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雍正帝登基立下大功的隆科多,為什麼在後期背叛了他?

老人頭侃史


無論是赤忠還是背叛,對於隆科多這種人來說,大都是因為權欲和利益,以忠心博取權位,是投機者慣用的手段。然而,至於背叛,雍正都是皇帝了,隆科多作為相當於宰相的一等公爵、總理事務,他為什麼要背叛?所以,背叛有時候只是罪名,並一定是事實。

雍正當上皇帝后,在年羹堯上的奏章上硃批說:“舅舅隆科多,此人朕與爾先前不但不深知他,真正大錯了。此人真聖祖皇考忠臣、朕之功臣、國家良臣,真正當代第一超群拔類之稀有大臣也。”

雍正在潛邸時,年羹堯就是心腹,年幫他做過很多機密事情,尤其是在推動他坐上皇帝寶座這一大事中,功不可沒,二者之間,可謂親密無間,對他說的話,自是肺腑之言。那麼,“此人朕與爾先前不但不深知他,真正大錯了”,說明什麼?說明他和年之前對隆科多有過不好的印象,有過誤解,更有過戒備。而在康熙去世、自己登基之後突然冒出這樣一句褒獎之詞,可見隆科多在雍正登基過程中是立了大功的,也說明,隆科多投靠雍正的時間也不很久,可能就在康熙去世前,否則,雍正不會在此時突然來一句與年羹堯以前評價隆科多十分反常的話語。

隆科多為什麼倒向胤禛,而且倒得那麼晚?康熙晚年,隆科多以理籓院尚書、署理步軍統領,掌京師禁衛,是康熙倚為安全保障的大臣,同時也是各皇子極力拉攏的對象。他倒向胤禛,是因為他明顯看到了胤禛的勝算,於是,不失時機地孤注一擲,為的自然是爵祿利益。正如史學家孟森所說說“隆科多獨出此道,以博非常之富貴。”“非常之富貴”,道出了隆科多及時轉向、陡然投靠雍正的玄機。

雍正五年(1727),隆科多因結黨營私、私藏玉牒之罪被逮捕、抄家,經審,列出他41條大罪,隨後關進暢春園,永遠圈禁。他的大兒子撤職,次子發配黑龍江。第二年,隆科多卻死於暢春園。

我們從雍正對隆科多抓得如此之快,罪列得如此之多,死得如此之速,便能產生一點主觀疑問,雍正是不是盼著隆科多速死?確實,雍正欲除隆科多已經到了急不可耐的程度,原因是,隆科多掌握了雍正上位的機密,而且朝野關於雍正繼位不正的謠言已經滿天飛,除掉隆科多,那些機密之事便隨之入土,繼位自然名正言順了。

有人或問,那麼上位之時為何不馬上著手處理隆科多?雍正聰明,不會做那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傻事的。


帝國的臉譜


隆科多背叛雍正、參與“八王議政”逼宮的舉動,從政治鬥爭的角度來說並沒有錯,只不過是一場成王敗寇的失敗政變罷了。政治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當初隆科多扶保四阿哥胤禛,往小了說是為延續佟氏家族的長盛不衰,往大了講是要確保以佟氏家族為代表的傳統旗人貴族勢力,在滿清政權中的政治、經濟特權。

可是雍正繼位後,推行的火耗歸公、旗人耕種、官紳一體納糧等一系列新政措施,幾乎條條都在很大程度上觸動了旗人貴族的經濟“奶酪”。

另外在政治上,雍正任用年羹堯、李衛、田文鏡等親信故舊,還積極得通過科舉渠道選拔王文昭、劉墨林等人才填充官場,對昔日舉足輕重的旗人貴族來說,又何嘗不是一種權力稀釋。

因而,隆科多對雍正的背叛,實質上可以解讀為旗人貴族集團為保有昔日的政治經濟特權,與胤禩、旗主王爺、弘時等勢力結為政治盟友,再利用上清流黨“非暴力不合作”式的集體沉默,針對雍正推廣一系列新政舉措而展開的激烈反撲。

談到以上的結論,竹山要回顧一下康熙晚年的政治生態格局。當時瓜分朝廷國家權力的參與者,籠統起來主要有這麼幾股大的勢力:

以太子胤礽、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為代表的皇子阿哥;

