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假如你是三國時期的一方諸侯,你會選擇哪十個文臣武將來輔佐你?

回到原點卻回不到原來73824571


丞相必須是諸葛亮。“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所謂上有所行,下有所效。丞相人品沒的說,放眼天下胸懷天地,一統之後的治國之才,這樣的人最適合當丞相。



大司馬、大將軍必須是孫策。孫策多謀而善用兵,智略超世,用兵如神。孫策性闊達聽受,善於用人。其實就是像孫策這樣的人,做一方諸侯不太合適,孫策之謀是將帥之謀,不是王侯之謀。三國的統一,決機天下開疆拓土,必須用孫策。

謀士:賈詡、荀彧、魯肅

賈詡是那種算無遺策的人,既有遠略又有近謀。既能安撫天下又能救一時之急。而且賈詡有個優點,做事比較有分寸,講究獻策勸諫的方法,不招人討厭,不會過於直白,也不會非勉強別人一定要聽他的。

荀彧是有王佐之才的梗直之士,曹操稱他是“吾之子房也”這是對荀彧的超高評價。“昔魏武,達政之主也;荀文若,功臣之最也。”只可惜荀彧過於梗介,不能隨時移而世易,雖有戰略之謀,輔國之才,終究還是失滯於破舊立新。

從贈糧給周瑜來看,魯肅是個很豪爽的人,但絕不是《三國演義》裡那種糊塗的老好人。魯肅向孫權獻榻上策,欲輔佐孫權成就齊桓、晉文之事,證明了魯肅的遠見卓識。在聯劉抗曹的問題上,魯肅所把握的節奏感以及長遠目標的明確性,之後東吳無人能出其右。

將軍:張遼、趙雲、馬超

張遼能打得東吳潰不成軍,幾乎活捉孫權。臨危不亂、臨危不懼,張遼完全俱備一個將軍的最優良素質,相較於有勇無謀者過之遠矣。

趙雲被選中是因為他近乎於完美,有勇有謀令敵喪膽,又寬仁厚德,有儒將之風。可惜趙雲因為和劉備的心思不一樣,所以在蜀漢一直不得器重。姜維對趙雲的評價很中肯“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上,君念其賞; 禮以厚下,臣忘其死。”



馬超非常勇往直前,做事不會思慮過多。奮而起捕反曹,後來歸降劉備在奪取西川的時候出了很大力。作為一個主公,馬超這種將軍其實非常好用,只要得他傾心歸服,一定甘願為用。

除了以上的人,其實還有兩個人很想要。

一個是周瑜,但公瑾究竟該算是謀士還是將軍不好定論。史籍裡的周都督雅量高致,往往危難時挺身而出。在東吳孫氏兄弟交接的時候,還有赤壁之戰的緊要關頭,周瑜都態度鮮明地在東吳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

另一個是曹植。不是謀臣也不是武將,不過一個盛世必定要有文采昭昭才能流傳後世。曹植天生的才子是一定不能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