拒絕長大。

關於“巨嬰”,心理學家武志紅在《巨嬰國》中是這樣定義的:

因為人格發育的不足,很多人並沒有成長為獨立的人格,並不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這些人我們稱之為巨嬰,意思就是巨大的嬰兒。

巨嬰有三個典型的心理特徵:

共生心理:無法獨自生存,沒有生活能力,極度依賴他人。

全能自戀:認為自己就是宇宙中心,所有的需求都應該得到滿足;認為自己的個人形象、道德形象都是完美的。

偏執分裂:偏執,自己的意願、判斷必須堅持;分裂,和自己對立的事物不能共存,是不好的。

有了武志紅老師的理論基礎,接下來,請跟著我一起,對照蘇家男人的行為,具體分析。

2.

先說二兒子蘇明成,他是比較典型的“巨嬰”——“啃老”“媽寶”,也就是心理學上的“共生心理”。

人在嬰兒時期,為了滿足口欲,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哭鬧,繼而引起父母的關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會哭的孩子有奶喝”,蘇明成深諳此道。

小時候,蘇明成便以“哄”的方式,吸引蘇母的關注,蘇母也很吃這一套,對蘇明成有求必應。

“以後掙大錢了孝敬您。”

3個巨嬰毀掉一家子:如何才能避免《都挺好》中的家庭悲劇?

“發了工資就請媽吃大餐,不過,媽你先借我兩千。”

3個巨嬰毀掉一家子:如何才能避免《都挺好》中的家庭悲劇?

對蘇明成來說,這套模式簡單、來錢快,只消動動嘴皮子,久而久之,一遇到麻煩,蘇明成就習慣於找媽媽解決,而且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是靠他的“甜美可愛”換來的。

3個巨嬰毀掉一家子:如何才能避免《都挺好》中的家庭悲劇?

上大學,媽媽花錢買個二本大學上;

找工作,媽媽花錢找關係走後門;

結婚,媽媽買房;

和媳婦浪漫,媽媽每月補貼……

饒是如此,蘇明成還不算太“壞”,最壞的是,他還具有巨嬰的第三個特質“偏執分裂”。

擁有這種特質的人,就像一顆定時炸彈,你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會爆。

在蘇母的縱容下,從小,蘇明成“偏執”地認為,妹妹是拿來欺負的。進入社會後,妹妹反而混得比他好,處處壓他一頭,還時常罵他啃老。

3個巨嬰毀掉一家子:如何才能避免《都挺好》中的家庭悲劇?

面對這種改變,蘇明成產生分裂,在他的世界裡,蘇明玉和他對立,只有蘇明玉不順從他的意志,蘇明玉是“壞人”。

3個巨嬰毀掉一家子:如何才能避免《都挺好》中的家庭悲劇?

燈塔水母,世界上最毒的水母

所以,當媳婦朱麗因為蘇明玉丟了工作,蘇明成爆發了,將親妹妹揍得“骨裂”。

蘇明玉撤銷起訴蘇明成,蘇明成卻反咬一口,認為這是蘇明玉孤立他的陰謀。

3個巨嬰毀掉一家子:如何才能避免《都挺好》中的家庭悲劇?

這套邏輯就是完完全全的嬰兒思維——我是個孩子,我沒錯,都是別人的錯,我揍TA,完全是因為TA是個壞人。

後來,因為“偏執”,蘇明成不顧媳婦朱麗阻攔,執意拿30萬家底投資,不僅被騙,還離了婚。真是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

3.

再說蘇父,蘇大強。

這是一個令人恨得牙癢癢的角色。

“父親”,這是一個象徵著“威嚴”“可靠”的詞彙。然而,這些氣質,在蘇大強身上都不存在。

蘇大強在家毫無地位可言,凡事老婆做主,做錯事還得給老婆罰跪。

女兒被冷落,他即使看不慣,也一言不發;家裡一旦發生爭吵,他便藉故逃避,躲到廁所。

完全沒有做丈夫、父親的擔當。

3個巨嬰毀掉一家子:如何才能避免《都挺好》中的家庭悲劇?