以任伯安、劉八女為代表的士紳群體;

以魏東亭、隆科多為代表的功臣勳舊;

以佟國維、馬齊為代表的八旗親貴;

以張廷玉為代表的漢族重臣;

還有尚未浮出水面的清流集團。

這些不同陣營的勢力之間,又互相交集、盤根錯節,造成了康熙晚年朝政日益複雜的局面,稍一涉及某個群體的既得利益,便會牽一髮而動全身,呈現一團亂麻的政潮亂局。

此情此景,即便康熙有心做出一些調整,但具體落實到清查國庫欠款、清理刑部冤獄等事務上時,往往又要橫生枝節遭遇集團性的阻力,只能採取和稀泥維持著朝廷表明上的安穩。

不過話說回來,出現這樣的混亂局面,也不能完全怪康熙。

一代人有一代人要做的事情。

康熙繼位當年,南明的永曆政權剛剛覆滅。然而盤踞南方的三藩勢力、孤懸海外的臺灣鄭氏、來自西北的準格爾汗國,以及西伯利亞方向上的沙俄老毛子,都是威脅滿清這個初建政權生存的巨大外部隱患。

攘外必先安內。康熙年間的執政特點,自然而然得傾向於了出讓政治、經濟等實際利益,用以團結、拉攏各方勢力一致對外。

可以這麼說,清朝放權的“紅利期”,在康熙晚年已經接近尾聲。剩下清廷中央集權的“改革期”,大多是像年羹堯、八爺黨、清流勢力一樣難啃的骨頭。

康熙的眼光很準,選擇了胤禛這樣一個鐵面無情、手段強硬的繼位人,來推行下一階段中央集權的改革。只不過雍正要乾的都是得罪人的活,所以註定要遭受來自於方方面面對新政推行不滿之人的非議、誹謗。

發發牢騷的非議、誹謗,還不是什麼大問題。更要命的是那些手握實權,又有經濟實力的反對派,比如胤禩、隆科多、旗主王爺等人勾結在一起謀劃發動推翻雍正的政變,八王議政便是他們給雍正上的一道“硬菜”。

這當中有關隆科多對雍正的背叛動機,上文中竹山已經做了宏觀的解析。下面,竹山將從微觀的幾個細節,來發掘隆科多與雍正是如何積累的矛盾,到最後形成完全的政治對立。

隆科多是康熙在親征西北期間看中的人才,經過多年的考驗,終於放下心來將他安排在了九門提督的重要位置上。

康熙駕崩後,隆科多作為康熙留給雍正的政治遺產,與張廷玉、馬齊、廉親王胤禩、怡親王胤祥一道構成了雍正的御用行政班子。

混跡官場多年的隆科多,起初十分識趣得處處迎合雍正的心思。比如當雍正提出要清查各省藩庫虧空的想法時,隆科多立馬站出來推薦了諾敏,第一時間表達了與雍正高度一致的政治立場。

只不過諾敏貪功冒進,繼而曝出了挪借山西晉商銀子充當藩庫存銀的醜聞。隆科多這個舉薦人,自然要在雍正跟前抬不起頭來。

諾敏一事的餘波未平,隆科多的寶貝兒子又給他老子惹下了大禍。

這個隆大公子為了跟劉墨林爭風吃醋,出面實名舉報劉墨林逛窯子嫖妓,一來二去鬧得連雍正都知道了這事,嚇得隆科多趕忙跑到宮中請罪,跪到雙腿發麻幾乎站不起來,也沒等來雍正的召見。

隆科多是比較低調、遮掩的,可架不住兒子在外頭胡吃海喝、揮金如土,這些錢哪來的?還不是他老子隆科多給的。這不等於是暴露了他老子隆科多是個貪官嗎?而雍正整頓吏治的其中一項,就是整肅貪官。

更讓隆科多心存危機感的是年羹堯的遭遇。

當年雍正之所以能夠壓倒八阿哥胤禩成功繼位,在內靠隆科多、十三阿哥胤祥控制京城內外兵權,在外倚仗的就是陝甘總督年羹堯控遏十四阿哥胤禵在西北的二十幾萬軍馬。而且年羹堯還有平定阿拉布坦、羅布藏丹增聯合叛亂的戰功。

