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如何預防青少年因性衝動惹禍

臺灣研究性侵害防治和青少年問題學者鄭瑞隆博士,在一份有關青少年性侵的報告指出,當性幻想和生理刺激一起出現,加上本身道德和倫常觀念薄弱,以及具有犯罪企圖,這樣的青少年就有極大可能性侵異性。

如何預防青少年因性衝動惹禍

有這樣一條新聞:陝西幾名年齡在15歲左右的男生,疑輪姦一名15歲女生。警方逮捕這些年輕罪犯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臺北新竹市一名15歲少年,因經常上網看色情影片,疑因性衝動而性侵9歲表妹多達7次。此外,在韓國也發生過13名青少年集體性侵女中學生的案件。全球各地青少年性侵事件不斷上演,提醒全球父母和教育工作者,不只讓青少年吸收知識,同時需為青春期少年,提供更多心理以及性教育方面的協助。

青少年性自制力弱

針對青少年性犯罪,來自臺灣和加拿大的研究顯示,自我控制能力較弱,是性犯罪重要原因。臺灣研究性侵害防治和青少年問題學者鄭瑞隆博士,在一份有關青少年性侵的報告指出,當性幻想和生理刺激一起出現,加上本身道德和倫常觀念薄弱,以及具有犯罪企圖,這樣的青少年就有極大可能性侵異性。這份名為《少年性侵犯行為之成因、評估與矯正》的報告指出,如果青少年發現周遭環境缺乏監控,自制能力又不足,在上述各種因素均集結在一起的條件下,他們極可能鎖定性侵或猥褻對象,並且附諸行動。

此外,加拿大公共安全和性罪犯的風險評估和治療領域研究人員漢森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許多性罪犯因無法控制性衝動而犯案。例如,在某個服裝展上,模特的身體曲線和漂亮服裝,在一般人看來並無任何問題,但對無法控制性衝動的人來說,就會激起潛在犯罪意圖。因此,他們開始尋找性侵目標,任何一名女性都會成為這些潛在性罪犯的“獵物”。

換句話說,不論青少年或成年,如果無法控制自己的性衝動,並且得不到其他方面的協助,例如親友及時發現其心理狀況,就可能發生性侵案。

與其限制不如正確引導

青少年性侵案日增,除了反映罪犯年齡越來越年輕,同時,不禁讓人反思:青少年性衝動犯罪前,是否有更好的應對方式?

血氣方剛、年少氣盛的青少年,易受外在因素影響,尤其是在性方面,任何刺激都會造成他們“性致勃勃”,失控鑄成大錯。中國性學會理事長徐天民指出,不管成人或青少年,不同的人都有各自引發性衝動的因素。“有人看異性胸部、大腿會引起性衝動,以前的人,對於異性的腳也會有性衝動。”不只如此,女性的長髮、服飾等,都可能使男性產生性幻想,因此,不會侷限在電影內扭動臀腰的女演員。

徐天民指出,最易引起青少年性衝動的外界來源系暴露異性身體的影片和圖像。它們容易刺激青少年感官,影響青少年心理和情緒。那麼,是否採取類似電影分級制方式,就能防止青少年輕易產生性衝動呢?徐天民對此不以為然。他指出,影片分級只是警惕大人關注內容,可減少它對小孩的影響,但就現代人角度來看,想要處處限制小孩觀看不同影片,其實有一點難度。

況且,一些影片並不一定能極好地分類,例如專門播放音樂影片的電視臺,播出歐美歌手音樂影片時,其中不乏具挑逗和性暗示的內容,但青少年卻能夠輕易觀賞這類影片。再者,年輕人到KTV包廂內唱歌,就能輕易看到各種各樣沒有經過過濾的音樂影片,父母和家長是否有能力限制孩子觀賞這類影片,已是一個疑問。徐天民表示,與其限制青少年接觸這類東西,不如從教育著手,引導青少年適當解讀性這回事,才能讓他們做出理智的選擇,青少年對性也會不再那麼好奇。

徐天民說,大人應該重視小孩的性教育和性觀念,引導他們明白與異性發生性關係的大前提,即是需要對方同意,以及符合法律條規,包括不能與未成年異性發生性關係。如果只是不斷否定和限制,將造成反效果,引導青少年認識性,理解自身生理構造和性衝動,才能解決更多問題。

家庭教育扮演著重要角色

如何預防青少年因性衝動惹禍

雖然,性教育無法完全解決青少年性衝動問題,但可能減低性衝動對青少年帶來的負面影響。由於各人自制能力不一,對大部分年輕人來說,適當性教育能夠協助他們控制性衝動,但對一些人而言,卻需要長時間引導。就如我們教育小孩:別人說話時不要隨便插嘴。但還是有小孩無法控制自己,依然會這麼做。

