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兩歲的女寶寶被小朋友奪走玩具時只知道哭,不懂得反抗,該怎麼辦?

VE-諾芯


孩子反抗是需要力量的,如果內心缺乏足夠的力量和自信,孩子也沒辦法維護自己的邊界和權益。但這也是很正常的,孩子總是需要一些時間慢慢長大。

很多父母不能接受孩子吃虧,一方面是擔心孩子,另一方面孩子吃虧也等於自己吃虧,所以,在遇到孩子“不懂反抗”的情況時,就會非常生氣。這種情緒我很理解,但對於幫助孩子提升力量和自信沒有任何好處。

相反,父母氣惱之下的指責,只會進一步削弱孩子的力量感和自信,下一次再遇到類似的情況時,孩子同樣也沒有力量去做出反抗。

建議父母可以和孩子玩一些身體對抗遊戲,並在遊戲中示弱,幫助孩子通過遊戲提升內在力量。同時,你也可以告訴孩子,什麼是自己的邊界,什麼是自己權益,並引導孩子嘗試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孩子也需要學習一些溝通的技巧。

當然,當孩子內在逐漸強大起來之後,她自己就會想辦法去嘗試溝通和解決問題。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真正具備維護自己的能力。


壹父母


我家女孩,性格也比較內向。在她兩歲多的時候,去戶外和遊樂場玩的時候,也經常碰到類似的情況。

最開始我因為從小接受“吃虧是福”的教育影響,再加上如果是和同小區的孩子們一起玩,當著大人面抹不開情面,總是安慰女兒:“小朋友也喜歡這個玩具,他只是玩一會兒就會還給你。”

“咱們先玩別的吧,你看這個玩具也特別好玩。”


但是女兒總是不知道保護自己的玩具和懂得反抗,我心裡也特別著急。後來開始學習育兒知識,經常和媽媽們交流,特別是看到一個媽媽的做法後,我開始反思自己。

兩歲多的孩子,碰到不能解決的問題,哭是表達方式的一種。

1、孩子哭,表示:“我的玩具被搶走了,我很生氣、很傷心。”當孩子玩一件玩具玩的正開心時,突然被打斷。這個打斷的方式有時候是被別的小朋友搶走,有的時候是父母的阻止。孩子的情緒會一下子從開心變為憤怒或者傷心,他們用語言表達不出來,第一反應就是哭。

父母要做的是安慰孩子,說出孩子內心的活動:“你的玩具被別的小朋友搶走了,你很傷心,因為你還想要玩你的玩具是嗎?”

把孩子抱在懷裡安慰,等孩子情緒平復下來後,再解決問題。


2、孩子哭,表示:“我的玩具被搶走了,我需要幫助。”很多性格比較內向的孩子,被“欺負”後第一反應不是反抗,而是彷彿呆了一樣一動不動,再然後就是哭。這個時候孩子是最無助的,他迫切需要外界的幫助。

我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第一步做了之後,因為自己的原因,這一步沒有做到位。

這個時候父母要放下自己的心理障礙,用實際行動幫助孩子。

“小朋友,這個玩具是我們的,你玩的時候得經過我們的同意。現在我家寶寶不願意把他的玩具分享給你玩,我要把玩具拿回來了。”

“小朋友,這個玩具現在我們正在玩,你如果想要玩的話,等我們玩完了你再玩吧!”