可是年羹堯後來的遭遇呢?還不是被一貶再貶,最後三尺白綾掛在了城門洞裡。

這當中固然有年羹堯囂張跋扈的因素,但雍正對功臣狠心賜死的舉動,對隆科多來說必然也是多有觸動,十分得沒有安全感。事情一件件累積下來,讓隆科多越發覺得當初保護雍正繼位是“扶錯了人”,因而選擇以扶植弘時登上皇位為條件,參與了胤禩策劃的八王議政。


劇透歷史


歷史上,隆科多沒有背叛雍正,也沒有投靠八爺黨。所謂背叛,是《雍正王朝》的劇情。在劇中,隆科多是個機會主義分子,依靠佟國維的佈局,坐上了九門提督的位置,掌握了京城的兵權。

在雍正繼位時,隆科多順水推舟地宣讀康熙遺詔,沾了點擁戴之功,成了上書房大臣。按理說,隆科多的人生雖不及“佟半朝”卻也足夠輝煌了,可最後他卻走了偏路。

小多子,為什麼背叛雍正呢?這要從他保舉諾敏開始說起。

雍正剛剛上位的時候國庫沒錢,可那麼大一個國家到處都要開銷,官員俸祿、西北糧餉、修黃河大堤、疏通漕運……

要生錢,無非就是開源和節流。開源就要變法,當時內憂外患,條件還不成熟,那就只有節流。節流首先就要清理虧空,讓各省將錢款補上來。

於是,雍正就想通過清理虧空打開新局面。山西是大清虧空最嚴重的省,一旦這塊硬骨頭被拿下,其餘省的虧空就好辦了,所以雍正對山西清理虧空寄予厚望。

隆科多剛到上書房上班,想表現一下自己,也為了爭奪人事權。於是,他提出任命諾敏為山西巡撫,理由是諾敏清廉還因得罪過八爺一直坐冷衙門。

隆科多的理由很合雍正的意,在清朝,清官可比熊貓還珍貴。關鍵是諾敏得罪過八爺,那就是八爺的敵人,而雍正最大的敵人就是八爺,敵人的敵人就是盟友。隆科多有過功勞,又是首次推舉人,提議當場就被雍正通過。

諾敏到了山西以後,剛開始也很賣力地追繳欠款,召集官員分派任務。可畢竟是幾十年的虧空,諾敏滿腔抱負很快就被現實打倒。

隆科多不能眼睜睜地看著諾敏完不成任務,於是就指導諾敏忽悠雍正。小多子為了將諾敏徹底與自己綁到一起,就授意山西官員去給諾敏母親送禮。

諾敏就在內外的壓力下,開始變黑,他向雍正上書已經追回欠款。雍正一高興,賞賜一塊“天下第一巡撫”的牌匾給諾敏,還向各省明詔表彰。隆科多是諾敏的伯樂,自然在朝中的地位也能上升。

鄔思道知道這事後,覺得有蹊蹺,準備糾正雍正的錯誤。於是,鄔思道聯合李衛、田文鏡提醒雍正,山西的事沒那麼簡單。雍正為了查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又派了圖裡琛前往。

隆科多為了保全自己的嫡系,想拉攏圖裡琛,讓他配合。結果圖裡琛為了向皇帝表忠心,第二天就把隆科多給賣了,將隆科多對他說的話全部告訴了雍正。

圖裡琛到山西后,聯合田文鏡,戳破了諾敏的謊言。這時候被打臉的,首當其衝就是雍正,雍正是一位愛面子的皇帝,而這個諾敏又是隆科多推薦的。可想而知,隆科多在雍正心中的地位會下降到什麼程度,之前的信任也會大打折扣。

從此以後,隆科多再也不好意思推薦誰了吧,人事任免權就這樣不翼而飛了。

隆科多的兒子也是個不爭氣的紈絝子弟,沒事去逛青樓。青樓老闆娘很勢力,人家劉墨林已經為蘇舜卿贖身,可她還將蘇舜卿給抓回來。

劉墨林將事情告訴十三爺,十三爺看劉墨林也是性情中人,頗有惺惺相惜的感覺。於是,十三爺出面,幫劉墨林奪回蘇舜卿。

十三爺的門人到了青樓抓人,結果隆科多的兒子跳出來阻撓。聽說對方是怡親王,佟公子什麼也沒說就走了。這是官府拿人,走的是正規程序,又涉及到隆中堂,事情肯定會被雍正知道。

