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浙江三山六水一分田,為何經濟如此發達?

春暖花開時r


浙江的資源基礎是比較差的,所以會有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說法,而不是三山六水;在農業社會,這點地,這點人,夠用了,吃飽穿暖沒問題,山多能打獵,水多能抓魚。所以,農業社會的浙江,老百姓還是能過的很悠哉。

而到了工業社會,缺地缺人缺資源的問題就暴露出來了,山多礦少;巴掌大的地是建廠還是種糧,都要費一番周折。因此,在改革前,浙江的發展是相對落後的;在改革之後,相比深圳、上海等改革前沿,浙江所能享受到的國家優惠政策也是一般般的。那麼,浙江為什麼今天經濟如此發達?

首先,是國際環境的變化。中美建交的偉大意義,在於為中國進入了世界市場經濟大海打開了一扇們(所以談改革開放一定要先談中美建交)。而我國選擇改革開放的時機,恰好遇上國際產業結構大轉移。一方面,低端的、高汙染的、高能耗的產業由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另一方面,發達國家自身勞動力缺少的問題開始暴露。這給浙江經濟發展帶來了一個歷史機遇。

在其他地方還在等靠要的時候,浙江人最先行動起來。一方面是主動承接低端產業,主動挖掘市場;另一方面,大批的浙江人背井離鄉,遠赴重洋,闖蕩人生。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浙江人經歷了無數的失敗,換來了今天的經濟發達。

其次,是國內政策的變化。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極大解放了浙江的人口紅利。浙江在承接低端產業時,並不是如深圳、蘇州等靠引進國外或香港臺灣的加工企業,而靠的是一個個農民泥腿子,生爐子開啟一座座家庭小作坊。而國家決定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時,浙江人最早抓住這個機遇,當有的人還在死死抓牢鐵飯碗的時候,浙江人已經跑了一遍又一遍的市場。

再次,是浙江的自身努力。在浙江,一個農民鼓搗出一個小作坊,慢慢做大了,然後喊上親戚朋友一起做;當親戚朋友自己去開新小作坊時,這個農民也不惱火,反而去幫帶他們。於是,一個小作坊,兩個小作坊,變成了一個組的小作坊,再變成一個村的小作坊,再變成一個鎮的小作坊。

當一個鎮的小作坊都在做一樣產品的時候,他們就實現了規模效應,也就是人們說的“一鎮一品”。比如說,一個鎮家家戶戶都在做圍巾產業,有的做加工、有的做面料、有的做拉絲、有的搞印花,一個鎮就是一條產業鏈,一個鎮就做出了最低成本,一個鎮便能佔據市場。如諸暨大唐鎮邊佔據了世界襪子市場的1/3多,嵊州領帶做到世界每一個角落。再由鎮擴大到縣,於是發展出了縣域經濟。

今天,這些看起來比較低端的小商品誰都能做,但沒有地方能在相同質量前提下,做出浙江的成本優勢;所以,有的地方也向發展低端產業,但很難與浙江人去搶市場。在牢牢佔據世界產業鏈低端時,浙江人提前已經開始了又一佈局。

第一個是模式創新。就是以阿里巴巴為代表,抓住互聯網經濟發展機遇,最先將銷售放到網上,再從電商發展到移動支付。於是,人們對浙江的印象,從義烏小商品市場轉到了阿里巴巴淘寶的身上。但,千萬不要忘記,義烏仍然是世界級的小商品交易中心。

第二個是品牌創新。浙江縣域經濟的對手,是意大利皮鞋,是法國的香水,是瑞士的軍刀。今天,浙江農村的小企業裡,照樣能造出媲美於甚至好於世界名牌的產品。但缺乏品牌設計,導致同樣一樣生產線上下來的雅戈爾西服只能賣2000元,而貼上了阿瑪尼的標籤便能買幾萬元。所以,浙江人很早就不在國外買小商品,因為基本上是義烏產的。設計創新、品牌打造,這是目前浙江經濟正在發力的。而一旦在世界級品牌打造上獲得話語權,浙江的小商品便真正能佔據了產業的最高利潤。

第三個是技術創新。這是目前浙江真在佈局的。以人工智能產業為代表,浙江在全省各地進行人工智能小鎮、區塊鏈產業園、獨角獸創業園的落子。浙江在未來的一波競爭中,優勢在於互聯網經濟與人工智能產業的結合;劣勢在於本土人才資源相對不足,畢竟,光靠泥腿子拼,是拼不過機器人的。所以,今天的浙江在全球廣招人才。

所以,總結地說,浙江的經濟發達,在於浙江人腳踏實地地肯幹能吃苦,在於能正確認識自身的優勢劣勢,在於善於把握髮展機遇勇於創新。


單問者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正是因為浙江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理形態造就了浙江發達的經濟。

浙江山多地少,不像北方的省市,動輒一家十幾畝、幾十畝地,甚至有的是以以垧為計量單位,在南方根本聽都沒聽過。浙江土地基本以分為計量單位,多點的也就幾畝(尤其是浙江中南部),也就是說浙江人光靠種地養活不了一家人,所以在以前基本上每家男丁都要學門手藝或行當,然後在農閒時節到外地走街串巷掙點錢,方能添補家用,維持日常生計,如義烏的雞毛換糖、東陽的木雕、永康的五金。

外地闖蕩多了見識也就多了、眼界也開闊了,經商的頭腦與意識也就形成了,還有在外闖蕩吃苦耐勞本領也就練成了。而這些漸漸的融化到浙江人的骨子裡、血液裡,形成了傳統與潛意識,一代一代傳下去。

至20世紀70年代末,浙江人抓住國家改革開放的機遇,民營經濟就如雨後春筍一般的出現並發展壯大,造就經濟上的繁榮。


西科法律人


應該說,浙東北自古以來就是富裕發達的地區,杭嘉湖平原,紹興水鄉,寧波港口寧波幫,基本都是一路發達過來的。浙中西南就相對有些另類了,以溫州,義烏人為代表,可以說是環境逼著走出來,耕地少,工業基礎差,要啥沒啥,但是人是勤快的,吃的了苦,敢闖敢拼,也喜歡抱團,這種情況下,就出來做小本生意,親戚帶親戚,朋友挑朋友,慢慢就做大了。建國後,真正不靠地理,政策優勢的,只有浙商這個群體。


白天睡覺的貓貓


你知道為什麼浙江這麼富為什麼沒有中超球隊嗎?因為每個老闆都知道足球不賺錢。這就是為什麼浙江經濟發達,因為老闆們都知道什麼賺錢什麼不賺錢。沒有什麼夢想理念。只要能賺錢什麼都幹。只要不賺錢的生意就是不幹。就是這麼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