對一名性教育工作者而言,徐天民相信家庭性教育非常重要,因為能夠從中教導小孩尊重別人的性別,以及理解性行為的條件。

十一二歲的小男孩,對異性感到好奇,做出一些幼稚動作,例如故意掀開女生裙子、觸摸對方等。徐天民指出,小孩這些行為是輕微性衝動,較為嚴重的性衝動,包括對異性做出侵犯舉動,例如強姦。對於性衝動受害者來說,哪怕是輕微或嚴重的侵犯,都是一種傷害,即是說,不能輕視小男孩掀小女生裙子這類輕微性衝動的表現,如果不關注孩子這種行為,可能會引起更多問題。因此,適時教育孩子尊重他人的性別,以及控制自己的行為,並且讓小男生知道將會付出嚴重代價,才能減低性衝動引起的傷害。

但是,在青少年性教育中,如果父母或教師處理不當,將會影響小孩長大後的性觀念。徐天民指出,雖然責罵或體罰可以警戒小孩,以免因為一時性衝動侵犯他人,但小孩也因此對性產生錯誤觀念,認為性是可恥的事。“因為性衝動讓他們覺得有罪惡感,從此會害怕和抗拒性這回事。”他表示,尤其是小女生,將會影響她們未來對性的看法。

如果父母發現家中女兒,因為性衝動而做出一些行為,並且大聲斥責,以及警告這是可恥行為,這名小女生成年以後,在對性有需要時,認為這是色情行為,而不敢主動向伴侶提出要求。由於女方不敢主動向另一半表達對性的要求,只能等待對方發覺,這或會影響伴侶間的性生活。

徐天民指出,為人父母者應正面看待青少年性衝動,並非只是從負面角度評斷,以為一直強調“不可以”就能解決問題。他表示,不能怪責父母不懂這方面的應對方式,而是鼓勵他們嘗試挑戰自己的價值觀,與孩子一起學習尋找適當解決方式。

每個人不是天生就知道如何處理性方面的問題,而是需要通過教育和學習,才能掌握其中的知識。他說,父母可以參加性教育課程,或者購買相關書籍,學習應對青少年性衝動的處理方式;同時,也讓孩子參加性教育營會,讓他們(她們)藉此瞭解如何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性別。

青少年性衝動時,不知如何應對,才會做出不恰當的行為,性教育將使他們能更妥善處理自己的性衝動。

降低青少年性衝動的策略

徐天民指出,對於青春期的孩子,應該讓他們知道,有不只一種方法處理性衝動,並且協助他們找到適合方法。他指出,青少年在這個時期,可以用打球、跑步、打電玩等活動,發洩旺盛的精力,“十二、三歲的小孩有性衝動時,可通過健康的活動消耗體力。”至於以自慰抒解青少年性衝動,他認為也是一種選擇,但不是唯一選擇。

一般人認為自慰影響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現代一些研究則指出,適當的自慰對青少年反而有益,大眾高估自慰的危害,甚至過於渲染,引發青少年更多精神問題。

知名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對於青春期的詮釋,可作為父母和青少年的參考。他主張青春期即是進入“性器期”(也稱“兩性期”),青少年應該學習駕馭性能量,以及體驗有關性的活動,例如自慰。

如果沒有人協助引導,青少年可能因一時衝動而犯下大錯;在這方面,父母是引導青少年釋放性能量的關鍵角色。

上世紀50年代,美國著名人類性學科學研究者金賽博士的研究報告指出,在16000名美國男女中,92%男性和58%女性有自慰行為,並沒有任何惡性後果。

如果適當自慰能減少性衝動,減少性犯罪幾率,不論從社會或個人心理健康角度,都應視為可行方法之一。因此,青少年通過活動或自慰減低性衝動負面影響,兩者主要目的就是轉移青少年的焦點,降低青少年因性衝動而性侵異性的可能。

下面是家長關於孩子性衝動的三點小提醒:

1.一般來說,小男孩在12歲左右進入青春期,對性開始好奇,將有一些性衝動前兆,例如看黃色書刊和影片,或者經常撫弄性器官。

2.如果發現孩子因性衝動而出現輕微性侵犯行為,應及早尋求專業協助。

3.發現孩子自慰,不要喝罵或迫停,應進行機會教育,讓他們知道尊重兩性的觀念。

作者/雷輝志

來源/青春與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