家長平時可以和孩子多多灌輸保護自己的觀念,練習動作。

我後來經常給女兒說:“出門了你要學會保護自己的東西,不上別的小朋友搶到。”我和爸爸會示範動作給女兒看,也會角色扮演,我扮演別的小朋友,要去搶女兒的玩具,讓女兒練習。幾次以後,再出去玩,女兒儘管不會和別的小朋友反抗打架,但是看到別的小朋友經過她旁邊,想拿她的玩具時,她都會第一時間用胳膊護住自己的玩具,再後來有了衝突之後開始反抗。



在孩子情緒特別不好的時候,家長要注意幾點。

1、孩子哭的很厲害的時候,家長不要給孩子講道理。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說到孩子的情緒特別大的時候,情緒就會把圓圈幾乎填滿,這個時候,他的大腦思考幾乎沒有了,這張圖同樣也適用於成年人。這個時候,你給孩子講道理,孩子是不聽的,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安撫孩子情緒,等孩子把情緒發洩出來,平穩之後再來做理性處理。

2、兩三歲的孩子,心理、語言表達能力、認知能力都還有限,講道理其實起不到任何作用。

我一個親戚家的孩子,和我女兒年齡相差四個月,爸爸經常給兒子講道理,還得意的宣揚:“我家兒子講道理他都懂。”實際上他都是怎麼給講道理的?每次孩子在他們眼裡鬧騰、犯錯時,剛開始說不聽,這個爸爸立馬板起面孔,用一種我聽著都嚇人的口氣吼孩子:“你給我站住,過來,咱們聊聊。”邊吼邊拉扯著孩子到一個角落裡,繼續板著臉孔講道理,最後問孩子明白了嗎?孩子畏懼的點點頭。儘管他在講道理的時候語氣緩和了很多,但是孩子真的是聽明白了道理嗎?我認為絕對不是,而是因為畏懼爸爸,屈從了爸爸的權威。

3、不要給孩子貼上懦弱、沒出息的標籤,更不要用這種詞語訓斥孩子。家長總是用負面詞語形容自己的孩子,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這些負面詞語就會像影子一樣纏上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真的會變成家長“口中”的孩子。

我相信現在很多家長都不會刻意用這些詞語形容自己孩子,但是和別人無意間說起時,當著孩子的面,也一定要注意。

家長要做的是,看到孩子的進步,哪怕是一點點進步,對於孩子來說都是一大步。多多給與孩子鼓勵,讓孩子在正能量下健康成長。


一諾媽聊育兒


這類事件最近剛好經常發生在我女兒身上,我女兒三歲,從小性格就屬於比較內向那類型。所以,被別人欺負以後,只知道在那裡哭,不懂反抗。小一些的時候,這種情況發生的次數少,我和她爸爸因此忽視了這方面的教育。直到她大一點,出去跟其他小朋友玩的機會增多以後,才發現她這方面的應對能力有點缺失。

我記得有一次,她被一個小男生搶了她喜愛的恐龍玩具,她慌亂的小眼神一直盯著對方看了許久,意識到對方不會還給她後,她無助地哭了。我第一次碰到這樣的情況也有點不知所措,但孩子的哭聲提醒我必須要做點什麼。於是我走過去安慰她:“沒關係的,哥哥只是想玩一下你的玩具,過一會就會還回來給我們了。”現實卻是,小男生搶了玩具後就走開去其他地方玩耍了。還好後來,小男生的奶奶勸說他把玩具恐龍還回來了。我心情複雜地跟女兒說:“你看,哥哥把玩具還回來了吧,沒事了。”我女兒因為這件事情哭了許久,我也因此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

在她的玩具被搶走的時候,她內心其實是不樂意把玩具借給別人玩的。她只能通過哭聲來向我求助,而我當時忽視了她這方面的想法,強迫她接受玩具搶奪大戰的結局變成是“她要借給別人玩一會”。而且我也並沒有藉助這個事件教會她如何正確維護自己所屬物品,只是一心想著讓她儘快停止哭泣。

這個時間讓我覺得面對這類事情其實我可以做的更好:

