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去也趙盾、來也趙盾:官至晉國正卿,留在秦國士會功業也許更大

公元前614年,晉國正卿趙盾召集六卿召開緊急秘密會議。為了確保會議內容不會洩露,趙盾並沒有將會議地點選擇在絳邑城內,而是定在了絳邑郊外的諸浮。

去也趙盾、來也趙盾:官至晉國正卿,留在秦國士會功業也許更大

趙盾如此慎重其事,就在於晉國當前國際形勢極不樂觀:秦國因為令狐之役為晉人所賣,三番五次地前來伐晉;狄人在西北頻繁入侵,對晉國形成了巨大威脅;楚國則趁晉國忙於應付秦國及赤狄威脅之際,頻繁地向中原發起進攻,讓晉國霸業搖搖欲墜。

更令人心焦的是,近年來晉國政壇內亂不已,導致諸多晉國大臣被迫逃亡他國。這些逃亡的晉國大臣對晉國知根知底,卻被敵國所用,對晉國安全形成了巨大威脅。

趙盾之所以要如此慎重地召開晉卿秘密會議,就是要解決這一難題。

會議剛開始,趙盾就開門見山地提出了當前所面臨的挑戰:“士會在秦國,狐射姑在狄國(潞氏國),大難將至,該怎麼辦?”

荀林父一聽趙盾這麼說,心裡一陣激動:終於有機會打破趙盾的一家獨大了!他立刻提議:“把狐射姑召回晉國吧!他外交能力強,況且又是功臣後裔。”趙盾一聽,估計白了荀林父好幾眼——狐射姑可是趙盾趕走的,再召他回國,這是要打趙盾的臉?

這時,趙氏黨徒卻缺馬上站出來,表示反對:“狐射姑好為亂,而且罪行大,還不如召士會。士會為人,能居身下事且知恥,性格柔和卻不可侵犯,其智謀堪當大任,而且又無罪過。”

去也趙盾、來也趙盾:官至晉國正卿,留在秦國士會功業也許更大

狐射姑得罪了趙盾,當然不可能將他召回。可士會不但足智多謀,而且性格又好——按現代人事觀點,士會屬於既能當人才、又能當奴才之人,流落在敵國實在可惜!因此,最終晉國六卿決定,將士會召回晉國。

此後,晉人設計出一個複雜圈套來引誘秦康公上套,最後成功地將士會騙回了晉國。


其實在秦國時,秦康公對士會極為信任:不但對他言聽計從,而且在明知自己上當受騙後,還信守諾言,將士會妻兒老小送回了晉國。

人們常說,“士為知己者死”。士會雖然是晉人,但卻受到秦國國君如此重用,也是難得。士會放棄了在秦國的大好前途,回到了政治環境更為複雜的晉國,是否值得?

去也趙盾、來也趙盾:官至晉國正卿,留在秦國士會功業也許更大

士會回國之後,仕途也相當順利。

這次士會回國,是晉國正卿趙盾一手安排,因而趙盾對士會也極為看重。雖然士會回國後,並未立刻成為晉卿,卻是趙盾重點培養及拉攏的對象。在晉靈公作亂之時,士會主動向趙盾請求先往進諫,說:“您作為正卿,如果進諫國君卻不聽,那就沒人能繼續了。我請先行,進諫不成,您再繼續。”雖然最終士會未能進諫成功,但可以看出他與正卿趙盾密切配合,合作起來相得益彰。

公元前607年,晉靈公被趙穿所殺,晉成公被立為晉國國君。

從此以後,士會仕途就極為順利了:公元前606年,晉成公討伐鄭國,士會代表晉成公與鄭國結盟;公元前601年,趙盾去世,卻缺被提拔為中軍主帥,士會馬上就被提拔為上軍主帥,正式成為晉卿;公元前599年,楚莊王率軍伐鄭,士會作為上軍主帥帶兵前往救援鄭國,成功將楚國擊退;公元前597年,士會又參與了晉、楚爭霸的邲之戰,晉國三軍之中,唯有士會所率領的上軍得以不敗。

公元前593年,對士會來說是人生中極為重要的一年。

這年春,士會率領晉軍滅了赤狄甲氏(山西屯留北一百里)及留籲(山西屯留南一帶)、鐸辰(山西潞城、屯留一帶)。半年多以前,晉國中軍主帥荀林父就滅掉了赤狄潞氏,將晉國領土向東則擴張至山西長治附近,一舉攻佔了天下之脊。甲氏、留籲和鐸辰,正是潞氏餘黨。士會將赤狄餘黨殲滅,晉國就已徹底將赤狄征服。雖然征服赤狄的首功歸荀林父,但士會作為荀林父繼任者,其功勞也不小。

去也趙盾、來也趙盾:官至晉國正卿,留在秦國士會功業也許更大

這年3月,因為荀林父已過世,晉景公請了王命後,委任士會為晉國中軍主帥。不但如此,晉景公還讓他兼任了太傅之職!這明顯是還想讓他輔佐晉國的下一代國君!士會不但是正卿,又擔任了太子太傅,這可是連權臣趙盾都沒有過的信任!


