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父親當街掌摑女兒:孩子不是父母的情緒垃圾桶

在沒有成為父母之前,我們總抱有母(父)慈子孝的溫馨幻想。但真的成為父母之後,我們卻總是兜不住自己的脾氣經常對孩子咆哮。

本該承載我們全部愛意的孩子,時常扮演著父母情緒宣洩的接受者,捱打捱罵不間斷的在大大小小的家庭中上演。

父親當街掌摑女兒:孩子不是父母的情緒垃圾桶

最近,一段男子當街暴打女孩的視頻傳遍了朋友圈。

從視頻中可以看出,這個男子多次掌摑一名六七歲的女童,周圍圍觀群眾不斷勸說。經記者瞭解,這名男子不是其他人,正是女孩的父親。他稱因為最近這幾天煩心事太多,而且當天參加自己長子的婚禮喝了酒,原本說好要當花童的女兒臨時反悔,才讓他怒氣爆發,並表示對此事十分後悔!

你看,這名父親只是因為自己的煩心事多無處發洩,正好又逮住孩子鬧情緒的小過錯,然後就當街上演這般鬧劇。作為旁觀者,我們可能會覺得這般打罵荒誕,不合情理。那麼,深陷鬧劇漩渦之中,仍然懵懂無知的女孩呢,我們可以想象得出在當時的場景當中,她是有多難堪,多恐慌?!

我們時常強調父母要有穩定的情緒,因為孩子就像一面鏡子,你是什麼樣子,他就是什麼樣子。父母要學會在孩子面前剋制自己的情緒,因為你的情緒影響了孩子一生的性格。

在知乎上有位叫劉樂樂的網友講述她遭受媽媽的語言暴力,從而養成自卑性格之事。

她說,她的媽媽對外人脾氣非常好,但情緒化非常嚴重,時常會突然的心情不好。一旦心情不好,就會拿她出氣,動輒就是一通亂罵。這種不間斷的精神打擊,讓她說話做事十分的謹小慎微。以她的話說,“我現在連講話都不夠自信,全是拜她所賜。”

她承認她媽對她很好,盡了做父母確保她衣食無憂的職責。但對於媽媽在外受氣心情不爽拿她出氣,把她當成情緒垃圾桶之事一直無法諒解。

她說:“現在的我,自卑,說話畏畏縮縮,做什麼也不自信,想改變卻發現太難太難了。”

父母心情陰晴不定,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孩子。所以,別讓你的情緒主宰自己,更別讓你的情緒控制你的家庭,別在你的家庭中演戲一次次“情緒暴力”,而讓孩子活在恐懼、指責中。

父親當街掌摑女兒:孩子不是父母的情緒垃圾桶

曾經看到這樣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

一場意外事故,男子失去了自己的妻子,他帶子兒子單獨生活。一個大男人,又當爹又當媽困難程度可想而知,他也因無法兼顧父母雙親的角色而感到挫折。

有一天,他兒子沒有去學校上學,他立刻請假回家,滿世界找兒子。幾個小時後在一家文具店的門口,看見兒子站在電動玩具前面,於是他生氣地打了兒子。兒子並沒有說出任何的解釋,只說了聲對不起。

一年後,他接到小區郵局的電話,說兒子把一捆沒有寫地址的信,惡作劇地放進郵筒裡。每年到了年底,正是郵局最忙碌的時候,所以這對他們造成很大的困擾。

他立刻跑到郵局,領回了那一捆惡作劇的信,回家後把信丟到兒子眼前說:“你為什麼要這樣惡作劇?”兒子哭著回答說:“這些信是我要寄給媽媽的。”他的眼眶紅了,接著問兒子:“為什麼一次寄這麼多信呢?”兒子回答說:“以前我要把信投進去的時候,因為個兒太矮,所以沒辦法投入。最近我已經夠得著了,所以我就把以前沒有寄的,一次全部都投進去了。”他聽了以後,心中一片茫然,不知道該對孩子說什麼話。過了一會,他說:“媽媽現在在天上,以後你寫完信,把信燒了,就能送到天國去。”

孩子睡著之後,他打開了那些信,想了解一下孩子想跟媽媽說些什麼,其中有一封信徹底攪動了他的心。信是這樣寫的:

親愛的媽媽:我很想念你!媽媽,今天在學校裡有媽媽和孩子一起參與的才藝表演,但是因為我沒有媽媽,所以就沒有去參加,我也沒有告訴爸爸,怕爸爸會想念媽媽。結果爸爸到處去找我,但我為了讓爸爸看到我很開心的樣子,所以故意坐在電動玩具面前。雖然爸爸罵我,但是我到最後也沒有告訴他原因。媽媽,我每天都看到爸爸對著你的照片發呆,我想爸爸也跟我一樣,很想念媽媽吧!

......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一言六月寒。很多時候,我們眼中孩子的“惡作劇”“無厘頭”,很可能是他們表達愛意的笨拙方式。然而,就因為我們有著自己的煩心事或者只是主觀臆斷,就對他們橫加指責,那孩子是何等的委屈無辜。我們盛怒之下口不擇言說的一兩句話,很可能深深傷害了孩子的心。

所以,爸媽們一定要學會剋制自己的脾氣。而當你剋制住自己的情緒之後,孩子很可能給你難以置信的回報。

誠然,我們都是人,都有自己的情緒。面對工作上的壓力,或者生活中困難,尤其看到孩子不聽話,淘氣後,我們都有點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但為人父為人母的我們也應該成為孩子的榜樣,要學會剋制自己的脾氣。只有我們情緒穩定而樂觀,才能讓孩子在最初狹小的世界裡慢慢對自己進行構造,從而順利成長為獨立而完善的個體。

所以,請不要讓你的壞情緒,成為撕裂孩子美好心靈的劊子手。 外面的世界很殘酷,讓我們對孩子更溫暖一些。

擇學堂微信平臺(zexuetang_com),一個嚴肅的教育平臺。共享最前沿的教育資訊,最實用的學習方法,最走心的童書產品,最優質的學習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