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2018年上半年全國車市銷售逐步走弱

2018年上半年全國車市銷售逐步走弱

2018年已過大半,回首今年的汽車市場不難看出,今年1至7月是車市逐步走弱的階段。

主要來看,由於受2017年底2.5%購置稅優惠退出的影響,今年1至2月汽車市場消費表現仍較好,但3至6月的消費增長壓力較大,5-7月雖有降稅預期的影響,同時面對樓市超級火爆,車市5月消費增長率為-1%,6月進口車等待觀望,導致增長率為-7%。今年7月觀望群體購車,但車市零售仍是-2%。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 7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0%。其中,汽車製造業增長6%。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8%,汽車消費-2%,汽車產銷結構持續改善,消費升級類的產品暫時有些干擾。1至7月份,國民經濟運行延續穩中向好態勢,新興動能茁壯成長,車市呈較頑強的低位穩固態勢。

工業生產形勢大好,2018年1至7月份汽車製造業增加值增長6.3%,2017年年度增長12.2%。1至7月的汽車生產1638萬臺,增長3%; 17年新能源汽車生產71.2萬臺,同比增長51%。2018年1至7月新能源汽車生產55萬臺。同比增長68%。2018年1至7月汽車投資增長6.7%的增速也是較1至6月大幅下降。

目前看消費不旺的問題仍較突出,房地產漲價和高銷量增長問題突出,保證車市消費的合理增長的聯動意義重大。6-7月就是車市消費負增長,而且汽車消費額度巨大,拉動消費龍頭效果突出。應該有政策支持車市發展。

總而言之,今年的汽車消費相對低迷,入門級消費依舊不足,中高端消費升級表現突出。。2018年1至7月的汽車消費在2017年低基數下達到增速2%,但7月的消費增長率為-2%。

今年1到7月的汽車增加值9.6%,仍處近期低位。2018年7月汽車產銷量增速14%, 7月增加值6.3%的低增速表現,說明生產數量低增長,但結構表現改善。7月汽車業增加值是遠高於製造業增加值平均水平,為製造業穩增長貢獻很大。

從產量上看,1至7月份汽車生產1638萬輛,增長3.2%;7月份轎車生產90萬輛,增長4%;30天的日均汽車生產6.7萬臺。相比17年7月的6.7萬的較低增速,今年表現相對較穩。日均轎車生產2.9萬臺,環比1至6月數據,呈基本持平走勢。轎車去年7月日均2.8萬臺,今年7月走強明顯。

今年1至7月消費結構進一步放緩,細分市場來看,轎車生產90萬臺,增速4%增長,SUV生產64萬臺,增速-6.7%。SUV對轎車分流逐步弱化。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7月新能源汽車生產55萬臺。同比增長69%,恢復較快增速。

2018上半年新能源車市場月度環比上揚

在總體中國乘用車市場走勢年初高、隨後持續下行到夏季谷底的正常走勢下,新能源乘用車呈現頑強的月度環比向上趨勢。

2018年新能源乘用車市場走勢呈現開門紅的特徵,1月份的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到31638臺,同比增長483%。因為春節因素,今年2月2.9萬臺的規模,應該說是表現良好的。

3月政策明朗後的銷量暴增到5.57萬臺,4月進一步拉昇到7.2萬臺,5月拉昇到9.2萬臺,6月回落到7萬臺,7月保持在7萬臺水平,環比6月的走勢實際是走強的,相對於17年的7月的走勢平緩,今年7月實際市場走勢較好,6月有部分補貼前銷量衝刺等因素,實際6月走勢偏弱不強,7月新能源狹義乘用車走勢很好,體現了新能源乘用車在政策明朗後的階段性發展動力較強。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新規實施,消費者對於新能源汽車的需求不再僅僅作為“佔號神器”來使用,因此7月新能源乘用車呈現插混走強特徵。總而言之,插混車型今年前七個月的表現力都不俗,成為表現最強的動力類型。今年1至6月保監會交強險汽車銷量數據體現深圳暫時超過上海、北京。由此可知深圳和上海的新能源主要是插混,也是市場競爭逐步激烈的體現。

2018年7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到7.17萬臺,總體同比增速74%。7月的純電動轎車56%的增速,體現了區域市場的差異化拉動效果。由於低基數的促進,7月插電混動同比增速135%,近期插混較純電動增長更強。

受新規影響,7月純電動中的A00級電動車有1.67萬臺,同比下降了25%,佔純電動乘用車34%份額,較17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4個百分點。

目前,A級已是新能源汽車的最大的市場。A級電動車銷量主要是由於北京市場的拉動,去年的年初銷量較低,但由於新規實施後,今年的7月的A級電動車同比增193%,環比6月增8%,體現較好增長態勢。而A0級電動車出現較強增長態勢,同比與環比都是暴增。

新能源車作為新生事物,其產銷體系也是快速變化。我們前期是生產為主的體系,近期成為銷售為主的體系。從品牌來看,今年比亞迪表現優秀,1至6月同比暴增93%。奇瑞和五菱的新能源表現特別好。

2017年全年銷售新能源乘用車72萬臺,較2016年增長5成,今年1至7月新能源乘用車繼續保持較強的高增長走勢,隨著基數提升,7月增速36.6%的大幅放緩相對合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