當然,讓一個“巨嬰”承擔如此沉重的擔子,確實有些困難。

“共生心理”“全能自戀”在蘇大強身上尤為明顯,即,我需要照顧,你們都得滿足我任何要求,所有的錯都是別人的錯。

老婆去世後,蘇大強完全地釋放了自己的天性,“作天作地”。

住在二兒子家,不洗澡,渾身是味兒,把馬桶弄得髒兮兮,亂用媳婦毛巾;不做飯,嫌棄外賣難吃;不喝茶,要喝現磨咖啡。

3個巨嬰毀掉一家子:如何才能避免《都挺好》中的家庭悲劇?

遇到問題後,消極逃避,推卸責任。

理財被騙,他狡辯說為了減輕二兒子負擔,將責任推給二兒子,讓子女替他填窟窿。

3個巨嬰毀掉一家子:如何才能避免《都挺好》中的家庭悲劇?

拉肚子住院,向大兒子告狀,說是二兒子照顧不周,還要死要活。

明玉被打,明成被拘留,兒媳婦朱麗逼蘇大強嚮明玉求情,蘇大強張口就把責任推卸給去世的老婆:“你二哥從小就欺負你,你媽偏心眼。“

3個巨嬰毀掉一家子:如何才能避免《都挺好》中的家庭悲劇?

嬰兒還有一個特質,在蘇大強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貪婪。

嬰兒是沒有自制力的,對於喜歡的事物,他們會不斷地索取。

就像“斷奶”,如果父母不主動地去進行這一行為,嬰兒是不會主動斷奶的。

逼大兒子蘇明哲接他去美國享清福,因為,他想住大房子;

美國去不成,逼大兒子蘇明哲給他買房子,還得優選地段,三室一廳,配帶保姆;

3個巨嬰毀掉一家子:如何才能避免《都挺好》中的家庭悲劇?

得知女兒男朋友石天冬開餐館,經常跑到他家蹭吃蹭喝;

蒸桑拿舒服,就總想著去,後來,還因為桑拿蒸多了,送到醫院急救……

蘇大強這個人是可恨的。

在夫妻關係中,他處處依賴於老婆,甚至受控於老婆,老婆瞧不起他,父親尊嚴盡喪;在親子關係中,他強迫子女無條件慣著他,攪亂子女的家庭關係。

一旦巨嬰成為了父親,他對整個家庭關係的平衡,衝擊是巨大的。

4.

蘇明哲,蘇家長子,斯坦福大學高材生,工程師,定居美國,“精英”。

實際上,當你深入瞭解這個人,你會發現,他是一個比蘇明成還“討厭”的“巨嬰”。

剛出生的嬰兒,會進入全能自戀期,認為自己是完美的,無所不能的,只要TA一動念頭,養育者就會依照TA的意願行動。

蘇明哲就是這種狀態的嬰兒。

他是“全能自戀”的典型代表,對個人形象非常滿意(高材生,定居美國),佔據道德制高點(蘇家長子,這個家不能沒有他)。

3個巨嬰毀掉一家子:如何才能避免《都挺好》中的家庭悲劇?

這類巨嬰最可怕的一點就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通俗說,就是光說不練。

在“道德自戀”上,蘇明哲擅長強迫他人來樹立個人的完美道德形象:

把父親甩給蘇明成照顧後,蘇大強吃生病住院,他遠在美國,在電話裡頤指氣使,沒完沒了地埋怨弟弟妹妹,“你們太讓我失望了”,實際上,他才是那個什麼都沒做的人。

3個巨嬰毀掉一家子:如何才能避免《都挺好》中的家庭悲劇?