事後,隆科多趕緊求見雍正,估計是想為兒子開脫,結果被雍正拒絕。生了這麼個不孝子,隆科多也很無語。眼看雍正對自己的信任一點點喪失,隆科多心裡也捉急啊。

雍正的“新政”推出後,打破了原有的利益格局。隆科多是既得利益者,肯定不願意自己的利益受損。過慣了好日子的隆科多,怎麼也不願意過苦日子啊,當年去關外帶兵都受不了。

如今雍正指望他“攤丁入畝”,佟氏家族的田地不少吧,突然要交那麼多稅,那不是虎口撥牙嗎?

“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那不是叫他家裡人去服徭役嗎?平時一個個養尊處優的家人,怎麼可能去幹苦力活?

眼看佟氏家族開始走下坡路,隆科多也想扭轉乾坤。

這時候,隆科多的利益與八爺黨的利益就一致了,大家都是原有利益的維護者。所以,這兩夥人就有了合作的基礎。

八爺為了推動“八王議政”,也需要隆科多的鼎力支持。當九爺、十爺登門拜訪,代表八爺拋出“倒賣田地”的橄欖枝,隆科多心動了,估計還有其他高官厚祿的承諾。

人的慾望都是無限的,當了六部堂官還想進上書房,進了上書房,進了上書房還想當首輔,隆科多肯定也不會滿足當下。

隆科多目前的位置也是不穩的,雍正漸漸疏遠自己,隨時有可能栽跟頭。更要命的是有一封康熙留下殺隆科多的奏摺在張廷玉手裡,張廷玉又是雍正的堅定支持者。隆科多知道許多雍正繼位的內幕信息,雍正會不會以此清理自己都不得而知,這讓他越來越沒安全感。

如果擁戴弘時成功,隆科多就有了兩次擁戴之功,佟家的富貴就能更上一層樓。

佟家的祖訓就是不會一條道走到黑,隆科多感覺扶雍正是一個錯誤的決定,於是,隆科多準備更換跑道。


秋媚讀史


看過《雍正王朝》或是《步步驚心》的童鞋們都知道,四阿哥胤禛最後在眾阿哥中脫穎而出,繼承大統,期間奪嫡過程可謂是鬥智鬥勇、爾虞我詐,這裡不復贅言,胤禛順利繼承皇位,自然不能虧待助他一臂之力的國舅--隆科多。

隆科多其人,滿洲鑲黃旗人,清聖祖孝懿仁皇后之弟(就是康熙的小舅子),同時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太后亦是出身佟佳氏,是隆科多的親姑媽,一等公佟國維兒子,妥妥的官二代,而且與皇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有清一代,唯一公開以舅舅稱呼的只有隆科多一人。

雍正對於這個不是舅舅的舅舅很是感激(雍正生母出身低微,養母為佟佳氏孝懿仁皇后),對其恩寵有加,多次在公開場合表揚其功績,引為心腹,他甚至可以不經奏請,自主任命官員(權力比中組部部長還大),史稱“佟選”。權力大了,周圍奉承的人多了,就飄飄然欲仙乎,忘記自己的本分了。他曾自比諸葛亮,奏稱“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已至之時”,也多次誇耀九門提督(相當於北京衛戍區司令部司令)權力很大,言語間透露出自己對雍正登基居功至偉,這些可是赤裸裸的要挾啊。臣子有功,皇帝高興可以賞賜,但不能表功,不然的話就是要挾,這在皇帝看來是啪啪打臉,是在告訴世人朕是無德昏君,嬸嬸也不能忍,必須嚴辦!

