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李嘉誠幾年內連續出售國內項目?

carleo


李嘉誠出生在廣東潮州,祖籍是福建莆田,不過老人家11歲就到了香港,22歲歲開始在香港做生意,到2019年,一晃已經68年了。

90歲的李嘉誠去年3月最近在出席公司業績發佈會時,接受採訪時表示,無論世界經濟政治環境如何變化,只要“訊息正確、判斷正確,沒行錯路,條條大道通羅馬”。

他說,從1950年開始做生意,到現在60多年,沒有虧過錢。

他對香港樓市的預測是未來一兩年都不會出現下跌,市場仍有很強購買力,他非常喜歡香港,本人一直住在香港。

目前李嘉誠沒有真正交棒給自己的兒女,也就是說公司的掌舵人仍然是李嘉誠,他表示可能哪天心血來潮,幾時都得。

對於出售內地房產,我想應該是他應該預估內地房價可能雖然沒有在最高峰,但已經接近了,所以提前出手。因為投資界裡有一句話流傳的比較廣,在生意最火的時候,把生意轉手出去。這純屬我的個人揣測,大家也可以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哦。

這兩年出售的資產主要包括北京三里屯的盈科中心,上海陸家嘴的世紀匯,長園集團全部股權,廣州的都薈廣場,南京的國際金融中心大廈,基本他的集團基本已經沒有內地地產和香港地產了,做為華人中最傑出的企業家,他不會賣在最高點,他也不追求最高點,但經常在他賣出後不久就見頂了,低買高賣,高拋低吸,目前他的資產配置在英國投了3000多億。


保定大土豆


觀察李嘉誠先生售出的地產類資產,有一個現象很有趣,賣出的都是(即將)建成的物業。

在內地,未開發的土地倒手賺錢,叫炒地皮,這在當下是不合時宜的。所以,李超人也好,SOHO中國也好,在內地賣出的,基本都是建成或即將建成的辦公/商業物業,而不是直接把多年囤的低價地,高價轉手。

實際上,根據長江實業地產的2017年中報,計算出,截至2017年6月末,李超人僅僅在中國內地土地儲備就還高達約1059.1萬平米(11400萬平方呎)之巨。在香港,其還有土地儲備55.7萬平米(600萬平方呎)。

為了方便各位朋友核算,槓桿遊戲備註一下:1平方米=10.7639平方英尺。

當然,這個土地儲備和動輒數千萬、過億、2億平米的我國前10大房企沒法比。但這個規模可以開發出2000來萬平米的房子,是無疑的。這值多少錢,各位杆友可以算算。

注意,長實的地,基本都集中在我國主要一二線城市的核心區,今天這些地方的房價之高,你懂的。而長實地產這些地基本都是多年前拿的。

換句話說,如果可以的話,不搞開發,待時機直接高價轉手賣地,長實不僅可以讓自己更輕資產化,還可以更容易就賺到錢。

當然,如果真的這樣幹,不僅是不允許。且李嘉誠“跑了”的“證據”恐怕更昭然若揭。

有意思的是,高價倒手賣地不可以,廉價賣出土地的卻大有人在。不僅包括中小開發商,也有豪門——萬達不求賺錢,另有打算,或有隱情?也或許,王老闆和李超人,有些考量異曲同工。

生意總是這樣,買和賣,所謂做買賣。如上文所述,李嘉誠先生在內地也好,香港也好,實際資產還很大,總量還是數千億級。

今天賣出的都是可以溢價的,這是聰明的抉擇。留下的,即便有不確定性,但成本畢竟極低,暫時也不適合賣。

而每個時代總有屬於那個時代的鉅富。李老闆、王老闆們的黃昏,也是新貴崛起的破曉黎明。高價賣、不虧賣是一種自我保護。

今天,李超人已經到了這個年齡。今生少留遺憾,不再去賭,落袋為安,可以理解。

未來是否回來?看歲月,也看下一個他眼中的週期何日到來。


槓桿遊戲


李嘉誠作為一個成功的商人,拋售內地物業也是有其中的原因的。那麼老J就來說道說道。



李嘉誠的名言是“不賺最後一枚銅板”

李嘉誠在內地的樓盤都是商業地產,那麼什麼是商業地產呢?

商業地產不同於普通的商品房,不是採取出售的模式賺錢,而是自持物業,通過租金和廣告賺錢。這樣資金的回籠就比出售商品房慢多了。那麼,投入的資金如何拿回呢?抵押貸款,因為是自持所以可以抵押貸款。這樣就有錢開發下一個項目了。但是問題也來了這樣就會造成負債,項目越多負債越高。而回籠資金有周期較長。所以在負債高了以後就會出現風險。並且在受到電商衝擊之後,商業地產也沒以前那麼好運作了。

因此,李嘉誠率先看到了這一點,開始拋售物業轉戰歐洲市場。這也恰好印證了“不賺取最後一枚銅板”的眼光。


同樣是商業地產,王健林幾年後推出就沒有當時李嘉誠拋售物業時的價格好了。但是現在也還不錯,因為萬達負債率還不高,目前價格也合適。


以上就是李嘉誠拋售內地樓盤、土地的原因所在。不得不說薑還是老的辣!


房產老J


內地哪個城市沒有商業地產爛尾?受電商和高店租衝擊關門的商業地產比比皆是!市中心黃金地段的百貨公司一家接一家關門!樓盤只要面向馬路一樓絕對是商鋪,不管地段和人流量!經常接到銷售員推銷商鋪的電話,證明商業地產已嚴重過剩!以前一鋪養三代不存在了!

所以老李內地拋售的都是商業地產寫字樓,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不賺最後的銅板!


沉思中感悟


全世界只有中國企業對房偏愛,,許多大國企資金無處可去,李又是一個有號召力的人,另外中國的錢隨著發展今天400億十年可能變2000億,不是房價值漲,是支付的幣值處擴張期,買李的樓是內地企業保值手段。


漕寶


老道的商人,就一定有老道的眼光。站的高度也不同。說明中國的房地產已經沒有炒作盈利的土壤,上升空間已經不大,做為商人肯定會在合適的時機出手自己認為無價值的資產,更換收益率更高更好的資產


靈寶虹聲


因為年紀大了,隨時都有可能那個了。想把資產清理一下,富不過三代。李也跳不出這個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