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全新一代寶來:依然流淌著駕駛者之車的血液

全新一代寶來:依然流淌著駕駛者之車的血液

駕仕指數:79%

在稍微有坡度的道路上,一腳地板油,全新一代寶來的輪胎竟然傳來一陣嘶鳴,真是不負寶來之名。

在試駕完全新一代朗逸後一個月,又試駕全新一代寶來,對我來說,幾乎可以當做一場對比試駕了。作為都是出自大眾MQB平臺的車型,若說這兩輛車完全相同,那是不恰當的;若說不同,兩輛車又有著非常明顯的聯繫;借用一句中國老話形容比較合適,“龍生九子,各不相同”。

本文在評價全新一代寶來的試駕感受中,會順帶說一些兩車的對比,為大家做個參考。

全新一代寶來:依然流淌著駕駛者之車的血液

底盤動力:不負寶來之名

都是大眾MQB平臺,說全新一代寶來的動力和底盤調校更運動,這不是搞笑麼?所以,當我在車上出現“真的更運動”的閃念之後,開始不斷的通過測試驗證。

先舉例說下分析的理論基礎。比如我們熟悉的安卓系統,雖然底層構架一樣,但各個手機廠進行不同優化後,做出自己的系統,給用戶帶來相似而又不相同的使用感受。全新一代寶來在看得見和看不見的細節上,也進行了自己的優化。例如在手套箱這種隱藏起來的地方,兩車的明顯區別,更能說明問題。

全新一代寶來:依然流淌著駕駛者之車的血液

全新一代寶來:依然流淌著駕駛者之車的血液

▲全新一代寶來的手套箱底部呈圓弧形,全新一代朗逸為規則的平面,實際感受中全新一代寶來的儲物能力更優。

需要首先說明的是,全新一代寶來的運動是相對全新一代朗逸而言。在浙江安吉的兩車道山路上,全新一代寶來中低速壓彎支撐足夠、指向尚可;放回四、五年前,全新一代寶來的發動機和變速箱(試駕車為1.4T+DSG車型)可以說是動力輸出充沛;但現在,全新一代寶來只能說是一輛動力充足,過彎乾脆的家用車。

在平直通暢的路況,D擋及巡航模式下,全新一代寶來僅需1200rpm即可以在7擋保持40-60km/h的速度行駛,提速至60-90km/h也僅需1400rpm左右。在低速蠕動模式下,這套1.4T和7速DSG的組合被調校得爐火純青,沒有絲毫的頓挫感。甚至在低速行駛中丟油門後再加速,亦或爬坡路段丟油門再加速,也非常平順。

全新一代寶來:依然流淌著駕駛者之車的血液

給四分之一油門,轉速會上升至1800rpm左右加速;給地板油的話,則會瞬間跳至3000-4000rpm左右加速,甚至有較為明顯的推背感。

在S擋模式下,轉速會從2000rpm起跳,給油的響應反饋更為積極。整車隨時都蓄力待發,加速超車變得更加輕鬆。和全新一代朗逸不同的是,全新一代寶來切換S擋是向後彈,隨後擋位迴歸原來的位置,而在我的記憶中,全新一代朗逸則是在D擋之後,還有一個S擋的位置。全新一代寶來的設計,倒是可以避免一些誤操作,當時我試駕全新一代朗逸就是先用S擋開了一大段路。這是兩車駕駛體驗第一處不同的地方。

全新一代寶來:依然流淌著駕駛者之車的血液

關於1.4T發動機和DSG匹配的部分,全新一代寶來和朗逸都做得一樣好,這應該歸功於大眾多年的積累,特別是曾經吃過DSG的虧。另外,全新一代寶來也同樣有1.5L自然吸氣發動機和5擋手動、6速自動的組合。