不信任的種子已經發芽,如野火般瘋狂在雍正心裡燃燒,隆科多在與俄國就邊境問題進行談判時,雍正以其結黨營私的罪名將其逮捕回京,完全不顧其在談判時據理力爭,維護國家領土完整,可悲可嘆!回京的結局已經註定了是一條不歸路,隆家被抄家,定四十一條大罪,雍正憐其功勞,“隆科多免其正法,於暢春園外造屋三間,永遠禁錮”,後其幽憤而死,並不是電視劇中聯合皇八子等人逼宮。

至於題目中所說,背叛了雍正有點言過其實,隆科多至死也沒有生背叛之心,已是人臣頂峰,再無進步之可能。只能說沒有激流勇退,沒有保持初心,在權力的紅塵中迷失了本心,到最後落得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下場。

我是三藏,帶你走進塵封的歷史殿堂,穿越歷史的時空,探尋失落的往事。

小格格爸比


歷史上隆科多確實為雍正即位立下了大功,但電視劇裡卻頗耐人尋味了。

《雍正王朝》裡康熙先封隆科多九門提督的要職,又在駕崩前半年,打一棒子給個甜棗,給他加官進爵,感動得隆科多稀里嘩啦,發誓粉身碎骨也要報答康熙。

後來他也確實如實宣讀傳位詔書,並且呵斥八爺等不拜四爺。八爺一看掌管京城九門的人也都支持四爺了,他更徹底沒戲了,只能認命。

隆科多好像立下了和胤祥一樣保定乾坤的大功。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咱們捋一捋康熙駕崩後的時間線:康熙崩,四爺跟八爺黨為誰是繼位者起爭執,於是張廷玉派隆科多去紫禁城正大光明匾後取詔書,然後派張五哥扶四爺去偏殿。四爺趁機讓張五哥拿出金牌令箭去雍王府找鄔思道,見到鄔思道張五哥又被派去宗人府赦出十三爺。然後十三爺去豐臺大營奪兵,成功後率兵包圍了暢春園,並走到康熙靈前。這時隆科多出現了,並大聲道:〖大行皇帝遺詔〗。


也就是說,隆科多先出發的,並且直奔紫禁城(故宮),拿了詔書就返回。而另一邊,先去雍王府(現雍和宮),再去宗人府,再去豐臺,再帶兵去暢春園,中間還要處理許多麻煩的事情,居然比隆科多還早到。除非暢春園左邊是雍王府,右邊宗人府,對門豐臺?但不看北京地圖也知道,肯定不會這麼扯淡。或者隆大人半路上餓了,先去東來順涮了頓羊肉又取的詔書?顯然更加扯淡。

所以,只能說明隆科多根本就是故意來晚的,他在觀望。如果四爺這派得勢了,他就如實宣讀,並支持四爺。如果八爺這派得勢了,他就讀成傳位皇八子。並沒有像胤祥、張廷玉一樣,一心一意地扶保胤禛。

那你說詔書上明明寫著皇四子,他怎麼敢讀皇八子呢?隆科多就讀“八”了,張廷玉要敢有異議說“我要看詔書,上面明明寫的是四”,那隆科多說“張中堂這麼大了,怎麼連八和四都分不清楚,讓我的刀教教你吧”,然後一刀砍了。八爺難道還要說上面明明寫的是“傳位四子”,治隆科多的罪不成?

所以說,《雍正王朝》裡雍正即位這件事上,隆科多並沒有多大的功,他只是個投機派。

當然了,畢竟也錦上添花了,隆科多因此進入上書房,成為“中堂”。可他第一件事,向雍正推薦諾敏任山西巡撫,諾敏卻弄虛作假,虛報政績,狠狠打了雍正的臉,被盛怒的雍正腰斬了。他的舉薦人隆科多,自然也討了個大沒趣。


後來自己坑爹的兒子,花了大把銀子去妓院跟劉墨林爭風吃醋,鬧得滿城風雨,隆科多因此打壓劉墨林,結果又被雍正駁斥了,弄了個大沒臉。

雍正的五個宰相,其中十三爺、張廷玉是雍正的心腹,馬齊是半個心腹,八爺自成一黨,朝中勢力遍佈。就隆科多自己孤零零的,又不是雍正心腹,又不是八爺嫡系,自己又沒多大勢力,處在個很尷尬的位置。他的地位和權力是越來越低的,逐漸有了被排擠出權力中樞的危險。

要想扭轉這一局面,隆科多隻能重新投機。


所以,九爺找他密謀逼宮的時候,他立刻答應。並且要求必須擁立弘時,因為讓八爺作皇帝的話,他這個非八爺黨的成員,比現在還要受冷落。擁立了弘時,他這個九門提督能跟八爺黨,四旗主分庭抗禮。


