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騰訊最近“水逆”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葉丶唸


近期騰訊的負面事情比較多,但說是水逆倒也不至於。騰訊的事情多為表面上的小事,與聯想涉及深層因素的整體衰退完全不在一個量級。

《騰訊沒有夢想》這篇文章的確有一定價值,談到了騰訊存在的一些問題,但也有明顯的剛性錯誤,整體而言標題大於內容。

比如作者把騰訊成為最受尊重的互聯網企業的企業願景當成策略目標,就下結論認為騰訊沒有夢想和追求,這是非常荒謬的邏輯推論。作者可能自己不太瞭解企業策略(就是大家常常說的競爭戰略)的內涵和層次,企業願景處於策略的最頂層——企業文化和管理哲學,本來就是相對務虛的價值觀。打個比方說,從小家庭和學校教育我們今後要做一個品行端正、對社會有用的人,這是價值觀方面的培育。但你能說這個孩子沒有理想,沒有成為科學家、企業家、工程師等的目標嗎?同理,要看一個企業的策略目標,也不能看其價值觀,而是要看第二層面的競爭策略,而這些內部資料往往不會外洩,只能通過觀察進行推測。騰訊在業務寬度和深度上的佈局,近年來表現很出色,從市值和財務數據就能反映出來。

封殺短視頻一事,也是有爭議的。抖音的興起,對BAT都是挑戰,騰訊也不例外。國內互聯網行業在開放上一直做得不好,我的地盤我做主這種情況太多,以至於見怪不怪。抖音認為騰訊封殺針對自己,但從形式上來看微信的規則是做到了一視同仁,它把自家的微視也屏蔽了,這比微博等只針對抖音的做法要公正得多。事實上,無論是平臺底線還是開放性,騰訊目前是國內做得最好的平臺。在騰訊的平臺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自媒體作者批評騰訊的文章,而在別的平臺上類似批評平臺自己的文章要麼不予以通過,要麼技術性隱藏。很多平臺在批評騰訊的同時,也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互聯網的開放是相互的,這和川普說的貿易對等原則是一個道理。

投資差評的風波雖然鬧得很大,但其實反而是影響最小的一件事情。大公司的子公司、部門和機構眾多,相互之間分權獨立運營,難免出現一些意外。意外出現並不可怕,重要的是如何善後和整改。如果不在科技自媒體圈子,很多人可能都不太瞭解差評曾經洗稿的情況,興趣內容基金在盡調時也可能並不知情,因此才出現了投資一家與騰訊追求的內容平臺價值觀不相符的企業的現象。但騰訊善後處理非常到位,24小時內就作出反應,態度很友好,立場明確。給出的解決方案也符合外界的預期:重啟盡職調查,如傳言屬實將協商退股。因此,我們看到針對騰訊的批評隨即退潮,大家把焦點集中到死不認賬的差評身上,包括本人也在昨天寫了一篇文章批評它毫無誠意,呼籲完善法律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換言之,騰訊最近頂多是鬧了個點小感冒,吃幾片藥平常注意穿衣飲食就可以,它這麼健壯甚至不吃藥硬抗過幾天症狀也會消失。而聯想則患上重疾,雖不至於說病入膏肓,但肯定要刮骨療傷才有可能治癒。何況,騰訊目前還沒有諱疾忌醫的毛病,謹遵醫囑到點該吃藥就吃藥,該忌口就忌口,在線恢復起來會更快。


螞蟻蟲


騰訊一向多糾紛,但是實力很強大,這種小風小浪,對它來說就是撓撓癢,稱不上“水逆”。

之所以最近有這些方面的報道,我覺得主要是:

1、騰訊確實有一些不足的地方,特別是他的創新性一直被外界所詬病。

2、對強大者的抗拒心理。騰訊實力太強了,引起圈內外的重視,你一個強者老是欺負弱者,就容易被人家說。

3、騰訊已經是標杆企業,大眾關注度太高。所以一切事情都容易放在放大鏡下。比如投資差評,如果是一個小公司做的,沒人管的。當然這個投資涉及到騰訊內部關聯性問題,裁判和踢球的都是一家人,就很難撇清關係了。


我一直覺得,就阿里和騰訊,在互聯網就基本上是壟斷企業了,現在這種壟斷性還不斷的外溢。只不過現在還需要和外國企業對抗,不然的話就應該考慮切割,這樣才有利於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豐禾刀投資


關於“水逆”的一種通俗解釋就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既然不能企圖一直順風順水,那就要做好隨時接受意外的準備。正如家大業大的騰訊一樣,最近各種不如意的事情,讓自己來到了“水逆”期。

“水逆”事件

5月6日,被指“騰訊沒有夢想”;

5月8日,微信朋友圈“馬化騰和張一鳴互懟“;

5月22日,“遭抖音控訴封殺”;

5月23日,投資“洗稿起家的”差評被抨擊;

5月25日,騰訊的短視頻“下飯視頻”被指區別對待。

整個五月,騰訊的負面消息就沒停過,基本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五月的騰訊公關,不用腦補都是焦頭爛額的一片。距離六月還有幾天的時間,不知道還會出現什麼關於騰訊的負面新聞。不禁想問,騰訊到底是怎麼了?

