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中國殲10A戰機赴泰軍演,難道僅僅只演習?還是有其他深層含義?

9月4日,中國空軍駕駛殲—10A殲擊機抵達泰國,參與泰國舉行的“鷹擊-2018(Falcon Strike 2018)”軍事演習。似乎近幾年中泰軍演成為了常態,每年都會有。

中國殲10A戰機赴泰軍演,難道僅僅只演習?還是有其他深層含義?

而這幾年的對外軍事演習,似乎常常能出現殲10A戰鬥機的身影。在中國現役戰鬥機的序列裡殲—10A殲擊機其實並不出眾,甚至可以說是落後,畢竟是20世紀80年代就研製成功的戰機,而且中國已經有了殲—15、殲—20等新式殲擊機。但退一步說,儘管在第三代戰機隊伍裡各國均有代表作品,但綜合比較其飛行速度,多類型的武器配備,隱身性能,荷載量等方面,其表現堪稱驚豔,更是可以全天候作戰。所以對於泰國這類軍事工業並不發達的國家,殲—10A殲擊機參加軍演完全足夠。畢竟軍事演習也是增進兩合作與信任的橋樑。

中國殲10A戰機赴泰軍演,難道僅僅只演習?還是有其他深層含義?

最近幾年隨著中國的高速發展,迅速崛起,亞太地區其實並不太平,以美國為首的國家更是動作頻頻,不斷製造摩擦。尤其美國最近更在一直強調要重返亞太,不惜發動貿易戰遏制中國發展,甚至還妄想插手南中國海域問題。中國呢?雖然不好戰,但是忘戰必危的理念早已深深紮根於廣大官兵心中,也一貫秉持“演”是為了“戰”的作風,所以演習未必沒有深層次的意義在裡面。

中國殲10A戰機赴泰軍演,難道僅僅只演習?還是有其他深層含義?

尤其是中國現在已經有了可以與美國相抗衡的實力,為了維護自身主權以及海空權益,當然不會在屈服於美國強權之下。而海洋更是一個大國走向強國的必由之路,中國走出去是發展的使然,更是時代的要求,絕不會因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佈局封鎖而退卻。

尤其是從2012年遼寧號航母正式服役以來,中國海軍實力有了質的飛躍。第二艘航母也已試航成功,甚至殲—15殲擊機也突破了在航母上的夜間起降技術,實現了全天候作戰的目標,可以說已經完全有實力突破所謂的第一島鏈限制,走向更蔚藍的深海區域。

中國殲10A戰機赴泰軍演,難道僅僅只演習?還是有其他深層含義?

在軍演的背後是大國實力與信心的彰顯,中國在維護自身權益的前提下,會不斷地發展前行。也希望藉助軍演,一些別有用心的國家可以收起自己的小心思,不要繼續製造事端,還亞太地區一個和平發展的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