待我施為地煞變


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晚年的九子奪嫡,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佟佳·隆科多在最後關頭支持了皇四子和碩雍親王愛新覺羅·胤禛,使得雍正帝得以順利即位。

但隆科多在雍正年間大起大落的悲慘遭遇,悅史君認為,不是背叛不背叛的問題,而是一直必然。

隆科多是康熙帝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的弟弟,雍正帝曾被孝懿仁皇后撫養,所以雍正帝也親切地稱呼隆科多為舅舅。

康熙帝晚年,隆科多擔任步軍統領、理籓院尚書等職務,是京城著名的實權派,雍正帝與他關係密切。

在康熙帝去世後,隆科多宣佈了遺詔,確認是雍正帝即位,這實在是名符其實的擁戴之功。

雍正帝當時根基未穩,需要隆科多的鼎力支持,不僅冊封他為一等公,還任命他為吏部尚書、太保等職務,隆科多的兒子們也都加官進爵。

在巨大的權利面前,隆科多有些忘乎所以,各種弄權貪財的把柄留了不少。

隨著雍正帝對爭位兄弟及其黨羽的處置趨近尾聲,權力越來越鞏固之後,隆科多的問題也到了要解決的地步。

隆科多首先被免掉了步軍統領,接著兒子、下人接連出事,尚書職務也被免除,情況越來越惡劣。

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隆科多在與沙俄談判過程中,被雍正帝抓拿回京,確定幾十項重罪後被幽禁,兒子們也遭到牽連。

一年後,隆科多在禁所內悽然去世,這距離他得勢也只過了短短6年多。

悅史君認為,隆科多並不存在背叛雍正帝的行為,但站在雍正帝的角度,他知道的實在太多了,而且確實有不少違法違紀的做法,在雍正帝已經穩固了局勢的情況下,隆科多的下場顯然已經註定了。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8我們一起努力!


歷史這樣說


佟桂.隆科多,滿洲鑲黃旗人,清聖祖孝懿仁皇后之弟,一等公佟國維次子。康熙朝理藩院尚書兼步軍統領,雍正朝吏部尚書加太保銜。1727年,雍正議定隆科多41條大罪,最終 “隆科多免其正法,於暢春園外造物三間,永遠禁錮。”1728年夏,隆科多鬱鬱而終。



雍正繼位之初,因為隆科多的擁戴之功,第一道諭旨“命貝勒允禩、十三阿哥允祥、大學士馬齊、尚書隆科多總理事務。”雍正諭旨,提及隆科多,必定前署“舅舅”二字,評價其“此人真聖祖皇考忠臣,朕之功臣,國家良臣,真正當代第一超群拔類之稀有大臣也。”雍正對其恩寵至極,隆科多選拔官吏,不經奏請,稱之為“佟選”。

1723年,《清世宗實錄》記載,“雍正元年三月,加吏部尚書兼步軍統領、舅舅隆科多……為太保。”1724年,隆科多兼理藩院事務,主持修纂《聖祖實錄》和《大清會典》。賜賞雙眼孔雀花翎、四團龍補服、黃帶、紫轡。隆科多和年羹堯一內一外,成為炙手可熱的輔政重臣。



隆科多沒有“高處不勝寒”的憂患意識,《清史稿》記載“憑藉權勢,無復顧忌,罔作威福。”歷史上隆科多並沒有聯手允禩逼宮,但允禩身邊聚集了很多隆科多親友,比如鄂倫岱(一等公、領侍衛內大臣、隆科多堂兄),阿爾松阿(二等公、刑部尚書),汝福(護軍統領)等。擅權結黨是帝王大忌。

隆科多恃寵而驕,自比諸葛亮,奏稱“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已至之時。”本意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雍正認為是邀功挾上,你想做諸葛亮,雍正豈是阿斗?