“水逆”來源

“水逆”時間雖然看起來比較多,經過分析還是不難發現,這些“水逆”事件無外乎兩個核心:短視頻和投資。

短視頻的風口,讓頭條的抖音火了。既然短視頻風口這麼好,騰訊怎麼會放棄呢,微視又被再度啟用,並且,在微信朋友圈內測中,還有這樣的提示:

而之前又被多次爆料,朋友圈來自抖音等的短視頻,在QQ空間、朋友圈等都不能正常播放,換句話說,騰訊單方面有封殺和壟斷的嫌疑,這樣的操作讓騰訊怎麼能經得起媒體的“渲染”呢。

不管是短視頻還是投資,說到底都是為了利益。說道利益,恐怕沒人會偏袒騰訊,先不說“借鑑了”多少人家的創意,光是遊戲收入就不可估量。

“水逆”的結束

不如意的事情總有一天會結束,而不同的,騰訊的“水逆”可謂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有人說,騰訊的這次水逆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太過於貪婪,利用微信和QQ的社交便利,推出很多有價值的衍生品,這些衍生品的出現,也就是在榨取社交鏈的剩餘價值。

就像很多人經常說的一句話,手裡一邊用著騰訊的產品,一邊罵著騰訊的產品,騰訊也是活的累。


步入科技圈


“水逆”這一說法嚴重了。騰訊一貫都是如此,比較充滿爭議的存在,但其在國內的地位一直“高居不下”!

最近的關於“騰訊沒有夢想”、接著封殺抖音等短視頻遭受質疑、投資“洗稿”起家的差評震驚圈內。這是由於競爭激烈所致。

首先,騰訊真的沒有夢想嗎?這個觀點顯然是比較武斷。反而是騰訊太多的夢想,才導致其業務範圍的膨脹,不管是在行不在行的行業,騰訊都要涉足,甚至強勢涉足。

這怎麼能說騰訊沒有夢想呢?至於在創新上,騰訊沒有“銳意進取”,但是QQ、微信等社交是騰訊的優勢資產,也屬於創新。

其次,封殺抖音等短視頻,是基於業務競爭所致。這也無可厚非。抖音、快手、火山視頻等強勢登場,確實殃及到了騰訊早已擬定要強勢出擊的視頻行業。

那麼在封殺朋友圈視鏈接時,對於大部分用戶來說,構不成任何負面影響,甚至可以保證微信社交等等“輕”元素,也不是大眾要真正反對的。

再次,騰訊投資“差評”,是自媒體人的“內訌”,其投資邏輯一點都沒有錯,也不算犯眾怒,也沒有破壞投資行業本身和內容創作本身。

騰訊在投資“差評”上,雖然內部有些問題,但不至於是原則上、法律上、底線上的問題,而且到目前還沒有定論,也不算“水逆”事件。

騰訊最近的一些負面的根本原因在於:1.騰訊這棵樹大招風;2.同業競爭激烈所致;3.騰訊早期的“不開放”後遺症影響!

所以,二少則認為,騰訊是一直在變的騰訊!


看見光


2018年5月,天蠍座的騰訊迎來了它的“水逆”月。


5月6日,《騰訊沒有夢想》一文收穫10W+,在各大社交平臺和媒體中發酵。兩天後,網絡上又傳出了一張微信朋友圈馬化騰和張一鳴“互懟”的截圖,這張截圖可是真的。馬化騰在朋友圈這類半公開的場合,直接懟了今日頭條的創始人張一鳴。當天,因為今日頭條旗下的抖音,在第一季度的蘋果商店下載榜中排名全球第一,張一鳴在朋友圈發文慶祝,並稱:“微信的藉口封殺,微視的抄襲搬運擋不住抖音的步伐。”隨後,馬化騰直接在張一鳴的這條朋友圈底下回應,認為張的表態“可以理解為誹謗”。

5月17日,因為一篇公眾號文章引發了一場法律訴訟,訴訟的主體還是抖音和騰訊。抖音以名譽權侵權糾紛為由將騰訊訴至法院。從口水戰升級為訴訟後,5月22日,抖音視頻再次發文控訴騰訊封殺。

這邊抖音的問題還沒消停,那邊騰訊又出現了“差評”, 不過被馬化騰拒絕了。值得注意的是,這是騰訊在科技自媒體領域進行的第一筆投資,也是TOPIC基金的第一次出手,但卻為騰訊帶來了大量差評,引得馬化騰親自出馬解決。

差評發佈聲明,決定將主動退還騰訊相關投資,並在週末向騰訊表達了這一意向,騰訊已接受其決定。差評稱,由於近期引發的相關爭議,差評團隊自上週起,已經持續展開自查與反思。同時團隊也認為,在完成新一輪版權規範之前,接受騰訊投資並不合適。

