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新能源國補退坡40% 宇通、比亞迪、安凱為何卻拿的多!

退坡之後,新能源客車生產企業拿到的補貼反而會更多?

新能源客車市場一直以來都是“政策市”,2018年的市場亦是如此。受新版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刺激,2018年的新能源客車市場實實在在上演了一出“搶單大戲”。2018年前5月,新能源客車累計銷售26044輛,同比大增302.72%。

這與2017年同期相比出現了明顯的反差。2017年前五月,月度銷量均不超過2000輛,且同環比皆大幅降低。

新能源客車市場給行業的是驚喜還是驚嚇?對於整車生產企業而言,新版補貼又到底是危機還是契機?

請看方得網的報道。

“搶單”造就了五月市場

前五月同比大增302.72%,這樣的漲幅是前所未有,將其定義為“搶單潮”再合適不過。

作為新能源補貼新政過渡期結束前的補貼相對最大的最後一個完整月,5月的新能源客車市場更是出現了“井噴”。無論是整體市場銷量,還是各整車生產企業的銷量均出現了大幅提升。

5月,國內新能源客車銷量為12123輛,環比增長105.23%,同比大增354.56%。前5月,新能源客車累計銷售26044輛,同比大增302.72%。

據中國客車信息網統計數據顯示,5月,銷量排名前10的新能源客車生產企業,總計銷售了10584輛,佔據了87.3%的市場份額;前10家企業全部實現了同比大幅度增長,有4家企業實現了四位數的增幅。

新能源國補退坡40% 宇通、比亞迪、安凱為何卻拿的多!

其中,宇通客車以銷售5038輛,同比大增1412.91%的成績,坐穩了“老大”的位置,比亞迪、中通客車躍居其次。值得一提的是,宇通客車5月的銷量是前四月累計銷量的近2倍;而且單月市場佔比高達42%,前五月累積市場佔比近30%。

無疑,宇通客車成為了本次“搶單潮”的最大贏家。而且,早在5月18日,宇通客車召開了新品發佈會,推出了多款足以拿到1.2倍最高補貼的新能源客車新品。新品發佈一定會刺激用戶購買慾,進而催生新的訂單需求。

新能源國補退坡40% 宇通、比亞迪、安凱為何卻拿的多!

作為行業“大佬”級的企業,宇通顯然已經意識到:技術審核標準提升、補貼退坡已成事實,新能源客車生產企業想要在市場上搶到份額,就必須迴歸技術和產品;不但要拿出符合標準的產品,還要拿出比別人更優的產品。

另外,廈門金旅以1150%的成績排名同比增幅第二,則是源於其在“搶單潮”中,走了一條不同尋常的路線,靠著“下沉市場”的戰術,在新政下發的第一時間,就深入到三四線城市,推廣新能源客車。

金旅相關負責人曾向方得網表示,前幾月的新能源客車大單並不多,整體銷量都是由小訂單“積沙成塔”。“有些城市沒有使用過新能源客車,我們就給他們提供各種解決方案,當起了新能源公交的領路人。”

1.2倍補貼標準成努力目標

雖然5月的暴漲源於“搶單”,而且提前透支了市場需求。但是無論是宇通還是廈門金旅等企業的努力,都在說明一個問題。後補貼時代已經來臨,企業要立足,就要有積累,就要真正是把這個行業當做自己未來的重點產業來做,而不是“混吃混喝”。

新能源國補退坡40% 宇通、比亞迪、安凱為何卻拿的多!

安凱客車負責人跟方得網談到,“新能源客車市場就這麼大,誰有好的技術,誰有好的產品,誰就能在市場上贏得地位。圍繞新版補貼政策要求,如果能做到更優,那麼就能拿到更好的訂單,獲得更充足的補貼資金。”

按照“單車補貼金額=里程補貼標準×電池系統能量密度調整係數×車輛能耗調整係數”,如果一輛車的能耗低於1.15,電池能量密度高於135,那麼就能拿到1.2倍的補貼。

“也就是說,車長為12米的車型在過渡期內拿18萬元,如果符合1.2倍補貼標準,在過渡期以後就能拿到21.6萬元,比過渡期還要高。所以,我們的產品只要能夠往提升技術水平這方面努力,其實能達到的補貼比之前要多。在補貼政策下達後,安凱客車就開始以這樣的標準在準備新品。”

潮水退去的時候才知道誰在裸泳。

比亞迪商用車銷售部品牌總監肖海平也表達了和安凱客車類似的看法。他認為,新能源補貼政策調整給了行業更大的壓力和挑戰,但是對於有實力、有技術的企業而言,又是一種機遇。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已經從最早的普惠期性質轉向了扶優扶強。補貼並不是越拿越少,而是看怎麼拿,正確的方法拿到的會更多。

新能源國補退坡40% 宇通、比亞迪、安凱為何卻拿的多!

他談到,“以比亞迪剛剛發佈的全新產品K7為例,在過渡期之內,它能拿到14萬的補貼。在過渡期後,它拿到的補貼卻是14.52萬元,比過渡期還多了5200元。因為,除了車輛續航歷程達標外,結合電池能量密度和車輛能耗標準,K7能達到1.2倍最高補貼標準線。”

肖海平表示,新政做出的調整有利於助力好技術、好產品的推廣;不但能夠助力龍頭企業提升市場佔有率,也在助力“強者恆強”的行業局面形成。

比亞迪和安凱告訴我們,補貼並不是越拿越少的背後,研發技術的提升和製造成本的降低才是真正的意義所在。終有一天,這些認識到關鍵的車企會因此享受到市場帶來的“福利”。

結束語:

享受了國家福利的新能源客車市場,終有一天會完全退出“政策市”。2018年的新能源客車市場已有跡象:新能源客車生產企業不再完全靠補貼過活,而是顯得越來越強勢。

新能源客車的後補貼時代,也將是拼技術、拼實力、拼態度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