1725年,雍正撤隆科多步軍統領之職。1727年夏,隆科多等人被派同沙俄進行邊境談判,他恪盡職守,堅決要求沙俄歸還佔領的大片蒙古土地。7月,被召回受審。全體代表對沙俄做了很多讓步,《布連斯奇條約》使沙俄得到了比《尼布楚條約》更多的利益。

雍正怕身負“濫殺功臣”的罵名,殺掉年羹堯,免除隆科多正法,禁錮至死。


且聽風吟品鑑歷史


談不上背叛,只能說是忘乎所以,忘記君臣之道,忘記操守本分,身為寵臣的他甚至忘記了自己的身份,哪怕素知其秉性的康熙帝一再警告他“慎之,勉之”,但隆科多好似從不相信自己某天也會面臨死亡。

暢春園,康熙帝的駕崩之地,四子胤禛繼承大統,終於不需要再假扮天下第一閒人,但卻無暇出口長氣,也並沒有時間欣喜,更不能鬆懈,諸位兄弟隨時都有政變的可能,尤其老八胤禩手中掌握的力量是絕不可小覷的,他面臨的是一個亂局,有心快刀斬亂麻,卻苦於不得要領,無從下手。

適時,隆科多舅舅挺身而出說:“大行皇帝深惟大計,付授鴻基,宜先定大事,方可辦理一切喪儀。”

什麼意思呢,康熙帝大行,將帝位交於你胤禛,你應該先穩下自己的根基,然後才著手辦理喪事,以防發生變故。要把穩固皇位要放到首位,喪葬禮儀都是次要的。

被警醒的胤禛找到了破局的方法,不止下令“諸王非傳令旨不得進大內”,還關閉城門九天,防止有作亂者調兵入城,從而斷了他這些兄弟們的外援。

可以說雍正帝順利登基,隆科多功不可沒,投桃報李,胤禛繼位伊始就任命隆科多為總理事務大臣,襲一等公爵。

康熙帝不吝讚美之詞:“此人真聖祖皇考忠臣,朕之功臣,國家良臣,真正當代第一超群拔類之稀有大臣也!”

沒錯,是很稀有,隆科多屬於稀有的不識時務之人,後來,隆科多恃功傲物、專橫跋扈,出於康熙對其寵信,大臣們“莫敢仰視”,惟命是從。

隆科多和年羹堯還真像親哥倆,年羹堯有“年選”,他就敢辦“佟選”。

更為缺少智商的行為是,本來成功站隊的隆科多,與雍正帝在八爺黨的處理問題上,發生了嚴重的分歧,緊密圍繞在八皇子周圍的黨羽,大多和隆科多沾親帶故,所以隆不但不能看清形勢、保持隊形,反而傾向於高高舉起,輕輕落下,不要下手過重。

很明顯,隆科多把自己看的過重了,從這個時候起,隆科多就逐漸失寵了,雍正帝特地安排隆科多等人與俄羅斯進行邊境談判,以便調虎離山方便開展對隆科多的調查,並對其犯罪行為進行深入取證^_^,最終隆科多被定大罪四十一,按律當斬,但法外施恩“免其正法,於暢春園外造屋三間,永遠禁錮”。家人或革職或流放,還要從家產中追贓幾十萬兩白銀,不長時間,隆科多幽憤而亡,死因是否屬實,存疑,但無證據。

縱觀隆科多一生,從來不知自省,本該襲爵為何擱置?非要雍正繼位後才能得到爵位。為何康熙帝一再警告他“慎之”?估計他沒想過,或者覺得自己的行為並無過失。囂張跋扈可比年大將軍,還在最忌恨黨爭的雍正帝面前搞結黨,這樣看來,隆科多的線條也太過於粗放了,智商堪憂,其行為與自殺無異,作死到頭的隆科多也算是“求仁得仁”。


古今通史


佟佳·隆科多(?—1728年),字竹筠,滿洲鑲黃旗人,清聖祖孝懿仁皇后之弟,也就是雍正帝胤禛的舅舅,更是胤禛登基稱帝的重要推手。隆科多與雍正複雜的關係,決定了他大喜大悲的後半生。

雍正曾在年羹堯奏摺中批寫道:“舅舅隆科多,此人朕與爾先前不但不深知他,真正大錯了。此人真聖祖皇考忠臣,朕之功臣,國家良臣,真正當代第一超群拔類之希有大臣也。”雍正贊隆科多為“朕之功臣”,當然是因為他有擁戴胤禛之功。

但是到了雍正五年(1727)冬,繼年羹堯下馬之後,隆科多也被永遠禁錮,禁所在暢春園附近。次年六月,隆科多就死於禁所。權盛一時的隆科多為何突遭如此處分呢?究其原因,還是與奪嫡有關。