1、首先,寶寶哭了以後當場要讓他發洩情緒。可以在旁邊陪著他,抱抱他,等待他情緒穩定下來。

2、可以嘗試讓他說事情的原委,鼓勵引導他說出哭泣的原因。

3、用反問的方式獲取他內心真實的想法,他願不願意把玩具借給對方玩。

4、如果他表示願意,可以跟他一起等待或者跟他一起玩其他的玩具,後面一定要記得帶他一起拿回玩具。如果他不願意外借,可以帶他一起去找對方拿回玩具。

5、不管他願不願意外借玩具,在跟對方小孩交涉的時候,記得強調讓對方道歉。

6、玩具拿回來以後,可以在他心情稍微好的時候跟他一起描述發生的事情經過,做個總結。


餵奶有學問


我家大寶2歲時,不僅玩具被別人奪走不知道反抗,就連比她小的孩子打她,她都站在那兒一動不動,不躲避,不反擊。後來我就教她,有人打自己時可以跑開,這樣對方就打不到了。並在家裡反覆和她演練,我扮作打人的小朋友,突然打她幾下,剛開始她仍是不知所措,呆立在那兒。我就和她互換角色,讓她打我,然後我迅速跑開。這樣反覆幾次後,她終於學會了躲避。

因此,對於2歲的孩子來說,玩具被別人奪走,只知道哭,不知道反抗也是正常的,家長無需太過擔心,只要經過適當的引導,孩子就能學會保護自己。

孩子被奪走玩具大哭說明孩子已經有了“物權意識”,知道東西是自己的,別人不能隨意拿走。一般孩子在兩歲左右會出現“物權意識”,它有助於孩子自主自尊的建立,孩子知道了愛惜自己的東西,維護自己的權利。但採取什麼方式來維護,怎麼維護,有些孩子卻是懵懂的,只好以大哭來表達自己的無助和傷心,希望能獲取大人的支持和幫助。


這類孩子往往有兩個特點:

1、性格內向,缺乏自信心

這類孩子往往是性格內向型的,心裡其實很想把自己的玩具奪回來,但因為缺乏自信和勇氣,不敢勇敢的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意願,只好用痛哭表達自己的情緒。如果是性格外向的孩子,則會不管三七二十一,從對方手裡重奪回來。

2、家長過於愛護,孩子缺少獨立自主能力

有些家長,特別是隔代看護的孩子,因為過份溺愛,往往會陷入過度保護的誤區。孩子拿杯子喝水,怕杯子掉地上,要代替孩子拿;孩子小跑幾步,擔心孩子摔倒,連忙拉住小手,讓乖乖地跟在自己身邊。

不管孩子遇到什麼事,更是會跑到孩子前面,幫他掃除障礙。這樣的孩子遇到問題就會產生依靠心理,不知道怎麼解決也不願意去解決,而是寄希望於大人的出手。

那麼,對於這樣的孩子,大人應該怎麼辦呢?

1、慢慢引導,讓孩子自己解決

首先,需要斬釘截鐵地告訴孩子:“東西是你的,他要玩需要經過你的同意,隨意從你手裡搶奪是不對的。”要讓孩子知道,自己是有理的一方,正所謂有理氣才壯,要增強孩子的信心,提升孩子的勇氣。

然後對孩子說,“走,我們一起要回來”,拉起孩子的手,一起向對方討要。

剛開始,孩子可能還是不敢開口,也不知如何開口,大人可以先幫孩子討要回來。

幾次以後,就可以陪同孩子,以孩子為主,大人為輔。多數情況下,對方家長也都會知趣的讓自家孩子歸還,而有些不通情達理的家長,則可能會不情願的把玩具一扔,帶著孩子轉身離去。對於這樣的家長也不用理睬,下次再見,離得遠些就行。

家長還可以和孩子在家裡進行角色扮演,一人扮搶東西者,另一個扮被搶者,次數多了,孩子自然就知道了怎麼處理。

平時,家長也要有意識的多鼓勵、肯定孩子,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並多帶孩子外出玩耍,與人接觸,培養孩子開朗的性格。

