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腫瘤標誌物升高,就是腫瘤復發或治療無效嗎?

藍冰天雪


提到腫瘤標誌物,不少人可能會耿耿於懷。腫瘤標誌物水平的升高或者降低,讓多少人夜不能寐,又讓多少人暗自欣喜。

但是,你真的瞭解腫瘤標誌物嗎?腫瘤標誌物真的能夠準確反映腫瘤的發生、發展嗎?對於癌症患者而言,腫瘤標誌物水平升高,癌症就一定復發了嗎?

需要為大家說明的是,腫瘤標誌物水平略微超過參考值,一般認為是輕度升高;只有持續大幅度的升高,才能被稱為“有意義”


腫瘤標誌物不一定由腫瘤細胞產生

腫瘤標誌物是一種可溶性糖蛋白,存在於某些癌症患者的血液,尿液或組織中。它們通常由腫瘤細胞產生,但在某些情況下,也可以由正常細胞產生,以響應惡性腫瘤或某些良性病症

到目前為止,已經有20多種不同的腫瘤標誌物被發現,並且用於臨床診斷和監測治療。

腫瘤標誌物的作用其實非常的多,除了用於篩查健康人群或高風險人群是否可能存在癌症進行癌症或某種特定類型癌症的診斷,還能夠評估患者的預後、預測患者對於治療的潛在反應、並且監測患者接受手術,放療或化療後的恢復情況


腫瘤標誌物不是診斷癌症的金標準

儘管腫瘤標誌物水平升高表明可能存在癌症,但僅靠這一點並不足以診斷癌症。腫瘤標誌物不是診斷癌症的金標準,病理組織活檢才是

並不是所有癌症患者的腫瘤標誌物都會升高,特別是患有早期癌症的患者。甚至,有些癌症患者的腫瘤標誌物在整個治療期間,都不會出現大幅度升高的現象。

腫瘤標誌物升高也許是個“假像”。以甲胎蛋白為例,甲胎蛋白可以幫助診斷肝細胞癌,但是在一些肝臟疾病中,甲胎蛋白的水平也可能升高。也就是說,腫瘤標誌物升高並不能說明就一定患有癌症

以下是在沒有腫瘤形成的情況下,也會引起腫瘤標誌物升高的一些常見原因


在某些類型的癌症中,腫瘤標誌物的水平反映了疾病的階段(程度)和/或患者的預後。同時,腫瘤標誌物也可以預測癌症的治療情況

腫瘤標誌物水平的降低或返回正常水平可能表明癌症對於治療有反應。但請注意,腫瘤標誌物升高並不一定就意味著治療無效。在某些情況下,由於細胞裂解,腫瘤標誌物水平可能在有效治療後升高,但這種升高並不代表著治療失敗。

只有在腫瘤標誌物水平持續升高,並且缺乏臨床症狀改善的情況下,才可能表明治療失敗。同時,如果在完成癌症治療之後,腫瘤標誌物水平仍然升高,這通常表明可能存在持續性疾病。


腫瘤標誌物升高不一定就是癌症復

治療結束後,腫瘤標誌物也可用於預測某些腫瘤的復發。

需要注意的是,腫瘤標誌物水平的一次升高,並不能說明癌症一定出現了復發或轉移,需要在一段時間內進行連續測量,動態監測才能作為判斷的依據。

當然,對於復發或轉移,臨床上最重要的判斷標準就是影像學診斷,而腫瘤標誌物的變化只是為了更加便於監測病情變化。


寫在最後

由於腫瘤標誌物的檢測並不是完全特異性的,因此,臨床上通常根據腫瘤可能發生的部位、性質及其生物學特性,針對性地將多項腫瘤標誌物聯合檢測,這可以提高癌症的確診率,減少“假象”的出現。

例如,CA19-9、CA24-2和AFP的聯合檢測,可提高原發性肝癌的確診率;CA72-4和CA19-9的聯合檢測,可提高消化道腫瘤的確診率。

同時,對於腫瘤標誌物,既不能過分看重,也不能過分輕視。我們必須清楚地知道,腫瘤標誌物的動態變化才有意義,聯合影像學檢查監測病情才更全面,結合病理確診才是王道


美中嘉和看腫瘤


差不多就是這樣。

腫瘤標誌物升高並且又被確診我為惡性腫瘤的患者,對這些人腫瘤標誌物的意義就很重大,可以作為判斷治療效果和是否復發的相當有用並客觀的指標。對於經手術治療的腫瘤患者,術後相關的腫瘤標誌物就應該下降。如果沒有下降或者沒有下降到正常水平,就說明還存在其它問題,比如病灶切除不完整,周圍淋巴結中還潛藏著腫瘤細胞。


而如果先下降到正常,然後又再次升高,則強烈提示腫瘤已經復發轉移,應該及時想辦法控制,比如通過放射治療或者化療等等。對於化療的患者,如果腫瘤標誌物先下降後升高,則強烈提示腫瘤突變出了耐藥性,腫瘤細胞已經進化了。需要及時調整用藥,要麼加大劑量要麼換別的藥。


什麼是腫瘤標誌物?

