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不恰當的批評教育 毀了孩子

不恰當的批評教育 毀了孩子

當一個人被批評,99%的人不會覺得自己哪裡錯了,而是會尋找各種理由開脫自己並指責別人——戴爾·卡耐基

前幾天參加小學同學聚會,有個同學跟我說他上學的時候特別討厭我們班班長,我很好奇為什麼,他說上學的時候每天回家他媽媽都會說:“你看看你們班班長怎麼怎麼樣,你再看看你!”

哦,我恍然大悟,原來他討厭班長的原因就是班長在那個時候成為了大多數人都避之不及的“別人家的孩子”。

同樣的例子,最近有位家長髮郵件向我諮詢,孩子的叛逆讓她困擾不已。她在信中這樣描述自己的孩子:“一說他他就低頭不吱聲,回頭該怎麼做還怎麼做,絲毫沒有改的意思,有的時候甚至好像是故意和你對著幹,越不讓他怎麼樣,他偏偏這麼做。”這位家長很無奈,因為已經不知道自己該怎樣教育孩子,如何和孩子溝通了。

不恰當的批評教育 毀了孩子

我對她說:“其實問題就出在批評上,不是不可以批評,只是你選擇了最糟糕的方式,我們不妨回想一下我們小時候被批評後的心裡是怎麼想的,我們很少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第一時間想到的總是如何尋找解釋和藉口。這是人的本能,自我保護的心理狀態。”

那麼批評到底會對孩子造成怎樣的影響呢?

1、會使孩子不自信

總被批評的孩子遇事會產生強烈的暗示心理,反覆的告訴自己不行,做不到;長此以往便會形成退縮的性格,遇到活動不主動向前,總是向後縮,缺乏自信和主觀能動性;

2、會導致孩子遇事沒有擔當

總被批評的孩子心理會形成習慣性防線,在遇到事情的時候習慣性思維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如何推卸責任,而不是解決問題;這樣的心理在孩子以後的生活工作中會一直存在並對發展造成影響;

3、容易使孩子產生叛逆心理

當孩子總是在一個否定的環境中成長,他本身會對這種環境產生抗拒心理,從而將情緒遷移到人的身上,開始表現出對父母老師的牴觸,嚴重的會影響到社會觀的建立,對社會產生扭曲的認識。

那麼既然不能批評,面對淘氣的孩子,如何進行教育呢?

其實古人早已經給了我們答案,我們不妨在孩子沒有犯錯的時候,通過有趣的故事為孩子講道理,當孩子遇到這樣的錯誤的時候,稍加提醒便會在其幼小的心中留下印象。這樣未雨綢繆,避免了批評和大聲呵斥,又不會因為教育方式的不得當傷害孩子的心理,一舉兩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