2、學會放手,給孩子自由空間

我見過有的奶奶,因為怕孩子摔倒,乾脆就不讓孩子玩滑梯,小朋友們玩滑梯玩得熱火朝天,只有孩子一個人在旁邊,孤零零地看著。眼裡滿是羨慕和落寂。

孩子就像雛鷹,終要慢慢長大,獨自面對風雨,家長要學會放手,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間,這樣,孩子才能更快成長,才能知道如何正確同他人交往,才能更好的保護自己。


萌娃新學堂


我家女兒兩歲的時候也是這種表現,被別人搶東西或者打了之後,站在那裡一副懵逼的表情,反應過來後就開始哭。經過我們慢慢的引導和關愛,學會了自己去解決和小朋友之間的矛盾,也開始變得越來越勇敢和主動。

據我觀察和總結,我覺得不懂反抗的孩子,通常都具有這些特徵:

  • 缺乏安全感:我女兒就是從小就特別認生,很粘人的那種。睡覺必須要摸著我的手臂,才能睡著。特別缺乏安全感。

  • 父母對孩子的保護太重:我們家就是孩子他爸在外面的時候特別緊張孩子,生怕弄丟了。每次出去玩都是腳跟腳,手跟手。女兒可能就是因為此,就變得很依賴人,到外面碰到這種搶玩具的突發狀況,自己根本反應不過來,更不知道如何去解決。

那麼孩子被欺負不懂反抗,該怎麼辦呢?

在孩子還只有兩歲的時候,只能慢慢的引導,而不是一味的教孩子去反抗。

首先家長需要多帶孩子出去玩,跟其他小朋友進行交流。發生被搶玩具的情況,第一次,家長可以出面讓對方還回來,跟自己孩子道歉,這是給孩子起一個示範作用。第二次就可以鼓勵孩子:“你自己可以去要回玩具。”當然2歲的孩子可能表達能力還不是那麼清楚,家長可以在旁邊幫著說,但是一定要孩子主動踏出一步,走到對方面前,表達出態度,讓對方親手把玩具送回來。

然後就是多鼓勵孩子主動去跟別的小朋友玩,主動跟別人分享玩具。不要鼓勵孩子去暴力的把奪走的玩具再奪回來,而是教他用正確的方法去要回來。

最後我想說,孩子被欺負不懂反抗,並不是懦弱的表現,家長千萬不要去斥責孩子:“你怎麼這麼慫,被人奪玩具也不知道反抗,就知道哭。”

你還可以告訴孩子,如果對方是很不講理的孩子,可以告訴爸爸媽媽或者老師來幫助解決。“以暴制暴”並不是好辦法,讓孩子懂得解決衝突的方法,“以理服人”讓自己免於傷害,才是上上策。

一位凌晨開始創作的二胎媽媽,我手寫我心,點滴都是我帶倆孩子的育兒經驗。希望我的育兒經驗能帶給您一點幫助,有疑問可以私信我!

凌晨媽媽育兒


好像大部分女寶寶都有這個問題,我家寶寶也是這樣,在外面玩的時候一遇到什麼事都跑過來找我、尋求我的幫助,雖然我很想幫助她,但是我也控制我自己,希望她能自己去解決這些小問題。


比如我帶她去公園玩,她騎著滑板車,玩一會就把滑板車丟在一邊。那別的小朋友看見滑板車就想去玩一下,我女兒看見了就不敢自己去要回來,跑過來希望我能幫她要回來。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寶寶你現在不想騎就借給別的小朋友玩一下嘛,你們可以握握手做好朋友嘛,可以一起玩呀!如果她實在不願意,那我也會告訴她:滑板車是你自己的,如果你不想給其他小朋友玩,那你就自己去跟小朋友說。然後她怯怯的去跟那個小朋友說:這是我的 還給我。那別的小朋友也自然的就還給她了。