圖示:當前常用腫瘤標誌物以及和腫瘤的對應關係。


腫瘤標誌物顧名思義就是可以用來代表腫瘤存在的物質,但實際上絕大多數腫瘤標誌物並不具有唯一性,因此常常要依靠其量的變化來判斷,最終診斷依然要依賴影像學檢查眼見為實,或者細胞學檢查,同樣是眼見為實。


對於做體檢篩查的普通人而言,腫瘤標誌物超標,並不代表一定存在腫瘤,但必須進行進一步檢查,才是對自己負責的態度。鑑於許多影像學檢查本身就對人有一定危害,因此先使用腫瘤標誌物進行粗篩還是很有價值的。


體檢腫瘤標誌物解讀

  • 檢查結果陰性:
恭喜,你當前已經患上相應惡性腫瘤的可能性不大

  • 檢查結果陽性:先別緊張
首先複查一次,如果依然陽性,那就考慮做進一步深入檢查。


指標輕度升高者,可以考慮過一段時間,到同一家醫院再次檢查,觀察指標變化趨勢,是維持穩定,還是在發生進行性的升高,如果是進行性升高,則患有相應惡性腫瘤的風險就比較大了,此時應該考慮做其它檢查,進行確診。

圖示:腫瘤標誌物可以在尚未發展為癌細胞時就已出現,所以腫瘤標誌物輕度升高者,需要持續跟蹤和觀察


如果指標升高較多,比如翻倍。或者有多項腫瘤指標陽性,那麼必須儘快做醫學影像學和細胞病理學等深入檢查,儘快確診。


最後,要強調不要比較不同醫院的檢測值,因為儀器試劑方法學的差異,讓跨醫院比較失去意義。


裸猿的故事


腫瘤標誌物是腫瘤在發生和增殖過程中由腫瘤細胞分泌出來的一類物質,它可以在實驗室內通過生物、免疫及生化等方法被定性或定量地檢測出來。腫瘤標誌物在早期診斷腫瘤的時候作用並不明顯,因為很多腫瘤在早期它的標誌物並不升高。很多時候腫瘤標誌物用來判斷治療效果和評估預後以及復發轉移的風險。



如果治療後,腫瘤標誌物升高,大部分可以提示腫瘤病灶沒有控制好。或者是說腫瘤有復發轉移的傾向。說到具體的腫瘤標誌物情況可能不完全相同,大部分腫瘤患者經過治療後腫瘤標誌物是進行性下降的。但是還要排除一些情況,因為腫瘤標誌物並不完全代表腫瘤,一些良性疾病也有升高的情況。各種部位,如胃、腸道、肝膽、泌尿生殖系統、肺部等處的炎症、感染、息肉、炎性增生、肝腎功能不良等,甚至一些食物、藥物,均可以導致一些腫瘤標誌物的濃度增高。



如果治療後腫瘤標誌物升高,腫瘤標誌物水平的降低或返回正常水平可能表明治療對於癌症是有效的,但是腫瘤標誌物升高並不一定就意味著治療無效。在某些情況下,由於細胞裂解,腫瘤標誌物水平可能在有效治療後升高,但這種升高並不代表著治療失敗。只有在腫瘤標誌物水平持續升高,並且缺少臨床症狀改善的情況下,才可能表明治療失敗。



除了評價療效,有些腫瘤標誌物還能評價術後復發轉移的風險。腫瘤標誌物水平短時間升高,並不能說明癌症一定出現了復發或轉移,需要在一段時間內進行連續測量,腫瘤標誌物水平連續升高才能作為判斷的依據。另外還要結合影像學診斷,必要時行病理檢查,而腫瘤標誌物的變化只是一種監測手段。確診只有病理才是金標準。



對於腫瘤標誌物在腫瘤治療和評估復發轉移的應用上我們的建議是這樣的:

1. 腫瘤標誌物 濃度下降到參考範圍內或下降 95% 以上,提示腫瘤治療有效;

2. 腫瘤標誌物 濃度下降但仍持續在參考範圍以上,提示有腫瘤殘留和(或)腫瘤轉移;

3. 腫瘤標誌物 濃度下降到參考範圍內一段時間後,又重新升高,提示腫瘤復發或轉移。


乳腺科王醫生


“腫瘤標誌物的升高原因多樣,而體檢者若檢查出腫瘤標誌物增高,可先到當地正規的醫院進行復查,此後,醫生會根據指數增高的幅度、個人的症狀、既往的病史等因素進綜合評估。”閻鈞教授說。

在一般情況下,如果腫瘤標誌物指數輕度增高,可在正規醫院複查一次;如果指數持續在危險範圍波動,需定期複查;如果指數有不斷增高的趨勢,則需要進一步依據其他檢查以實現確診。

此外,只有持續觀察腫瘤標誌物的動態變化才能作為判斷癌症的依據。

如果患者之前有腫瘤病史,家族中存在遺傳,在隨後的跟蹤檢查中發現腫瘤標誌物持續升高,那麼需要提高警惕,進一步進行CT、B超等檢查。

如果一次檢查結果某項指標輕度升高,應找專科醫生加以分析,先排除一些影響檢測結果的因素,並在一到兩個月後再複查。或者動態觀察,不要過於緊張,但也不能掉以輕心。

如果檢查結果顯示,某項指標中重度升高,或者多項指標持續升高,那麼,該患者腫瘤發生的可能性會比較高,建議儘快就醫。

“許多患者在確診癌症時發現已是中晚期了,這類人群治療效果一般較差差了很多。”閻鈞教授強調,隨著腫瘤發病年齡的逐漸年輕化,務必重視定期健康查體,而40歲以上人群更需要進行腫瘤篩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