雖然以後的熱銷車型很可能是1.5L車型,但我真摯建議有條件的小夥伴上1.4T版本,即使要加95號油以及更貴的保養費用,當你開起來時,就會覺得一切都值了。

全新一代寶來:依然流淌著駕駛者之車的血液

發動機和變速箱的相同之外,是全新一代寶來懸掛的不同。

這裡再插一段。在全新一代朗逸的試駕講解會上,主辦方更多的篇幅在於講述朗逸的歷史、全新一代朗逸的外觀設計、舒適性配置、車聯繫統、駕駛輔助配置,僅有很小的篇幅講述動力和底盤系統。而在全新一代朗逸的試駕講解會上,主辦方70%的篇幅都在講解平臺、發動機、變速箱、底盤優化等等,這應該就是全新一代寶來底盤和動力系統更運動的原因——有著一個更注重操控的生產廠方。

從技術上講,全新一代寶來配備有帶液壓緩衝系統(HRS)的減振器(不知道全新一代朗逸有沒有,官方資料未見表述,推測應該有),雖然官方對底盤調校的用詞是“中國特色的舒適性底盤調校”。

全新一代寶來:依然流淌著駕駛者之車的血液

在我實際的駕駛感受中,全新一代寶來在上下山中低速壓彎時,側傾並不明顯,駕駛者對整車控制非常有信心,乘員也無需費力的保持坐姿。在顛簸路面、路面凸起的接縫、減速帶等處,懸掛支撐較有韌性,“蹦蹦蹦”的彈跳聲響沉悶。對比起來,全新一代朗逸雖然在城市鋪裝路面的懸掛支撐舒適平穩,但遇到顛簸路面和減速帶,則顯得有些單薄,“啪啪啪”的懸掛彈跳聲有些空響。有機會的話,我們再做次雙車對比給個直觀感受。

全新一代寶來:依然流淌著駕駛者之車的血液

全新一代寶來的自動啟停系統有些意思。

首先這套系統的邏輯是發動機熄火後,空調壓縮機停止工作僅吹風——我們剛購入的十代雅閣也是這樣。而在我們較早前購買的思域上,開啟空調要麼不會激活啟停,要麼是電瓶工作到沒電後再啟動發動機。

其次,官方講解時稱,在車速低於7km/h時(亦或6km/h,此處記憶出現偏差),自動啟停開始工作,發動機熄火,車輛開始處於滑行模式。在實際體驗中,這其實是個非常低的速度,大家不用擔心車輛沒有動力的狀態下滑行影響操控。試駕時,我故意將車輛沒停到位,此時發動機已熄火車輛滑行,抬起剎車,發動機很快點火提供動力。

全新一代寶來:依然流淌著駕駛者之車的血液

關於全新一代寶來的底盤/動力,最後還有個吐槽:為什麼自帶腳底按摩呢?當按喇叭時,放在休息踏板上的左腳能明顯感受到喇叭帶來的震動。太神奇了,不知道發動機艙哪個構件的減震襯套沒做好。

中控面板、車門扶手:細節傾向駕駛者

全新一代寶來的座椅、後排空間、後備箱沒什麼說的,和全新一代朗逸一致:寬大、支撐性好,表現優秀。未來在同級別中,除了哥倆相爭,幾乎沒有對手。

全新一代寶來:依然流淌著駕駛者之車的血液

全新一代寶來:依然流淌著駕駛者之車的血液

全新一代寶來:依然流淌著駕駛者之車的血液

車內細節處理上的不同,顯示出全新一代寶來更傾向駕駛者的設計思路。

中控臺明顯的傾向駕駛席這個設計,我是要給個五星好評的,其中的好處誰用誰知道。雖然全新一代朗逸沒有這個設計,但它用了帶拉絲花紋的面板,視覺上比一大塊黑色鋼琴烤漆配仿碳纖維紋路的寶來高級得多。

全新一代寶來:依然流淌著駕駛者之車的血液

全新一代寶來的車門扶手被設計成了懸浮式,區別於全新一代朗逸與車門的一體式設計。懸浮式的優點非常明顯,騰出了一大塊車門儲物空間。

全新一代寶來:依然流淌著駕駛者之車的血液

傾向駕駛者的設計還有一處,就是我們試駕的1.4T、帶車聯導航、自動大燈、無鑰匙進入這款配置,副駕駛的座椅調節竟然還是手動。這也太不照顧乘客了吧。順帶一說,大燈開啟後,儀表上竟沒有一個燈光開啟的圖標,只有靠目測前方判斷。