這種事情需要大人慢慢鍛鍊,每個小朋友的性格都不同,有的膽小怕事,有的就膽大、話癆、自來熟。


有次帶寶寶去室外沙坑玩,面積不是很大但小朋友很多,小孩子都是各玩各的。我女兒就在靠著另一個男孩子很近的地方玩,他們年齡差不多大,那個男孩子就認為我女兒霸佔了他的“地盤”,從我女兒背後推了兩下,然後我女兒就趴著沙坑上,起來就哇哇大哭,不知所措。我趕緊跑過去安慰她,她跟我說那個小朋友推她,很委屈。回家路上我就跟她講,以後不可以再這樣被其他小朋友欺負了,寶寶要學會保護自己,如果別的小朋友先欺負你或者先打你,你就告訴他:不許欺負我。要是他還欺負你,你就打回去,不能讓自己受傷。

每天出去玩和晚上睡覺前我都會跟她講寶寶要學會保護自己,不能讓自己被欺負,也不可以主動去欺負別的小朋友。慢慢的她腦袋裡就會有這種意識,在真的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她的腦袋裡就會閃現出我跟她講過的話,不至於在這種時候會舉足無措。


關鍵在於家長怎麼教導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行舉止 也會影響孩子性格。膽小的孩子家長更不能過多的保護她們,要敢於放手,讓寶寶嘗試自己去解決這些小麻煩。

僅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辣媽說甜寶


我家孩子之前也是這樣,誰拿了她的東西,拿了就拿了,她只會站那喊媽媽,後來上幼兒園,怕孩子吃誇,一直叮囑孩子,不要和別的小朋友發生矛盾,後來孩子被別的小朋友搶玩具,被別的小朋友用手戳臉,她也不反抗回來只會告訴我。我覺得忍讓也不是辦法,後來就告訴孩子搶第一次跟小朋友解釋,搶第二次告訴老師,搶第三次就反擊。可是當我問孩子,如果在幼兒園,小朋友欺負你了怎麼辦?孩子說,:我告訴小朋友不要欺負我。我又問如果他還繼續欺負你怎麼辦?孩子又說:那我就多告訴他幾遍不要欺負我!我都哭笑不得。有一次我親眼看見比我女兒小的孩子搶我女兒的玩具還打了她一巴掌。我女兒站那隻會哭,他家爺爺看見跟沒看見一樣,我都氣死了,從那以後,我直接告訴孩子,誰欺負你了十倍給我還回來,不用怕,有媽媽!現在孩子知道自己的東西誰搶了就要去拿回來,但從來不打架!我一直告訴孩子,不主動去欺負別人,但要學會保護自己,不讓自己受欺負。


朵寶的寶媽


我不是育兒專家,我是一位一歲九個月寶寶的媽媽。我的寶貝在被別人搶了玩具的時候有時會邊哭邊伸手,但是不會硬強。如果我在場,他會向我投來委屈的眼神,想要尋求我的幫助。我的處理方式也分很多種情況:比如,在自己家,對方是客人,我會用別的玩具轉移他的注意力,讓他開心起來,這個時候我不會教育他什麼。等待客人走了,晚上睡覺前,我會把這件事情提起並引導他:寶貝,今天XX搶你玩具是不是讓你不開心了?寶貝會點頭,然後我會接著說,媽媽知道你委屈,因為那是你的玩具,媽媽也覺得搶玩具不對,但是XX今天來我們家做客,他是小客人,我們要讓著小客人。另外他一定覺得你的玩具很棒,這麼棒的玩具我們可以天天玩,他玩一會兒是不是也沒關係呢?這時候我的寶貝也會看著我點頭並抱著我。我知道他聽懂了。

再比如,在外面,玩具是寶貝帶出去的,如果被別的小朋友野蠻的搶了,我不會礙於面子讓他分享,我會直接告訴對方小朋友,如果你想玩先要徵求我的寶貝同意呦,並要求他還回玩具,語氣和藹但有力。一是我在用行動告訴我的寶貝不要懼怕,二是間接告訴對方小朋友及他的家長,這種行為我不認可,是錯的。我可以不接受。當然,每次你遇到的家長素質是不同的,素質高的會同你配合引導孩子,孩子還可以繼續玩耍,這樣兩個孩子都得到了正確的引導。相反有些家長會覺得你小氣,氣呼呼的把孩子叫走。我覺得這個相反的不必在意,因為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是非觀才是重要的。當然,如果玩具不是我的寶貝帶出去的,是公共的,我會引導孩子轉移到其他玩具,一會再來玩這個玩具。

