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沈建光:9月通脹上行不改貨幣政策放鬆 壓力繼續上漲

京東金融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點評CPI:9月通脹上行不改貨幣政策放鬆

9月CPI同比上漲2.5%,比8月提高0.2個百分點,顯示通脹壓力繼續上漲。

其中,非食品價格的上漲是通脹上行的主要原因,居住、教育和醫療保健漲幅均超過2.5%,石油、柴油等能源價格漲幅超過20%。受到季節因素和極端天氣影響,鮮菜、鮮果等食品價格的價格上漲推動環比CPI上升;非食品中的教育、房租、衣著、能源等價格也都呈現普漲。

我們在報告《中國是否陷入“滯脹”?》(8月31日)中提到的,當前中國經濟增長下滑,極端天氣、房地產政策的調整、基建項目的加快落地以及貿易戰陰影等內憂外困之下,通脹壓力增大,短期內有類似“滯脹”的情況。從最新數據來看,消費品和能源價格的上漲壓力需要保持關注。

當然,雖然當前CPI有上漲的勢頭,但考慮到去年較低的基數效應,年內通脹應該不會成為威脅。而從中期來看,我們需要避免另一個風險,類似於上個世紀90年代日本出現的“流動性陷阱”風險,即經濟下滑,但依靠貨幣刺激,經濟仍難以恢復活力,也難言通脹,甚至有通縮風險。當前中國雖然貨幣政策寬鬆,但仍然存在資金在銀行間淤積,很難流向實體經濟的現象。

究其原因,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一是從資金需求端來說,諸多企業債務負擔較重,利息成本增加,盈利能力下降,實體經濟貸款需求疲軟。二是從資金供給端來說,銀行以往更加青睞於將信貸資源配置在房地產與融資平臺,而當前房地產項目信貸受限,基建投資雖然資金需求旺盛,但地方債務負擔加重,且項目投資回報週期長,當前銀行風險偏好仍然較低。

因此,貨幣政策方面,雖然當前通脹有所抬頭,但整體並不足以阻止政策放鬆。相反,外部貿易戰風險,內部經濟下滑壓力較大的背景下,預計寬鬆貨幣政策仍然是主要方向。結合,央行易綱行長近期“槓桿已經穩住”、“利率政策和準備金率方面仍有足夠的空間調節”、以及“我們在為最壞的情況做好準備”,我認為,降息、降準仍舊可以期待。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