明玉被蘇明成暴打之後撤訴,作為大哥的蘇明哲沒有對妹妹表示應有的關心,反而向妻子吹噓,我這個大哥說的話還是有用的。

3個巨嬰毀掉一家子:如何才能避免《都挺好》中的家庭悲劇?

失業後,在家吃軟飯,不顧老婆阻攔,要接蘇父到美國生活。妻子不堪重負,蘇明哲反而教育妻子,為什麼你不能陪我一起吃苦。

3個巨嬰毀掉一家子:如何才能避免《都挺好》中的家庭悲劇?

在“個人形象自戀”上,蘇明哲喜歡打腫臉充胖子:

不經思考,答應接父親蘇大強回美國,回美國後,失業了,不能接蘇大強過來,面對蘇大強的追問,不解釋不讓問,直接掛電話。

3個巨嬰毀掉一家子:如何才能避免《都挺好》中的家庭悲劇?

家裡要還房貸,自己失業,長期找不到工作,老婆勸他找份藍領工作過渡,他自認是高材生,瞧不起藍領。

3個巨嬰毀掉一家子:如何才能避免《都挺好》中的家庭悲劇?

蘇明玉到美國出差,撞破蘇明哲失業的事情,他一下子惱羞成怒。

3個巨嬰毀掉一家子:如何才能避免《都挺好》中的家庭悲劇?

在妹妹蘇明玉的暗中幫助下,找到一份年薪12萬美金的工作,卻向家人吹噓年薪20萬美金,並誇下海口,給蘇父買房,三居室,帶保姆,結果,看完房下來,500萬人民幣……

3個巨嬰毀掉一家子:如何才能避免《都挺好》中的家庭悲劇?

蘇明成“壞”是實實在在的,而蘇明哲的“壞”是看不見的,但是傷人最深的。

他帶著虛偽的面具,以“對你好”的名義,脅迫你做裝飾他功績的事情;看似深明大義,實則,全是為了滿足個人的自戀行為。

5.

前天,閨蜜和我分享了一則她與女兒之間的小故事。

飯點,閨蜜喚女兒吃飯,女兒雙手叉腰,生氣地說,我的飯呢?你為什麼不給我盛飯?

閨蜜這才意識到,在不知不覺間,6歲的女兒,已經把媽媽的“照顧”當成理所應當,而且,一旦媽媽沒有做好,她還會憤怒、不滿。

這些日子,閨蜜一直在追《都挺好》,她很擔心,長此以往,女兒會不會也成為電視劇中那樣的巨嬰?

其實,想要避免孩子成長為巨嬰,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不難,就是在家庭關係中,把夫妻關係排在首位,其次才是親子關係。

這樣做有兩個好處。

一、他們會把更多精力、時間投入到伴侶身上,與子女保持了一定距離,給子女一定成長空間;

二、他們不會將在伴侶身上的獲得的遺憾,變成期望,轉嫁給子女。

《都挺好》中,蘇母與蘇父夫妻關係不和諧,她缺少愛,也看不起蘇家,於是,她將心力都注入到了親子關係裡。

3個巨嬰毀掉一家子:如何才能避免《都挺好》中的家庭悲劇?

在她的世界裡,二兒子蘇明成是最親的,蘇明成滿足了她的情感需要,所以,她處處慣著蘇明成。

其次是大兒子,他成績優秀,滿足了蘇母的面子需求,蘇母砸鍋賣鐵也要送他出國,也是因此,蘇明哲從小就覺得自己是“完美”的,不容失敗的。

蘇大強和蘇明玉,則處於忽略狀態。

這樣做,導致的結果就是:蘇大強常年受冷落,晚年報復性折磨子女;兩個兒子因為溺愛,心智不成熟,一個幼稚,一個虛偽。父親不像父親,子女不像子女。

6.

