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把腹部包塊揉散揉軟,可以治療很多疾病

1

吃多動少要生病

《黃帝內經》異法方宜論篇講:「中央者,其地平以溼,天地所以生萬物也眾。其民食雜而不勞,故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蹺,故導引按蹺者,亦從中央出也。」

講的是在中原地帶,土地充足遼闊,能吃到的食物多種多樣,人們吃得豐富又勞作少,就容易生一些氣血厥逆、寒熱不調的病。也就是:還沒到老年就開始體力、精力嚴重衰退,氣血不調,上熱下寒。

此處的中央,可能指中原地區的幾個省,但也可能指身體的中央地帶,也就是腹部

把腹部包塊揉散揉軟,可以治療很多疾病


2 在腹部做文章可治病

腹部正中央有任脈,其兩側有肝、脾、腎三條陰經,所以可以說腹部是陰脈之海;在任脈兩側,還有足陽明胃經,胃經從頭貫足,可謂是陰中之陽;在身體兩側,還有足少陽膽經。

所謂「經脈所過,主治所及」,在腹部做足文章,可以治療很多種疾病

推拿按摩,在《內經》成書時代,被稱為導引按蹺,是一種很重要的治療手段。

在門診接治的患者中,幾乎所有的慢性病患者,腹部都有很多包塊和條索,對於這類患者,餘老師會推薦他們做腹部推拿,用推拿手法疏通腹部經絡的堵滯,解除經筋粘連。

腹部有幾個部位是痰溼凝結和肌肉粘連的重點,最嚴重的一般是肚臍周圍,其次有中脘區域、小腹區域,還有就是足陽明胃經的路線。之所以說區域,是因為推拿作用的是一條線或者一個面,而不是像針灸那樣是一個點。

特別要指出的是:肚臍及周圍,神闕穴是連接先天能量和後天能量的唯一穴位,也是啟動先天能量的核心和關鍵

把腹部包塊揉散揉軟,可以治療很多疾病


此時,請你用手摸一摸自己肚臍周圍有沒有硬塊或者是痛點。腹部的包塊越多越硬,病就越難治;反之,把包塊揉散揉軟,再嚴重的疾病也有康復的希望。

宋代修煉家張紫陽在《悟真篇》曾言:「勸君窮取生身處,返本還源是藥王」。這裡的生身處,指的就是肚臍神闕穴


3 用揉腹的方法把病根拔掉

已故李世音老人談到揉腹法時說過:所有病根,都在此處,揉肚臍就是要把產生疾病的供養切斷,把疾病的有序化打亂,拔掉病根,病灶失去了供養,疾病自然就無法再生長髮展。

揉腹操作起來相對簡單,可以請專業中醫推拿師施手法治療,症狀輕者也可以自己經常揉揉推推腹部,堅持日久,自有祛病延年之良效。

當代人普遍吃的太多太好,同時又消化吸收差,導致不是很胖,就是很瘦,其實這都是脾胃肝膽方面出了問題。

把腹部包塊揉散揉軟,可以治療很多疾病


做腹部推拿時,除了疏理消除腹部的包塊與條索,大小便也會變得更正常有規律,排出體內鬱滯過剩的垃圾,同時又能對肝膽脾胃起到雙向調節作用。實證可以瀉,虛證可以補。胖子經過一段時間的腹部推拿,可以逐漸變瘦;營養不良的瘦子經過腹部推拿後,脾胃功能得到疏理加強,氣血變得旺盛,肌肉慢慢會變得強壯起來。

陽明胃經,是多氣多血之經,經常疏理,可讓身體氣血充足,有效治療各種胃病,如胃脹、胃痛、胃潰瘍等,對吃不下飯味口不好有明顯療效,同時可治療膝踝關節問題。因為,膝踝關節大部分都被足陽明胃經所包裹著。

有些患者能吃的下,但是消化力差,飯後腹部經常脹滿不適,還有些患者腿部容易腫脹,這時候就需要處理脾經。

《素問·至真要大論》講,「諸溼腫滿,皆屬於脾」,就是這個道理,脾胃經都通暢,吃喝拉撒正常,結果必然會有個健康的好身體。

在咱們中國古代成語中,有一個成語叫「腹背受敵」,簡單來說,指的是腹部和背部受到威脅時,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