車聯繫統及其他一些細節

全新一代寶來:依然流淌著駕駛者之車的血液

全新一代寶來和全新一代朗逸的車聯繫統完全一致,沒有區別。這次試駕時,高德提供技術支撐的導航非常好用,不過因為UI設計界面與高德完全不同,所以需要熟悉一會才能上手。這跟自主品牌直接使用高德的做法差別明顯。

全新一代寶來:依然流淌著駕駛者之車的血液

主頁面提供有多個程序的小窗顯示,選擇全屏展示其中一個需要雙擊,也可以直接在小窗中操作。但小窗中操作存在誤操作和分散注意力的問題,比如小窗顯示的音樂界面,點擊暫停或者播放下一首的按鍵非常小,不太好點擊。這點上,自主品牌車型直接採用大屏幕、大按鍵解決問題。

觸屏下的U盤接口,在插上U盤後,看著真的有點土。全新一代寶來和全新一代朗逸都這樣,唉。然後,前排就只有這一個USB接口,用戶想要給手機充電,要麼自購點菸器充電接口,要麼插到後排的兩個接口。

全新一代寶來:依然流淌著駕駛者之車的血液

後備箱撐杆帶彈簧!那種開合間均勻有力的感覺,對比我們自購的落地21.5萬人民幣的十代雅閣後備箱蓋空空蕩蕩的感覺,簡直好了一萬倍。

全新一代寶來:依然流淌著駕駛者之車的血液

無鑰匙進入按鍵是內凹觸摸式,不太好用,我摸索了四、五次都沒找到正確的開關方式。對比之下,全新一代朗逸的突出按鍵式倒是很順手。

全新一代寶來:依然流淌著駕駛者之車的血液

觸屏關閉後,界面默認顯示的是時鐘。時鐘下面有幾個點,按常規邏輯,應該是可以左右滑動,顯示其它頁面。可全新一代寶來這個界面左右滑動後,顯示的僅是不同樣式的時鐘,設計思路比較幽默。

全新一代寶來:依然流淌著駕駛者之車的血液

語音控制採用的是科大訊飛高配版,可識別四川話,不過大眾開放的車輛接口較少,僅能實現打電話、導航、播放音樂等幾個功能。我們之前自購的長安歐尚A800甚至能用語音控制打開天窗,大眾的朋友請了解一下。

全新一代寶來:依然流淌著駕駛者之車的血液

駕仕總結:

全新一代寶來上市後,除了全新一代朗逸,幾無對手。

通過試駕,我在以上的感受中,初步給出了我對兩車不同之處的理解,僅供各位參考。

在新車上市後,感興趣的小夥伴可能要留意幾個問題。

一是具體車型的配置。按目前試駕車的情況來看,更低配的車型肯定會讓消費者對配置有個取捨的過程。大家不妨直接把全新一代寶來和全新一代朗逸放到一塊對比,看哪個配置更適合自己。

二是我說的全新一代寶來更加運動也沒有那麼玄乎,若不是為了詳細測評去體驗,普通城市道路駕駛很難感受到不同。

全新一代寶來:依然流淌著駕駛者之車的血液

三是外觀設計,這個就看得個人喜好了。全新一代朗逸的確在前臉上下了很多功夫,新的進氣格柵樣式也隨目前大眾的主流。可通過我們跟駕仕派老司機們的溝通,更喜歡全新一代寶來前進氣格柵樣式的小夥伴大有人在。

四就是經銷商。看你所在的城市哪個品牌經銷商多一些,那麼上市後那個品牌的經銷商可能會拼價格拼得厲害一些。比如成都區域24家一汽-大眾4S店,買車比價不要太狠才是。

文|吳朗

圖|吳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