我曾經收到過一封讀者來信,信中記錄了她一次不幸的婚姻。

她婆婆很能幹,公公很窩囊,家裡家外,大部分事物由婆婆操持。

老公是婆婆一手拉扯大的,兩人關係很親密。婆婆經常當著老公的面換衣服,老公洗澡,婆婆還會幫他搓澡,兩個人之間,毫無界限感。

無論婆婆說什麼,老公都言聽計從。

有一次,她懷孕了,不小心有了一些胎動,婆婆就讓她打胎,老公也同意,還說,媽說的都是對的,我媽都不高興了,就是因為你非要這孩子。

她實在忍受不了,忍痛與老公離婚了。

這段故事裡,婆婆和老公,就沒有正確地擺正家庭關係次序。

婆婆將親子關係排在首位,插手兒子人生;

老公將母子關係排在首位,忽視妻子感受。

總結來說,巨嬰製造的家庭矛盾都有一個問題的根源:父母無法放手,與孩子分離;孩子也無法從原生家庭中獨立出來,與伴侶聯合,組成一個團隊。

7.

將夫妻關係放在首位,霍思燕和杜江堪稱典範。

他們時常會在孩子面前擁抱,表達愛意;他們會告訴嗯哼,我們很愛你,但是更愛彼此。

3個巨嬰毀掉一家子:如何才能避免《都挺好》中的家庭悲劇?

嗯哼從小就耳濡目染,在他心中,形成了一個認知,爸爸和媽媽都很愛我,但我不是他們唯一的愛。

有了這個“忌憚”,他不會以自我為中心,認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反而會更關注身邊的人。

在節目中做任務的時候,小小年紀的嗯哼就知道保護媽媽,而不是被保護。

3個巨嬰毀掉一家子:如何才能避免《都挺好》中的家庭悲劇?

另一方面,霍思燕和杜江彼此相愛,他們都能從對方身上得到滿足,很少將期望、遺憾轉嫁到嗯哼身上,對待嗯哼,他們總是說,“他開心就好”,因此,嗯哼擁有了一個獨立成長的空間。

3個巨嬰毀掉一家子:如何才能避免《都挺好》中的家庭悲劇?

當嗯哼不聽話的時候,杜江總是站在霍思燕這邊,堅定地將夫妻關係擺在第一位。

爸爸向著媽媽,孩子在思考的問題的時候,不會認為,只有自己才是對的;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嗯哼獨立思考的能力。

《爸爸去哪兒》裡有一個環節,是“互換爸爸”(這本來就是一個不恰當的環節)。

其他小孩都心安理得地接受了“新爸爸”,只有嗯哼,始終不肯叫陳小春“爸爸”。

他有自己的判斷,他只有一個爸爸,而不是盲目地去接受別人的安排。

3個巨嬰毀掉一家子:如何才能避免《都挺好》中的家庭悲劇?

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嗯哼很小就擁有了獨立的人格,將來,他不一定能成為多麼優秀的人,但是,他一定能成為一個健康、正常的成年人。

回到《都挺好》中,如果將霍思燕、杜江這套模式安插到蘇父和蘇母身上,蘇家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家庭糾紛,馬上就能迎刃而解。

蘇父雖然賺得不多,但是,蘇母對蘇父非常尊重,夫妻之間有了一個平衡關係。

蘇母對子女的關注減少,溺愛的幾率降低。

蘇父在家庭中的地位提升,有了話語權。子女對父親將有所忌憚,不敢胡作非為,蘇母對子女不公平的對待,蘇父敢於及時制止,家庭秩序趨於穩定。

3個巨嬰毀掉一家子:如何才能避免《都挺好》中的家庭悲劇?

8.

每個孩子,終究是要長大的。作為父母,我們無法陪伴TA一輩子,分離是生命的永恆主題。

我們可以關心孩子,引導孩子,但絕不能控制孩子、溺愛孩子,因為,TA終歸要獨自面對這個世界。

在與孩子分離前,作為家長,我們能做的,就是珍惜相伴一生的愛人,鞏固夫妻關係,讓孩子,在一個充滿愛的氛圍中,學會獨立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