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中國電商界鼻祖:他曾是馬雲最強的對手,放豪言5年內超過阿里


中國電商界鼻祖:他曾是馬雲最強的對手,放豪言5年內超過阿里


慧聰網興起於黃頁式時期的B2B平臺,坦白講,要論資排輩,比阿里巴巴還要早上幾年。

2018年3月,慧聰集團公佈2017年財報,數據顯示集團總收入約37.025億元。營收主要來自B2B交易平臺的新分部,貢獻20.41億元,而曾經的後輩阿里巴巴年收入達2502.66億元,是慧聰的67倍之多。

1955年郭凡生出生於北京,隨後跟隨父母一起到了內蒙,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工經系。1985年發表《股份制-中國企業改革的唯一出路》一文,在學術界引起理論交鋒,是當時國內理論界公認的、較有突出科研成就的青年學者,8年中發表專著5本,論文100餘篇,計200多萬字。紮實的經濟學理論水平與體制和政策研究的成果,為日後建立慧聰業務系統與公司體制創新打下厚重的基礎。


中國電商界鼻祖:他曾是馬雲最強的對手,放豪言5年內超過阿里


1992年10月郭凡生下海創業,拿出多年積讚的7.4萬元,與王衝、王永慧等人合夥成立了慧聰公關信息諮詢有限公司,在當時,8848、新浪、搜狐的創始人還在美國讀書,馬雲也還在杭州當英語教師。可以說是最老的一批互聯網企業。

創業初期,郭凡生和員工一起騎著自行車,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將家電、計算機等經銷商的報價信息收集起來,進行分類、加工處理。

以投稿的方式在《首都經濟信息報》和《計算機世界》開闢了家電和計算機產品報價欄目,後來開始印刷的《中國商情快報—家用電器》,面向北京家電商場發行,這就是慧聰商情的前身。當時只要有人買電器,拿出郭凡生的雜誌,就能買到最低價的產品。他也因此被稱為“中國分類廣告之父”。

1999慧聰得到了IDG的投資,並轉型互聯網,確立了“網+刊”結構的新戰略,即線上業務與以慧聰商情廣告為代表的線下業務相結合;2003年慧聰在香港上市,造就了一百多個百萬富翁,在團隊激勵這塊,郭凡生捨得給予,這種思維也領先於當時國內大多數企業家。2004年5月正式命名為慧聰網,同時推出綜合B2B服務平臺——“買賣通”。當時慧聰的地位,相當於現在的阿里巴巴。


中國電商界鼻祖:他曾是馬雲最強的對手,放豪言5年內超過阿里


2006年《贏在中國》欄目中,有個觀眾看到了慧聰的危機,阿里巴巴在整合各個優勢,如果馬雲把雅虎整合好了,慧聰的優勢就會消失,而轉頭會打掉慧聰,郭凡生不以為然,說道:“我都已經這麼成功了,你都不相信我,你憑什麼讓人相信你,一個比我還不成功的人”,當時慧聰如日中天,馬雲做的是小件商品,研發了“誠信通”,郭凡生做的是大件商品,研發了“買賣通”,兩者雖然經營不同產品,但競爭遲早會來臨,郭凡生顯然沒有認識到危機。

隨著中國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郭凡生滯後的轉型,給阿里創造了空間。“南阿里,北慧聰”2013年,慧聰網市值翻了2.5倍,郭凡生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公司5年內超越阿里巴巴。截止到2018年6月,已過去了五年,慧聰市值為51.8億港幣,而阿里巴巴市值達3.4萬億人民幣,曾經的電巨頭,差距已越拉越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