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酷日本”计划为何没有酷起来?

“让皮卡丘替代米老鼠,让日本动漫超过迪斯尼”。2013年,第二次执政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曾经雄心勃勃推出了向海外推介日本动漫、食品及地方特产的“酷日本”计划。4年多过去,日本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的“酷日本”计划,却逐渐走到了即将破产的边缘,不仅再也酷不起来,而且沦为了“黑洞”。

2017年11月,日本媒体的调查显示,“酷日本机构”出资500亿日元投资的24个项目中,投资超过1年的项目一半以上未达到计划收益,陷入了经营困境。

“酷日本”计划为何没有酷起来?

投资超过44亿日元的日本电视节目出口项目“WAKUWAKU JAPAN”,目前已推向8个国家和地区,但收视率增长乏力,过去2年的最终亏损逼近40亿日元,打造电视节目带动日本产品出口的想法基本落空;投资超过15亿日元的Tokyo Otaku Mode(宅文化项目),亏损额超出计划;投资超过10亿日元的Anime Consortium Japan(日本动漫项目),亏损超过3亿日元……

“酷日本”计划面临破产,与日本长期存在的各种积弊分不开。首先是决策上的保守与封闭。“酷日本”作为一个向海外推广日本文化的庞大计划,在项目选择及发展方向等方面,除了日本专家的意见,更重要的是听取海外各国相关人士的意见。只有这样,计划才能有的放矢,抓准推广对象国的“痒处”。可惜,“酷日本”计划虽然在日本成立了各种各样的委员会,召集了一大堆日本专家,却没有形成完善的海外交流机制,在决策与判断上海外人士的意见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这样闭门造车弄出来的东西,到了海外水土不服,也就是意料中的事情。

“酷日本”计划为何没有酷起来?

其次,日本官民联合项目的各种潜规则,导致“酷日本”计划效率低下,浪费严重。日本媒体披露,主持计划的“酷日本机构”管理层热衷“关系项目”的现象非常普遍。与投资对象存在利益关联,让“酷日本”项目屡屡受挫。而“酷日本机构”约700亿日元的资本金中,8成以上来自日本的财政投融资。“利用国家公帑输送利益”的质疑声也开始四起。官民联合推广文化项目,本来是世界较为通行的做法。不过,很多国家都会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监管,对项目运行效果做出中立评价,并不断督促项目规范运行。而“酷日本”项目显然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到位,项目运行出现问题都需要媒体通过“内部人士消息”来公之于众。这种不透明的运作,不仅难以取得成果,还容易滋生腐败。

“酷日本”计划为何没有酷起来?

最后,选人用人方面欠缺考虑。曾经担任“酷日本战略”担当相的稻田朋美是出了名的右翼政客,不仅历史观存在问题,处理对外关系方面也是“菜鸟”。这种长期被邻国反感的政治人物,如何能挑起海外文化推广的大梁。除了稻田朋美,“酷日本”计划的决策者显然还受到了“意识形态”的严重影响。该计划的投资项目主要包括越南、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甚至中东地区,却对中国市场根本不用心。而经济发展迅猛的中国,早已是全球最具潜力的文化市场之一。当今世界,一个国家向海外推广文化项目,甩开中国还怎么玩,“酷日本”不失败才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