康熙末年,隆科多擔任步軍統領,負責京師與皇城安全,因而對宮闈之事多有了解。正是因為這一地位,雍正在奪嫡中積極拉攏隆科多,暗中有所謀劃。登位之初,隆科多以擁戴之功而成為從龍的重臣,重臣的結局,往往有兩條,一是安保性命,二是終因猜嫌而死。雍正一生陰鷙猜忌,早晚會對其動手。


老照片


眾所周知,雍正表面上在康熙晚年九龍奪嫡中順應康熙遺詔榮登大寶,但是歷史到底為何無從得知。我們只消知道時任九門提督步軍統領的隆科多與雍正是表面風平浪靜,暗度陳倉的。




(隆科多)

隆科多在雍正順利登基可謂後盾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雍正1723年登基感恩其擁戴對其恩寵甚多。 但是短短兩年不到,1725年,雍正就著手開始處理隆科多。影視劇說隆科多夥同皇八子逼宮才遭雍正清算無疑乃無稽之談。

1723年,雍正登基,隆科多甚得雍正寵信,但與歷朝歷代每一個皇室功勳相似,隆科多未能免俗,內心也開始膨脹,他的慾望從錢財、威望一路膨脹到了權力,乃至膨脹到了有挑戰雍正皇權傾向。

比如,隆科多時常以康熙駕崩時時為九門提督的自己曾隨身攜帶匕首以防不測,暗中為雍正掃除一切狼子野心,宣揚自己在雍正登基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且不說他到底有沒有這樣做,此事讓天下人乍一聽就是雍正登基乃處心積慮之果,對於雍正的形象來說是很要緊的,生怕世人不知其當時為雍正親信,無形中給雍正冠上了竊國者的形象。此外,隆科多總是動不動向外人宣揚其功勳亦有以此拿捏要挾皇帝的嫌疑,雍正自然不喜。

但是,自1723年後,雍正以隆科多擁戴之恩,並未對其追究,聽之,任之,忍之。凡事有一個忍的限度,到1725年間,隆科多除了以上詬病,開始結黨營私,威脅皇權,甚至像年羹堯一樣,開始替皇帝擅自任選官員,當時稱為“佟選”,而此前盲目自大的毛病每日俱增,禍從口出,雍正終於忍無可忍,在1725年開始明裡暗裡逐步清算隆科多,架空其官職,瓦解其黨羽。

隆科多在1725年底嗅到了味道,主動辭去了其九門提督之職,此事正中雍正下懷。隆科多畢竟太過天真,以為辭去其九門提督之職便可以此明志,明哲保身,但是恰恰相反,加速了他的垮臺。

1727年夏,隆科多被派遣往北疆與談判北疆土地屬權重新劃分問題。我們翻閱資料可見,隆科多到了北疆實地考察,事事親力親為,強勢要求沙俄歸還此前其佔領北疆的一大塊土地,沙俄甚至已經下了妥協的決心。隆科多不論是為取悅雍正還是出於何種動機,從這點看其對國還是忠的。


同年冬,諸王與大臣為順應雍正,給隆科多定罪四十一條,隆科多政治生涯宣告結束。 四十一罪中不乏一些欲加之禍。比如,其中一條是:“隆科多勾結年黨,意圖不軌。”我們都知道,當年雍正登基時,隆科多倒是不表態,但年羹堯身為雍正包衣奴才是看不起隆科多的。作為自己左膀右臂,雍正自然不希望看到這樣的局面。於是,雍正自己親自牽橋搭線,把年羹堯長子過繼給了隆科多為養子。皇帝為股躬大臣如此盡心,年羹堯也不好不買面子,兩人說來還是因此被雍正自己強行揉合在一起的。所以,雍正說隆科多勾結年黨顯然自相矛盾的,歸根到底是一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罷了。

其中還有一些滑稽的定罪,不勝枚舉。 但雍正也自知自己下的四十一定罪論據不足,難服人心,且從根本上他自己都不懷疑隆科多的忠心,也為了不讓天下人把自己看成嗜殺昏君,因此並未誅殺隆科多,而是在暢春圓附近造幾間小屋,打算將隆科多圈禁起來,將其子嗣貶黜,家產沒收。

1728年夏,隆科多在暢春園外小屋憂憤而死,了結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