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酷日本”計劃為何沒有酷起來?

“讓皮卡丘替代米老鼠,讓日本動漫超過迪斯尼”。2013年,第二次執政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曾經雄心勃勃推出了向海外推介日本動漫、食品及地方特產的“酷日本”計劃。4年多過去,日本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的“酷日本”計劃,卻逐漸走到了即將破產的邊緣,不僅再也酷不起來,而且淪為了“黑洞”。

2017年11月,日本媒體的調查顯示,“酷日本機構”出資500億日元投資的24個項目中,投資超過1年的項目一半以上未達到計劃收益,陷入了經營困境。

“酷日本”計劃為何沒有酷起來?

投資超過44億日元的日本電視節目出口項目“WAKUWAKU JAPAN”,目前已推向8個國家和地區,但收視率增長乏力,過去2年的最終虧損逼近40億日元,打造電視節目帶動日本產品出口的想法基本落空;投資超過15億日元的Tokyo Otaku Mode(宅文化項目),虧損額超出計劃;投資超過10億日元的Anime Consortium Japan(日本動漫項目),虧損超過3億日元……

“酷日本”計劃面臨破產,與日本長期存在的各種積弊分不開。首先是決策上的保守與封閉。“酷日本”作為一個向海外推廣日本文化的龐大計劃,在項目選擇及發展方向等方面,除了日本專家的意見,更重要的是聽取海外各國相關人士的意見。只有這樣,計劃才能有的放矢,抓準推廣對象國的“癢處”。可惜,“酷日本”計劃雖然在日本成立了各種各樣的委員會,召集了一大堆日本專家,卻沒有形成完善的海外交流機制,在決策與判斷上海外人士的意見沒有得到充分體現。這樣閉門造車弄出來的東西,到了海外水土不服,也就是意料中的事情。

“酷日本”計劃為何沒有酷起來?

其次,日本官民聯合項目的各種潛規則,導致“酷日本”計劃效率低下,浪費嚴重。日本媒體披露,主持計劃的“酷日本機構”管理層熱衷“關係項目”的現象非常普遍。與投資對象存在利益關聯,讓“酷日本”項目屢屢受挫。而“酷日本機構”約700億日元的資本金中,8成以上來自日本的財政投融資。“利用國家公帑輸送利益”的質疑聲也開始四起。官民聯合推廣文化項目,本來是世界較為通行的做法。不過,很多國家都會引入第三方機構進行監管,對項目運行效果做出中立評價,並不斷督促項目規範運行。而“酷日本”項目顯然在這方面做得很不到位,項目運行出現問題都需要媒體通過“內部人士消息”來公之於眾。這種不透明的運作,不僅難以取得成果,還容易滋生腐敗。

“酷日本”計劃為何沒有酷起來?

最後,選人用人方面欠缺考慮。曾經擔任“酷日本戰略”擔當相的稻田朋美是出了名的右翼政客,不僅歷史觀存在問題,處理對外關係方面也是“菜鳥”。這種長期被鄰國反感的政治人物,如何能挑起海外文化推廣的大梁。除了稻田朋美,“酷日本”計劃的決策者顯然還受到了“意識形態”的嚴重影響。該計劃的投資項目主要包括越南、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甚至中東地區,卻對中國市場根本不用心。而經濟發展迅猛的中國,早已是全球最具潛力的文化市場之一。當今世界,一個國家向海外推廣文化項目,甩開中國還怎麼玩,“酷日本”不失敗才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