5月25日,今日頭條微信公眾號發佈了《今天,我發現了騰訊的一個大秘密……》,文中稱由騰訊推出的西瓜視頻姊妹款APP“下飯視頻”在微信好友、朋友圈、QQ空間卻都能正常顯示,而西瓜視頻在微信好友、朋友圈、QQ空間君無法正常出現。這種區別對待讓今日頭條頗為不滿。

雖然讓人欣慰的是騰訊的財報足夠亮眼,股價有所反彈,但是一系列的水逆事件也讓股價起起伏伏。

5月還有兩天,希望騰訊能趕快度過水逆月。


究其根本原因就像在圓桌對話環節馬化騰所說的,當時他們意識到騰訊發展到了一定階段,已經不是中小企業了。騰訊到了一定的規模的時候,一舉一動已經都能夠影響整個業界,這個時候壓力也是隨之而來,以前的發展模式已經遇到瓶頸了,不可能再繼續往下走。

“所以我們就改變思路,轉換成生態模式。這樣的生態也不是說可以控制別人,這不叫生態。我們講的是一片森林,也就說生態裡面是有很多個類似像我們一樣的企業,大家平等互惠互利。”從帝國到生態的七年過程,印證了騰訊轉變的成功,也對騰訊內部產生了影響。騰訊就改變了思路走生態的模式,內部來說要做很多的裁減和規範。


遠見財訊


原因跟聯想很相似,都是由於長期忽視用戶感受,用戶從騰訊只感受到了被剝奪感,沒有獲得感。中興被禁事件,聯想5G投票事件,不斷進入公眾視野。科技企業受到重點關注,聯想。騰訊之類公司多年以來的不當經營方式方法,不斷被翻出來,引起了壓抑已久的民怨沸騰,用戶離心。騰訊多年以來,以“抄”聞名,少有正面形象,給群眾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現在又投資“洗稿”起家的差評,讓人對騰訊“抄”文化更加痛恨,進而更加討厭騰訊。抖音等短視頻的成功,微信功不可沒,但也嚴重影響了微信的粘性,影響了騰訊的利益,不能收編,就是敵人,騰訊霸道風格,買不到就封殺,毫不稀奇。短視頻之戰,別人動了騰訊的蛋糕,騰訊卻動了用戶的選擇自由,不被用戶恨上才怪。只是當前,還沒有暫時能替代微信的應用,否則,就不是罵兩句那麼簡單了,可以想象不少人會選擇拋棄微信的吧!至少我想過,如果有能替代的話,會減少,或者不使用微信,就像現在很少上QQ一樣。


清湖網事


任何公司都不可能一帆風順,都會曲曲折折,如正弦曲線,騰訊老總馬化騰廣東學老人一樣會遇到。李嘉誠也不例外,世界那麼大,不可能一掌遮天,包括美國,現在是多個經濟共同體,尤其是大的經濟體,惹怒誰,都會是吃不了兜著走,凡事深思熟慮為好。網絡多,騰訊,優酷,愛奇藝……。惹怒網民就不好。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同樣會一樣。還是誠信於民,才會越來越順,群眾眼睛雪亮,群眾是真正的英雄,群眾才是他們的衣食父母,回答完畢。


李卓記71259131


讓我想起了當年鬧得沸沸揚揚的3Q大戰,騰訊當時為了自家的騰訊電腦管家,以“存在360就強制退出QQ”的手段威脅用戶卸載360安全衛士。

現在的微信端封殺各類小視頻鏈接,也是如出一轍。騰訊野心太大,想在各個領域佔領一席之地,可用戶買不買賬呢?

今天看到新聞說騰訊微博時隔三年後更新了版本,修復了bug。用戶在當年也是選擇了繼續使用新浪微博而不是轉戰騰訊微博。種種跡象表明,騰訊還是一直沒有放棄挑戰新的領域,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歪猴出品


科技科普促使人們養成理性思考和理性處理事務的習慣——凱騰聚知。

2018註定是互聯網治理年,國家治理和企業治理。

1.國家治理,樹立風情氣正,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互聯網產業生態。

不合規需要整理,假借整理名義公權私用,濫用企業支配地位牟利是市場不變的商業邏輯。

2.企業治理,收編,培育可資持續健康發展的中間梯隊。收編必然有改造土匪,強人的行為。

綜上,治理必有利益衝突,現在就評論也許有點早,還需要觀察一個季度或半年在評論不遲。

歷史是很好的鏡子,曾文正公將痞子團練改造成威名遐邇的湘軍就是例子。


凱騰聚知


因為感受到了危機,有被邊緣化趨勢,說白了就是給別人搭了平臺,自己賺不到錢,所以開始利用平臺壟斷地位,強制清理競爭對手,強推自家應用,說白了都是錢鬧的,沒有夢想是不可能的,夢想就是錢,洗稿,這是維護自己利益,打擊競爭對手的必要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