我帶孩子的原則是,我的寶貝錯了及時糾正,對了及時表揚,小孩子總要社交,不能太過保護,也不能放任不管,畢竟他們都還很小。但是這件事情發生了,不管對錯我都要在他冷靜的時候幫他梳理一下,讓他明白他哪裡錯了,哪裡對了,不一定全懂,但是對他一定有所影響。很欣慰,我的寶貝很喜歡在睡前聽我跟他一起心與心的交流!另外還有個驚奇的發現,這樣的溝通也能刺激寶貝的語言發展和寶貝的邏輯思維能力。


果子617


我就遇到一次,是公共遊樂園,女兒拿筐抬著兩個玩具再耍,這樣的玩具還有很多。結果來了個小女孩一把就從女兒手裡搶走了她的玩具,我叫她你拿可以,因為這是公共的,但是你得留一個給我女兒,但是女孩轉身就走了,結果女兒很委屈的看著我,叫我,媽媽。。。當時我不知道怎麼做,只能告訴女兒,這是姐姐不對,姐姐的錯,我們原諒她好不好?女兒很乖的說好,馬上就去玩其他的了。可是這個問題我一直在想,我是不是做錯了。可是你叫我去和一個孩子去搶,我又做不到。


糖丶糖815


因為經常帶孩子出去在公共場所去玩,所以也會觀察,確實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像我家閨女現在還不到2歲物權意識就比較重,只要是自己的東西是誰也搶不走的,玩都不會讓玩一下,上次在樓下小廣場有個小妹妹想玩她的滑板車不讓玩就咬了人家一口,奶奶也教育了她,等我下班回到家告訴她好東西拿下去和小朋友一起玩,不能只玩別人的不讓別人玩你的,她就會說不玩不玩,真的有點頭大,只能慢慢改變她的想法。

同樣,也會有另外一種孩子,我姑娘拿了她的玩具寶寶就會哭會像家長求助,這個時候我會告訴寶寶,這個東西不是你的,是小朋友的,你不能直接搶過來,想玩你要跟小朋友借,人家同意了你才能拿,一般都會把玩具還給小朋友的。所以說遇到題主這樣的問題需要同時向自己的孩子還有對方的小朋友說出自己的觀點。

首先,你可以告訴自己的孩子,這個玩具是你的,你有權決定這個玩具給不給小朋友,遇到小朋友搶你的玩具你要告訴他這個玩具是我的,你不能直接搶,想玩的話要好好跟我說,可以借給你玩或者咱倆一起玩。如果小朋友表現不友好直接搶走的話你不願意讓他玩你就可以把你的玩具拿回來。如果小朋友比較強勢,你自己處理不了的話你可以來找媽媽,媽媽幫你解決。玩具被搶和被推搡時,如果孩子沒有向媽媽求職的話,可以靜靜的在旁邊觀察一下,不要立刻過去數落孩子軟弱只知道哭,可能這樣反而會起反作用。可以等回到家裡慢慢給她講道理。

其次,如果孩子自己解決不了的話向媽媽求助了,你就一定要及時的幫助她,告訴對方孩子玩具的歸屬權,告訴他可以一起玩,如果硬搶的話阿姨就要拿走了。這樣孩子就知道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處理,可能有些孩子一下就會記住,但是也會有一些寶寶還是不太會很好的處理,需要家長期的引導。

總之,不管出現什麼狀況,家長的態度一定要溫和堅定,不能使用暴力解決,經過一段時間的引導,相信寶寶會懂得保護自己和自己的物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