士會當上正卿之後,在晉國大力打擊範圍犯罪份子,讓晉國大盜難以容身,紛紛逃亡秦國。羊舌職見晉國風氣大變,也禁不住大加讚賞:“我聽說,‘大禹任用善人治國,不善之人就遠離’,說的就是這種情形啊!《詩經》說:‘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這就是善人執政的緣故。善人執政,則國中無僥倖之人。諺語說:‘百姓多僥倖,就是國家的不幸。’這就是無善人執政的緣故。”

去也趙盾、來也趙盾:官至晉國正卿,留在秦國士會功業也許更大

趙盾執政二十年,晉國政壇多內亂,讓晉國大臣們在內部權力鬥爭中四分五裂,最終導致了邲之戰爭霸的失敗。趙盾執政的最大過失,就在於結黨營私之舉太多,人情大於法。連趙盾本人,為了鬥垮狐射姑,都曾派出殺手殺晉文公之子,更何況他人!

如今士會上臺還不到一年,大盜就紛紛逃離晉國,無疑是士會嚴格執法的結果。所以,自士會當上晉國正卿以來,晉國政壇就出現了一股全新面貌,難怪羊舌職會如此讚歎不已了!

如果士會能長期執政,晉國國風必能發生大變。

然而,士會執政才一年多,就令人意外地退休了。

公元前592年,晉景公令郤克出訪齊國,召齊國參加盟會。卻沒想到,郤克在齊國卻遭遇齊頃公的無禮接待。郤克極為氣憤,在齊國當場發下毒誓:“如果不能報仇,就終身不再渡過黃河!”回到晉國後,郤克三番五次地向晉景公請求討伐齊國,都被否決了。

見郤克不顧一切地想要伐齊,正卿士會卻惶恐不安了。

這年秋的一天,退朝回到家後,士會擔心地對兒子士燮說:“燮兒啊,我聽說‘觸犯別人憤怒,必獲別人報復’。郤克可謂是憤怒之極了,如果他不能發洩在齊國,必定會發洩在晉國。如果不讓他在晉國執政,他的憤怒又怎能宣洩?我還是辭職讓位,以滿足他的心願,不要讓內亂替代了國外矛盾。希望你能跟隨眾卿,承接國君之命,凡事都要恭恭敬敬!”

去也趙盾、來也趙盾:官至晉國正卿,留在秦國士會功業也許更大

因為郤克的憤怒,士會不得不讓位於他,以防止他在晉國發動內亂。所以,他執政才一年多,就主動告老了。


短短一年時間,屁股還沒坐熱,士會就主動讓位了。

以國人對士會的期待,士會原本可做的應該更多。但士會如此輕易地將正卿之位讓與郤克,讓眾人的期待都落空了。短短一年多時間,作為正卿,士會基本上是毫無作為。

去也趙盾、來也趙盾:官至晉國正卿,留在秦國士會功業也許更大

從好的方面說,士會讓位郤克是為了晉國政壇的團結,避免了晉卿之間一次可能的內亂;但從壞的方面來說,卻是讓晉國失去了一次變法革新的機會。後者,無論是是對士會還是對晉國,都是一次巨大損失!

造成士會如此輕易地放棄的根本原因,就在於趙盾專政時期晉卿權力與實力的惡性膨脹。

郤克為郤缺之子;而郤缺不但長期擔任晉卿,還在公元前601年~597年間擔任晉國正卿。晉成公回國後,又恢復了晉國公族、餘子、公行之官,令晉卿實力更加強大。所以,在伐齊之請被晉景公否決後,郤克居然請求帥自家家族之兵前往伐齊!郤克,不過是晉國大臣,可其家族之兵就足以討伐齊國這樣的大國,令人震驚!

郤克家族的實力,在晉國還不是最強大。趙盾在晉國專政二十年,其家族實力更是無與倫比。不但趙盾兒子趙朔繼位為卿,趙盾同父異母兄弟趙同、趙括、趙嬰齊等等都擔任了大夫之職。各大卿族盤踞在晉國朝廷上上下下,一不留神,就會得罪一大家族。

因此,即便士會當上了晉國正卿,他也是處處留心,時時在意。甚至在他告老致政後,仍然如此。

有一天,兒子士燮很晚才退朝回家。士會覺得奇怪,便問兒子:“為什麼這麼晚?”士燮有些得意,高興地回答:“有秦國客人在朝中講隱語,大夫們都答不上來,我卻知道其中三條。”別人都答不上來,兒子卻能答上三條,這顯示了自家兒子的聰明。一般的父親,都會對兒子大加讚賞。可是士會聽了,卻不由得大怒:“大夫們不是不能答,而是對元老重臣的謙讓啊!你一個小孩子家,卻在朝中三次爭先,掩蓋別人長處。如果不是我還在,你早就遭殃了!”說完,士會就氣得用手杖打士燮,把他禮帽上的簪子都打斷了!

士會的憂讒畏譏,居然到了這種地步!

晉國複雜兇險的政治環境,限制了士會仕途的發展道路,也阻止了他進一步發揮自己特長、為晉國作出更大的貢獻。

去也趙盾、來也趙盾:官至晉國正卿,留在秦國士會功業也許更大

因此,即便士會能繼續擔任晉國正卿,以他憂讒畏飢的性格,也難以有太大作為。


在士會被迫讓位給郤克之時,在內心裡,有沒有後悔過二十二年前背叛秦康公而回到晉國?

世上從沒有後悔藥可吃。

既然選擇了回到晉國,那他就選擇自己的命運。

去也趙盾、來也趙盾:官至晉國正卿,留在秦國士會功業也許更大

以士會一生而言,可謂是去也趙盾,來也趙盾:因趙盾執政失誤而逃離晉國,又因趙盾的召喚而回到了晉國。如果沒有答應趙盾回國,以秦康公的大度以及對他的信任,士會留在秦國也許將會建立起更大功業。

可惜正是因為二十二年前的抉擇,使得士會就算當上了晉國正卿,也顯得毫無作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