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鲁南人永远忘不了的味道

提起山东,首先想到的就是孔子故里,礼仪之邦。很多人认为儒家崇尚一种温和的处世方式,体现在饮食文化上,鲁菜的温厚甘醇和儒家中庸之道相得益彰,鲁菜系绝对和辣椒无关。山东也确实存在这么一块飞地,称得上是山东省的一朵奇葩,一个异类,在孔夫子的熏陶下依然耍流氓,在孟夫子的跟前仍然不守规矩。有人认为这里曾经诞生过最早的“黑社会头子”墨子的缘故,总之,这个地方从来就和流氓扯不清干系,近代比较著名的土匪头子孙美瑶,民国时期带领一群农民把几十名老外劫持到山上要挟政府,并惊动了中央政府,这在当时,绝对是天字号新闻;铁道游击队,一群吃不上饭的老爷们发现本地人没啥可抢的,只好去抢日本鬼子;是的,我们这次说的就是鲁南明珠——枣庄,这里的人好游侠,喜欢拜把兄弟(基于共同利益的个人或集团,以磕头换帖、同饮血酒、对天盟誓的方式结为兄弟,以共同的信仰和誓言来约束和维护共同的利益关系),性格豪爽,脾气火辣,饮食也以辣著称,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枣庄辣子鸡。

鲁南人永远忘不了的味道

枣庄辣子鸡

相传在清朝晚期,于临城县(现枣庄市薛城区)城北有一个叫徐子华的厨师,曾是清皇宫中御厨,晚年告老后在此地开了一家饭馆,根据自己多年御厨的经验心得创造出“辣子鸡”这道菜。此后,小饭馆的每日高朋满座、座无虚席。他创造出来的辣子鸡辣中有香、辣而不过,吃起来满头大汗却欲罢不能,令食客流连忘返。当时的文人骚客为他题词:鸡香飘十里,客坐十里外。枣庄南部台儿庄段京杭大运河当时为南北航运的交通枢纽码头,来往客商络绎不绝,枣庄辣子鸡在当时被传为美谈,为天下爱好美食之人所推崇。

鲁南人永远忘不了的味道

新疆大盘鸡

枣庄辣子鸡口味独特,和四川鼎鼎大名的歌乐山辣子鸡绝不相同,歌乐山辣子鸡让人在堆积如山的花椒和干辣椒中去寻找鸡肉,以麻辣著称;而湖南辣子鸡,则是用老姜、老醋和干辣椒炖成,味极酸辣;至于新疆的大盘鸡则称不上辣子鸡,鸡肉里面加了土豆,抻面,辣椒的味道已经极为缥缈,甜味反倒多起来。在乌鲁木齐东边柴窝堡,有著名的柴窝堡辣子鸡,其特点是蒜香,所以更称不上辣。枣庄辣子鸡在枣庄这块土地上绝对的家喻户晓,又非常接地气。地摊上有、小饭店有、大酒店也有,家家户户都会做。如果某家地摊或者酒店这道菜做不好,那在枣庄肯定开不长久。如果某位家庭主妇此菜做的好,必定为人人称道。此菜对枣庄当地老百姓生活影响深远。枣庄辣子鸡选料非常考究。首先选用的是枣庄当地人口中的“本地鸡”即为农家散养的黑爪小公鸡。中秋节前后,春天饲养的鸡苗长二斤左右,特别是新长成的小公鸡,它们吃足五谷杂粮,啄遍蚂蚱、蚰蜒,一个个羽毛亮丽,活蹦乱跳。善于奔跑以及短距离飞翔,练就一身肌肉,故肉质极佳,鲜嫩可口,绝对的人间极品美味。辣椒选用枣庄山亭产的薄皮山椒,皮薄籽而且特别辣。而那些家中圈养的、鸡贩子贩来的罗丝鸡、肉食鸡根本不能和“本地鸡”同日而语。口感和肉质相差十万八千里呢。

鲁南人永远忘不了的味道

枣庄本地黑爪公鸡

据统计枣庄有将近400万人口,据说每年要吃掉8000多万只鸡,另外有一份数据统计,全世界每年饲养200亿只鸡,这就意味着枣庄以世界上0.075%的人口,吃掉了世界上接近0.4%的鸡,这个数字太惊人了。在枣庄,每年人均吃鸡将近20只,是世界人均吃鸡数的7倍。难怪有人说,没有任何一只鸡可以活着离开枣庄!

鲁南人永远忘不了的味道

枣庄本地薄皮山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